《生产力形态学与生产力标准观:精神文明建设先行战略的生产力哲学探论 下》
作者 | 高宝柱,于慈霖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910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22189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3171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四章 纯粹唯物论与实践唯物论501
一、纯粹唯物论与实践唯物论对“对象、现实、感性”的不同理解,必然引出两种不同的哲学基本问题观,并进而导致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行战略的两种不同立场503
(一)实践唯物主义对周围世界把握的双重向度——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及其相互关系,首先表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摆在首位535
(二)实践唯物主义对人类主体把握的双重向度——自然向度与社会向度——及其相互关系,同样表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摆在首位555
(三)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把握的双重向度——现实向度与理想向度——及其相互关系,依然表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摆在首位600
二、纯粹唯物论与实践唯物论对“社会生活本质”的不同把握,必然引出两种不同的生产力观,并同样进而导致对精神文明建设客观地位的两种不同认定635
(一)马克思主义在把握社会生产力内在本质时的物质——精神向度及其内部关系,首先必然导致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先地位的哲学认定643
(二)马克思主义在把握社会生产力内在本质时的自然——社会向度及其内部关系,同样必然导致对精神文明建设领先地位的哲学认定673
三、纯粹唯物论与实践唯物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同据论,必然引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观,并同样进而导致对精神文明建设现实地位的两种不同措置701
(一)两种不同的生产力地位论,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依据观,并进而导致在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地位的两种不同态度719
(二)两种不同的生产力实质论,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并进而导致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对精神文明建设地位的两种不同立场746
余论789
一、“一个中心”由以产生的阶级关系依据,决定了在达到彻底胜利这个层面上,“一个中心”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起着最终决定作用,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具有极重大历史意义,但不处在最终决定地位799
二、“一个中心”由以运行的阶级关系现实,决定了在当前生死存亡这个层面上,“一个中心”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不起直接决定作用,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仍旧要倚重于“一个中心”,但是处在直接决定地位808
结语849
附录一 生产力实质论与生产力标准观——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生产力标准862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880
后记893
1998《生产力形态学与生产力标准观:精神文明建设先行战略的生产力哲学探论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宝柱,于慈霖著 1998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精神生产力经济学导论
- 1993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力学与生产建设(1982年5月)
- 1983
-
-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195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经济学
-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 论生产力 建国以来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文选
- 198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标准学习问答
- 1988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体系
- 1990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标准60问
- 1988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标准与改革开放
-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经济学
- 198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标准问答
- 1988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 生产力标准与社会发展
-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生产力问题的哲学探讨
- 199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 论生产力标准
-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简明生产力经济学
- 1987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