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丛刊 台湾新诗发展史》求取 ⇩

绪论1

一、编著《台湾新诗发展史》的宗旨1

二、台湾新诗在中国新诗中的地位2

三、台湾诗坛现状3

四、台湾诗坛的群体意识、凝聚力和个人拚搏7

五、台湾新诗的发展进程10

上篇台湾诗的诞生和成长期15

第一章台湾新诗和五四运动15

第一节 台湾新诗诞生的历史背景15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台湾新诗之发萌18

第三节 台湾新、旧诗之论争20

第二章台湾新诗的发萌和奠基25

第一节 台湾新诗的萌芽期25

第二节 张我军和他的《乱都之恋》27

第三节 赖和与杨华31

第三章台湾新诗的成长和发展39

第一节 台湾新诗的成长和发展39

第二节 盐分地带诗人群42

第三节 台湾早期的现代派诗人群和风车诗社47

第四节 炽热的爱国诗人巫永福52

第四章台湾新诗的断层期59

第一节 断层期的社会和文学背景59

第二节 开在断层上的诗花——银铃会62

第五章「跨越语言」的一代诗人67

第一节 「跨越语言」一代诗人的特征和内涵67

第二节 陈秀喜68

第三节 詹冰72

第四节 林亨泰76

第五节 陈千武(桓夫)80

中篇台湾新诗的再兴与西化期91

第六章台湾新诗的重新起步91

第一节 大陆新诗和台湾新诗在混乱中结合91

第二节 传播大陆新诗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坛慧星杨唤94

第三节 台湾新诗走向西化的历史背景100

第七章台湾现代派诗的崛起和关于现代派的论争103

第一节 台湾现代派诗崛起103

第二节 纪弦和他的《六大信条》107

第三节 对现代派的批判和现代派的反驳(上)110

第四节 对现代派的批判和现代派的反驳(下)116

第八章现代诗社和它的诗人群121

第一节 现代诗社及其功过121

第二节 纪弦124

第三节 郑愁予131

第四节 羊令野147

第五节 林泠155

第六节 方思、方莘、方旗165

第七节 罗英172

第九章蓝星诗社和它的诗人群181

第一节 蓝星的闪光181

第二节 覃子豪184

第三节 余光中194

第四节 罗门205

第五节 蓉子220

第六节 夐虹228

第七节 杨牧236

第八节 周梦蝶246

第九节 向明254

第十章创世纪诗社和台湾的军中诗人263

第一节 创世纪诗社的主张和地位263

第二节 《创世纪》的实绩270

第三节 痖弦272

第四节 洛夫284

第五节 张默296

第六节 叶维廉300

第七节 商禽309

第八节 辛郁、管管315

下篇台湾新诗的回归期331

第十一章台湾新诗回归的前奏(一)——萄葡园诗社331

第一节 从明朗到中国的《葡萄园》诗刊意识的大觉醒331

第二节 文晓村337

第三节 古丁344

第四节 陈敏华351

第五节 李佩征355

第十二章台湾新诗回归的前奏(二)——笠诗社359

第一节 笠诗社在台湾诗坛上的地位359

第二节 白萩363

第三节 赵天仪370

第四节 李魁贤375

第五节 非马380

第六节 许达然388

第七节 杜国清393

第十三章台湾诗坛划时代的事件——空前民族的、乡士的回归浪潮401

第一节 回归之初401

第二节 回归的第二阶段406

第三节 回归的第三阶段409

第四节 七十年代台湾新诗回归和青年诗人运动的成就和特色414

第十四章从回归浪潮中崛起的空前规模的台湾青年诗人群419

第一节 空前规模的七十年代青年诗人群419

第二节 吴晟420

第三节 蒋勋425

第四节 高准430

第五节 罗青434

第六节 施善继、林焕彰441

第七节 向阳449

第八节 郑烱明454

第九节 李敏勇460

第十节 张香华、朵思468

第十一节 陈明台、渡也479

第十二节 苏绍连485

后记495

〔附〕本书的主要参考资料和书目503

1989《文学丛刊 台湾新诗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古继堂著 1989 文史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