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文学主体观》

一 主体及主体性1

1“主体是人”1

2主体的历史性4

3“史前”、“异化”与主体10

4何谓主体性?16

5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23

二 主体性的三个层次28

1人的类主体性28

2群体主体性30

3个体主体性34

三 主体观念的哲学考察43

1“主体”的两种含义43

2客体及主客体相互关系53

3“为我”关系的美学意义57

4主体与实践63

5主体与审美活动67

1主体的本体论模式与认识论模式71

四 马克思主义文学主体观71

2马克思对主体理论的改造77

3主体观与能动反映论83

4列宁对主体、客体的界说91

五 主体性与社会制约性96

1人的社会制约机制96

2文学主体的社会制约因素102

3马斯洛的“五层次”说108

4是谁忘记了人?116

六 文学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126

1主体的能动性126

2主体的受动性132

3文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141

4对象有主体性吗?151

七 文学主体性及其他157

1“深度的忧患意识”158

2人道主义泛爱说162

3“异化论”与“工具论”169

4“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177

5量子力学与主体论183

八 文学“主观论”与“向内转”193

1内宇宙”论193

2深层的精神主体学”203

3文学“向内转”214

九 文学主体价值观225

1反思传统文学的尺度225

2一种“文学主体价值观”的本质231

3主体价值观中的“权益”观234

4个体本位主义与唯心史观245

5主体观的伦理道德层面253

十 文学接受与审美乌托邦265

1文学作品和接受主体265

2生产结构中的消费主体性268

3审美效应的神话273

4审美乌托邦描述277

5灵感思维与情感体验288

十一 文学主体论理论来源303

1从哲学到文学303

2与西方文论的关系312

3“无意识”论与“新感性”319

十二 文学主体性实质324

1“主体失落”论325

2“现实土壤”论329

3“独断主义”论333

十三 文学主体论与历史环境339

1关于人道主义339

2关于“文体革命”345

3关于“启蒙回归”352

4关于“现代文化品格”357

5三部曲”:国际思潮的回应364

1992《两种文学主体观》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学文著 1992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主体论文艺学(1989 PDF版)
主体论文艺学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自由主义的两种面貌( PDF版)
自由主义的两种面貌
文化、民主与两岸关系的东亚观点( PDF版)
文化、民主与两岸关系的东亚观点
两种资本主义之战( PDF版)
两种资本主义之战
爱的鼓励 一本学生参于假期自强活动的尘泥旧事与入门体验书(1989.9 PDF版)
爱的鼓励 一本学生参于假期自强活动的尘泥旧事与入门体验书
1989.9
自由主义的两种面貌( PDF版)
自由主义的两种面貌
两种文化(1994 PDF版)
两种文化
1994
评法批儒文选  两种不同的文字观(1976 PDF版)
评法批儒文选 两种不同的文字观
1976
两种价值观的透视(1992 PDF版)
两种价值观的透视
199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方志学两种(1984 PDF版)
方志学两种
1984 长沙:岳麓书社
两种社会  两种货币(1973 PDF版)
两种社会 两种货币
197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两种文化(1994 PDF版)
两种文化
199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两种社会  两种外贸(1975 PDF版)
两种社会 两种外贸
197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两种改革开放观(1991 PDF版)
两种改革开放观
199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两种世界观的斗争(1960 PDF版)
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196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