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三字经》求取 ⇩

第一编原始社会3

原始人群3

氏族公社4

禅让传说5

原始社会文化6

第二编奴隶社会9

夏朝9

商的建立10

商的社会生产11

周的建立12

周公东征13

国人暴动14

西周结束15

铁器和牛耕开始使用16

大国争霸(一)17

大国争霸(二)18

弭兵会议19

奴隶起义20

井田制的瓦解21

奴隶社会文化·天文和数学22

奴隶社会文化·建筑和医学23

奴隶社会文化·甲骨文和诗经24

奴隶社会文化·书、易、春秋、论语25

奴隶社会文化·老子26

奴隶社会文化·孔子27

奴隶社会文化·孙子28

第三编封建社会31

一、战国、秦、汉31

田齐建立和晋国三分31

封建制度的确立32

魏、楚等国的变法33

商鞅变法(一)34

商鞅变法(二)35

战国经济的发展·冶铁和水利36

战国经济的发展·农业37

战国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38

战国时期的文化·天文39

战国时期的文化·医学40

战国时期的文化·建筑和艺术41

百家争鸣·墨翟42

百家争鸣·荀况和韩非43

百家争鸣·孟轲和庄周44

百家争鸣·孙膑45

屈原46

长平之战和窃符救赵47

秦统一的经过48

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49

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50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焚书坑儒5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2

秦的暴政53

大泽乡起义54

刘邦、项羽起兵55

巨鹿之战56

楚汉战争57

西汉建立和休养生息政策58

文景之治59

社会经济的发展60

汉政府对农民的剥削61

王国问题的解决6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3

西汉和匈奴、西域的关系(一)64

西汉和匈奴、西域的关系(二)65

经济制度的改革66

流民起义67

限田限奴议68

王莽改制69

绿林、赤眉起义(一)70

绿林、赤眉起义(二)71

东汉光武中兴72

东汉初经济的发展73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74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75

党锢之祸76

东汉和匈奴的战争77

班超出使西域78

东汉的边地各族79

羌汉人民的联合反抗斗争80

黄巾起义(一)81

黄巾起义(二)82

秦汉文化·哲学83

秦汉文化·经学和说文解字84

秦汉文化·史学·史记85

秦汉文化·史学·七略和汉书86

秦汉文化·文学·赋和乐府87

秦汉文化·数学和天文88

秦汉文化·造纸和医学89

秦汉文化·绘画90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91

曹操统一北方91

赤壁之战和三国形成92

魏行屯田和吴派卫温到夷州93

诸葛治蜀和三国结束94

西晋的短期统一95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96

北魏建立和孝文帝的改革97

李特起义和西晋灭亡98

祖逖北伐和东晋建立99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100

淝水之战101

十六国的混战102

东晋的黑暗统治103

孙恩起义104

宋、齐、梁、陈的更替105

江南的开发和士族制的发展106

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107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魏晋清谈108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范缜的神灭论109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齐民要术1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郦道元和王右军1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云冈石窟和天文1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1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文学(一)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文学(二)115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文学(三)1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史学117

三、隋、唐118

隋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18

大运河的开凿119

隋炀帝的暴政120

隋末农民战争121

唐的建立122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123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二)124

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和科举制125

贞观之治126

武则天和开元盛世127

社会经济的发展128

民族关系·突厥族129

民族关系·靺鞨族130

民族关系·回纥、吐蕃和南诏131

对外关系·印度和西亚132

对外关系·朝鲜和日本133

唐的衰落·安史之乱134

唐的衰落·藩镇割据135

唐的衰落·宦官专横136

唐的衰落·两税法137

唐末农民战争(一)138

唐末农民战争(二)139

隋唐文化·唐诗和李白140

隋唐文化·杜甫和白居易141

隋唐文化·古文运动142

隋唐文化·史通和通典143

隋唐文化·唐修六部史书144

隋唐文化·李春和僧一行145

隋唐文化·唐代书法和绘画146

隋唐文化·莫高窟147

四、五代、辽、宋、夏、金、元148

五代的更替148

周世宗的改革149

辽的建立150

中央集权的加强151

农业的发展152

工商业的发展153

澶渊之盟154

宋夏和议155

王小波、李顺起义156

王安石变法157

方腊、宋江起义158

金的建立159

宋金灭辽和金攻北宋160

宋割三镇和北宋灭亡161

南宋的建立162

钟相、杨幺起义163

宗泽和八字军的抗金164

韩世忠的抗金165

仙人关大捷和岳飞抗金166

秦桧命令岳飞班师167

岳飞被害168

宋金和议和猛安谋克169

南宋经济发展(一)170

南宋经济发展(二)171

隆兴和议和金世宗的改革172

红袄军起义173

蒙古的兴起174

元朝的建立175

文天祥抗元及元朝的统一176

民族大融合177

元朝的政治178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79

元朝的交通180

元朝的社会矛盾181

元末农民战争(一)182

元末农民战争(二)183

宋元文化·理学和古文运动184

宋元文化·史学和类书185

宋元文化·宋词元曲186

宋元文化·四大发明187

宋元文化·郭守敬和沈括188

宋元文化·科技著作和艺术189

五、明、清190

明初恢复经济措施和靖难之役190

奴尔干都司的设立191

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192

大明律和胡蓝狱193

户籍制度194

郑和下西洋195

驱逐倭寇和援朝战争196

中国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斗争197

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198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199

一条鞭法200

市民反税监矿监的斗争201

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202

满洲的兴起203

明末农民战争的原因204

流动作战和高迎祥牺牲205

大顺政权的建立206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207

张献忠的牺牲208

农民军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209

清朝建立和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210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11

郑成功收复台湾212

两次雅克萨之战213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14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斗争215

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回疆贵族的叛乱216

加强对西藏的统治217

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218

大兴文字狱219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220

边疆的开发221

马戛尔尼来华要求通商222

明清文化·科学技术(一)223

明清文化·科学技术(二)224

明清文化·科学技术(三)225

明清文化·明清三大类书226

明清文化·史学227

明清文化·哲学(一)228

明清文化·哲学(二)229

明清文化·哲学(三)230

明清文化·小说(一)231

明清文化·小说(二)232

明清文化·古代史总结233

第四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37

国内国际情况(一)237

国内国际情况(二)238

禁烟运动(一)239

禁烟运动(二)240

鸦片战争爆发241

琦善和奕山的妥协投降(一)242

琦善和奕山的妥协投降(二)243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244

浙东之战和黑水党的抗英245

吴淞口和镇江之战246

中英南京条约247

虎门附约和望厦条约248

黄埔条约和鸦片战争的影响249

中国人民反英人进城斗争250

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251

金田起义和永安建制252

进军湖南和冯、萧牺牲253

太平军定都天京254

天朝田亩制度255

其他社会措施256

太平军北伐和西征257

天津条约的签订258

大沽口之战259

北京条约的签订260

辛酉政变261

沙俄对我国的侵略262

天京事变和资政新篇263

三河镇大捷和陈玉成牺牲264

太平军和洋枪队的斗争265

天京保卫战266

太平天国的失败267

捻军起义268

小刀会起义269

贵州苗民起义270

云南回民和彝族人民起义271

西北回民起义272

洋务运动的兴起273

兴办军火工业274

兴办民用工业275

洋务运动的失败和作用27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特点277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斗争278

美国对台湾的侵略279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280

俄英对新疆的侵略281

沙俄强订伊犁条约282

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283

法国侵略越南284

马尾和基隆之战285

镇南关和临洮大捷286

日本侵略朝鲜287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288

甲午战争289

马关条约的签订290

三国干涉还辽291

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台斗争(一)292

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台斗争(二)293

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294

帝国主义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95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96

维新思想的产生297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98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一)299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二)300

康梁的变法活动301

变法开始和变法内容302

变法的失败303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04

义和团的兴起305

义和团的发展306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307

八国联军的罪行308

那拉氏对义和团的态度309

辛丑条约的签订310

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和妥协311

英国策划东南互保312

沙俄侵占我国东北313

日俄战争314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315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16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317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318

革命派和立宪派的论战319

同盟会领导下的武装起义320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321

抢米风潮和抗捐抗税斗争322

黄花岗起义323

保路运动(一)324

保路运动(二)325

武昌起义326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327

中华民国的成立328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2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3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31

二次革命332

袁世凯的卖国罪行333

袁世凯复辟帝制334

护国运动335

军阀割据的出现336

府院之争337

张勋复辟338

护法运动339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40

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341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342

近代思想家·魏源343

近代思想家·严复344

近代文学345

近代科学家·李善兰346

近代科学家·华蘅芳和徐寿347

近代科学家·詹天佑348

近代科学家·冯如349

新文化运动(一)350

新文化运动(二)351

新文化运动(三)352

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结353

1995《中国通史三字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继韶编 1995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