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 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求取 ⇩

目录1

插图目录1

一 渭河谷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

第一节 关中地区的自然形势与氏族公社土聚落遗址的分布状况1

第一章 绪论1

二 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分布略图3

三 浐灞两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图4

四 半坡遗址附近地形图5

第二节 半坡氏族公社聚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5

五 半坡遗址附近的自然景观6

六 半坡遗址发掘工作情况7

八 北部主要遗迹分布图(Ⅱ区)8

七 半坡遗址范围和发掘坑位图8

九 中西部主要遗迹分布图(Ⅰ区)8

(一)半穴居的方形房子9

一、方形房子9

第一节 居住的房子9

第二章 聚落的范围和房屋的分布及其他建筑遗迹9

一○ 第37号方形房址平面、剖面图10

一一 第21号方形房址平面、剖面图11

一二 第13号方形房址平面、剖面图12

一三 第41号长方形房址平面、剖面图14

一四 第41号长方形房子复原图15

一五 第38号长方形房址平面、剖面图16

一六 第1号大长方形房址平面、侧面图17

一七 第1号大长方形房址居住面下的陶罐18

一八 第1号大长方形房址居住面下的人头和堆积情况18

一九 第1号大长方形房子复原图19

(二)地面上木架建筑的方形房子20

二○甲 第24号方形房址平面图(居住面保存情况)20

二一 第24号方形房子复原图21

二○乙 第24号方形房址平面图(下部柱洞)21

二二 第24号方形房子地板及墙壁木板痕22

二三 第25号方形房址平面图23

二四 第39号方形房址平面图24

(一)地面上木架建筑的圆形房子25

二、圆形房子25

二五 第22号圆形房址平面、剖面图26

二六 第22号圆形房子复原图27

二七 第6号圆形房址平面、剖面图28

(二)半穴居的圆形房子29

二八 第19号圆形房址残迹平面图29

二九 第3号圆形房址平面、剖面图30

三一 第3号圆形房子复原图31

三○ 第3号圆形房子隔墙平面、剖面图31

三二 第2号圆形房址平面、剖面图32

三三 第2号圆形房子屋顶藤索木板关系图33

(二)灶坑的遗迹34

(一)柱洞的遗迹34

三、柱洞和灶坑的遗迹34

三四 第12号、第23号灶坑平面、剖面图35

三五 第71号、第40号灶坑平面、剖面图36

三六 第6号、第24号灶坑平面、剖面图36

三七 连通灶(K20a、K20b)平面、剖面图37

(一)房屋建筑的早晚分期及其特徵38

四、有关房屋建筑方面的几个问题38

三八 第37号、第36号、第35号房址平面、剖面关系图39

三九 第6号、第10号、第11号房址平面、剖面关系图40

(二)房屋的平面分布及其意义41

(三)房屋建筑的程序和技术42

四○ T21a第3号柱穴剖面图43

四一 早期窖穴平面、剖面图45

第二节 储藏东西的窖穴45

四三 第153号窖穴平面、剖面图46

四二 长方形圆角坑(H16)46

四四 H13、H191剖面堆积图47

四五 第1号圈栏(?)平面、剖面图48

第三节 饲养家畜的圈栏(?)48

四六 第2号圈栏(?)平面图49

第四节 沟道49

四七 大围沟东南转弯处平面、剖面图50

四九 大围沟与东边洼沟堆积剖面图51

四八 大围沟与居住区剖面图51

第五节 文化堆积的形成52

五○ 遗址中南部南遗南北剖面图54

五一 遗址中南部北边南北剖面图54

五二 遗址中南部北边东西剖面图54

五三 遗址中南部南边东西剖面图54

五四 遗址北部东西剖面图(P-T)54

五五 遗址北部东西剖面图(L-M)54

(一)农业生产工具59

一、类别59

第一节 生产工具59

第三章 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9

五六 石斧61

五七 石斧62

五八 石锛、石凿64

五九 石铲65

六○ 石锄66

六二 石锄67

六一 石锄67

六三 石制工具装置复原图68

六四 石刀70

六五 石磨盘、石砧与砺石71

六六 石制碾磨器使用图72

六七 石杵73

六八 石矛头74

(二)渔猎工具75

六九 骨箭头76

七○ 骨箭头、角矛头与石箭头77

七一 骨鱼叉、鱼钩80

(三)手工业工具81

七二 骨针、骨制两端器与骨筓82

七三 骨锥与角锥83

七四 骨?、骨刀、骨凿、磨光骨片与牙器85

七五 石磨臼与磨锤86

(四)其他工具87

七六 砺石与磨石88

七七 石制砍伐器与敲砸器90

七八 石制砍伐器与敲砸器91

七九 石制砍伐器与敲砸器92

八○ 石制敲砸器与石斧92

八一 石核砸器与石制尖状器93

八二 石制敲砸器94

八三 石制刮割器96

八四 石制刮割器97

八五 石制刮割器98

八六 石锤、石杵、石制敲砸器与石磨锤100

八七 骨铲(?)与角铲(?)102

二、质料103

三、分期104

1.饮食用的器皿105

(一)类别105

一、陶器105

第二节 日常生活用具105

八八 陶制容器(钵类)107

八九 陶制容器(钵、碗类)108

九○ 陶制容器(盆类)111

九一 陶制容器(盆、甑类)112

九二 陶制容器(皿、杯、盂类)115

九三 陶制容器(盘、尖底器类)116

2.水器117

九四 斜腹翻唇盘(P.4736)复原形状117

九五 陶制容器(大口尖底器、壶类)119

九六 尖底器和壶类口部形状图120

九七 陶制容器(罐、缸类)121

九八 陶制容器(罐类)122

九九 陶制容器(罐类)123

3.炊器和储藏器124

一○一 H2东壁土龛中之储藏罐125

一○○ 储藏罐125

一○二 斜唇直腹罐和瓮口部形状图128

一○三 陶制容器(罐、釜、鼎等类)129

一○五 鼎之复原形状130

一○四 鼎足130

一○六 陶制容器(瓮类)132

一○七 陶制容器(瓮类)133

一○八 陶制容器(器盖、器座类)135

一○九 陶器口沿分类图137

(二)陶器的质料和颜色139

(三)陶器的纹饰141

(四)陶器的特徵和分期143

一一○ 晚期生活中最常用的几件陶器145

二、其他生活用具147

第四章 工艺品的制造技术148

第一节 石器的制造技术148

(一)石器的打制法148

(二)石器的琢制法149

(三)石器的磨制技术和有关问题149

一一一 早晚期几种主要陶器对照表……………………………………………(146后)一一二 石材的切锯法150

一一三 石器的穿孔法150

第二节 骨角器的制作方法151

(一)器底的作法152

第三节 陶器的制造技术152

一一四 陶器口部、底部制作遗痕153

(三)口唇部分的作法154

(二)器壁的作法154

(四)器形和器壁的修整155

(五)加彩和装饰155

(六)烧制陶器的窑156

一一五 第6号陶窑平面、剖面图156

一一六 第3号陶窑平面、剖面图157

一一七 第2号陶窑平面、剖面图159

一一八 第2、3号陶窑复原图160

一一九 编织种类图161

第四节 编织品的编织技术161

第一节 反映意识形态方面的种种文化遗存163

(一)绘画艺术——彩陶上的装饰花纹163

第五章 精神文化面貌163

一、艺术163

一二○ 人面鱼形花纹166

一二一 鱼形花纹167

一二二 鱼头及鸟兽花木花纹168

一二三 图案花纹(一)174

一二四 图案花纹(二)175

一二五 图案花纹(三)176

一二六 图案花纹(四)177

一二七 图案花纹(五)(器物口部纹饰)178

一二八 P.4691陶盆中人面与鱼形花纹展开示意图180

一二九 花纹的复合演化的推测图(一)183

一三○ 花纹的复合演化的推测图(二)184

一三一 花纹的演化推测图(三)185

一三二 花纹和器形187

一三三 尖底器188

(二)雕塑艺术189

一三四 鸟头形盖钮(P.1661)189

一三五 兽形盖钮(P.1662)189

一三六 陶塑人首(P.1660)190

三、装饰品190

二、乐器190

一三七 陶哨(P.4736)190

一三八 装饰品——环饰(一)192

一三九 装饰品(二)193

一四○ 装饰品(三)195

四、陶器上刻的符号196

一四一 陶器上的刻符197

五、埋葬的制度和习俗198

一四二 遗址北部Ⅳ区墓葬、窖穴分布图199

一四三 遗址北部Ⅴ区墓葬分布图200

(一)成年人的埋葬200

一四四 遗址东部墓葬、窖穴分布图201

一四五 第38号墓平面图203

一四六 第39号墓平面图203

一四七 第250号墓平面图204

一四八 第251号墓平面图204

一五○ 第8号墓平面、侧面图205

一四九 第105号墓平面、侧面图205

一五一 随葬陶器组合之一207

一五二 随葬陶器组合之二208

一五三 随葬陶器组合之三208

一五四 随葬陶器组合之四208

(二)小孩的埋葬211

一五五 瓮棺葬中的小孩骨架212

一五六 第二瓮棺葬群之一部平面及剖面图213

一五七 第152号墓平面图216

一五八 第152号墓坑棺痕图216

第二节 艺术、墓葬等方面所表现的精神文化面貌217

一、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意识形态217

二、埋葬习俗中所反映的意识和原始宗教信仰218

三、祈求丰产的祭祀活动220

一、生活状况和生产活动222

第六章 结论——半坡氏族公社的总考察222

二、半坡氏族组织的推测226

三、半坡氏族的人种问题229

四、有关仰韶文化的几个问题230

附录一 半坡人骨的研究234

一五九 第86号墓男性头骨(半43号)正面、侧面图234

附录二 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类骨骼255

附录三 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270

附录四 图版器物索引表273

编后记305

1963《西安半坡 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编 1963 北京:文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