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仙、人 中国道教纵横》求取 ⇩

教旨探玄1

1.博大蓄积——道教具有完整的教义思想1

2.东方信仰——道教教义的内容和特点2

3.造化之根——“道”及其化身3

4.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众生都能成道4

5.万变不穷——“一”和“守一、玄一、真一、三一”4

6.玄之又玄——超然物外的境界6

7.道德一体——“道之在我之谓德”的意义7

8.道常无为——并非不为8

9.清静为正——摒除声色欲望和名利企求9

10.凶害之根——与道合一就要少私寡欲10

11.为而不争——不争无不胜,不言无不应11

12.遗形坐忘——身与道同的七个阶次12

13.得道守九——九项修道内容13

14.由命由己——并非全凭天命14

15.知人知天——“道由人显,亦赖书传”的意义15

16.道在方寸——修道和环境16

17.生死为徒——对生死的超脱态度17

18.天道是善——善恶是非的标准18

一、教旨探玄19

19.太平社会——道教的社会观19

21.善恶承负——道教的报应观20

20.三魂七魄——道教的灵魂观20

22.齐同慈爱,异骨成亲——道教的人际关系理想21

23.三洞宗元——道教的宇宙本原观21

24.天人感应——天道与人道相通22

25.万物造化——道教的变化观23

26.观水得道——道教的以柔克刚的思想23

27.修道九难——学道的九种干扰24

二、宗派勾沉25

1.源流深广——道教形成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25

2.黄天当立——早期道教的一派“太平道”27

3.道治巴蜀——早期道教的一派“五斗米道”28

4.北魏崇道——寇谦之的北天师道30

5.南朝整编——陆修静的南天师道32

6.上清内修——茅山的上清派33

7.灵宝科教——閤皂山的灵宝派35

8.道法重镇——陕西的楼观派36

9.神霄雷法——北宋的神霄派37

10.弘法清微——宋元的清微派38

11.苦节危行——金元的真大道教39

12.嗣教姓萧——金元的太一教41

13.全其本真——元代的全真教42

14.南北分宗——全真南北宗的异同44

15.隐修龙门——全真龙门派的创立46

二、宗派勾沉48

16.随山修炼——全真随山派的创立48

17.三教一家——全真南无派的创立49

18.舍家度生——全真遇山派的创立51

19.不语先生——全真华山派的创立52

20.一足独立——全真嵛山派的创立53

21.弃家毁容——全真清静派的创立55

22.天心秘式——宋元的天心派56

23.东华灵宝——宋元的东华派57

24.忠孝入道——元代的净明道58

25.源出龙虎——元代的玄教60

26.至正守一——正一道的形成61

27.正邪泾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的区别63

三、高道行迹65

1.创道西蜀——祖天师张道陵65

2.万古丹中王——丹鼎道教的代表人物魏伯阳66

3.黄天泰平——张角、太平道和黄巾起义67

4.江东仙翁——葛玄和他的道教活动68

5.卓然抱朴——葛洪对道教理论的贡献69

6.清整道教——寇谦之改革天师道70

8.山中宰相——隐居修道而不忘世情的陶弘景72

7.总括三洞——陆修静的重大贡献72

9.药王精技——孙思邈对养生学和医学的伟大贡献73

10.白云高风——唐代高道司马承祯74

11.真容难见——张果老和张果75

三、高道行迹76

12.荟萃大成——杜光庭对教理科仪的整理76

13.华山高卧——一代宗师陈抟77

14.得道悟真——内丹理论家张伯端79

15.害风创教——王重阳创立全真道80

16.域外鸣道——长春真人西游雪山81

17.龙门中兴——王常月的传戒83

18.仙学真谛——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84

四、神仙觅踪87

1.天宫宝阙——道教的神仙观及其特点87

2.一气化三——道教尊神“三清”的由来89

3.统制万灵——次于三清的四御天帝91

4.五气所寓——随五行所生的五老真君92

5.天象之神——五星七曜、五斗和四灵二十八宿93

6.玄武荡魔——真武大帝的由来94

7.无世不出——老子转世的神话95

8.天庭总管——玉皇崇拜的盛行96

9.三元之气——三官大帝的由来和职能97

10.道教始祖——有关黄帝修道的神话98

11.扶桑丹林——东华大帝的由来99

12.西华至妙——王母娘娘的由来100

13.救度十方——十方救苦天尊的由来101

14.地狱之主——酆都大帝和十殿阎王101

15.司雷之神——道教的雷公和雷祖的区别102

16.人间禄位——文昌帝君的职能103

17.度化众生——八仙的特点及流行104

18.?髻道人——汉钟离104

19.一枕黄粱——吕洞宾105

四、神仙觅踪105

20.倒骑毛驴——张果老106

21.蓝关度叔——韩湘子107

22.借尸还魂——李铁拐108

23.隐居山岩——曹国舅108

24.歌板行乞——蓝采和109

25.飞行侍母——何仙姑109

26.东岳太保——地祇上将温琼110

27.招财进宝——财神赵公明110

28.火眼金睛——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111

29.三头九目——文昌的随护马灵官111

31.骊山授经——骊山老姆和《阴符经》112

30.术数祖师——鬼谷仙师112

32.主宰生死——泰山神东岳大帝113

33.义勇之神——三国关羽的神化114

34.精忠之神——宋代岳飞的神化115

35.司命定福——灶神的职能115

36.有功于民——城隍信仰的由来116

37.福德之神——土地神信仰117

38.御魅户外——门神信仰118

39.海上圣母——妈祖信仰119

40.救产扶婴——临水陈夫人120

41.度厄济世——南洋华人崇拜的三奶夫人120

43.开建泉漳——开漳圣王的功迹121

42.除瘴祛鬼——保生大帝吴夲的神化121

44.音乐祖师——三田都元帅122

45.生死之交——台南五府千岁的崇拜122

46.忠义英烈——潮州三山国王的崇拜123

四、神仙觅踪123

47.仁惠泉州——闽南的灵安尊王123

48.舍身为民——泉州广利尊王的崇拜124

49.保安乡里——闽南广泽尊王的崇拜124

50.青天白鹤——三茅真君升仙的神迹125

52.主宰罪福——祭祀岁神的由来126

51.降符涿鹿——九天玄女授黄帝印剑兵符的仙迹126

53.神仙通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内容127

54.男女仙真——《三洞群仙录》和《墉城集仙录》的内容127

五、科范指疑129

1.跪拜追求——道教科范的意义和功能129

2.斋戒献祭——道教科范的专名“斋醮”129

3.三箓大斋——道教仪式的流变和类别130

4.内外祈祷——道教内外斋的区别131

5.醮坛执事——参与仪式的道士的职衔和职能132

6.四派法坛——正一玄坛改为万法宗坛的由来132

8.照破幽暗——分灯的象征意义133

7.踏步天风——步虚的形成和特点133

9.飞奏上苍——进表仪的象征意义134

10.交炼阴魂——炼度仪的形成和特点134

11.施食幽魂——施食仪的形成和特点135

12.请光破幽——灯仪的象征意义136

13.香花灯水果——五种献祭物的意义136

14.步罡踏斗——飞神九天的仪式137

五、科范指疑138

15.醮坛幻化——化坛和卷帘仪的象征意义138

16.理想太平——解冤释结仪的思想意义138

18.皈依宣戒——道教科仪的皈戒述愿139

17.不忘师恩——道教仪式中的礼谢三师139

19.音诵区别——诵经之法的区别140

20.略具雏形——早期道教的仪式140

21.恢廓弘伟——陆修静充实和健全南天师道科范141

22.天师道场——北天师道的仪式改革142

23.承前启后——唐代张万福的规范仪式142

24.香云结盖——全真道派的仪范特色143

25.神器威力——仪范法器的作用和象征意义145

26.新鲜洁净——道教对斋供的要求145

28.纸马祀神——道教神像的由来和纸马的流行146

27.香通神明——祭祀焚香的由来146

29.首要特征——国内外对于道教仪式的研究147

六、道法揭秘149

1.变化玄伎——道法的特征149

2.巫术升华——法术的渊源150

3.诸术相倚——道法的种类和关联151

4.法乃道之用——施法行道两相扶151

5.道德为本——施法与为人152

6.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法力源自道力152

7.玄想威力——道术中的存想153

8.术器之灵——道术常用手法153

9.神权象征——道符的起源154

六、道法揭秘154

10.云篆盘曲——道符的结构155

11.入道凭信——箓的功能157

12.灵图玄奥——法术用图158

13.语言魔力——咒与反咒159

14.宇宙在手——掐诀的观念依托161

15.鉴镜现形——照妖镜的来历161

16.冥通降真——沟通人神的途径162

17.禳灾却祸——农耕社会中的祈求163

18.妙识天文——祈雨有验的奥秘164

19.大傩遗风——驱鬼杀鬼之术165

20.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166

21.降妖捉怪——源于万物有灵观念的道术166

22.与魔为誓——荡魔和摄魔168

23.杀灭三尸——守庚申168

24.托死解化——道教的尸解169

25.讽诵如仪——经法及其施行169

26.五雷正法——宋后最大的道法体系170

27.法有师承——道法与道派171

28.茅山符箓——上清法的特点171

30.道法集成——正一法的重要地位172

29.閤皂符箓——灵宝法的影响172

1.人以生为宝——道教重视养生173

2.我命在我——长生成仙的精神支柱174

3.形神俱妙——道教养生的基本追求174

4.清心寡欲——“十二少”和“十二多”175

七养生平叙176

5.若欲存身,先安神气——修仙入手之途176

6.吐故纳新——服气行气锻炼功法176

7.六字气诀——以呼为主的特殊功法177

8.返本还原——炼气精微的胎息功178

9.存想万神——上清派的修仙功法179

10.熊经鸟伸——导引功法的源流180

11.流派纷呈——道教中的导引功法和文献180

12.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华佗的五禽戏181

13.道门首创——八段锦182

14.折按肢体——道教按摩法特点183

15.仙家灵药——道教中的服食方183

16.求不朽而速朽——金丹服食的教训184

17.魏晋风度与长生不老——对寒石散的不同态度185

18.平易中显神效——道教食治方的价值185

19.金丹在内——内丹术186

20.还丹与造化同途——内丹的原理187

21.大药三品——内丹中的精、气、神188

22.性命双修——炼神与炼气189

23.同道异趋——清修和双修189

24.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日常生活中的养生190

25.四时消息——健身秘术与时令交替191

26.爱精啬气——道教的房中秘术192

27.经验可鉴——房中术的合理因素193

28.人命至重,志存救济——高道的医德和医道194

29.医道精深——道教对方剂学、本草学的贡献195

30.布气治病——道教放外气的目的196

2.仙术鉴原——《神仙传》的思想和艺术风格198

1.仙传创始——《列仙传》的影响198

八文艺荟萃198

3.仙话浪漫——道教传记的文学价值199

4.志怪源头——六朝小说中道教的波澜200

5.神游八表——道教思维方式和艺术创造201

6.仙界大战——《封神演义》作者及其道教思想202

7.绿章上奏——青词和青词定式203

8.别具一格——历代青词名家203

9.辞无俗累——游仙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204

10.诗仙豪气——李白的诗作和道教信仰205

11.高道情怀——吴筠对道教文学的贡献206

12.道家散曲——道情的形成和代表作207

13.道画溯源——《太平经》中图画的意义208

14.画道勾沉——历代善画道士及其作品209

15.仙形飘逸——历史上的道画名作210

16.大气磅礴,微细传神——永乐宫的元代壁画210

17.岩栖情怀与山水灵气——道教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211

18.潇洒绝伦,独立霞表——元代道士黄公望的画212

19.胸中逸气——倪赞的人和画213

20.缥缈仙音——步虚声和步虚词213

21.《玉音法事》——难解的乐谱之谜214

22.御制道乐——《大明玄教乐章》214

24.点化痴迷——神仙道化剧215

23.一曲霓裳天上来——《霓裳羽衣曲》的改编及流传215

25.杂剧仙风——元剧中的神仙题材216

26.黄粱一梦——《邯郸梦》的神仙思想217

27.群仙献瑞——旧时舞台上的吉庆戏217

九洞天寻幽219

1.洞天福地——它的意义和所在219

2.五土之主——嵩山和中岳庙224

3.灵庙史迹——中岳灵庙碑的史学意义225

4.五岳共存——中岳庙的四岳殿台226

5.玉泉修真——华山的陈抟遗迹228

6.睡无寒暑——华山希夷洞的石雕卧像229

7.倚峭而建——华山的镇岳宫230

8.随山祖庭——崂山和太清宫231

9.第一福地——茅山的得名232

10.印圭砚符——茅山珍藏的瑰宝233

11.南国第一家——江西龙虎山天师府233

12.八卦双龙——天师府建筑的八卦布局235

13.众派归宗——天师府门额“万法归宗”236

14.群英出处——龙虎山上清宫的镇妖井237

15.无双胜境——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兴建238

16.龟蛇相交——武当真武大帝铜像的意义239

17.忠孝为先——武当紫霄宫父母殿的意义240

18.第七洞天——罗浮山和冲虚古观241

九洞天寻幽242

19.稚川丹灶——罗浮山的葛洪遗迹242

20.白云胜景——陕西佳县黄土高坡上的白云观243

21.北山烟雨——青海西宁北山的九窟十八洞244

22.千朵莲花——辽宁千山无量观的由来245

23.道教源头——四川大邑县的鹤鸣山247

24.青城名联——青城山建福宫、天师洞和著名楹联248

25.第五洞天——青城山的张道陵遗迹249

26.青城丈人——青城山的建福宫250

27.边陲仙山——云南巍宝山的道教名迹252

29.抱朴葛岭——杭州葛岭的葛洪遗迹253

28.南诏生祠——巍宝山的巡山殿253

30.庐山碑亭——明太祖记周颠仙人的由来254

31.天生仙洞——庐山仙人洞得名的由来255

十宫观揽胜256

1.神灵居处——道教宫观之称的由来256

2.洞天之冠——陕西周至县的楼观257

3.出关西游——楼观台的老子遗迹258

4.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的白云观259

5.本命秘道——白云观的元辰殿260

6.说教授戒——白云观后园的戒台261

7.邯郸卢生——河北吕翁祠的石雕卧像262

8.国宝乔迁——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263

9.霍泉源头——山西洪洞县的水神庙264

10.武庙之冠——解州的关帝庙265

十、宫观揽胜267

11.地母后土——山西著名的后土庙267

12.东北丛林——沈阳的太清宫268

13.江南铜像之冠——上海的白云观269

14.江南香火之最——上海城隍庙269

15.正一丛林——苏州玄妙观271

16.封禅天贶——泰山的岱庙272

17.碧霞灵佑——泰山极顶的碧霞祠274

18.八仙赴会——山东蓬莱县的蓬莱阁275

19.妈祖祖庙——福建莆田湄州岛的妈祖庙276

20.水乡女观——湖南长沙的河图观277

21.南岳修真——湖南衡山黄庭观的由来278

22.紫府琼台——武汉的长春观279

23.文昌祖庙——四川梓潼县的文昌宫280

24.青羊神物——成都青羊宫的由来281

25.三台一亭——成都青羊宫的布局282

26.殿柱奥秘——青羊宫三清殿建筑的神学意义282

27.百粤名山——广州的三元宫283

28.台湾本山——台北的指南宫284

29.妈祖首庙——台湾的北港朝天宫285

30.全真祖风——香港的圆玄学院286

31.青山麒麟——香港的青松观287

32.香火鼎盛——香港的黄大仙观288

1.曲阳神书——《太平经》的问世及影响290

2.托遘想尔——五斗米道的《老子》注本291

3.廋辞索真——《参同契》作者之谜292

十一、道藏窥涉293

4.奥旨何在——《参同契》的中心思想293

5.丹经最古——现存的汉代炼丹著作294

6.科技文献之珍——道教金丹黄白术著作295

7.仙术总汇——葛洪的《抱朴子内篇》296

8.大梵即元始——《度人经》及其与婆罗门教的交涉297

9.黄帝阴符——六朝道教哲学的精深之作298

10.内外先后——《黄庭》内外景经的问世之谜298

11.佛道争端——《老子化胡经》的历史命运299

12.明净圆流——唐代道教哲学名著《玄珠录》300

13.坐忘得道——司马承祯《坐忘论》301

14.道藏袖珍——张君房的《云笈七籤》302

15.并驾《参同》——《悟真篇》及其历史影响303

16.阴阳八卦——道门解《易》之学303

17.《老》学大宗——《道藏》中的《道德经》注本304

18.《庄》学宝库——《道藏》中的《南华经》注本305

19.玉皇新传——《玉皇经》的时代和基本内容306

20.道法汇辑——《道法会元》307

21.法术百科——《灵宝玉鉴》307

22.众善奉行——《太上感应篇》308

23.修善修福——《阴骘文》的思想309

24.道碑集林——《道家金石略》的价值310

25.仙学大成——陈撄宁的《道教与养生》310

26.道书渊海——明《道藏》和《续道藏》311

27.三洞四辅十二部——《道藏》的分类编排311

28.拾遗补缺——明以后的道教丛刻312

29.明珠待拾——《道藏》未收道书313

1992《道、仙、人 中国道教纵横》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耀庭,刘仲宇编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