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艺术 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

目录1

《娼妇来了》——艺术的抱怨(引言)1

导论:世纪末——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3

《世纪末》——旧世界的末日4

暴力猖獗5

传统崩溃6

《世纪末》——新世界的曙光8

憧憬未来8

肯定人生11

悲观主义:唯心论复萌14

《世纪末》——非理性的泛起14

快乐主义:唯物论更生17

一 反传统——世纪末艺术的前奏21

(一)布莱克的反传统21

平民意识的影响23

反抗精神27

(二)拉斐尔前派的反抗29

“真理”和“自然”的启示30

波澜骤起32

(三)现实主义画展和落选沙龙的风波41

忠于写实41

批判现实45

社会实验文学的影响47

二 世纪末艺术的全面展开54

(一)《恶之花》——真实人生的显影54

《恶之花》——审丑意识的开端57

(二)瓦格纳——音乐剧化的创始62

瓦格纳——物质世界的胜利66

(三)萨乐美——世纪末女性观的折射镜70

《萨乐美》——女性恶的化身70

历史与现实的成因74

妇女解放的阴影76

不同视角的女性观78

妇女觉醒的趋势83

《萨乐美》——时代的悲剧85

三 “自我意识”的泛起——超现实主义倾向89

(一)摩罗的骚动和夏凡纳的平静89

寓言中的个人意识90

象征中的真实恋情94

(二)罗赛蒂的感伤和布因—琼思的虚幻101

怀才愤世的逃逸101

爱情压抑的升华103

仁爱的消沉移情107

(三)雷东的神秘主义影响112

学生时代所受的浪漫影响113

梦幻的剖示116

走向神秘121

(四)瓦格纳崇拜124

(五)玫瑰十字沙龙128

四 社会写实派的贡献133

(一)拉斐尔前派后期艺术133

道德说教133

社会记实141

(二)在人类形象上寻求永恒147

不幸者的代言人—卡里埃147

一位灵魂的写实主义者—罗丹149

(一)象征主义的形成156

五 综合艺术派——象征主义156

(二)象征主义艺术的特色160

从简化到综合160

新艺术的引用167

(三)寻求原始与蛮荒171

厌恶都市文明171

追怀原始欢愁174

(四)现实与梦幻的定格182

情绪的定格183

渴望的记录189

(五)那比派的预言199

六 追求感官的享受——唯美与颓废207

(一)追恋古风208

(二)奢华梦境213

(三)罪恶芳香223

七 北欧艺术的突起235

(一)思辨现实235

布克林的海妖世界236

荷德勒的人间迷景239

克林格的思辨240

(二)敏感未来249

蒙克—悲痛的记录251

早年的家庭阴影251

成长之路253

新风拓展与痛苦升华259

自我肯定和晚年成就271

杰出贡献276

克里木特——欢娱的启示280

早期创作283

开创时期287

性的启示292

兼容并蓄300

独特贡献304

尾声 梅特林克童话剧《青鸟》的启示309

图录318

后记326

1991《世纪末艺术 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凤林著 1991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象征主义艺术(1988.12 PDF版)
象征主义艺术
1988.12 北京市:人民美术出版社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PDF版)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1946 PDF版)
三民主义与民主主义
1946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1992 PDF版)
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
1992
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 PDF版)
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1996.12 PDF版)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
1996.12 天津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现实主义艺术论(1958 PDF版)
现实主义艺术论
1958 北京:作家出版社
论文学上的乐观主义(1952 PDF版)
论文学上的乐观主义
1952 文艺翻译出版社
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1950 PDF版)
世界资本主义的末日
1950 五十年代出版社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997 PDF版)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199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利乌斯-一个享乐主义者(1994 PDF版)
马利乌斯-一个享乐主义者
1994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论主观主义(1949 PDF版)
论主观主义
1949 知识书店
共产主义世界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门争(1955 PDF版)
共产主义世界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门争
195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马列主义世界观(1949 PDF版)
马列主义世界观
1949 联合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
1989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