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精华系列 中医诊断学精华》求取 ⇩

绪论1

上篇 诊法22

第一章望诊22

第一节 全身望诊23

一、望神23

二、望色泽28

三、望形体37

四、望姿态40

第二节 局部望诊42

一、望头部42

二、望颈部52

三、望皮肤53

四、望胸部57

五、望腹部58

六、望下窍59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62

八、望指甲64

第三节 望舌66

一、舌的形态结构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66

二、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70

三、舌诊的内容72

四、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观察90

五、危重舌象的诊察94

六、舌诊的临床意义95

第四节 望排出物97

一、望痰98

二、望涕99

三、望涎99

四、望唾100

五、望呕吐物100

第二章闻诊102

第一节 听声音103

一、发声103

二、语言105

三、呼吸异常107

四、咳嗽声110

五、呕吐、呃逆、?气、肠鸣111

六、太息声114

七、喷嚏声114

八、呵欠声114

九、鼾声115

第二节 嗅气味115

一、病体的气味115

二、病室气味116

第三章问诊117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119

一、一般情况119

二、主诉120

三、现病史121

四、既往史122

五、个人生活史123

六、家族史124

第二节 问现在症状125

一、问寒热126

二、问汗132

三、问疼痛139

四、问饮食与口味150

五、问睡眠155

六、问二便158

七、问经带164

八、问耳目170

九、问小儿174

第四章切诊176

第一节 脉诊176

一、脉象的形成176

二、脉诊的部位178

三、脉诊的方法182

四、正常脉象185

五、病理脉象188

六、脉象的分类与鉴别208

七、诊妇人与小儿脉211

八、相兼脉与独异脉主病213

九、脉症顺逆与合参214

十、脉诊的临床意义216

第二节 按诊217

一、按诊的方法217

二、按诊的临床意义218

三、按诊的内容218

中篇辨、证229

第一章八纲辨证229

第一节 表里231

一、表证232

二、里证233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234

第二节 寒热235

一、寒证237

二、热证237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238

第三节 虚实239

一、虚证240

二、实证242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242

第四节 阴阳243

一、阴证和阳证244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246

三、亡阴证与亡阳证247

第五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249

一、证候相兼249

二、证候错杂252

三、证候真假257

四、证候转化262

第二章病因辨证266

第一节 六淫辨证267

一、风淫证候267

二、寒淫证候268

三、暑淫证候269

四、湿淫证候271

五、燥淫证候274

六、火淫证候276

第二节 疫疠辨证277

一、瘟疫证候277

二、疫疹证候278

三、瘟黄证候279

第三节 七情辨证279

第四节 饮食劳伤辨证280

一、饮食所伤281

二、劳逸所伤282

三、房室所伤282

第五节 外伤辨证283

一、金刃所伤283

二、跌仆所伤284

三、虫兽所伤284

第三章气血津液辨证286

第一节 气病辨证286

一、气虚证287

二、气陷证287

三、气滞证288

四、气逆证289

第二节 血病辨证289

一、血虚证290

二、血瘀证290

三、血热证292

四、血寒证292

第三节 津液辨证293

一、津液不足293

二、水液停聚295

第四节 气血同病辨证300

一、气滞血瘀 证300

二、气虚血瘀证301

三、气血两虚证302

四、气不摄血证302

五、气随血脱证303

第五节 气津同病辨证304

一、气虚饮停证304

二、气虚津亏证305

第六节 津血同病辨证305

一、津枯血燥证306

二、津亏血瘀证306

第四章脏腑辨证308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313

一、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314

二、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316

三、心火亢盛证317

四、心脉痹阻证318

五、痰迷心窍证320

六、痰火扰心证320

七、小肠实热证321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322

一、肺气虚证324

二、肺阴虚证324

三、风寒束肺证325

四、寒邪客肺证326

五、痰浊阻肺证327

六、水饮停肺证327

七、风热犯肺证328

八、肺热壅盛证329

九、燥邪犯肺证330

十、大肠湿热证331

十一、大肠液亏证331

十二、肠虚滑泄证332

第三节脾与胃病辨证333

一、脾气虚证334

二、脾阳虚证335

三、脾气下陷证336

四、脾不统血证337

五、寒湿困脾证338

六、湿热蕴脾证339

七、胃阴虚证340

八、食滞胃脘证341

九、胃寒(实寒)证342

十、胃虚寒证343

十一、胃热(火)证344

第四节肝与胆病辨证345

一、肝气郁结证347

二、肝火上炎(肝胆火盛)证348

三、寒凝肝脉证348

四、肝血虚证349

五、肝阴虚证350

六、肝阳虚证351

七、肝阳上亢证351

八、肝风内动证353

九、肝胆湿热证355

十、胆郁痰扰证356

第五节肾与膀胱病辨证357

一、肾阳虚证358

二、肾阴虚证360

三、肾精不足证361

四、肾气不固证361

五、肾不纳气证362

六、膀胱湿热证364

第六节脏腑兼证364

一、心肺气虚证365

二、心脾两虚证366

三、心肝血虚证367

四、心肾阳虚证368

五、心肾不交证368

六、脾肺气虚证369

七、肝火犯肺证370

八、肺肾阴亏证371

九、肝肾阴虚证372

十、脾肾阳虚证373

十一、肝脾不调证374

十二、肝胃不和证375

第五章经络辨证377

第一节 十二经脉病证378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378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379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379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380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380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381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381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382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病证382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383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383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384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384

一、督脉病证384

二、任脉病证385

三、冲脉病证385

四、带脉病证385

五、阳维脉、阴维脉病证386

六、阳跷脉、阴跷脉病证386

第六章六经辨证388

第一节 六经病证的分类390

一、太阳病证390

二、阳明病证394

三、少阳病证396

四、太阴病证397

五、少阴病证397

六、厥阴病证399

第二节 六经病证的传变401

一、传经401

二、直中402

三、合病403

四、并病403

第七章卫气营血辨证404

第一节 卫气营血证候概念405

一、卫分证候405

二、气分证候406

三、营分证候407

四、血分证候408

第二节 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410

第八章三焦辨证412

第一节 三焦病证的概念413

一、上焦病证413

二、中焦病证416

三、下焦病证417

第二节 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419

附:体质与辨证420

下篇 诊断与病历429

第一章临床综合诊断429

第一节 四诊与辨证429

第二节 辨证与辨病432

一、证与病的异同432

二、辨证与辨病的基本思维方法433

三、辨证与辨病的区别与联系440

第二章病历442

第一节 病历的历史沿革442

第二节 病历的重要意义443

第三节 中医病历的写作特点444

第四节 病历的分类与格式445

一、病历分类446

二、完整病历格式446

第五节 病历的内容448

一、住院病历448

二、门诊病历454

三、关于其他科病历456

第六节 书写病历的基本要求456

1998《名老中医精华系列 中医诊断学精华》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天宏主编 1998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