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文化志》求取 ⇩

凡例说明5

第一编 概述8

第二编 大事记8

第一章 历代大事(周——清末)8

第二章 民国时期(1911——1949)11

第三章 建国以后(1949——1985.8)14

附:出席地区以上先进集体获奖录27

第三编 机构业务30

第四章 行政机构30

第一节 建国前历代文化机构3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科、局30

附:陕县文化机构设施图 建国后文化事业费统计表33

二、文化局党总支、支部35

三、各基层党支部35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35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35

第五章 党群组织35

第二节 群团组织37

一、陕州文联37

二、陕县文联37

三、工会37

四、共青团38

第六章 地方报纸39

第一节 崤函日报39

附:忆陕州《崤函日报》 王瘦梅39

第二节 民声日报40

第三节 剿匪导报40

第五节 《群众文化》报41

第四节 陕县日报41

第七章 图书发行4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书店42

一、中华书局陕州分局42

二、商务印书馆陕州分销处42

三、文化服务社42

四、大道书店42

五、普育书店42

附:我们的“普育书店” 赵群一42

六、和平书店43

附:“和平书店”和“甘棠学社” 宋贵旺44

第二节 陕州新华书店45

第三节 陕县新华书店45

一、机构沿革45

附:杨成琏文章“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回忆周总理访问大营新华书店46

二、发行情况47

三、下设门市部47

附:陕县新华书店历年情况统计表48

第八章 戏曲艺教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戏剧团队50

一、民间戏曲班50

二、抗战话剧团50

附:忆活跃在豫西山区的陕州抗战话剧团(节选) 王瘦梅51

三、武装文化工作队54

第二节 建国初期剧团54

一、黄河剧团54

二、大众木偶剧团54

三、文工团54

四、普及剧团54

五、艺文剧团55

第四节 陕县豫剧团56

第三节 文艺轻骑队56

第五节 陕县曲剧团58

第六节 陕县蒲剧团60

第七节 艺教63

 一、民间戏剧科班63

 二、艺文戏校64

 三、文艺培训班64

 四、蒲剧戏校65

 五、洛阳戏校陕县蒲剧班66

附:蒲剧班中专学生名册67

第八节 剧目工作69

附:历年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创作剧目一览表70

③观音堂公社曲剧团73

②张湾公社蒲剧团73

①大营公社蒲剧团73

一、半职业剧团73

第九节 业余剧团、演出队73

二、农村业余剧团74

三、厂矿学校演出队74

附:陕县业余剧团(队)创作剧目调演录75

第九章 电影放映77

第一节 建国前的电影放映77

第二节 建国后电影发展概况77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78

第四节 电影管理站80

第五节 陕县电影院81

第六节 陕县人民影院84

第七节 厂矿影队84

第八节 乡村影队85

附:陕县各类放映单位四大指标完成表90

第九节 录像队91

第十章 群众文化9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92

第二节 陕县人民文化馆92

一、机构沿革92

二、文化馆业务93

三、西站文化分馆93

附:文化馆基本情况表94

第三节 图书馆、室95

一、民国时期的图书馆95

二、建国后的图书室、馆95

三、存书万册以上的图书室95

四、存书千册以上的图书室95

四、豫西机床厂俱乐部96

三、甘壕煤矿俱乐部96

二、西站铁路俱乐部96

一、陕县工人俱乐部96

第四节 厂矿俱乐部96

第五节 乡村文化机构设施97

一、乡(镇)文化站97

二、农村俱乐部、文化室101

三、影剧院102

四、文化专业户105

第六节 大营村农民俱乐部106

附:大营一夕 宋景芳109

第四编 文物古迹112

第十一章 文物管理112

第一节 文物管理112

第二节 文物普查113

第三节 文物工作纪要113

第十二章 古文化遗址115

附:文物分布图115

第一节 更新世化石出土地点116

第二节 旧石器出土地点116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18

南原、庙上村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18

人马寨、窑头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18

南县、周家沟仰韶文化遗址118

菜园、北湾仰韶文化遗址119

刁家、白马峪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19

龙风坡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20

中庄王莽城龙山文化遗址120

过村血顶龙山文化遗址120

原店、南磨村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20

七里铺仰韶、龙山、商代文化遗址121

苍龙涧流域的仰韶遗址121

段家寨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22

北阳、寺坡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23

张上仰韶、龙山文化遗址123

张茅龙山、商周文化遗址123

峪里、五原龙山、商周文化遗址124

元上龙山文化遗址124

陈营龙山文化遗址124

第四节 封国都邑与古城遗址126

古焦国126

古虢国127

陕县故城127

曲沃城128

硖石故城129

第五节 冶金遗址130

银坑洞与炼银遗址130

渔淋城遗址130

第六节 宫室遗址131

绣岭宫遗址131

武则天行宫遗址131

第十三章 古墓葬及碑刻墓志132

第一节 古墓葬132

夏后皋墓132

姚懿墓、姚公祠与旌贤寺132

三生公主墓133

李密墓133

兵部侍郎墓133

娘娘坟133

第二节 碑刻墓志134

姚懿碑134

梁武帝碑134

郭家村宋墓134

石原金墓134

姚懿墓志135

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135

重修福胜禅寺碑记135

重修三官庙、财神庙碑记136

重修玄帝庙碑记136

九龙圣庙碑136

 第三节 幢龛136

宋治平经幢136

宋元丰石佛龛137

药幢137

第十四章 古代建筑雕刻138

第一节 寺塔138

安国寺138

龙兴寺与海公禅师塔139

空厢寺与达摩塔139

崇福寺遗迹140

大通寺遗址140

龙潭和尚塔140

钟楼141

第二节 民居141

原店村百鸟朝凤四合院141

第三节 石窟寺与造像碑141

温塘摩崖造像141

达摩造像碑142

第十五章 馆藏文物143

第十六章 古道、关隘145

第一节 南北二崤道145

第二节 关隘145

雁翎关145

硖石关146

第三节 古道遗迹与桥梁147

石壕古道遗迹147

永济桥147

头峪桥147

第十七章 古迹148

文王避风雨台148

甘棠遗迹与分陕石柱148

河上亭与望仙台148

温泉148

七里古槐149

黄巾寨149

光武洞149

二郎洞149

芦草村槐抱碑150

何仙姑洞150

陕渑分界碑150

第十八章 近现代文物151

第一节 周总理视察纪念馆151

第二节 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151

第三节 纪念碑与题壁石刻152

杨连第烈士纪念碑152

涧里水库烈士纪念碑152

原店烈士纪念碑152

冯玉祥将军纲领碑153

温塘沟冯玉祥部下题壁石刻153

刘粹轩烈士碑153

西李村烈士陵园154

刘秀峰及烈士陵园154

第四节 陵园154

第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血泪井)155

附录:其它文物155

第五编 艺术文萃158

第十九章 文学艺术158

第一节 文学创作158

附:县级编印发行的书刊159

历代名人著述录160

现代文学作品发表录162

第二节 美术167

第三节 摄影167

附:摄影作品展出发表录168

第四节 书法170

第五节 音乐175

附:抗战话剧团团歌175

周总理来到俺社里176

第一节 民间艺术的渊源和发展178

第二十章 民间艺术178

第二节 民间戏曲179

附:蒲剧简介179

眉户简介180

第三节 民间歌舞181

等四节 民间社火183

等五节 民间器乐185

一、唢呐185

二、锣鼓185

附:鼓曲《风搅雪》187

鼓曲《扭麻杆》188

二、剪纸艺人简介190

第六节 民间剪纸190

一、剪纸的由来和发展190

第七节 民间曲艺193

附:师授八句翻字语193

吃蛋花(民间书帽)195

第八节 民间杂技195

附:参加地区以上民间艺术会演录196

第二十一章 古今诗选197

第一节 唐诗197

陕州咏 李世民197

游九龙潭 武则天197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 许敬宗198

经河上公庙 李隆基198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张九龄198

经河上公庙应制 苏颋198

途次陕州 李隆基198

 游流杯池 上官婉儿198

驾幸三会寺应制 上官婉儿198

至分陕 骆宾王199

途次陕州应制 张说199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刘长卿199

秋日还京陕(州)西十里作 薛稷199

早春过七岭 寄题硖石裴丞厅壁 萧颖士199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岑参199

石壕吏 杜甫200

黄河二首 杜甫200

巴山 杜甫200

送客水路归陕 韩翃200

次硖石 韩愈200

蛤蟆泉 韩愈200

送陕府王大夫 白居易201

赠王司马赴陕州 张谓201

水夫谣 王建201

登陕州北楼忆亲友 刘禹锡201

陕州河亭雨后眺望 刘禹锡201

甘棠馆 刘禹锡201

宿陕府北楼 陆畅202

题河上亭 姚合202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杜牧202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李商隐202

过绣岭宫 崔涂202

夏日河亭晚望 姚鹄203

陕州题河上亭 李频203

绣岭宫 陆龟蒙203

登望仙台 崔曙203

游清凉寺 贾岛203

陕州送别 李洞204

绣岭宫词 李洞204

出官经硖石县 韩偓204

送姚中丞赴陕州 僧无可204

赠陕掾梁宏 贾至204

第二节 宋诗205

秋霁草堂闲望 魏野205

谢寇莱公见访 魏野205

普济院 魏野205

送祖择之赴陕州 梅圣喻205

宿魏云夫山庄 司马光205

陕城硖石桃花咏 司马光205

第三节 明诗206

怀古 谭庆206

黄河阻风遣闷 薛瑄206

送李贺夫之陕府 王安石206

河边晓望 司马光206

陕州抵沙间渡 薛瑄207

望仙台 李梦阳207

登鸡足山 王以悟207

先贤村散粥 王以悟207

陕州 吕履恒207

春日万金滩 孙陛207

硖石 杨思盛208

第四节 清诗208

重过魏处士故居 张学林208

归上观花咏 张学林208

甘棠吟 龚松林208

临虚亭 龚松林208

秋日登汉文台 张鹫209

崤陵道中 张鵕209

鸡足山晚眺 张鹫209

重修广济渠落成 员旭生209

渡河游陕州 员旭生209

万锦滩看花 韩性善210

关庙古柏吟 吴师澄210

吟棉花 吴师澄210

  吟菊 兀友桂210

草堂怀古 王行言210

  中部行 郭维国210

新琶琶行 薛勉211

题三门庙 康有为212

第五节 现代诗212

羊角山 李根红212

太阳渡 李根红212

芦村川 李根红212

剑北篇(节选) 老舍213

渔夫曲(节选) 刘浏214

古栈道 吴烟痕217

降龙驯蛟转乾坤 李树滋217

陕县行 水生龙218

第二十二章 民间文萃219

第一节 传说219

召公息棠荫219

大禹制龟开三门219

九朵莲花山220

虢公拜神亡国记220

汉文帝拜河上公221

王莽撵刘秀222

观音堂由来的传说223

乾隆火烧红崖寺224

小女婿225

苦女怨225

第二节 歌谣225

陕县八景歌225

卖樱桃226

翠香与四辈226

卖花生227

闹翻身227

说唱陕州歌227

阿妹喜欢老实人228

好孩一个能成龙228

麻鸦鹊228

小枣树228

娶个婆娘跟咱亲228

杀东洋229

打败老蒋再回家229

煮日本229

鬼子出窝229

何日才能拜天地229

想媳妇229

姐看戏229

小板凳229

土地回老家230

你看排场不排场230

俺要自己找对象230

应征歌230

姥姥夸俺生活好230

花儿开放别忘根230

家家种上责任田231

第三节 对联231

一、古迹对联231

二、节庆民俗对联232

四、建国后对联233

三、辛亥革命对联233

第四节 迷语235

第二十三章 方言民谚237

第一节 方言237

一、陕县方言的形成及特点237

二、语音和声调237

(一)声母的变化237

(二)韵母的变化238

三、词汇类集238

(一)、称谓用语238

(三)、时间自然用语239

(四)、家禽及其它用语239

(二)、礼貌用语239

(五)、物品用语240

(六)、生活用语240

(七)、讳语241

第二节 歇后语241

第三节 谚语242

一、气候242

二、农事243

三、家务245

四、社交245

五、其它246

第六编 人物248

第二十四章 古今人物传记248

第一节 古代人物248

上官仪(唐)248

上官婉儿(唐)249

附:《王昭君》等诗四首249

附:《美人浴》等诗五首251

上官婉儿彩楼评诗 褚人获251

上官昭容书楼歌 吕温252

姚合(唐)253

附:《杨柳枝词》等诗六首253

魏野(宋)254

赵完璧(明)255

附:《朝回望西山》等诗三首255

崔儒秀(明)255

附:《岁寒松柏论》255

王以悟(明)257

张鹫(清)257

王体仁(清)257

附诗:《乡约会即事抒怀》258

张谐之(清)258

兀焕勋(晚清)258

《娶继妻歌》259

第二节 近代人物259

薛勉(清末民初)259

附:《归去来行》260

郭维国(清末民初)260

张以谦(民国)261

第三节 现代人物262

乔官照(戏剧名丑)262

蔡玉文(民间戏剧艺人)262

张生煜(戏剧名须生)262

刘荣(军界文化领导)263

蔡迈轮(革命文化人)263

陈启生(对群众文化有贡献人)265

附:浪淘沙《四背岭上》265

仝俊杰(县文化界领导)266

第二十五章 现代名人在陕活动268

鲁迅途经陕州记268

上海救亡一队在陕县演出269

贺绿汀在陕县传播爱国音乐269

李根红在陕县270

豫剧名伶汤兰香在陕县270

蒲剧须生王戊寅在陕县271

贺志伊在陕县从事艺教271

叶楠、吴贻弓在陕县做报告271

第二十六章 文化界人士简介272

李树滋272

张新秋273

周鸣耀274

水生龙275

张长青276

刘安璋276

焦光民277

石立桥277

汪素云277

张海信278

张福忠278

苏安理278

石心萍279

兀好民279

先进模范人物获奖录280

陕县文化志编纂领导、顾问名录283

陕县文化志编写、工作人员名录284

后记285

1985《陕县文化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陕县文化志》编辑室编 1985 河南省陕县文化志编辑室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