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求取 ⇩

第一章南京政府对日妥协退让和依赖国联抑日侵华的外交(1931.9—1935)1

一、日本的侵华政策与“九·一八”事变1

二、南京政府对日妥协退让与不抵抗政策4

三、南京政府避免与日直接交涉和单纯依赖国联的外交9

四、“一·二八”事变与南京政府争取列强干预及《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29

五、李顿调查团的调查和报告及南京政府的反应41

六、南京政府对苏政策的调整与中苏邦交的恢复54

七、日军进犯华北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59

八、南京政府屈辱求和与《塘沽协定》的签订63

九、“善后会谈”与关内外通车通邮谈判70

十、南京政府争取“国际合作”与日本的《天羽声明》76

十一、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80

第二章华北事变与国民政府抗日外交的初步形成(1935—1937.7)84

一、察东事件与中日交涉84

二、《新生周刊》事件和国民政府的退让87

三、日军在华北寻衅与《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的签订90

四、东京会谈与国民政府改善中日关系幻想的破产98

五、日军策动“华北自治”与“广田三原则”的提出103

六、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渐趋强硬和张群——川越会谈109

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民政府抗日外交的初步确立114

八、国民政府继续谋求英、美、法、苏等国援助,准备抗战118

九、国民政府的对德政策及中德关系122

十、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政策125

第三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国民政府边抗战边谋和的外交(1937.7—1938.10)137

一、卢沟桥事变与国民政府谋求就地解决的和平幻想137

二、“八·一三”事变与国民政府的自卫抗战声明146

三、国民政府诉诸国联和布鲁塞尔会议147

四、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57

五、陶德曼调停与蒋介石以战谋和外交的失败163

六、日本“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和中日断交169

七、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外交纲领172

八、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再次谋求国际制裁和争取英美援助的努力与失败175

九、蒋介石、汪精卫直接与日本的秘密议和活动179

十、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外交政策和反对民族投降主义的主张186

第四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积极“苦撑待变”争取外援的外交(1938.11—1941.12)193

一、国民政府“苦撑待变”外交政策的确定193

二、日本内阁侵华谋略的调整196

三、汪精卫集团响应“近卫声明”叛国投敌200

四、国民政府继续争取外援和英国助日抑华政策208

五、国民政府加强对美外交和美国对中日的平衡政策219

六、蒋介石对日本的两面性政策228

七、美国推行援华制日政策和中美合作的加强236

八、苏德战争爆发前后的中苏关系242

九、中国共产党反对汪精卫叛国投敌和日本的反共诱降248

十、中国共产党对英美政策的演变249

第五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依赖盟国抗战与改善国际地位的外交(1941.12—1943)255

一、珍珠港事变后国民政府谋求与盟国联合对日作战及中国战区的成立255

二、蒋介石争取美援与美国援蒋促战的政策262

三、国民政府力促苏联对日宣战的失败与中苏关系的倒退269

四、蒋介石访问印度与调停英印关系的失败276

五、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及美英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285

六、中美英苏签署《关于普遍安全宣言》及创建联合国的倡议292

七、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发表296

八、珍珠港事件后中共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政策301

九、中共积极开展对美、英、苏等国的外交,击退国民党新的反共阴谋304

十、中共对中美、中英新约的评析311

第六章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反共优先、谋求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的外交(1941—1945)314

一、国民政府“防共先于抗日”的方针与中美矛盾314

二、史迪威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326

三、赫尔利使华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与美蒋合作压共339

四、国民政府谋求改善中苏关系和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化352

五、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协定》358

六、中苏谈判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366

七、日本投降前后国民政府拉拢美、苏,力谋垄断受降权377

八、美军观察组飞抵延安和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383

九、美国调解国共关系和中共对美政策的演变390

十、中共反对美蒋勾结、垄断受降权的斗争397

后记400

1997《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培吉主编 199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