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新论》
作者 | 徐必珍,李怀君著 编者 |
---|---|
出版 |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84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18704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6949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Ⅰ 对“普遍联系”的再思索1
1.“普遍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序 赵凤歧1
普遍联系原则的唯物主义意义2
普遍联系原则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7
2.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的历史教训11
不讲普遍联系原则在理论上出现的简单化11
忽视普遍联系原则所产生的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13
无视或歪曲普遍联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危害15
3.坚持和发展普遍联系学说是时代的要求19
当今时代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作整体把握和系统思考19
坚持和发展普遍联系学说是唯物辩证法自身发展的要求21
1.普遍联系思想演化的一般进程24
Ⅱ 普遍联系思想的渊演沿革24
浑沌直观的联系一般观念25
个别分析的特殊联系思想26
整体把握的普遍联系学说28
2.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学说三题31
如何理解“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31
列宁论普遍联系35
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异同40
3.普遍联系原则在科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4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巨大贡献46
普遍联系原则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和体现47
历史赋予联系范畴的特定涵义49
1.联系范畴的一般涵义及其确定性49
Ⅲ 联系的一般论义49
联系一般涵义的确定性51
2.联系的基本特征55
客观性是联系的本质特征55
普遍性是联系在存在范围上的特征56
整体性或系统性是联系在表现形态上的特征58
中介性是联系在构成方式上的特征61
3.联系的多样性与统一性62
研究诸种联系统一性的意义62
如何理解诸种联系的统一性64
几种基本联系的统一性66
普遍联系与矛盾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范畴69
1.普遍联系与矛盾关系辨微69
Ⅳ 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质和量69
普遍联系与矛盾的区别71
区别联系与矛盾这两个范畴的意义74
2.“联系构成运动”新解77
联系只有通过系统才能构成运动77
事物运动是联系的分化与整合的过程79
内因与外因是怎样相互联系而构成运动的81
3.联系对于质和量的重要意义83
质是由联系所构成和规定的83
量是由联系创造和构成、依联系而存在和表现的86
质与量之间的联系的根本意义90
唯物辩证法“核心和实质”的历史及其争议93
1.重新审视和确定唯物辩证法的实质93
Ⅴ 普遍联系的整体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93
重新认识和确定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96
恩格斯最先接触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99
2.普遍联系的整体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100
它揭示唯物辩证法本体论的性质和职能101
它规定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性质102
它明确了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逻辑基项及其职能106
3.重新明确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时代价值107
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现代科学的关系108
充分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110
1.联系范畴是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开端113
唯物辩证法逻辑开端的争议及其启示113
Ⅵ 普遍联系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113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中最初的、最直接的规定115
“联系”是贯穿体系始终的线索118
辩证哲学史源于主体的“联系”观念121
2.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基项124
逻辑基项的含义及其对体系的建构124
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基项的发展过程124
确定普遍联系为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基项的历史根据125
确定普遍联系为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基项的意义128
3.“联系”的高层次发展构成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终点129
逻辑终点的意义129
把“规律”确定为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逻辑终点的根据131
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与普遍联系学说的创立135
1.自然科学是普遍联系学说的重要基础135
Ⅶ 普遍联系学说与现代科学的发展135
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普遍联系学说的科学性137
2.普遍联系学说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140
普遍联系原则为自然科学研究奠定了科140
学的世界观基础140
普遍联系原财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指导141
普遍联系原则是自然科学变革和创立的重要哲学基础145
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自觉地接受唯物辩证法的指导147
3.普遍联系学说与现代系统科学149
现代系统科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49
普遍联系原则是现代系统科学最直接的哲学根据153
现代系统科学可以丰富但不能代替普遍联系学说156
现代化的社会与社会化的时代160
Ⅷ 普遍联系与现代化建设160
1.现代化的基本特征160
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的整体化162
所谓“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164
2.普遍联系观念与现代思维方式166
现代思维方式的科学基础和辩证性质166
现代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169
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的综合思考172
3.用普遍联系观念思考当代世界和中国175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75
中国的建设和改革176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179
后记183
1991《普遍联系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必珍,李怀君著 1991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论普遍联系和发展
- 195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普遍展开增产节约运动
- 1952
-
- 言語構造と普遍性
- 1990.11 白水社
-
- 普遍への目覚め
- 1991.05 春秋社
-
- 普遍の鍵
- 1984.10 国書刊行会
-
- 苏联普遍义务兵役法
- 1955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试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 江苏工学院
-
-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1996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走遍美国 新版 1
- 1999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联合国新论
- 199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自然界和社会中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
- 195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