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经典的文学形象研究》
作者 | 张次第著 编者 |
---|---|
出版 |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7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341178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4079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1
第一章 绪论:先秦文学形象的纵向排列1
目录1
一 先秦经典研究的检索14
二 文学形象:一个多维的开放系统14
三 型像到象形: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孕育14
四 易象到意象: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诞生14
五 人格神到神格人: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发育14
六 诗书到史传: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成长14
七 诸子到策士: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成熟14
八 灵均:先秦经典文学形象的完成14
第二章 先秦经典研究的现状与新的探索途径14
四 当代研究状况扫描24
五 从文学形象之角度的考察24
第三章 史前人类的创造及其要素24
二 汉唐学者的注疏24
一 概说24
三 清代学者的考据训诂24
五 对表达力的特殊说明35
第四章 型像:文学形象的孕育35
六 传统作用力在创造中的作用35
七 小结35
四 史前人类创造的要素35
三 史前人类的创造35
二 文学形象的孕育35
一 史前文化特征35
一 型像43
二 对于史前型像的整理43
三 包含在型像里的认识力43
四 包含在型像里的审美力43
五 包含于型像里的表达力43
六 传统作用力在型像创造中的作用43
第五章 象形字:文学形象的雏形43
第六章 易象与意象49
四 象形字与文学形象49
二 作为文学形象雏形的象形字49
三 象形字的文学形象特质49
一 象形字的产生49
一 易象的产生56
二 易象的结构56
三 易象与文学形象56
四 意象的产生56
五 意象的特征56
六 意象与文学形象56
七 小结56
第七章 先秦时代文学形象的诞生56
一 文学形象的产生65
二 人格神65
三 神格人65
四 小结65
第八章 先秦时代文学形象的发展65
五 余论74
四 公刘的性格内蕴74
第九章 描写主人公与抒情主人公74
二 创业史诗及其主人公74
三 《诗经》中的公刘74
一 概说74
一 概述86
二 盘庚迁都的史实86
三 描写主人公86
四 盘庚形象的文化蕴涵86
五 抒情主人公86
六 抒情主人公的审美内蕴86
七 小结86
第十章 《春秋》、《左传》的人物形象86
第十一章 屈原的死与灵均的光辉106
八 小结106
七 《左传》人物形象总结106
六 重耳走国故事中的群体形象106
四 诸国春秋所体现的民族心理106
三 历史与人生106
二 人对历史的审视106
一 概说106
五 重耳走国故事梗概106
一 概说120
二 造成复杂性格的条件120
三 屈原的死120
四 屈原之死的意义120
五 灵均的光辉120
六 灵均的性格120
第十二章 《离骚》主人公的形象意义120
四 灵均的矛盾与动摇129
第十三章 诸子自我形象概略129
五 《离骚》中“爱情”的价值129
六 屈原与灵均的区别与文学形象史地位129
二 灵均之追求的意义129
一 灵均的异化129
三 灵均形象的价值129
一 诸子之崛起与人的觉醒140
二 诸子自我形象产生的社会背景140
三 “百家争鸣”与人格重建140
四 典型之一:《论语》与孔子140
五 典型之二:《庄子》与庄子140
第十四章 老子与孔子140
六 孔子的“仁”153
第十五章 庄子与孟子153
八 小结153
七 孔子的“礼”153
一 老子其人153
五 聚徒讲学与删定《春秋》153
四 孔子其人153
三 老子的“无为”153
二 《道德经》中的“道”153
六 小结164
五 孟子的“仁政”164
第十六章 墨子与荀子164
一 庄子与《庄子》164
三 庄子的历史观与人生观164
二 “逍遥游”164
四 孟子与《孟子》164
一 墨子及其生活时代186
二 “尚同”与理想国的建构186
三 “人”的思想及其价值186
四 墨子形象的内蕴186
五 荀子向学186
六 荀子对天的思考186
七 “天论”与人格发展186
八 天道与人:荀子自我形象的完成186
九 余论186
第十七章 策士形象186
四 苏秦形象的典型性与时代印痕194
第十八章 先秦文学成果的再审视194
二 苏秦的形象意义194
三 苏秦对于人生的超越194
一 《战国策》与策士形象的产生194
一 原始神话中的期待精神205
二 周易、卜辞里的偶然与必然观念205
三 《尚书》史传中的天人合一205
四 老庄著作里的无为自然205
五 孔孟著作里的“仁爱”思想205
六 策士纵横家的自我意识205
七 “诗三百”中的情感歧路205
八 《楚辞》中的忠君爱国205
附录一 论庄学的“大”境界205
附录二 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220
附录三 两汉史书中的文学形象因素229
后记255
1999《先秦经典的文学形象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次第著 1999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
- 1996 长沙:岳麓书社
-
- 先秦時代文法研究
- 1932.04 伊川堂書房
-
- 先秦寓言研究
-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
- 先秦名家研究
- 198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先秦史研究概要
- 1996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 史学·先秦史研究论集
- 1981 大陆杂志社
-
- 史学·先秦史研究论集
- 1975 大陆杂志社
-
- 史学先秦史研究论集
- 1970 大陆杂志社
-
- 先秦两汉史研究
- 1995 北京:中华书局
-
- 先秦军事制度研究
- 1991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研究
- 199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先秦汉语研究
- 1992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先秦礼制研究
- 1991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