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评价》求取 ⇩

1 环境分析监测概论1

1.1 环境分析监测1

1.1.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1

1.1.2 环境监测的作用与目的2

1.1.3 环境监测的分类与原则3

1.1.4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求6

1.2 环境分析监测的主要方法简介8

1.2.1 化学分析法9

1.2.2 光学分析法9

1.2.3 电化学分析法11

1.2.4 色谱分析法11

1.2.5 中子活化分析法12

1.3 简易分析技术、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与污染遥感监测13

1.3.1 简易分析技术13

1.3.2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6

1.3.3 遥感技术及应用26

2 环境分析监测的质量保证32

2.1 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2

2.1.1 分析方法的选择32

2.1.2 分析人员的基本训练32

2.1.3 采样和样品的保存33

2.1.4 仪器和试剂33

2.1.5 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容器34

2.2 分析监测数据处理34

2.2.1 分析误差34

2.2.2 准确度35

2.2.3 精密度36

2.2.4 灵敏度、检测下限和检测上限36

2.2.5 测定限38

2.2.6 总体和样本39

2.2.7 数据整理39

2.2.8 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40

2.2.9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统计检验41

2.2.10 回归和相关43

2.2.11 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47

2.3 分析质量控制48

2.3.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48

2.3.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53

3 样品的采集、分离与富集58

3.1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58

3.1.1 采样布点58

3.1.2 水样的采集64

3.1.3 水样的保存69

3.2 大气污染物的采集72

3.2.1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72

3.2.2 采样点的布置74

3.2.3 采样时间和频率77

3.2.4 采样方法78

3.2.5 采样仪器88

3.2.6 采样效率91

3.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92

3.3.1 土壤样品的采集92

3.3.2 土壤样品的制备95

3.4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96

3.4.1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96

3.4.2 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97

3.4.3 动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99

3.5 样品的预处理100

3.5.1 过滤100

3.5.2 灰化处理100

3.5.3 提取102

3.6 试样的分离与富集103

3.6.1 溶剂萃取分离法104

3.6.2 离子交换分离法104

3.6.3 蒸馏107

3.6.4 吸附108

4 生物监测110

4.1 水污染生物监测111

4.1.1 指示生物111

4.1.2 生物指数114

4.1.3 种类多样性指数115

4.1.4 生物测试117

4.2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24

4.2.1 植物指示器与植物监测器125

4.2.2 指示植物的选择128

4.2.3 植物反应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133

5 能量污染监测138

5.1 噪声污染监测138

5.1.1 声级评价及噪声标准138

5.1.2 噪声测量仪器144

5.1.3 噪声监测方法146

5.1.4 读数方法与数据处理148

5.2 放射性污染监测152

5.2.1 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152

5.2.2 环境中的放射性159

5.2.3 放射性监测的方法、技术和仪器163

5.2.4 环境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及剂量的监测174

6 环境质量评价概论180

6.1 环境质量评价概念及类型180

6.1.1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180

6.1.2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81

6.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82

6.2.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概况182

6.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185

6.2.3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186

6.2.4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188

7 环境标准191

7.1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简介191

7.1.1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91

7.1.2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192

7.2 制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原则195

7.2.1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195

7.2.2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198

7.2.3 国际标准化组织198

7.3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200

7.3.1 我国环保标准发展概况200

7.3.2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202

7.3.3 选择评价标准的原则206

7.3.4 环境标准的实施和管理207

7.4 环境标准物质208

7.4.1 环境标准物质及其作用208

7.4.2 我国环境标准物质210

7.5 环境目标值和环境容量211

7.5.1 环境目标值211

7.5.2 环境容量213

8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15

8.1 污染源调查215

8.1.1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及意义215

8.1.2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216

8.1.3 污染源调查方法218

8.2 污染源评价223

8.2.1 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23

8.2.2 污染源评价方法224

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31

9.1 评价的目的和程序231

9.1.1 评价的目的231

9.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程序231

9.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和评价区范围的确定233

9.2.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233

9.2.2 评价区范围的确定235

9.3 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236

9.3.1 大气环境状况调查236

9.3.2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及评价238

9.3.3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238

9.3.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240

9.3.5 环境质量分级243

9.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244

9.4.1 大气扩散模式的选择244

9.4.2 一次地面浓度的计算253

9.4.3 日平均浓度的计算253

9.4.4 年日平均浓度的计算254

9.4.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254

9.4.6 工程影响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255

9.4.7 结论及建议256

10 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58

10.1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58

10.1.1 评价的目的和要求258

10.1.2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258

10.1.3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261

10.1.4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65

10.2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275

10.2.1 预测方法的选择275

10.2.2 预测条件的确定276

10.2.3 预测结果的整理278

10.2.4 点源水质数学模式279

10.2.5 湖泊(水库)水质预测及评价286

10.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90

10.3.1 评价的目的及程序291

10.3.2 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291

10.3.3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简介296

11 环境生态学评价方法300

11.1 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法300

1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300

11.1.2 现状调查300

11.1.3 预测303

11.1.4 评价304

11.2 陆生植物评价调查法305

11.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305

11.2.2 现状调查305

11.2.3 预测308

11.2.4 评价310

11.3 陆地动物评价调查法310

11.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310

11.3.2 现状调查310

11.3.3 预测314

11.3.4 评价315

12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17

1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317

12.1.1 评价的目的及作用317

12.1.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318

1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318

12.2.1 图示法318

12.2.2 一览表法321

12.2.3 矩阵法324

12.2.4 网格法326

12.2.5 指数法328

12.3 区域环境规划简介328

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31

13.1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331

13.1.1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要求331

13.1.2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332

13.2 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335

13.2.1 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336

13.2.2 环境质量评价地图336

13.2.3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普通图339

实验部分343

实验一 大气分析样品的采集343

实验二 粉尘的测定347

实验三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350

实验四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353

实验五 污水的BOD测定357

实验六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污水的COD361

实验七 废水pH测定366

实验八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368

实验九 应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工业废水污染377

实验十 二氧化硫熏烟实验382

实验十一 氟化氢熏烟实验385

实验十二 植物体内含硫量测定387

实验十三 植物体内含氟量的测定391

实验十四 交通噪声测定394

附录399

附表1 t分布表401

附表2 方差分析的F值表(α=0.05)402

附表3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404

附表4 太阳倾角δ(4年平均值)405

附表5 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系数值407

主要参考书目409

1999《环境分析与评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玉文主编 1999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大气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1998 PDF版)
大气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
1998 北京:气象出版社
环境分析( PDF版)
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1982 PDF版)
环境影响评价
1982
环境辐射水平与评价( PDF版)
环境辐射水平与评价
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
矿区环境灾害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1998 PDF版)
矿区环境灾害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
199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环境预测和评价(1986 PDF版)
环境预测和评价
198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区域环境与影响评价(1990 PDF版)
区域环境与影响评价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0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7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7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1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环境影响评价(1989 PDF版)
环境影响评价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评价(1990 PDF版)
环境评价
1990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环境影响评价(1994 PDF版)
环境影响评价
199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指南(1988 PDF版)
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指南
198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评价(1999 PDF版)
环境评价
1999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