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法句法例释》求取 ⇩

(一)词汇的继承和演变1

一、古今词义的关系1

(二)词义的发展变化3

二、怎样确切了解词义7

(一)对前人的解释要作阶级分析7

(二)分析字形,有助于了解单词的本意8

(三)着眼异同,有助于正确掌握词的具体意义10

(四)学习用字通假现象,有助于避免望文生义15

(一)区别词义17

三、文言文异读17

(二)区别词性19

(三)古代专名词,如官名、人名、物名等,有的读音须异读22

(四)因通假形成的异读24

四、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27

(一)名词作动词28

(二)动词作名词35

(三)形容词作动词36

(四)使动用法43

(五)意动用法46

(六)名词作状语48

(七)动词作状语56

(八)名物化和修辞上的借代58

五、代词、数量词的用法60

(一)代词的用法60

1.人称代词60

2.指示代词62

3.疑问代词66

1.数量词修饰名词69

(二)数量词的用法69

2.数量词修饰动词71

六、副词73

1.几个用法上值得注意的副词73

A.表示程度副词“益”、“少”、“略”73

B.表示范围的副词“但”(附:“徒”、“直”、“特”、“第”)75

C.表示时间的副词“方”、“几”、“既”76

D.表示情态的副词“固”、“盖”、“乃”79

2.否定副词81

3.表敬副词83

4.两个特殊副词“相”和“见”85

七、介词88

1.“以”的用法88

2.“于”的用法91

3.“为”的用法94

4.“与”的用法96

八、连词98

1.“而”的用法98

2.“且”的用法102

3.“则”的用法103

4.“虽”(“虽然”)的用法104

5.“然”(“然而”、“然则”)的用法106

6.“因”的用法107

九、助词和句子语气111

(一)语气助词“也”、“矣”(“已”)、“耳”(“尔”)、“焉”、“乎”、“欤”(“与”)、“邪”(“耶”)、“哉”、“夫”的用法111

1.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也”、“矣”(“已”)、“耳”、“焉”111

2.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乎”、“欤”(“与”)、“邪”(“耶”)116

3.表示感叹语气助词“哉”、“夫”120

4.语气助词的位置和连用125

(二)特殊助词“者”、“所”的用法128

十、句子的构造131

(一)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131

(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136

(三)句子的特殊成分——复指成分、独立成分140

(四)复杂谓语142

(五)怎样分析句子144

(六)句子成分的省略144

(一)判断句句式149

十一、文言中的几种特殊句法149

(二)被动句句式152

(三)动词宾语的前置154

(四)介词结构的位置155

(五)反问句的句式156

十二、文言文的普通话翻译159

(一)翻译的步骤160

(二)翻译的原则160

(三)翻译的方法161

1994《文言文词法句法例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立著 199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