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论战争与军队》
作者 | 八路军抗日战争研究会编;焦敏之译 编者 |
---|---|
出版 | 苏南新华书店 |
参考页数 | 362 |
出版时间 | 194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9224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 战争的起源1
解说的导言1
第一部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军队的学说基础2
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为历史上的基本的事实2
一、战争是社会的现象2
二 战争与军队的发生3
二 战争——阶级社会发展之必不可?4
三 战争与经济关系9
三 氏族社会的解体10
四 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战争12
四 军队13
五 无产阶级之国内的和革命的阶级战争14
六 民族革命战争14
五 战争与经济关系15
七 武装起义16
九 红军的阶级本质17
八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军队论17
一○ 新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22
六 战争是政治的暴力手段之继续24
七 历史上的国内战争26
八 一个国家内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及为社会主义而战争27
九 战争与革命28
一○ 胜利的无产阶级的国内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政治的继续29
二、生产方法,作战方法与军队的组织30
一 军事学及军队的组织与一国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30
二 作战方法由生产方法来决定33
三 技术、战术与军队的组织37
三、无产阶级对战争及军队的态度40
一 暴力的革命作用40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战争的态度41
三 和平主义与和平口号42
四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战争43
五 军事理论,军事技术与军事组织,在无产阶级之阶级斗争中的意义49
第二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战争56
一、列宁的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列宁论战争的学说基础56
一 列宁论帝国主义为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56
二 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58
三 列宁与斯达林论帝国主义时代发展的不平衡与一国社会主义的成功59
四 在资本主义下战争的必然性65
五 共产国际论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之战争的基本形式66
六 党与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斗争67
七 党与共产国际对左派机会主义「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的斗争73
二、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及布尔塞维克的策略75
一 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战争75
二 列宁与布尔塞维克反对社会沙文主义及中间主义的斗争76
三 列宁论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失败83
四 列宁对卢森堡在战争中与拥护祖国问题之半孟塞维克观点的批判89
五 共产国际进行反帝国主义战争的斗争93
三、无产阶级国内及革命的阶级战争99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99
二 列宁论革命的形势102
三 马克思主义与起义104
四 起义同战争一样是个艺术110
五 在准备十月革命中布尔塞维克的策略113
六 一九一八——一九二○年国内战争的国际性质123
七 列宁论我国在国内战争与干涉中胜利的原因125
八 列宁论我国胜利的外部原因128
九 斯大林与红军132
一○ 斯大林同志揭破了托匪关于托洛茨基在国内战争中「特殊作用」之反革命的无稽之谈158
四、民族革命战争159
一 社会革命与民族革命战争159
二 关于民族革命战争问题列宁对左派激进派(卢森堡等)的批判160
三 关于民族革命战争问题列宁对卢森堡反对派布哈林、皮塔考夫等的批判164
四 共产国际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战略及策略169
五 无产阶级帮助与领导被压迫民族反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171
六 共产国际反社会法西斯主义之帝国主义殖民地政策的斗争176
一 现代资本主义危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尖锐及帝国主义战争和反苏干涉之新的周期的准备178
五、新的帝国主义战争与反对苏联的军事干涉的准备178
二 反对资本进攻192
三 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199
四 苏联的政策——是和平的最重要的因素201
五 红军——是和平的堡垒202
六 反对苏联的武装干涉的准备203
七 托洛茨基主义——反革命资产阶级进行反苏斗争的先锋队209
八 国际无产阶级对苏联的责任与共产党员在进行反对反苏军事干涉准备之斗争中的任务213
九 共产国际与目前主要的右倾危险的斗争217
一○ 反战大会宣言222
一一 苏联劳动大众为巩固国防力量的任务225
一二 苏联是不可战胜的228
一三 列宁党;史太林同志领导下的中央——为我们胜利的保障229
一 军队与国家237
第三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军队237
一、无产阶级与军队237
二 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军队的种类及无产阶级对军队的态度239
三 任何一个伟大的革命,不使军队『瓦解』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不可能的254
四 列宁论无产阶级的民兵255
二、红军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武装柱石259
一 红军——为奠定劳动群众政权的工具259
二 已经变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只要它现在愿意统治而且将来也愿意统治下去的话它必须以自己的军事组织来证明这一点260
三 一切劳苦群众学习军事263
四 军事问题上纲领的要求263
五 第八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的军事问题265
六 苏维埃民兵制的本质275
七 全民社会主义民兵277
八 关于红军的三个特点279
二、党——是红军的领袖与组织者283
一 列宁党与红军283
二 史太林与红军290
三 伏洛希洛夫——是红军中党与无产阶级的领袖291
四 红军的历史道路296
五 苏联的保卫方法306
六 为掌握军事技术而斗争308
七 巩固铁的纪律309
八 党员与少共团员的模范作用,是巩固纪律的决定的一环311
九 纪律与组织——我们像空气一样的需要311
一○ 红军干部的马克斯列宁主义的教育315
一一 红军的现状317
一二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的国际环境与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之开始355
1949《马列主义论战争与军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八路军抗日战争研究会编;焦敏之译 1949 苏南新华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列宁论战争与军事学术
- 198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 1952年09月第1版
-
- 论列宁与列宁主义
- 1949
-
- 列宁战争论
- 1949
-
- 战争与军事系列--中国空军战史
- 1996
-
- 战争与军事系列--汉匈战争三百年
- 1996
-
- 列宁 论和平与战争
- 1959年11月第1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 ([历史唯物论]第十二章)
- 1953年07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
- 在斗争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基督教与马列主义
- 1950 青年协会书局
-
- 列宁战争论
- 1940 读书出版社
-
-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军队
- 1941 新华日报华北分馆
-
- 俄国军队与对日战争
- 1980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论列宁与列宁主义
- 1949 解放社
-
-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新时期军队建设
- 1996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