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无融合生殖理论与实践》求取 ⇩

1植物无融合生殖概论1

1.1植物无融合生殖概念1

1.1.1 概念1

1.1.2 研究范围2

1.1.3 意义3

1.2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类型6

1.2.1 二倍体孢子生殖7

1.2.2 无孢子生殖9

1.2.3 不定胚生殖10

1.2.4 孤雌生殖13

1.2.5 无配子生殖14

1.2.6 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半配生殖15

1.2.7 单倍体无融合生殖16

1.2.8 二倍体无融合生殖17

1.2.9 多倍体无融合生殖17

1.2.10 无融合生殖类型的总述图18

1.3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19

1.3.1 无融合生殖研究简史19

1.3.2 牧草类无融合生殖研究21

1.3.3 作物类无融合生殖研究23

1.3.4 世界无融合生殖研究的协作计划与重点30

1.4植物无融合生殖在生物学科理论研究中的意义32

1.4.1 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无融合生殖学32

1.4.2 无融合生殖是进化还是退化33

1.4.3 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性34

1.4.4 无融合生殖的大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分裂行为36

1.4.5 无融合生殖的细胞学特点37

1.4.6 专性无融合生殖与兼性无融合生殖的关系38

1.4.7 胚和胚乳形成的机制39

参考文献39

2水稻的生殖发育48

2.1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发育48

2.1.1 大孢子母细胞的发生与分裂48

2.1.2 胚囊的发育49

2.2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发育53

2.2.1 小孢子母细胞的发生与分裂53

2.2.2 花粉的发育57

2.3水稻的开花习性59

2.3.1 幼穗和颖花的分化59

2.3.2 开花习性61

2.4受精作用65

2.4.1 花粉萌发和伸长65

2.4.2 双受精66

2.5胚胎发育68

2.5.1 胚的发育68

2.5.2 胚乳的发育70

参考文献71

3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策略72

3.1 固定杂种优势的设想72

3.2固定杂种优势的无融合生殖基本条件和选育策略73

3.2.1 固定杂种优势的无融合生殖基本条件73

3.2.2 无融合生殖植物选育的步骤75

3.3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四个阶段76

3.3.1 优良无融合生殖特性材料的选育76

3.3.2 理想无融合生殖株系的构建77

3.3.3 无融合生殖水稻品系的选育78

3.3.4 固定杂种优势——一系杂交稻的生产81

参考文献83

4活体诱导水稻单倍体无融合生殖86

4.1单倍体无融合生殖的诱导86

4.1.1 人工授粉蒙导法87

4.1.2 化学药剂诱导法89

4.1.3 两段诱导法91

4.1.4 离体杀雄——插穗液培诱导法92

4.1.5 异种属细胞质—核替换法93

4.2无融合生殖单倍体的鉴定94

4.2.1 形态结构特点95

4.2.2 细胞染色体观察95

4.2.3 遗传性状表现95

4.2.4 胚胎学鉴定96

4.2.5 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97

4.3单倍体无融合生殖与作物育种97

4.3.1 意义97

4.3.2 无融合生殖单倍体育种的方法99

参考文献101

5离体诱导水稻单倍体无融合生殖103

5.1水稻未传粉子房培养103

5.1.1 影响未传粉子房培养的因素103

5.1.2 培养技术流程109

5.2未传粉子房培养的胚胎学研究110

5.2.1 助细胞的无配子生殖111

5.2.2 卵细胞的发育异常112

5.2.3 极核和反足细胞分裂113

5.2.4 原胚的异常发育与多胚现象113

5.2.5 雌核发育的稳定性114

5.3胚囊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115

5.3.1 胚囊植株的倍性116

5.3.2 绿苗与白化苗117

5.3.3 其他性状表现118

5.4胚囊受体系统118

5.4.1 胚囊受体系统的优点118

5.4.2 胚囊受体系统的利用119

参考文献120

6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筛选与鉴定123

6.1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的初选123

6.1.1 双苗或多苗的挑选123

6.1.2 无胚乳苗的挑选124

6.1.3 胚位异常苗的挑选124

6.1.4 异常结实的观测124

6.1.5 杂交当代及后代的异常表现125

6.1.6 去雄测定125

6.2初选材料的无融合生殖鉴定126

6.2.1 育种学方法鉴定126

6.2.2 遗传学方法鉴定127

6.2.3 胚胎学方法鉴定127

6.2.4 细胞学方法鉴定128

6.2.5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28

6.2.6 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综合分析129

6.3两份水稻材料无融合生殖特性鉴定实例129

6.3.1 84-15的鉴定130

6.3.2 SAR-1无融合生殖特性的胚胎学鉴定133

参考文献133

7多胚水稻与无融合生殖135

7.1多胚水稻的挑选136

7.1.1 萌发方法136

7.1.2 多胚苗的挑选136

7.2多胚水稻的形态特点137

7.2.1 独立多苗与连体多苗137

7.2.2 异位多苗和异形多苗138

7.2.3 多胚水稻的胚位与苗位的关系139

7.3提高多胚苗频率的方法140

7.3.1 去壳萌发140

7.3.2 激素处理143

7.3.3 H2O2和锌元素146

7.4多胚水稻的胚胎学研究147

7.4.1 多胚的类型148

7.4.2 多胚发生的频率与分布152

7.4.3 多胚水稻中的无融合生殖154

7.4.4 不定胚与反足细胞团的区别155

7.5多胚水稻的遗传156

7.5.1 杂种一代多胚苗的表现和杂种当代的胚胎学证明157

7.5.2 多胚特性的遗传159

7.6多胚水稻的未受精子房培养与药物诱导164

7.6.1 未受精子房培养164

7.6.2 药物诱导165

7.7多胚水稻无融合生殖的定向选择167

7.7.1 株系选择法167

7.7.2 苗位筛选法170

7.7.3 去雄测定和药剂处理171

7.7.4 杂交选择172

7.7.5 异倍性苗的选择与测定173

7.7.6 同工酶和分子标记选择174

参考文献176

8雄性不育的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181

8.1SAR-1181

8.1.1 SAR-1的选育181

8.1.2 雄性不育与单性结实182

8.1.3 胚与胚乳的自发形成183

8.1.4 不定胚的发生185

8.1.5 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186

8.2C1001188

8.2.1 C1001的来源188

8.2.2 双苗和雄性不育188

8.2.3 胚的发生与发育189

8.2.4 不定胚发生190

8.3 其他几个雄性不育无融合生殖材料190

参考文献193

9人工诱变与胚乳培养选育无融合生殖材料195

9.1 植物人工诱变育种概念及原理195

9.2辐射诱变育种196

9.2.1 诱变因素197

9.2.2 诱变方法198

9.2.3 诱变材料选择198

9.2.4 作物的辐射敏感性200

9.2.5 辐射处理的嵌合现象201

9.2.6 辐射引起的生理生化代谢紊乱202

9.2.7 辐射处理后世代的选育203

9.2.8 辐射诱变选育无融合生殖水稻的方法206

9.2.9 辐射水稻多胚苗的筛选207

9.3化学诱变育种208

9.3.1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208

9.3.2 提高化学诱变效率的措施209

9.4离子束注入诱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210

9.4.1 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特点和原理210

9.4.2 离子束注入诱变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213

9.5离子束注入对多(双)苗的影响与无融合生殖水稻筛选215

9.5.1 离子束注入对多(双)苗的影响215

9.5.2 离子束注入选育无融合生殖材料217

9.6水稻胚乳和其他组织培养筛选无融合生殖材料220

9.6.1 胚乳及其他组织的培养方法220

9.6.2 胚乳和其他组织的培养反应221

9.6.3 再生植株无融合生殖特性材料的筛选221

参考文献223

10杂交选育与高频率无融合生殖水稻材料 HDAR227

10.1HDAR的选育227

10.1.1 籼粳亚种间杂交与后代选育228

10.1.2 杂交选育与N离子束处理228

10.1.3 杂交后代的双苗挑选与胚胎学观察228

10.2HDAR的基本特点230

10.2.1 形态和栽培学特点230

10.2.2 无融合生殖特性230

10.3HDAR的胚胎学研究232

10.3.1 大孢子母细胞分裂与多胚囊形成(图版Ⅱ)232

10.3.2 胚的起源与发育(图版Ⅲ)234

10.3.3 胚乳的发生与发育234

10.3.4 不定胚的发育235

10.3.5 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235

10.4开花习性与结实特点236

10.4.1 开花习性236

10.4.2 结实特点238

10.5细胞学研究238

10.5.1 根尖染色体观察238

10.5.2 胚乳细胞的染色体观察239

10.6遗传学研究240

10.6.1 遗传标记性状在杂交测定中的应用240

10.6.2 杂交检测的结果及其胚胎学验证241

10.6.3 双标记性状与组织化学观察结合鉴定无融合生殖类型243

10.6.4 紫色性状的遗传244

10.7HDAR在快速育种和理论研究中的应用246

10.7.1 HDAR在快速育种中的应用246

10.7.2 HDAR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249

参考文献249

11体细胞杂交与无融合生殖选择251

11.1 体细胞杂交的优点251

11.2 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254

11.3 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256

11.4 原生质体融合与杂种细胞选择258

11.5 杂种细胞再生植株与鉴定261

11.6 无融合生殖高粱与水稻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261

11.7 无融合生殖大黍与水稻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262

参考文献263

12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展望266

12.1研究的总目标与侧重点267

12.1.1 总目标267

12.1.2 侧重点267

12.2多胚水稻的利用267

12.2.1 不定胚频率的提高268

12.2.2 不同材料的聚合杂交269

12.2.3 诱变选育269

12.2.4 特别注意异色、异形、异倍性双苗的选留269

12.3雄性不育材料的利用269

12.3.1 SAR-1与C1001的利用269

12.3.2 光敏核不育材料的利用270

12.3.3 雄性不育材料的隔离筛选270

12.3.4 杂交后代的选育271

12.4 多倍体选育和体细胞诱变筛选271

12.5展望271

12.5.1 无融合生殖水稻与常规育种的革新271

12.5.2 固定杂种优势的困难与希望272

12.5.3 专性、显性无融合生殖材料与野生稻种质利用273

12.5.4 聚合杂交、诱变选择、染色体加倍的综合利用273

12.5.5 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化技术的应用273

12.5.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无融合生殖原理和创新材料研究中的应用274

参考文献274

附录1无融合生殖英汉词汇277

附录2整体透明观察水稻胚囊发生和发育的方法279

附录3水稻子房整体染色制片技术流程280

图版Ⅰ 84-15的有性生殖过程281

图版ⅡHDAR的无融合生殖现象282

图版ⅢHDAR的胚胎学观察283

索引284

1998《水稻无融合生殖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得田主编;谢国生,马平福,陈冬玲编者 1998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