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志》求取 ⇩

大事记1

大事年表1

大事述略50

第一节 沿革83

第一章 建置沿革83

第一编 建置83

第二节 疆域变化85

第二章 行政区划86

第四章 乡镇91

第三章 县城91

第一节 地质97

第一章 地质地貌97

第二编 自然环境97

第二节 地貌98

第二章 气候物候103

第三章 土壤植被106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7

第四章 自然资源107

第二节 水资源108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9

第四节 生物资源110

第一节 旱灾111

第五章 自然灾害111

第二节 水灾113

第三节 风灾114

第四节 雹灾117

第二节 人口分布、密度118

第一节 人口数量118

第三编 人口118

第一章 人口规模118

第一节 自然变化120

第二章 人口变化120

第一节 性别构成121

第三章 人口构成121

第二节 人口流动121

第二节 年龄构成122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123

第三节 婚姻构成123

第五节 职业构成124

第四章 人口控制125

第六节 民族构成125

第一节 基层组织12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27

第四编 政党127

第二节 县委129

第三节 党代会、党代表大会133

第四节 党校134

第五节 主要活动135

第二节 主要活动138

第一节 组织状况13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138

第三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139

第一节 代表选举141

第一章 权力机构141

第五编 政权14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142

第二节 各届代表大会14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44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145

第二章 行政机构145

第二节 基层政权149

第一节 县议会153

第三章 议政机构153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54

第二节 县参议会154

第一节 县委县政府的信访工作155

第五章 处理和接待人民来信来访155

第三节 政法信访工作156

第二节 民政信访工作156

第二节 档案管理157

第一节 机构157

第六章 档案157

第三节 档案整理158

第一节 组织沿革159

第一章 职工组织159

第六编 群众团体159

第一节 农民协会160

第二章 农民组织160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0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161

第二节 农民救国会161

第三节 青年救国会162

第二节 青年抗日先锋队162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162

第一节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62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63

第五节 少年组织164

第一节 组织沿革165

第四章 妇女组织165

第一节 组织沿革166

第五章 科学技术组织166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6

第二节 费县酒业公会167

第一节 费县商会167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7

第六章 工商业组织167

第四节 费县个体劳动者协会168

第三节 费县工商业联合会168

第一节 干部来源169

第一章 干部169

第七编 人事劳动169

第二节 干部文化程度170

第五节 干部管理171

第四节 干部培训171

第三节 干部年龄构成171

第七节 离休退休172

第六节 生活待遇172

第二节 工人队伍173

第一节 劳动就业173

第二章 工人173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174

第五节 工资 福利175

第四节 工人技术培训175

第六节 劳动保护176

第七节 退休退职178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179

第一章 公安179

第八编 政法179

第三节 消防181

第二节 户政181

第四节 预防打击刑事犯罪182

第一节 刑事检察183

第二章 检察183

第五节 人犯羁押183

第二节 监所检察184

第三章 审判185

第四节 经济检察185

第三节 法纪检察185

第二节 民事审判186

第一节 刑事审判186

第四章 司法行政187

第三节 经济审判187

第四节 调解188

第三节 法制宣传188

第一节 公证188

第二节 律师188

第二节 民国司法189

第一节 清朝司法189

第五章 旧时司法189

第三节 义务兵191

第二节 志愿兵191

第九编 军事191

第一章 兵役制度191

第一节 募兵191

第四节 预备役192

第一节 驻军193

第二章 驻军及设施193

第二节 军事设施194

第一节 县属武装195

第三章 县地方武装195

第二节 地主武装196

第一节 清末民初时期197

第四章 人民武装斗争19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198

第一节 民兵组织201

第五章 民兵201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201

第二节 装备训练202

第一节 岐山幅军起义203

第六章 重大战事203

第二节 反击王洪九204

第三节 石岚歼灭战205

第五节 柱子山战斗206

第四节 东蒙山突围战206

第七节 解放费城207

第六节 解放天井汪207

第一节 群众优待209

第一章 优抚209

第十编 民政209

第二节 国家补助210

第四节 烈士褒扬211

第三节 抚恤211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212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212

第二章 拥军支前212

第一节 复员转业军人安置214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214

第三节 抗美援朝时期214

第一节 生产救灾215

第四章 救灾 救济215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215

第二节 社会救济216

第三节 农村扶贫217

第一节 婚姻登记218

第五章 婚姻 殡葬218

第四节 社会福利218

第二节 殡葬219

第一章 经济综述220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220

第一节 管理体制223

第二章 计划管理223

第二节 计划管理224

第一节 统计调查229

第三章 统计管理229

第三节 统计监督231

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231

第一节 市场管理232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232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234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235

第一节 物价演变236

第五章 价格管理236

第四节 合同管理 商标管理236

第二节 物价管理238

第三节 交换比价239

第二节 计量管理240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240

第六章 计量管理240

第四节 标准化241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241

第一节 粮食作物246

第一章 作物246

第十二编 农业246

第二节 经济作物248

第三节 蔬菜瓜类249

第一节 种子250

第二章 农技 农艺250

第二节 种植制度252

第三节 植物保护254

第四节 田间管理256

第一节 耕种工具257

第三章 农具257

第三节 收割工具258

第二节 灌溉工具258

第一节 有机肥料259

第四章 肥料259

第五章 土壤改良260

第二节 化学肥料260

第一节 家畜261

第六章 畜牧业261

第二节 家禽264

第一节 水产养殖265

第七章 水产业265

第三节 疫病防治265

第三节 水产管理267

第二节 水产种植267

第一节 育苗269

第一章 造林营林269

第十三编 林业269

第二节 人工造林270

第三节 义务植树271

第四节 主栽树种273

第五节 林果病虫害防治274

第二节 国营林场276

第一节 私营林场276

第二章 林场 园艺场276

第三节 钟罗山园艺场278

第一节 苹果279

第三章 果树279

第三节 梨280

第二节 山楂280

第五节 柿子281

第四节 板栗281

第一节 桑282

第四章 桑茶282

第六节 其它果品282

第一节 护林防火284

第五章 林政284

第二节 茶284

第二节 解决山林纠纷285

第四节 林木权属演变286

第三节 木材管理286

第一节 规划289

第一章 规划设计289

第十四编 水利289

第一节 蓄水工程290

第二章 水利工程290

第二节 设计290

第二节 引水工程295

第三节 机械提水工程296

第四节 饮水工程297

第三章 小水电建设298

第一节 农田水利基建师300

第四章 专业水利建设队伍300

第一节 工程措施301

第五章 水土保持301

第二节 女石匠连301

第三节 农田水利基建团301

第二节 生物措施303

第一节 灾情观测及信息传递304

第六章 抗旱防汛304

第二节 抗旱防汛305

第一节 管理制度306

第七章 工程管理306

第二节 岁修与除险加固307

第三节 水费征收308

第四节 水利纠纷调解309

第一节 煤炭312

第一章 能源工业312

第十五编 工业312

第二节 电力313

第二章 机械电子业314

第三章 纺织工业316

第五章 食品工业317

第四章 化学工业317

第一节 乡镇工业319

第七章 乡(镇)村工业319

第六章 建材工业319

第三节 联户、个体工业320

第二节 村办工业320

第一节 古道 关隘321

第一章 道路321

第十六编 交通 邮电321

第二节 干线公路322

第三节 县乡公路323

第四节 乡村公路324

第一节 古桥326

第二章 桥梁渡口326

第五节 铁路326

第二节 公路大桥328

第四节 渡口329

第三节 铁路桥梁329

第一节 运输工具330

第三章 运输330

第二节 客运332

第三节 货运333

第一节 干线公路养护335

第四章 公路养护335

第三节 乡村公路养护336

第二节 县乡公路养护336

第四节 公路绿化337

第一节 车辆审核338

第五章 交通监理338

第一节 机构339

第六章 邮政339

第二节 路检路查339

第二节 网路340

第三节 经办业务341

第一节 电话343

第七章 电信343

第二节 电报344

第二节 集体商业346

第一节 私营商业346

第十七编 商业346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346

第三节 国营商业347

第一节 生活资料348

第二章 商品购进348

第一节 生活资料349

第三章 商品销售349

第二节 生产资料349

第二节 生产资料350

第三节 出口商品351

第二节 集市贸易354

第一节 网点354

第四章 网点与集市354

第一节 饮食业356

第五章 饮食服务356

第三节 洗理业357

第二节 旅栈业357

第一节 征购358

第六章 粮油358

第四节 照像业358

第二节 销售359

第三节 储运360

第一节 农业税收入363

第一章 财政收入363

第十八编 财政363

第二节 工商各税收入364

第四节 地方各税收入367

第三节 企业收入367

第二章 财政支出368

第一节 预算内支出369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370

第三章 财政监督371

第一节 流通币种374

第一章 货币374

第十九编 金融374

第二节 货币流通375

第三节 货币管理377

第一节 典当378

第二章 典当高利贷378

第一节 工商信贷379

第三章 信贷379

第二节 高利贷379

第二节 农业信贷380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贷款381

第一节 储蓄种类383

第四章 储蓄存款383

第四节 基建拨款383

第二节 储蓄业务384

第五章 结算联行386

第六章 保险387

第一节 县城基础设施388

第一章 县城建设388

第二十编 城乡建设388

第二节 市政设施389

第三节 住宅建设390

第五节 主要公共建筑391

第四节 园林绿化391

第二节 村镇房屋建设392

第一节 村镇规划392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392

第一节 建筑队伍393

第三章 建筑队伍与管理393

第一节 污染源394

第四章 环境保护394

第二节 建筑管理394

第二节 环境监测395

第三节 环境治理396

第一节 私塾义学书院397

第一章 基础教育397

第二十一编 教育397

第二节 学前教育398

第三节 小学教育399

第四节 中学教育400

第一节 师范教育401

第二章 专业教育401

第二节 职业教育403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404

第三章 业余教育404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405

第一节 师资状况406

第四章 教师 教研406

第二节 教师待遇407

第三节 教学研究409

第五章 教育经费410

第一节 科技机构412

第一章 科技研究412

第二十二编 科学技术412

第二节 科研项目413

第一节 科技推广415

第二章 科技服务415

第二节 技术培训416

第一节 科技宣传416

第二节 地震测报416

第三章 科技宣传 技术培训416

第一节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18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418

第二十三编 卫生 体育418

第三节 农村卫生室420

第二节 乡镇医院420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421

第二章 防疫421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422

第三节 皮肤病防治423

第四节 妇幼保健424

第五节 爱国卫生425

第一节 西医426

第三章 医疗426

第二节 中医427

第四节 医疗制度42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428

第一节 药品生产429

第四章 药政429

第三节 药政管理430

第二节 药品经营430

第一节 农民体育431

第五章 群众体育431

第二节 职工体育432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433

第六章 学校体育433

第七章 体育竞赛434

第二节 业余体校434

第二节 图书馆441

第一节 文化馆441

第二十四编 文化441

第一章 群众文化机构441

第四节 电影发行放映机构442

第三节 书店442

第一节 表演艺术443

第二章 文学艺术443

第三节 文艺团体445

第二节 民间工艺美术445

第四节 文艺创作446

第五节 艺术石雕447

第一节 报刊448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448

第三节 通讯报道449

第二节 广播电视449

第一节 文物450

第四章 文物名胜450

第二节 地方名胜453

第一节 传统节日455

第一章 习俗礼仪455

第二十五编 风俗 宗教455

第三节 婚嫁习俗457

第二节 生育习俗457

第四节 丧葬习俗459

第二节 饮食460

第一节 衣饰460

第二章 生活习惯460

第一节 迷信461

第三章 陋习461

第三节 居住461

第四章 宗教462

第二节 陋习462

第二节 基督教463

第一节 伊斯兰教463

第五节 道教464

第四节 佛教464

第三节 天主教464

第一节 声母465

第一章 语音465

第二十六编 方言465

第二节 韵母466

第三节 声调467

第四节 声韵配合关系468

第一节 词汇主要特点470

第二章 词汇470

第二节 特殊词汇举例471

第一节 重叠475

第三章 语法475

第一节 歌谣476

第四章 谣谚476

第二节 附加(词根后缀)476

第三节 特殊语气助词476

第二节 谚语479

人物传482

人物482

革命烈士英名录501

劳模表573

附录574

关于编纂《费县志》的决议574

历代修志纪略575

清代县志序、跋575

碑文选577

古今艺文选579

费国考证593

1992《费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