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绝望 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求取 ⇩

目录1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鲁迅(代序)………………唐弢1

题辞1

导论 探索复杂性1

第一编 鲁迅的精神结构:文化哲学、文化心理结构及其与文学的关系11

引言 关于鲁迅的精神结构11

第一章 文化哲学的建构:理性的历史与非理性的思想家15

第一节 鲁迅文化哲学的双重历史文化基础15

第二节 鲁迅文化哲学的内在原则、思维内容及其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关系28

第三节 鲁迅文化哲学在中国现实中的意义转化44

第四节 鲁迅文化哲学与人生哲学的内在关联49

第二章 文化—心理结构:“在”而“不属于”两个社会65

第一节 传统与反传统66

第二节 历史与价值84

第三节 感性经验与理性观念101

第二编 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125

引言 关于镜子:从政治革命到思想革命125

第三章 历史的“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132

第一节 “中间物”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132

第二节 “中间物”的精神特征及其心理发展139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精神发展与“中间物”的心理过程153

第四节 “中间物”与鲁迅小说艺术体系的激情类型165

第五节 “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语言特征178

第四章 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191

第一节 两种自由观: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191

第二节 青年鲁迅思想中的自由意识与历史文化的发展195

第三节 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否定性特征203

第四节 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悲剧感222

第五章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233

第一节 关于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233

第二节 “反抗绝望”与《野草》的人生哲学238

第三节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点268

第四节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与中国小说的“天命”观念297

第三编 主体精神历史与艺术世界的客观性:鲁迅小说的叙事原则与叙事方法317

引言 关于鲁迅小说的主观性问题317

第六章 主体精神历史的客观呈现323

第一节 双重第一人称独白的论争性呈现324

第二节 第一人称非独白性叙述334

第三节 第一人称非虚构小说343

第七章 客观描述的主观渗透353

第一节 “场景”文体——“戏剧式”叙述359

第二节 “全景”文体——“心理分析”小说371

第三节 人称与非人称叙事的交织382

后记391

1991《反抗绝望 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晖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