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论哲学》

代序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武器39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获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武器,中国革命面日也就为之一新了。39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资产阶级唯心论、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根本不同,它是最正确最科学的革命理论。42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和实践性。44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空前大革命。45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和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斗争的结果必然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代替资本主义思想体系。47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习理论;学习的方法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理论脱离实际。49

1.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和革命行动的方法,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53

辩证唯物论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53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是统一的。把辩证法同唯物论割裂开来,或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割去了它的辩证法,就要陷入唯心论或机械论。55

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想中存在的普遍规律。57

4.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一致。58

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和普遍发展原理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世界观62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62

2.不可否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也不可否认事物的静止平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否认事物的运动发展就是机械主义,否认事物的相对固定性就是相对主义。62

3.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从主观愿望出发;要根据客观情况和群众需要制订方针政策,不要凭想象和热情办事。65

4.了解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下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作好调查,首先必须放下架子,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心当群众的小学生。69

5.不从实际出发,不作调查研究,而是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就不能完成革命任务,不能作好工作。71

1.存在决定意识;观念形态、科学规律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75

主客观的统一,主观能动性75

2.客观实际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但它总是可以认识的。76

3.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我们一方面不可以超越客观物质条件,勉强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另方面也不可以否认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77

4.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存在决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82

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他们一定要犯而且已经犯了很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错误。革命者如果不加强思想改造,不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而只是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事物,那也很容易犯错误。我们必须同时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反对83

6.主客观的统一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只有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在实践中使主观认识跟着客观过程推移转变,在实践中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90

实践和认识93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只有实践才是人们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一切否认和忽视实践作用,把认识和实践割裂开来的理论是错误的。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就是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93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99

3.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105

4.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的具体运用。106

5.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真理观。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我们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总是在同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为真理冲锋陷阵。110

6.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条件,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群众的实践斗争中进行。113

对立统一规律119

(一) 两种宇宙观119

1.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与此相反,辩证法的宇宙观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119

2.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121

(二) 矛盾的普遍性122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22

2.矛盾分析方法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125

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127

(三) 矛盾的特殊性127

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129

3.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是每一个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就一定会陷入教条主义或者修正主义的错误。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中国革命有自己民132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141

1.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41

2.无论什么矛盾,总有主要的和次要的两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性质总是随着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转化而变化。145

3.在各种矛盾的复杂过程中,全力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是革命政党正确地迅速地解决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147

1.矛盾双方互为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的的同一性。统一性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151

(五)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151

2.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着同一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就必须用“两点论”的观点全面地观察事物。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性。159

3.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165

4.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而必须有意识地树立对立面,促进事物的发展。167

5.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这是我党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论基础。谁不认识这一真理,谁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69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182

1.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不容混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非对抗牲的矛盾也可能发展成对抗性的矛盾。182

2.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183

(七) 研究矛盾法则的简单的结论。186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既注意量,又注意质,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党的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质量统一观的具体运用。188

量变质变规律188

2.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两种状态——质变和量变。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地由量变过渡到到质变,并通过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195

3.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许多部分质变。199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任何质变都必须由量变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革命者必须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201

5.任何质变都是飞跃。飞跃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爆发式飞跃和渐进式飞跃。205

6.社会的发展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无穷的发展过程。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认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没有隔着、也不允许隔着万里长城;我们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的阶段论者207

7.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永远做促进派。212

肯定否定规津214

1.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发展就是新陈代谢,新东西对旧东西否定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214

2.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外国,而且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而且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国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事物,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搬用,而应当弃其槽粕,取其精华,批216

3.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曲折的波浪式的前进。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建设也是如此。222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生事物一定要胜利,旧的、衰朽的事物一定要死亡。227

5.新生事物,只能在斗争中发展。在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中,部分的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新生事物应当采取热情支持,坚决保护的态度,而绝不应当采取冷淡、讥讽、指责以至打击的态度。232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239

(一) 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239

1.现象是事物片面的外部的联系,本质是事物全体的内部的联系。我们看事情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239

2.通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观察问题应抓住它的本质,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们外强中干,貌似强大,实则虚弱。一切反动派必将死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241

3.必须善于区分事物发展的主流和支流,不应把支流看成主流。应该看到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这样才不致于迷失方向。243

(二) 全局和局部244

1.凡属带有照顾事物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事物的全局。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把自已注意的重心,放在对全局的关照上。要赢得全局的胜利,必须争取每一局部的胜利。244

2.全局统率局部,局部隶属全局。必须树立全局观点,照顾全局,以局部服从全局,反对一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反对一切强调局部不顾全局的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247

(三) 形式和内容252

1.形式和内容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有时形式上是重复的,内容却是发展了;形式上是被动的,内容却是主动的。然而形式不能离开内容单独存在,一定的内容也必有一定的形式。252

2.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在同一内容的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存在着一种主要的形式,其他的形式必须与这种主要的形式很好地配合起来。254

3.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必须首先着重于它的内容,它的内部联系,反对一切形式主义看问题的方法。256

(四) 规律性258

1.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想做好某件事,就必须认识这件事的发展规规,并且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58

2.规律由于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我们既要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认识事物的特殊规律,否则就会陷入修正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的错误。260

1.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然而目的性之能否实现是受客观规律所制约的。革命的符合规律的目的一定能实现,反动的违反规律的目的必然要失败。263

(五) 目的性263

2.辩证唯物论者强调动机与效果二者不可分割,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因此辩证唯物论者认为,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266

(六) 因果性267

1.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有时是一果多因,有时是一因多果。就是原因也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267

(七) 必然和偶然、必然和自由271

1.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只能预见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不能机械地规定时日。必然性是客观规律的强制的倾向271

2.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只有认识了必然、才能得到自由,才能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274

(八) 可能和现实275

1.可能性必须依据一定的条件,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可能性。275

2.事物发展的方向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也有坏的可能性。我们应当阻止和准备对付最坏的可能性,争取和加速实现最好的可能性。277

3.在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活动起决定作用。客观条件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但可能并不等于现实,只有经过人的努力,才能使可能变为现实。28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83

1.历史唯物论与历史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观察和研究社会生活唯一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或者不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就必定要犯错误283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虽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但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辽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和六亿五千万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85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思想斗争是社会阶级斗争的反映。288

4.社会意识反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反动的,落后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革命的、进步的思想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革命思想是革命阶级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292

5.兴无灭资,积极树立共产主义思想,批判一切资产阶级思想。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斗争。目前共产主义精神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了,但清除资产阶级思想的工作还是长期的、艰巨的。297

十二社会基本矛盾304

1.社会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都矛盾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04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307

3.对中国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312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国家、政党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316

5.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19

6.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统帅,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科学、文艺等一定要为政治服务,一切为科学而科学、为艺术而艺术的论调,都是资产阶级的荒谬理论。323

7.自觉的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326

十二阶级斗争,国家与革命330

(一) 阶级斗争,革命330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是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阶级斗争有多种形式,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330

2.革命不是绣花,而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330

3.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335

1.国家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我们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制。342

(二) 国家。无产阶级专政。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342

2.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以后,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专政的作用就是压迫国内反动阶级和防御国外敌人可能的347

3.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始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还必须进行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反对修正主义是目前国内外迫切的任务。351

4.阶级、政党、国家将来是要逐步衰亡的,问题只是时间和条件。由于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所以我们现在不但不能消灭国家权力,相反必须巩固和加强我们的国家权力,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这正是为将来消灭阶级、政党、国家,实现共产主义创355

(三) 战争与和平356

1.战争是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互相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356

2.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而且积极地参加正义战争。358

3.正义的战争必然胜利,非正义的战争必然失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唯武器论”的观点是错误的。361

4.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要消灭战争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美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363

5.消灭战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对帝国主义不应当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应当依靠各国人民的坚决斗争366

6.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堡垒。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统治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369

7.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只要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和全世界人民就一定要将它们从地球上消灭干净。371

十三人民内部矛盾374

1.分清敌我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一切混淆这两类矛盾的看法,都是完全错误的374

2.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375

3.人民内部矛盾是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本保证。378

4.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必须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380

5.“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唯一正确的原则。385

6.整风运动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有效的方法。390

7.正确处理各个不同领域中的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392

十四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405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405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06

2.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觉悟了的、团结起来和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掦,意气风发,以从来没有的革命干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向前跃进。409

3.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411

4.一切工作都要大搞群众运动。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群众运动必须采取热忱欢迎、积极领导的态度。指手划脚地批评群众运动或者反对群众运动都是错误的。422

(二)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427

1.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427

2.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的根本力量。是否与工农相结合,是划分革命、不革命或是反革命的唯一标准。428

3.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是一致的。433

4.对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社会各阶级的分析。437

(三) 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457

1.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457

2.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458

3.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有自己最好的领袖,无产阶级的领袖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着大的怍用。467

十五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468

1.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只是瞎说一顿。468

2.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469

3.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473

4.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深入重点,取得经验,推动全般;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苦战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前冬;有节奏的生产;等等。这些都是在新形势下群483

1960《毛泽东同志论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资料组编 196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怀念毛泽东同志(1980 PDF版)
怀念毛泽东同志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读《毛泽东选集》笔记(1962.09 PDF版)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读《毛泽东选集》笔记
1962.09 江苏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论党的建设(1960.06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党的建设
1960.06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论经济(1960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经济
1960
毛泽东同志论自然科学(1960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自然科学
1960
毛泽东同志论哲学  分章索引(1960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哲学 分章索引
1960
毛泽东同志( PDF版)
毛泽东同志
大众书店
毛泽东同志论党的建设(1964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党的建设
1964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1961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
196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论农业(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农业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1961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调查研究
1961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论政策(1961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政策
1961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论政治工作(1964 PDF版)
毛泽东同志论政治工作
1964 北京:人民出版社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1983 PDF版)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哲学思想简论(1983 PDF版)
毛泽东哲学思想简论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