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建置沿革34

第一章 置县34

第一节 置县至清3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3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6

第四节 县名由来36

第二章 行政区划38

第一节 明、清时期3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3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40

第一节 县城——玉津镇47

第二节 镇47

第三章 县城乡镇47

第三节 乡50

自然地理64

第一章 自然环境64

第一节 位置 面积64

第二节 地质64

第三节 地形65

第四节 山脉67

第五节 水系75

第二章 自然资源77

第一节 土壤77

第二节 植被95

第三节 野生动物96

第四节 矿藏97

第五节 水资源100

第一节 气候102

第三章 气候与自然灾害102

第二节 自然灾害105

人口112

第一章 人口数量1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11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12

第二章 人口构成117

第一节 年龄构成117

第二节 性别构成119

第三节 职业构成12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1

第五节 城乡构成123

第六节 婚姻构成126

第二节 户籍128

第一节 户政128

第三章 人口管理128

第七节 民族构成128

第三节 普查129

第四章 计划生育129

第一节 宣传129

第二节 措施130

第三节 效果131

第四节 经费132

第五节 机构132

农业135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35

第一节 土地改革135

第二节 互助合作137

第三节 人民公社140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43

第一节 粮食作物144

第二章 农业生产144

第二节 油料作物150

第三节 农土特产152

第四节 耕制改革159

第五节 改田改土160

第六节 良种推广161

第七节 肥料164

第八节 植保植检165

第三章 林业生产167

第一节 森林资源168

第二节 造林169

第三节 森林保护171

第四节 林木采伐173

第五节 定权发证173

第四章 畜牧生产174

第一节 饲料资源175

第二节 家畜饲养176

第三节 家禽饲养179

第四节 疫病防治179

第五章 水利182

第一节 农田水利183

第二节 堤防190

第三节 管理191

第四节 水产194

第六章 农业机械196

第一节 推广196

第二节 管理198

第三节 供销200

第七章 机构201

第一章 概貎203

乡镇企业203

第二章 条件206

第一节 资源206

第二节 劳力、技术207

第三节 资金208

第四节 市场209

第三章 产业结构209

第一节 种植业209

第二节 养殖业210

第三节 工业212

第四节 建筑业215

第五节 运输业217

第六节 商业、服务业217

第一节 罗城区企业218

第四章 区乡企业选介218

第二节 安乐乡企业220

第五章 体制221

第一节 体制改革221

第二节 经济成分222

第六章 管理223

第一节 企业管理223

第二节 机构225

第七章 效益226

第一节 社会效益226

第二节 经济效益226

工业228

第一章 经营体制228

第一节 国营工业228

第二节 二轻工业229

第三节 部门工业231

第一节 煤炭233

第二章 工业门类233

第二节 制盐235

第三节 炼铁235

第四节 电力236

第五节 机械236

第六节 化工238

第七节 食品238

第八节 建材240

第九节 医药241

第十节 造纸、印刷242

第十一节 玻璃243

第十二节 陶瓷244

第十三节 船舶修造、木材加工245

第十四节 纺织、服装、鞋帽247

第十五节 竹、棕、藤及其他248

第三章 厂矿及名优产品选介250

第一节 厂矿250

第二节 名优产品258

第四章 管理机构260

交通 邮电261

第一章 交通261

第一节 陆路261

第二节 水路270

第三节 运输274

第四节 机构280

第二章 邮电283

第一节 邮政283

第二节 电信288

第三节 机构291

第一节 市场293

第一章 集市贸易293

商业293

第二节 交易297

第二章 私营商业和对私改造298

第一节 私营商业298

第二节 对私改造300

第三章 集体商业301

第一节 供销商业301

第二节 合作商店(组)311

第四章 全民商业312

第一节 国营商业(商业局系统)312

第二节 粮油商业318

第三节 医药商业331

第四节 外贸商业333

第五章 商业机构336

第一节 商业局337

第二节 粮食局338

第三节 医药管理局339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339

第五节 对外贸易公司341

财税342

第一章 收入342

第一节 农业税342

第二节 工商等税347

第三节 企业利润353

第四节 其他355

第五节 乡财政358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359

第二章 支出362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362

第二节 事业费365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370

第四节 其他371

第五节 乡财政373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374

第三章 管理375

第一节 体制375

第二节 财会377

第三节 金库384

第四节 征收384

第五节 监察385

第四章 机构387

第一节 县级387

第二节 区级388

第三节 驻县机构388

第一章 货币391

第一节 种类391

金融391

第二节 流通392

第三节 管理394

第二章 存储396

第一节 存款396

第二节 储蓄396

第三章 贷款398

第一节 民间借贷398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借贷399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贷款401

第四节 工业贷款402

第五节 商业贷款404

第六节 农业贷款407

第七节 基本建设贷款412

第八节 信贷计划管理413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414

第四章 拨款414

第二节 农业拨款416

第五章 结算417

第一节 汇兑417

第二节 异地结算417

第三节 同城结算418

第四节 农村结算418

第六章 保险419

第一节 险种419

第二节 理赔420

第七章 机构424

第一节 县级机构424

第二节 区、乡机构425

第三节 驻县机构426

第一节 县城428

第一章 城乡建设428

城建 环保428

第二节 集镇431

第三节 农村432

第四节 施工队伍433

第二章 环境保护434

第一节 环境卫生434

第二节 污染治理43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436

第一节 房产管理436

第二节 土地管理438

第四章 沼气439

第五章 机构440

党派 群团44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41

第一节 组织及活动441

第二节 历次党代会445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447

第四节 党务44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45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45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54

第三章 其他党派454

第一节 青年党454

第二节 民主社会党455

第三节 民治协进会455

第四节 社会促进会456

第四章 群团456

第一节 工人组织456

第二节 农民组织459

第三节 工商业组织460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461

第五节 妇女组织463

第六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464

议会 人大466

第一章 议会466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7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470

第一节 乡(镇)、县人民代表的选举47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47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474

政府478

第一章 机构478

第一节 解放前县级机构478

第二节 解放后县级机构482

第四节 乡级487

第三节 区级487

第五节 村、组488

第二章 政府综合管理489

第一节 民政489

第二节 人事494

第三节 劳动495

第四节 工商行政、物价、计量497

第五节 物资、统计、审计500

第三章 政事纪要5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50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05

政协515

第一章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515

第一节 第一届学委会515

第三节 第三届学委会516

第二节 第二届学委会516

第四节 第四届学委会517

第二章 县政协委员会517

第一节 筹建517

第二节 第一届委员会517

第三节 第二届委员会518

第三章 县政协工作519

第一节 政治协商519

第二节 提案工作521

第三节 视察工作521

第四节 组织学习522

第五节 落实政策523

第六节 对台工作525

第七节 社会办学与智力服务525

第八节 文史工作527

第一节 侦查528

第一章 公安528

公安 司法528

第二节 预审530

第三节 看守530

第四节 社会治安531

第五节 消防537

第二章 检察538

第一节 刑事检察538

第二节 经济检察540

第三节 法纪检察540

第四节 监所检察541

第五节 人民来信来访541

第三章 审判542

第一节 刑事审判542

第二节 民事审判543

第三节 经济审判544

第四节 案件复查5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545

第一节 法制宣传545

第二节 公证546

第三节 律师工作547

第四节 调解547

第五章 机构549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公安、司法机构549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公安、司法机构550

军事553

第一章 防务553

第一节 设施553

第二节 武装55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560

第二章 兵役560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562

第三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563

第三章 兵事565

第一节 清代的兵事活动5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兵事活动568

第三节 解放后的兵事活动569

第四章 机构57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机构576

第二节 解放后的机构576

文化579

第一章 图书579

第一节 发行579

第二节 图书馆580

第一节 电影581

第二章 电影、电视、戏剧581

第二节 电视582

第三节 戏剧583

第三章 群众文化586

第一节 曲艺演唱586

第二节 灯舞587

第三节 平台、焰火、龙舟591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雕刻592

第五节 歌谣、号子594

第四章 报刊、新闻598

第一节 报刊598

第二节 报道598

第三节 广播599

第五章 文物、胜景600

第一节 古迹600

第二节 古建筑602

第四节 名胜“八景”604

第三节 馆存文物604

第六章 县志、档案、党史606

第一节 县志606

第二节 档案611

第三节 党史612

第七章 机构613

教育614

第一章 普通教育614

第一节 书院、私塾614

第二节 幼儿园615

第三节 小学615

第四节 中学617

第一节 农业职业学校624

第二节 工业职业学校624

第二章 职业、专业教育624

第三节 师范学校625

第三章 成人教育626

第一节 农民教育626

第二节 职工教育626

第三节 “五·七”大学627

第四节 卫生进修学校627

第五节 教师进修学校628

第六节 县农机校628

第四章 教学工作629

第一节 教学内容和方法629

第二节 教研活动631

第五章 教职员工632

第一节 校长632

第二节 教师632

第三节 职工634

第六章 勤工俭学635

第七章 经费636

第一节 经费来源636

第二节 经费使用636

第八章 机构638

第一节 县级机构638

第二节 区乡机构639

医药 卫生640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团体640

第一节 县属单位640

第二节 区属单位641

第三节 乡属单位641

第四节 医药卫生团体642

第二章 卫生防疫643

第一节 环境卫生643

第二节 卫生运动644

第三节 食品卫生645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646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646

第三章 医疗648

第一节 医疗队伍648

第二节 技术、设备650

第三节 中医继承与学术交流651

第四章 妇幼保健652

第一节 新法接生652

第二节 妇女病查治652

第三节 儿童保健653

第五章 药品655

第一节 药品经营655

第二节 医药管理656

第三节 中草药657

第一节 医药管理机构658

第四节 西药658

第六章 机构658

第二节 卫生机构659

体育661

第一章 群众体育661

第一节 学校661

第二节 城区662

第三节 农村664

第二章 体育比赛665

第一节 县内665

第二节 县外665

第三章 设施、经费672

第四章 机构、人员培训673

第一节 县级机构673

第三节 培训674

第二节 基层组织674

社会风土676

第一章 宗教676

第一节 佛教676

第二节 道教677

第三节 伊斯兰教677

第四节 天主教678

第五节 基督教678

第二章 风俗习惯679

第一节 嫁娶679

第二节 丧葬680

第三节 典礼681

第四节 节日682

第五节 衣、食、住、行684

第三章 方言687

第一节 语音687

第二节 俗语词693

第四章 社团、宗祠、帮会、叫化营696

第一节 社团696

第二节 宗祠698

第三节 青帮700

第四节 哥老会700

第五节 叫化营701

第五章 烟毒、匪患、赌博、迷信702

第一节 烟毒702

第二节 匪患703

第三节 赌博705

第四节 迷信706

第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07

第一节 继承发扬优良美德707

第二节 治理脏乱差708

第三节 开展文明礼貌活动709

人物710

人物传710

人物简录735

人物名录742

革命烈士英名录742

缓编英名录牺牲人员统计表764

犍为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766

附录789

嘉庆志序800

民国志序800

民国志后记800

新编县志征集有关文史资料的通告800

著述800

表格索引800

后记800

1991《犍为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犍为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