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理探微》求取 ⇩

开篇述略1

第一章 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的摸索与总结1

第一节 蒙昧社会中的中国人3

一、群体繁衍和生聚融合4

二、认识积累和创造文明7

三、生存斗争和社会进步10

第二节 远古时代的氏族社会12

一、社会秩序的归化14

二、社会等级的产生17

三、统治思想的形成19

第三节 远古时代的思想意识21

一、八卦和《易》中的天、地、人23

二、八卦和《易》中的时、位、变26

三、八卦和《易》中的理、象、数29

第四节 远古时代的生存活动33

一、逐渐进步的婚姻家庭35

二、崇尚俭朴的衣食住行38

三、保命强身的营养卫生41

第五节 远古时代的生产实践43

一、从群体围猎到原始畜牧45

二、从自然采集到原始农业47

三、从木棒石块到手工制器52

第六节 远古时代的文化进步56

一、文字进化的变迁58

二、文学艺术的发端62

三、哲学思想的起源65

第二章 《易经》和八卦在文明社会中的发展与升华70

第一节 八卦和《易经》形成的主要阶段73

一、伏羲氏和先天八卦75

二、周文王和后天八卦81

三、孔子和《易传》90

第二节 《易经》和八卦思想内涵的主要标志92

一、图象演绎和认识论93

二、对应推理和方法论98

三、阴阳互补和辩证法102

第三节 《易经》和八卦内容表现的主要规律103

一、根据现象观察探索潜在规律104

二、根据已知条件预测未来结果107

三、根据演绎结论推断将来发展108

第四节 《易经》和八卦思维规律的主要特征110

一、从正反两方面比较111

二、对上下两层次剖析113

三、向前后两空间探索115

第五节 《易经》和八卦指导实践的主要作用117

一、分析矛盾总结普遍经验118

二、平衡心态涵养美好品德119

三、预测得失选择正确言行121

第六节 《易经》和八卦垂存历史的主要意义123

一、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124

二、开拓了中华民族认识自然的途径126

三、确立了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标准129

第三章 《易经》中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33

第一节 “天道”即规律——“上经”展现的宇宙秩序134

一、万物生生不已136

二、万事陈陈相因139

三、人贵自强不息140

第二节 “人道”即奋斗——“下经”展现的社会道德142

一、男女相感成夫妻144

二、危困相迫成事业146

三、患难相济成圣人149

第三节 产生于阴阳变化的正反合定律151

一、对阴阳消长的分析154

二、对事物盛衰的推论156

三、对发展顺逆的总结159

第四节 “以人类生存为体,以宇宙法则为用”的认识论161

一、将宇宙自然和人本身相联系163

二、从人本身对宇宙自然现象的推测165

三、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概括167

第五节 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宇宙气场170

一、用形象思维叙述存在175

二、用逻辑推理论证变易177

三、用归纳判断预见发展181

第六节 凭借自然现象升华的人道之“德”183

一、对人类之爱的抽象185

二、对社会公德的评判188

三、对人身修养的检验190

第四章 《易经》的结构形式与语言逻辑193

第一节 卦辞的意义和作用195

一、对八个基本卦象重合的解释196

二、对六十四个衍生卦象象征的解释198

三、对每卦所象征事物事理的解释202

第二节 爻辞的意义和作用203

一、说明爻的位置207

二、说明爻的表意208

三、说明爻的变易210

第三节 彖辞的意义和作用212

一、论每一卦之“德”214

二、论每一卦之“理”216

三、论每一卦之“文”222

第四节 象辞的意义和作用225

一、“大象”的蕴涵226

二、“小象”的蕴涵229

三、“写象”的形式230

第五节 语言的选择和特点241

一、关于本来义243

二、关于比喻义244

三、关于引申义246

第六节 语言的组织和风格248

一、抒情式的比兴250

二、议论式的告诫252

三、寓言式的讽谕253

第五章 《易经》“上经”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256

第一节 自然规律和人的奋斗258

一、龙飞九天驭四时——释乾卦259

二、地阔无疆载万物——释坤卦267

三、自强不息酬壮志——乾、坤二卦中的人生奋斗275

第二节 忧患意识和知难勇进277

一、事业草创识艰难——释屯卦278

二、人生奋斗读书始——释蒙卦284

三、逆境养志待时成——释需卦289

第三节 人际关系和立身处世293

一、同德克逆行我素——释讼、师、比、小畜、履诸卦295

二、明察盛衰得相宜——释泰、否二卦316

三、行中得正悦而乐——释同人、大有、谦、豫、随、蛊诸卦326

第四节 治理社会和克险济难353

一、救弊起衰施教化——释临、观、噬嗑、贲、剥、复诸卦354

二、蓄德纠过除灾难——释无妄、大畜、颐、大过诸卦379

三、踏破艰险迎光明——释坎、离二卦397

第五节 乾“文言”和坤“文言”407

一、对卦辞的解释409

二、对爻辞的解释411

三、对卦德的礼赞416

第六节 “上经”三十卦的内在联系419

一、从卦象变化推导社会现象变化419

二、从卦气运行演绎事物发展趋势422

三、从卦象比较归纳人类生活哲理424

第六章 《易经》“下经”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427

第一节 人伦终始和夫妇之道428

一、心心相印天地情——释咸卦429

二、依依相守夫妇恩——释恒卦433

三、志趣相投伴人生——咸、恒二卦中的伦理437

第二节 敬德修业和持家之道439

一、审势度时知进退——释遁、大壮、晋、明夷诸卦439

二、互敬互谅相见欢——释家人、暌二卦453

三、轻看得失心底宽——释蹇、解、损、益诸卦461

第三节 刚柔相济和理事之道477

一、克刚克柔识上下——释夬、姤、萃、升诸卦477

二、济困养民定江山——释困、井、革、鼎诸卦492

三、行止适时缓相安——释震、艮、渐诸卦506

第四节 谨言慎行和待人之道517

一、踏破人生寻归宿——释归妹卦517

二、识透冷暖求自足——释丰、旅二卦522

三、以屈求伸掩傲骨——释巽、兑二卦529

第五节 居安思危和应变之道536

一、聚散守制防穷途——释涣、节二卦537

二、应事容人重持中——释中孚、小过二卦543

三、慎终如始万事通——释既济、未济二卦550

第六节 “下经”三十四卦的内在联系557

一、从婚姻研究社会558

二、从言行论述修养560

三、从变化探讨发展562

第七章 《系辞》的基本观点和哲理论证566

第一节 关于阴阳变化604

一、事物的相互对应607

二、事物的相互依存608

三、事物的相互转化609

第二节 关于质量变化611

一、量是外在的形式612

二、质是内在的本原613

三、量和质的互变615

第三节 关于因果变化616

一、必然的因果617

二、偶然的因果619

三、必然和偶然的联系620

第四节 关于动静变化622

一、万事万物在运动623

二、静止的相对存在624

三、运动与静止的相互关系626

第五节 关于术数变化627

一、奇数的象征和作用629

二、偶数的象征和作用632

三、奇数象征和偶数象征的相互关系634

第六节 关于现象变化636

一、对物质现象的观察637

二、对精神现象的认识638

三、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相互联系639

第八章 《说卦》、《序卦》、《杂卦》的意义和作用642

第一节 《说卦》关于八卦性质的阐述643

一、通神明之德645

二、类万物之情646

三、察万事之象648

第二节 《说卦》关于性命之理的论证651

一、立天之道652

二、立地之道656

三、立人之道658

第三节 《说卦》关于八卦象征的说明660

一、取象于自然界660

二、取象于生物663

三、取象于人668

第四节 《序卦》关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解释673

一、卦与卦的承接676

二、得与失的互证680

三、穷与通的辨别682

第五节 《序卦》关于六十四卦两两为偶的解释683

一、基本卦的重合685

二、卦义的互补690

三、卦义的相生692

第六节 《杂卦》关于卦义错综相杂的分析698

一、同义卦的类比700

二、异义卦的互证701

三、错杂卦义的目的703

第九章 《易经》和八卦在当代实践中的理解和运用706

第一节 破除迷信和还其本原709

一、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710

二、生存竞争和生产关系变革712

三、世界的统一性与世界的多样性714

第二节 理论概括和指导实践717

一、列举可能性719

二、强调可知性721

三、预测可行性723

第三节 知难行易与求同存异726

一、关于掌握机遇729

三、关于创造条件731

二、关于化解矛盾731

第四节 理解卦义和结合实践733

一、了解人的社会层次735

二、了解事的社会制约736

三、决定行的方法途径738

第五节 选择判断和实际运用742

一、联系个人性格分析事物内涵746

二、比照社会时势划分发展阶段747

三、参考工作环境推测未知情况748

第六节 生命节律和预测方法748

一、对生命节律的认识751

二、对生命节律的测算756

三、预测方法的运用771

结束语775

1991《易经卦理探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梁一川著 1991 南京:南京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