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考论》
作者 | 张锦池著 编者 |
---|---|
出版 |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541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163508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3771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红学的新贡献——《红楼梦考论》序 冯其庸1
前言1
上编3
《红楼梦》作者考3
一 小引3
二 乾隆年间的看法4
三 脂砚斋们的说法12
四 如何理解书中的“矛盾现象”29
曹雪芹生年考36
一 引言36
二 评胡适的前后三种说法37
三 评周汝昌的“雍正甲辰”说40
四 评李玄伯的“康熙乙未”说44
五 说曹雪芹生于康熙戊戌年48
六 说曹雪芹的卒年问题54
巧姐的人生历程及大观园的时间跨度考60
一 小引60
二 巧姐与大姐:说《红楼梦》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61
三 巧姐与香菱:说巧姐被卖时的年龄与大观园的时间跨度65
四 巧姐与二丫头:说巧姐的最后归宿与贾府的“琮兰齐荣”72
中编81
论《红楼梦》与启蒙主义人性思潮81
一 引言81
二 美——人的仪表81
三 美——人的才智87
四 美——人的情欲95
五 美——人的本性104
六 简短的结语113
略论《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116
一 小引116
二 旨在揭示地主阶级必然衰败之内因117
三 旨在传达“王道乐土”上的呼号122
四 旨在塑造“千古未有之一人”131
略论《红楼梦》形象体系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141
一 释贾宝玉的一句“呆话”141
二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宝珠”142
三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死珠”148
四 说作者笔端的人中“鱼眼睛”156
五 结语161
论《红楼梦》的三世生命说与两种声音163
一 我对书中神道问题的基本看法163
二 非因神设事,是以事设神164
三 一支王道曲,千红无孑遗170
四 “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181
论《红楼梦》的悲剧底蕴195
一 书中交织着两种审美视点195
二 世上鲜见的大善人195
三 天下少有的幸运儿206
四 大幸者的不幸,大善者的不善213
论《红楼梦》悲剧主题的多层次性221
一 引言221
二 情爱的颂歌223
三 童心的赞歌235
四 青春的悲歌249
五 结论和余论260
一 引言268
论《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268
二 说“通灵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273
三 说贾宝玉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280
四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288
论《红楼梦》的结构学297
一 引言297
二 本旨:三种悲剧构架297
三 情节:“三波九折”相激成澜304
四 主线:一主双宾联络交互318
五 余论:“三”和“四”及“正”和“闰”332
《红楼梦》的均衡美及其数理文化论纲338
一 引言338
二 从芳官的耳环说起340
三 从人物安排上说起341
四 从章回布局上说起344
五 从重大关目上说起347
六 从情节线索上说起348
七 从通部格局上说起351
八 结论353
九 余论356
下编361
究竟是想规范封建道德,还是在批判封建道德——《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道德观念的比较研究361
一 小引361
二 是讽谕文学,还是叛逆文学361
三 是憧憬“仁政”,还是嘲讽“仁政”366
四 是讴歌“三纲”,还是讥刺“三纲”370
五 是褒扬“常人”,还是颂扬“真人”379
二 说两部小说都肯定“童心”而同中有异382
一 小引382
究竟是主张制约“童心”,还是鼓吹放纵“童心”——《红楼梦》与《西游记》人性观念的比较研究382
三 说两部小说都诮儒毁僧谤道而同中有异389
四 说两部小说都打破了传统写法而同中有异394
究竟是人间喜剧,还是时代悲剧——《红楼梦》与《金瓶梅》审美观念的比较研究403
一 引言403
二 从作品的描写对象来说404
三 从作品的艺术构思来说411
四 从作品的行文如绘来说418
五 结论和余论423
究竟是悲怆地缅怀三代,还是苦痛地求索未来——《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社会观念的比较研究428
一 问题的提出428
二 说两部小说思想意蕴的异同430
三 说两部小说天良内涵的异质440
四 说两部小说文化沿革的异途456
五 余音471
附录:李贽的“童心”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472
一 引言472
二 说葆有“童心”的叛逆者形象474
三 说具有“童心”的女奴们形象481
四 说“童心”被污的年轻女子形象488
五 说失却“童心”的封建统治者形象495
六 简短的小结500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504
一 引言504
二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基本方法504
三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指导思想516
四 说高鹗辈续补后四十回的总体功过526
后记535
1998《红楼梦考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锦池著 1998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红楼梦论稿
- 1959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论红楼梦
- 1958.09
-
- 诗论红楼梦
- 2020
-
- 红楼梦论稿
- 1981
-
- 红楼梦评论
- 1975
-
- 论红楼梦
- 1977
-
- 《红楼梦》评论
- 1974 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
- 红楼梦引论
-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红楼梦十论
- 199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红楼梦论集
- 198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红楼梦小考
- 1985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红楼梦论源
- 1992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 红楼梦新论
- 1982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