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求取 ⇩

前言1

(一)接管和改造旧学校3

二、建国后17年的贵州教育3

上编3

总述3

一、解放前贵州教育简况3

(二)教育事业的整顿和发展4

(三)1958年的教育革命和教育事业的调整5

(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6

(一)拨乱反正,清理左倾错误的影响7

四、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7

三、“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7

(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8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9

(一)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省情况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10

五、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10

(四)初步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的教职工队伍11

(三)为我省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出一批人才11

(二)提高了全省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11

二、幼儿教育发展情况12

一、概述12

幼儿教育12

三、幼儿教育教学工作15

四、幼教师资状况及培训17

五、领导及管理18

1.贵州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20

附:20

3.册亨县幼儿园关心少数民族幼儿成长21

2.贵阳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21

4.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23

(二)小学教育发展的进程25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25

小学教育25

一、普及小学教育25

(一)教学计划29

二、教学工作29

(二)教学改革35

(一)学制38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38

(一)概述39

四、特殊教育39

(二)办学形式39

(三)安顺盲聋哑学校40

(二)盲聋哑学校的教学工作40

1.玉屏侗族自治县采取积极措施普及初等教育41

附:41

2.贵阳市实验小学42

3.遵义市文化小学43

4.遵义等10县(市、区、特区)基本普及初等教育44

5.贵州省文字改革工作和普通话推广工作47

(一)获得巨大成就的17年50

一、概述50

中学教育50

(三)取得新成就的8年54

(二)备受摧残、破坏的10年54

(一)贯彻条例的措施57

二、贯彻条例、教学计划、学校管理的措施57

(三)贯彻学校管理的措施58

(二)贯彻教学计划的措施58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60

(一)教学改革的过程60

三、教学改革60

(三)减轻学生负担的规定和措施62

(二)贯彻国家关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方针、任务的措施63

(一)中等教育结构变化概况63

四、中等教育的调整和结构改革63

(三)结构改革的进展64

(一)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生产供应65

五、教学手段和电化教育设施65

(二)电化教育66

(二)要求与措施67

(一)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67

六、重点中学67

七、工农速成中学68

(三)重点中学的现状68

附:贵阳第一中学69

(一)全省中等师范教育发展概况71

一、中等师范教育71

中等师范教育,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71

(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72

(三)加强师范学校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73

附:黔南州贵定师范学校74

(一)全省中小学教师概况75

二、中小学教师及其培训75

(二)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76

(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77

(三)整顿民办教师队伍77

1.贵州教育学院78

附:78

2.贵州教育工会79

(二)学校分类及专业设置81

(一)发展概况81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81

一、中等专业教育81

(四)劳动实习82

(三)教学工作82

1.贵州省商业学校83

附:83

(五)教师83

(六)学生83

(一)农校、职校的创办和发展84

二、职业教育84

2.贵阳市卫生学校84

(五)学生86

(四)教师86

(二)学校分类和专业设置86

(三)教学工作86

2.贵阳市旅游学校87

1.贵州人民大学87

附:87

3.册亨县者茂农业中学88

(一)技校的创建和发展89

三、技工学校89

(三)技校的振兴90

(二)“文化大革命”对技校的破坏90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92

(一)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92

全日制高等教育92

一、概述92

二、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97

(一)1952~1965年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情况98

四、高等学校专业设置98

三、学习、试行《高教六十条》98

(二)粉碎“四人帮”以来全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恢复和调整情况99

(一)教学工作情况100

五、教学工作100

(一)招生101

六、招生及毕业生分配101

(二)教材建设101

(二)毕业生分配103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04

(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04

七、教师104

(一)教师的来源104

(二)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科研工作105

(一)17年的科研工作105

八、科研工作105

(一)实验室106

九、实验室、图书馆、实验场所、电化教学106

(三)高等学校中的科研机构、学报刊物、学术团体106

(四)各学校学术活动蓬勃开展106

1.贵州大学107

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简介107

(二)图书馆107

(三)实验场所107

(四)电化教学107

2.贵州工学院109

3.贵州农学院110

4.贵阳医学院112

5.贵阳中医学院113

6.遵义医学院115

7.贵州师范大学116

8.贵州财经学院119

9.贵州民族学院121

一、结合形式任务,进行思想教育123

思想政治教育123

(二)中等学校的政治课125

(一)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课125

二、政治理论课125

(三)小学的思想品德课126

(四)政治课教师127

三、贯彻学生守则128

(一)班主任工作129

四、班主任工作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129

(二)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130

(三)粉碎“四人帮”后的新发展132

(二)“文革”中10年的大跌落132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132

一、学校体育工作132

(一)解放后17年的起落132

(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134

(四)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134

二、学校卫生工作134

(一)学校卫生机构的建立134

(二)进行卫生知识教育134

(三)卫生体育工作一起抓134

(一)民族中小学的创办和发展136

二、民族教育的发展136

少数民族教育136

一、贵州少数民族简介136

(二)贵州民族学院的建立和发展137

(四)民族中小学和民族师范学校的恢复138

(三)极左思潮对民族教育的破坏138

(六)民族教师的培养139

(五)民族学院的恢复和发展139

(七)各级各类学校中民族学生人数的增长140

(一)多种形式办学,建立多层次、多规格的民族教育体制141

三、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141

(二)根据民族特点,改进教学工作142

(四)增拨教育经费,扶植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143

(三)采取特殊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率143

(五)加强对民族教育的领导和管理144

附:天柱民族中学145

(二)主要对象146

(一)发展概况146

成人教育146

一、概述146

(一)概况147

二、扫盲教育147

(三)办学、教学形式147

(四)教师、经费147

(四)培训教师148

(三)扫除文盲的机构148

(二)方针、任务148

(一)方针、任务149

三、农民教育149

(五)教材教法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49

(六)教师、教材和课程设置150

(五)领导机构150

(二)发展概况150

(三)办学原则150

(四)入学对象150

附:王家父子办农民夜校151

(一)解放初期的干部文化教育152

四、干部教育152

(一)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阶段153

五、职工教育153

(二)新时期的干部教育153

(二)粉碎“四人帮”后的新阶段155

(一)业余大学和函授教育157

六、成人高等教育157

(三)广播电视大学158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58

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159

(四)教育科研成果161

(三)重点教育科研项目(普教部分)161

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教育报刊161

一、教育科研机构及科研、科技等活动161

(一)概述161

(二)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61

(五)教学改革实验162

(六)学术交流和智力支边164

(七)科技、文艺活动166

(八)夏令营活动174

(一)贵州省教育学会所属各专业(学科)研究会175

二、教育学术团体及其活动175

(二)教育学会及所属专业(学科)研究会开展的学术活动176

(四)各高等院校学报179

(三)《贵州教育志通讯》179

三、教育报刊179

(一)《贵州教育》179

(二)《教育科学》179

(七)《中学时代报》180

(六)《贵州自学考试》180

(五)贵州招生180

(三)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181

(二)教育事业费支出概况181

财务、基建、勤工俭学181

一、财务工作181

(一)教育经费管理体制181

(二)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5年)186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建设”阶段(1949~1957年)186

二、基建工作186

(四)粉碎“四人帮”后取得新成就的阶段(1976~1984年)187

(三)“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5年)187

1.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188

附:188

2.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89

3.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190

4.贵州省1949~1984年教育事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及增长情况191

7.1984年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现有校舍按用途分类表193

6.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每生占有校舍建筑面积情况193

5.贵州省教育部门所属学校校舍教工住宅建筑面积增长情况193

三、勤工俭学194

8.贵州省1951~1984年教育基建完成投资统计图194

附:贵州省1981~1984年中等、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情况表195

教育大事年表(1949~1984)196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246

附:1949~198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教(科教、高教)办公室和贵州省教育厅(局)负责人名单250

贵州省二届教育行政会议总结报告(摘录)(1950年8月)252

教育文件选辑252

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在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摘录)(1950年9月)258

贵州省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组织章程(1950年)259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陈曾固在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关于贵州省人民政府九个月的工作报告》(摘录)(1950年9月)259

贵州省开展在职干部业余文化教育实施办法(1950年)260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指示(节录)(1950年)261

贵州省农民业余教育实施办法(1950年)261

贵州省第三届教育行政会议总结(摘录)(1951年1月)262

贵阳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部长申云浦在贵州省高等教育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上的报告(摘录)(1951年3月16日)267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结束各级学校教育工作中混乱现象的指示(1951年9月4日)269

中共贵州省委员会关于结束各级学校的混乱现象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951年9月4日)270

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制发1952年秋季全省小学一年级新生改行五年一贯制的具体办法及实施中应注意事项(1952年9月2日)271

全省中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运动总结报告(摘录)(1952年11月20日)27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迅速结束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混乱现象的指示(1953年5月14日)273

贵州省教育厅与专署对中学、师范学校工作管理范围的暂行规定(1955年5月18日)274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及充实教育行政机构的指示(1953年5月25日)274

1955年贵州省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1955年)275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对中等学校领导干部的配备和加强党对中等学校的领导的检查报告及今后意见(1955年7月25日)279

贵州省关于函授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函授部)、业余师范学校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试行办法(1958年1月20日)281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农民扫盲事业干部的领导关系和工作任务等问题的通知(1957年10月9日)281

中共贵州省委高教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情况的报告(摘录)(1958年5月31日)282

关于我省高等学校实行勤工俭学的意见(1958年7月2日)283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我省教育事业分级管理的试行方案(1959年4月7日)284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委教育部关于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摘录)(1959年5月2日)285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教育厅党组关于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和生活安排问题的规定(1959年5月5日)287

关于全省国家办的全日制各级各类学校的若干管理权限的规定(1961年4月28日)289

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减学校教职工的方案(摘录)(1962年7月12日)290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关290

关于民办中学的暂行规定(草案)(1962年8月18日)295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讨论试行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草案和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的安排意见(1963年6月20日)296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和有关几个问题的请示(1963年7月10日)299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有重点地、切实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意见(1963年8月7日)305

关于我省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意见(1963年10月26日)312

中共贵州省委批转省文教办公室、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贵州省1965年半工(农)半读学校的试点计划(草案)(1965年1月28日)313

省革委会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摘录)(1978年4月19日)317

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苗春亭在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摘录)(1978年6月7日)318

中共贵州省委、省革委转发《关于执行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精神的请示报告》的通知(摘录)(1979年12月20日)323

《关于在全国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1980年1月7日)326

关于全省农民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1980年3月10日)328

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第二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意见(1980年3月31日)330

贵州省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纪录(1980年4月14日)332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新财政体制后教育经费安排问题的通知(1980年5月16日)335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办好我省首批重点中小学的意见的通知(摘录)(1980年10月4日)336

关于贯彻教育部《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1年3月7日)339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1981年11月11日)342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的通知(1981年9月2日)342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981年11月12日)346

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摘录)(1982年2月20日)350

关于举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意见(摘录)(1982年5月7日)351

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贵州教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贵州教育学院建设的报告(1982年6月11日)353

印发《关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通告》的通知(1982年6月20日)355

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及校舍修建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12月30日)356

《关于对去我省农村和边远县工作的毕业生提高待遇的规定的报告》的通知(1983年8月8日)359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的通知(1983年3月11日)359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1983年8月30日)361

关于1984年对我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进修”考核的意见(1983年12月29日)363

关于做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通知(1984年1月20日)364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员的通知(1984年4月10日)365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普通教育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通知(1984年4月14日)366

贵州省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1984年5月16日)370

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贵州省成人高中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1984年5月12日)370

关于制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1984年5月16日)373

贵州省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376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通知(节录)(1984年5月31日)376

贵州省1984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382

贵州省198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规定(1984年5月)386

贵州省1984年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班)招生规定(1984年5月)389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教育厅关于我省1984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调配问题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 7月26日)391

关于成立贵州教育志编纂办公室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984年7月31日)394

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1984年10月5日)395

贵州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1984年10月18日)398

《贵州省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和《贵州省普及初等教育规划》(1985年2月4日)400

关于我省电化教育发展规划的意见(1985年3月26日)403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10月14日408

贵州省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批复413

贵州省幼儿园、盲聋哑教育基本情况414

教育基础统计414

贵州省小学教育基本情况415

贵州省1984年小学分县基本情况416

贵州省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420

贵州省1984年普通中学分县基本情况421

贵州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基本情况424

贵州省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师)教育基本情况425

贵州省1983、1984年中等专业学校一览表426

贵州省农、职业中学教育分地区基本情况430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育基本情况431

贵州省1984年成人高等院校一览表432

贵州省1984年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432

贵州省初、中等成人教育基本情况433

贵州省学龄儿童入学情况434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数435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编制情况436

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女生数437

(一)1949~1965年442

下编442

贵阳市442

综述442

一、解放前的教育概略442

二、35年教育工作的回顾442

(三)1977~1984年444

(二)1966~1976年444

(二)社会主义体系的学校教育网已经形成445

三、35年来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445

(一)党政领导及整个社会对教育工作日渐重视445

(三)教师队伍得到一定的充实和提高446

(四)教育改革开始起步447

一、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1949~1956年)448

幼儿教育448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1957~1966年)449

(二)幼儿园的设施有了较大改善450

三、幼儿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66~1976年)450

四、幼儿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1984年)450

(一)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班)迅速增加450

(三)提高了保育教养工作质量451

(四)开展了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452

1.贵阳市云岩区中东九段托幼所453

(五)摘好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453

附:453

(二)小学教育发展的6个阶段454

2.贵阳市白云区都拉民族乡都拉村幼儿园454

小学教育454

一、普及小学教育情况454

(一)小学教育基本情况454

(一)学制457

二、教学改革457

(三)教学改革458

(二)教材458

(三)粉碎“四人帮”以后459

三、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459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459

(二)“文化大革命”的10年459

附:甲秀小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61

四、校外教育462

(三)举办工学班,招收流失生入学463

(一)建立组织463

(二)重视在校生的校外教育463

(三)规定了科技活动月,举办小发明、小论文评奖活动464

五、“第二课堂”教育464

(一)建立市、区少年宫,为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供基地464

(二)组织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组,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464

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465

(四)举办各种夏令营活动465

(一)体育工作465

附:贵阳市少年儿童科技活动获奖情况表466

(二)卫生工作468

附:南明小学在抓德育、智育的同时加强体育工作469

一、发展概况470

中学教育470

二、思想政治教育471

三、教学工作及教学改革473

四、体育卫生工作474

五、勤工俭学476

附:乌当中学校办工厂477

附:贵阳车辆工厂职工子弟学校478

六、重点中学478

七、厂矿企事业办学478

八、校外教育479

九、中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482

(一)半工(农)半读学校概况484

职业教育484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484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班)概况485

1.金筑大学487

附:487

2.1984年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班)基本情况统计表488

二、技工学校489

中等专业教育491

附:1983年贵阳地区技工学校基本情况表491

二、少数民族女学生大量入学493

少数民族教育493

一、少数民族学生成倍增长493

五、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突出民族学校的特点494

三、普及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学校布局趋于合理494

四、采取措施,优待少数民族学生494

特殊教育495

一、扫除文盲496

成人教育496

二、农民教育497

三、职工教育498

四、干部教育500

附:贵阳市职工业余大学500

五、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市工作站502

七、民主党派办学503

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03

教师队伍504

(一)中等师范教育505

一、师范教育505

(一)幼教师资培训506

(二)高等师范教育506

二、师资培训506

(三)中学教师培训507

(二)小学教师培训507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508

1.贵阳市师资情况统计表(一)509

附:509

2.贵阳师范专科学校510

贵阳市师资情况统计表(二)510

4.贵阳市退休教师协会511

3.贵阳市教师进修学院511

5.贵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及师范学校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受表彰的人员名单(1977~1984年)512

概述515

六盘水市515

二、1977~1984年516

幼儿教育516

一、1956~1976年516

(一)1949~1952年517

附:六盘水市1976~1984年幼儿教育情况统计表517

小学教育517

一、解放前小学教育简况517

二、解放后小学教育的发展517

(四)1963~1965年518

(二)1953~1957年518

(三)1958~1962年518

(六)1977~1984年519

(五)1966~1976年519

1.六枝特区兴隆村集资办学情况简介522

附:522

2.六枝特区云盘管理区普及初等教育简况523

3.水城特区城关第一小学524

(一)1949~1957年525

中学教育525

一、解放前中学教育简况525

二、解放后中学教育的发展525

(二)1958~1965年526

(四)1977~1984年527

(三)1966~1976年527

附:水城特区第二中学530

一、1949~1976年531

中等师范教育531

二、1977~1984年532

一、六盘水市农业学校533

中等专业学校533

二、六盘水市卫生学校534

三、六盘水市财政学校535

高等教育536

四、六盘水市商业学校536

(二)集中办学后的发展变化537

一、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537

(一)1977~1979年分散办学时间537

(一)电视大学工作站538

二、六盘水市教师进修学校538

三、成人高等教育538

附:水城矿务局电大班539

(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539

(三)大学函授班的工作539

二、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540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540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概况540

三、中小学教师的培训541

四、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542

(二)扫盲工作的发展543

成人教育543

一、农民教育543

(一)建国后扫盲运动的开始543

(一)职工教育概况544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教育蓬勃发展544

二、职工教育544

(二)发展职工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545

厂矿企业办学547

附:盘县特区岗寨农民夜校547

一、厂矿企业的中小学教育548

二、厂矿企业技工学校549

附:六枝矿务局第一中学550

一、解放前少数民族教育简况551

少数民族教育551

(一)1949~1976年552

二、解放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552

(二)1977~1984年553

2.盘县特区二中附设民族高中班概况554

附:554

1.水城特区顺场民族学校554

一、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555

关于教育的文件555

二、中共六盘水市教育局党组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557

三、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决定559

附:六盘水市区(镇)分类560

概述56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63

一、发展概况566

幼儿教育566

三、保教人员状况及培训567

二、教育教学工作567

一、概况568

小学教育568

二、发展进程569

(一)教学计划572

三、教学工作572

(二)教学改革573

(二)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574

四、思想品德教育574

(一)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574

(三)结合形势、任务,进行思想教育575

(一)学制576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576

五、学制和办学形式576

1.天柱县初等教育35年577

(二)办学形式577

附:577

2.凯里第五小学开展“五讲四美”小红花活动的作法578

3.凯里八小开展少年科技活动的经验579

(一)第一阶段——取得成就的十七年580

中学教育580

一、概况580

(二)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中动乱的十年583

(三)第三阶段——粉碎“四人帮”后取得新成就的八年584

二、教学工作585

三、思想政治教育587

(一)镇远一中590

四、学校简介590

(一)概述591

(二)凯里一中591

五、勤工俭学情况591

一、发展概况592

(二)天柱县勤工俭学情况介绍592

师范教育592

二、教学工作594

一、中等专业教育595

三、专业思想教育595

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595

(二)黔东南卫生学校596

(一)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596

(四)贵州省凯里农业机械化学校597

(三)黔东南财贸学校597

(五)黔东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598

二、农职业教育599

(一)黔东南技工学校600

三、技工学校600

(四)黔东南州商业技工学校601

(二)黔东南水电技工学校601

(三)黔东南森林工业技工学校601

全日制高等教育602

(一)黔东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情况604

少数民族教育604

一、概况604

(三)民族学校(含小学、初中)605

(二)民族小学605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和措施606

三、民族教育的成就608

(二)黄平民族中学609

四、介绍几所民族学校609

(一)天柱民族中学(见上篇少数民族教育部分)609

(三)榕江八开民族学校610

一、农民教育611

成人教育611

2.1982年州工农教育委员会、州教育局《关于农民教育工作的意见》613

附:613

1.1982年各县文盲率统计表(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613

(一)解放初期的职工教育615

二、职工教育615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16

(二)新时期的职工教育616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东南工作站616

二、教师队伍的整顿提高617

教师617

一、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617

三、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618

(一)表彰优秀教师619

(二)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620

一、基本情况621

教育科研621

二、教育科研活动622

三、教学科研效益623

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革我州普通教育的决定624

文件资料624

1.全州各县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表626

附:626

3.黔东南历年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基建投资表627

2.黔东南州历年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人均分配表627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图628

(一)建国后17年黔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63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630

综述630

一、概况630

(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民族630

(二)解放前的黔南教育简况630

二、35年教育工作的回顾630

(二)“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633

(三)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634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黔南州情况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637

三、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637

(三)为黔南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人才638

(二)提高了全州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638

(四)初步建立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教职工队伍639

(四)蓬勃发展时期(1977~1983年)640

幼儿教育640

一、概况640

(一)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640

(二)曲折发展时期(1958~1965年)640

(三)遭受严重摧残的时期(1966~1976年)640

二、保教工作641

四、领导和管理642

三、师资状况和培训642

附:黔南州机关幼儿园643

(二)小学教育发展进程644

小学教育644

一、普及小学教育644

(一)解放35年来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644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646

二、思想政治工作646

(一)黔南地区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646

(一)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学计划的执行647

三、教学工作647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648

(二)教学工作648

附:平塘县平湖第一小学650

(一)健康发展的17年651

中学教育651

一、概述651

(三)取得显著成就的7年653

(二)遭受严重损失的10年653

(二)《教学计划》的执行654

二、贯彻《条例》,执行《教学计划》和学校管理措施654

(一)贯彻《条例》654

(二)重视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655

(三)加强学校管理655

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655

(一)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655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措施656

四、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656

(一)中等教育结构的变化656

(一)建国后十七年中师教育概况657

(三)结构改革初见成效657

中等师范教育657

一、中等师范教育概况657

(二)教育实习658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师教育658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师教育658

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工作658

(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658

附:独山师范学校书法教学659

三、专业思想教育659

(二)专业设置、教学工作660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660

一、中等专业教育660

(一)概况660

(三)教师、学生情况661

二、中等技术教育661

(一)概况661

(二)教学情况661

(一)1958~1966年农、职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662

三、职业教育662

(二)新时期的农、职业学校663

(一)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664

全日制高等教育664

一、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664

(二)黔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665

(一)五十年代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666

二、黔南教育学院简况666

少数民族教育666

一、基本概况666

(三)民族学校的恢复和新发展667

(二)极“左”思潮造成民族教育的损失667

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668

(一)办学形式与教学工作的特点668

附:1950~1983年黔南州中小学、中师、师专几个发展阶段中具有代表性年份的少数民族学生变化情况表669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670

(二)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670

(三)民族教育经费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待遇671

成人教育672

一、概述672

(一)成人教育发展简况672

(二)经费673

(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673

二、农民教育673

(一)发展概况673

(二)入学对象673

(三)领导机构673

(四)教师、教材、课程设置和学习时间673

三、干部教育674

(一)建国初期的干部教育674

(二)在职干部业余文化学校674

(三)1982~1984年的干部教育675

四、职工教育675

(一)发展概况675

(二)职工业余文化学校676

五、成人高等教育676

(一)业余大学676

(二)函授教育677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77

(四)广播电视大学677

教师677

一、建国以来教师队伍发展概况677

(一)建国后17年的发展678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678

二、教师的培训工作679

(二)表彰先进教师680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680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680

一、教育科学研究机构681

(三)改善教师经济待遇681

教育科学研究681

二、教育科学研究682

(二)专业(学科)教学研究会的建立及其活动683

三、教育学术团体683

(一)黔南州教育学会683

二、解放前黔西南教育概况685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685

概述685

一、黔西南州的地理位置、民族、人口和区域划分685

三、解放后35年来黔西南的教育686

(一)解放后的17年687

(二)“文化大革命”的10年688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689

二、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幼儿教育690

幼儿教育690

一、幼儿教育发展概况690

(一)1950~1965年是幼儿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690

(二)1966~1976年是幼儿教育遭到破坏的时期690

(三)1977~1984年是幼儿教育振兴的时期690

五、改进教学,提高保教质量691

三、建立机构,加强托幼工作的领导691

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691

(三)“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692

小学教育692

一、小学教育发展的进程692

(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692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692

(六)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693

(四)1963~1965年时期693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693

(一)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694

二、教学工作694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695

(一)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方式697

三、学制和办学形式697

(一)学制697

(二)办学形式697

四、思想品德教育697

(四)少先队工作698

(二)贯彻《小学生守则》698

(三)班主任工作69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699

中学教育699

一、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699

(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699

(四)三年调整时期70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700

(五)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701

(一)学制702

二、学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702

三、思想政治教育703

(二)教学计划703

(三)教学工作703

(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04

(一)政治课教学704

(一)对学校的领导705

四、领导和管理705

(一)发展概况706

(二)中学内部的领导管理706

师范教育706

一、中等师范教育706

(二)教学工作707

(三)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708

二、高等师范教育709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10

(一)学校发展概况710

(四)招生、学生教育及毕业生分配711

(三)专业设置和开设课程711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创办和发展712

(五)不断改善办学条件712

(六)学校管理体制和机构712

中等专业教育712

四、教学工作713

二、管理体制和专业设置713

三、多渠道办学713

六、教师队伍建设714

五、生产实习714

八、体育卫生715

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715

(一)建国后17年的曲折发展716

成人教育716

一、农民教育716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稳步发展717

(二)“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破坏717

(一)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718

二、干部教育718

(一)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阶段719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719

三、职工教育719

民族教育720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阶段720

一、民族教育的发展721

(三)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722

二、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和措施722

(一)招生722

(二)培养民族师资和巩固教师队伍722

(五)民族教育经费和少数民族学生待遇723

(四)推行民族文字和民族语言教学723

(二)改善教师待遇724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724

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724

(一)平反冤假错案724

(四)表彰先进教师725

(三)选拔优秀知识分子充实各级领导班子725

(二)公办中小学教师的提高726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726

三、教师队伍的整顿和提高726

(一)民办小学教师的整顿726

(三)培训形式727

四、中小学教师的培训727

(一)培训原则727

(二)培训机构727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728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728

一、解放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概况728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学校体育工作728

三、卫生工作729

(二)积极开展“达标”活动729

(三)广泛开展群众活动与开办青少年业余体校729

(四)增加体育经费,购置体育器材和修建运动场地729

(五)组织体育卫生工作的检查验收729

(一)接管恢复时期(1949~1952年)732

安顺地区732

概述732

一、解放前教育事业简况732

二、解放后17年的教育事业732

(三)曲折发展时期(1958~1966年)733

(二)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7年)733

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734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734

五、35年来教育事业的主要成就735

三、培养师资,发展幼儿教育737

幼儿教育737

一、全区幼教概况737

二、稳步发展,提高质量737

一、普及与发展738

四、巩固和提高738

(一)抓组织领导738

(二)抓保教质量738

(三)抓管理制度738

小学教育738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739

(三)重点小学744

(二)多种形式办学744

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培养新一代745

(二)学习苏联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革746

二、小学教学工作746

(一)贯彻执行小学教学计划746

特殊教育747

三、学校管理747

附:前进中的安顺盲聋哑学校748

附:普定县号云村集资办学简介750

集资办学750

(二)解放后接管整顿学校751

中学教育751

一、中学教育的发展751

(一)解放前中学教育简况751

(三)“一五”期间中学教育的发展752

(七)中学教育的拨乱反正754

(四)中学教育曲折前进754

(五)克服困难,稳步发展754

(六)“文革”十年对中学教育的破坏754

(八)中学教育大步前进755

二、学校管理756

四、教学改革758

三、重点中学758

六、教学仪器设备759

五、勤工俭学759

1.贵州省安顺第一中学760

附:760

2.安顺实验学校761

三、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思想教育763

中小学的德育教育763

一、通过贯彻《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进行教育763

二、通过加强《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教学进行教育思想763

五、结合形势、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764

四、通过团、队工作进行思想教育764

中小学的体育卫生工作765

附:安顺地区部分中小学生体育成绩767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组成768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768

三、中小学教师的离职培训和进修771

二、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进修771

四、中小学教师的考核772

一、农职业中学773

五、评选先进教师和先进工作者773

职业教育773

二、厂矿办中等技术学校774

一、创办民族学校,鼓励少数民族子女入学775

民族教育775

二、民族教师队伍的建设776

一、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777

三、民族学校的分布及所取得的成果777

中等师范教育777

中等专业教育778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教学及管理778

二、贵州省安顺财政学校779

一、贵州省安顺农业学校779

四、清镇电力学校780

三、安顺地区卫生学校780

三、安顺教育学院781

高等教育781

一、安顺地区高等教育简况781

二、贵州省安顺师范专科学校781

一、扫盲教育和初等教育782

四、贵州电视大学安顺工作站782

成人教育782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784

二、成人中、高等教育784

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学术团体784

一、概况784

二、教研工作784

(一)教研室的性质784

四、编写教材和资料785

(三)教研室的工作方法785

三、教育学术团体及各专业(学科)研究会785

二、解放前的教育概况787

毕节地区787

概述787

一、毕节地区简介787

(二)整顿巩固,稳步前进788

三、解放后17年的教育工作788

(一)维持现状,逐步恢复与发展788

(四)经过调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789

(三)1958年的大发展到1961年的调整789

五、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790

四、“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790

(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792

六、35年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792

(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792

(二)提高了全区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792

附:毕节地区历年教育事业费开支情况表793

(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793

(五)教育投资逐渐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善793

一、发展概况794

幼儿教育794

二、教育教学工作795

四、领导和管理796

三、师资培训796

(二)解放35年来全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过程797

小学教育797

一、普及小学教育概况797

(一)解放前夕全区小学教育简介797

附:毕节地区小学教育基本情况表800

(三)办学形式801

二、小学的教学工作801

(一)教学计划的执行801

(二)学制801

(四)教学工作802

(二)学区制803

三、小学教育的领导与管理803

(一)分级管理803

四、群众集资办学804

(三)视导制804

一、中学教育发展概况805

中学教育805

二、中学教育的调整806

附:807

1.毕节地区普通中学教育基本情况表807

2.毕节地区1977~1984年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录取情况统计表808

3.毕节地区1977~1984年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808

(一)贯彻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808

三、教学工作与教学改革808

(三)学制改革试验情况809

(二)贯彻执行工作条例的情况809

(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810

(五)教学仪器的设备、配置和管理811

(二)重点中学的办理812

(六)开展勤工俭学的情况812

四、重点中学812

(一)重点中学的确定812

1.毕节第一中学813

附:813

2.黔西第一中学814

(二)教育、教学及实习815

师范教育815

一、中等师范教育815

(一)发展概况815

(三)领导与管理816

(一)发展概况817

附:817

1.毕节地区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基本情况表817

2.毕节师范学校817

二、高等师范教育817

1.毕节师范专科学校818

(二)专业设置、教学及科研818

(三)校舍及设备818

附:818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819

2.毕节教育学院819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819

二、培训工作820

三、整顿民办教师队伍821

(四)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822

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进修考核822

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22

(一)平反冤假错案822

(二)在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822

(三)选拔优秀教师充实领导班子822

(二)教育工会的活动823

六、加强教育工会建设,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823

(一)教育工会的组织建设823

(一)发展概况826

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826

一、中等专业教育826

(三)教学、科研与实习827

(二)培养目标、学制及专业设置827

附:毕节撒拉溪卫生学校828

(四)教师与学生828

(二)教学、生产劳动和师资培养829

二、农(职)业学校829

(一)发展概况829

(三)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830

附:赫章县平山农业技术高级中学830

三、技工学校830

(一)发展概况830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830

一、少数民族简况831

(四)学生831

附:织金县技工学校831

民族教育831

二、民族学校(班)的创立和发展832

(三)降低分数线,录取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834

三、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834

(一)从实际出发,动员组织少数民族子女入学834

(二)增加教育经费,扶持民族教育834

五、民族师资培养835

四、民族语文教学835

一、扫除文盲及农民教育836

成人教育836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838

二、干部、职工教育838

1.毕节地区出席1982年全省农民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名单839

四、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节工作站839

附:839

2.毕节地区1984年农民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840

4.贵州省毕节地区1995年前扫盲规划表841

3.毕节地区历年脱盲情况统计表841

一、中小学的时事政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842

思想政治教育842

(一)班主任工作844

二、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844

三、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政治课844

四、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844

(二)共青团工作845

(三)少先队工作846

一、体育工作847

(四)学生会工作847

体育、卫生、文娱847

三、文娱活动849

二、卫生保健849

(一)教育科研机构850

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刊物850

一、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科研活动850

(二)主要教育科研活动851

(二)教育学会的学术活动853

(三)教育科研成果853

二、教育学术团体853

(一)教育学会853

附:854

1.毕节地区1979~1984年参加全国、全省各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854

2.毕节地区1979~1984年组织各科竞赛、评比活动获奖名次表855

(一)《教育简讯》及其他856

(三)《教研园地》856

(四)《毕节师专学报》及其他856

三、教育刊物856

(二)《教研资料》856

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加强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的意见857

基本教育文献857

一、解放前教育简况865

遵义地区865

概述865

(二)大力普及小学教育866

二、建国后17年教育概况866

三、“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866

四、拨乱反正,教育事业欣欣向荣866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866

(八)办学条件的改善867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867

(四)加强少数民族教育867

(五)成人教育的发展867

(六)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867

(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867

附:解放前遵义专区部分县的教育概况(1905~1949年)868

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871

幼儿教育87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871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871

三、十年动乱时期871

1.发展中的遵义行署机关幼儿园873

附:873

2.梁隆庆和他办的个体幼儿园874

小学教育876

四、推行“两种教育制度”877

一、接管恢复时期877

二、发展时期877

三、小学教育的大起大落877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878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878

六、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新时期878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878

(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879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879

(四)改进体育卫生工作879

2.余庆县从山区特点出发积极普及初等教育880

(六)加强音乐、美术教学880

附:880

1.遵义地区1市3县达到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880

3.绥阳县改革学校管理体制882

一、新的开始883

中学教育883

三、动乱的十年884

二、起起落落884

四、教育的春天885

2.遵义市第四中学886

附:886

1.1977~1984年各县(市)输送人才统计表886

3.绥阳县创设农工商奖学金887

一、中等师范教育888

师范教育888

中等专业教育889

二、高等师范教育889

(一)农(职)业中学的三起三落890

职业教育890

一、农(职)业中学890

(二)农(职)业学校的恢复和发展891

附:道真县职业中学的创办与收获892

二、技工学校892

勤工俭学894

少数民族教育896

附:勤工俭学育新人896

附:仡佬族山乡的巨变——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教育调查898

一、扫盲和农民教育900

成人教育900

二、职工教育901

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02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遵义工作站902

四、高等学校的函授教育902

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903

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905

附:遵义县提高小学师资水平的作法906

(一)普通教育的校舍建设908

教育事业经费908

一、教育事业经费908

二、教育基本建设908

三、教学仪器设备909

(二)普通学校的课桌椅909

附:遵义县集资办学的初步调查910

二、解放后17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913

铜仁地区913

概述913

一、解放前教育概况913

四、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915

三、“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915

(四)初步建立了一支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917

五、35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917

(一)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917

(二)为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中、初级技术人才917

(三)普及小学教育取得显著成效917

附:铜仁地区直属机关幼儿园918

幼儿教育918

一、恢复时期919

小学教育919

四、三年调整时期92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92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920

(一)把普及小学教育列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921

五、十年动乱时期921

六、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921

(三)增加教育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922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学教育质量922

(三)向工农开门923

(四)重视少数民族教育923

附:1983年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名单923

中学教育923

一、解放初期923

(一)恢复、整编923

(二)改革旧的教育923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924

(四)配合中心工作924

四、三年调整时期925

五、十年动乱时期925

(三)办好一批重点中学926

(二)贯彻“八字”方针,调整普通中学926

六、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926

(一)拨乱反正,整顿学校926

(四)采取措施,提高中学教学质量927

1.铜仁地区中学实验室管理条例(试行草案)928

附:928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928

2.铜仁地区中学实验保管员工作职责(试行草案)929

5.铜仁地区教学仪器设备清仓核资实施办法930

4.铜仁地区中学实验保管员评比条件(试行草案)930

3.铜仁地区中学学生实验规则(试行草案)930

一、中等师范教育931

中等师范教育及中小学教师931

(一)概况932

二、中小学教师932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933

(二)培训933

附:思南师范学校934

(四)整顿民办教师队伍934

1.铜仁地区财贸学校935

附:935

中等专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935

一、中等专业学校935

3.铜仁地区卫生学校936

2.铜仁地区农业学校936

二、农(职)业中学937

2.铜仁地区农业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938

1.印江县城关区新寨农业中学938

附:938

4.铜仁地区农业初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课程表939

3.铜仁地区农业高中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课程表939

一、铜仁师范专科学校940

高等教育940

二、铜仁教育学院941

学校体育卫生942

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铜仁地区分校942

附:铜仁地区1983年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检查验收合格学校名单944

(二)开展全区农民教育大检查945

(一)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945

成人教育945

一、扫盲教育945

三、干部教育946

二、职工教育946

(三)召开农民教育经验交流表彰会946

附:松桃县大力开展农民教育947

二、地、县教育学会948

一、地、县教育研究室948

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术团体948

附:铜仁地区教育学会各学科教学研究会名称及人员情况一览表949

2.小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950

1.幼儿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950

教育基本统计950

附:950

3.中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951

5.农(职)中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952

4.师范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952

《贵州教育志》征集资料启事953

1986《贵州教育年鉴 1949-1984》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教育志》编纂办公室编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贵州省情  1949-1984年(1986 PDF版)
贵州省情 1949-1984年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97(1997 PDF版)
贵州年鉴 1997
1997
贵州教育(1998 PDF版)
贵州教育
1998
贵州统计年鉴  1984(1985 PDF版)
贵州统计年鉴 1984
1985
中国教育年鉴  地方教育  1949-1984(1986年12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教育年鉴 地方教育 1949-1984
1986年12月第1版 湖南教育出版社
贵州教育(1943 PDF版)
贵州教育
1943
贵阳教育年鉴  1993(1995 PDF版)
贵阳教育年鉴 1993
1995
贵州年鉴  1991(1991 PDF版)
贵州年鉴 1991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93(1993 PDF版)
贵州年鉴 1993
199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90(1990 PDF版)
贵州年鉴 1990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89(1989 PDF版)
贵州年鉴 1989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88(1988 PDF版)
贵州年鉴 1988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94(1994 PDF版)
贵州年鉴 1994
1994 贵州年鉴社
贵州年鉴  1987(1987 PDF版)
贵州年鉴 1987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年鉴  1992(1992 PDF版)
贵州年鉴 1992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