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述评》
作者 | 李景华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0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39047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6701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建安文学述评1
一、建安文学的概念1
1.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1
2. 一个难以替代的概念2
3. 建安文学的时限3
二、建安文学的背景4
1.所谓“魏建安”4
2.天灾与人祸6
(1)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8
(2)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9
(3)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10
(4)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11
三、建安文学的元勋——曹操13
1.曹操的是非13
2. 曹操其人15
3. 曹操的才艺19
四、建安文学的阵容——邺下文人集团21
1.成员数目21
2. 起讫时间23
3. 邺城的沿革和规模23
4.缔造者——曹操24
5.实际领袖——曹丕25
6. 活动内容27
(1)起草军檄文书27
(2)诗酒酬酢27
(3)随军出征29
五、建安诗的成就30
1.与两汉文学的关系30
2.乐府诗的四大主题32
(1)反映战乱破坏和民生疾苦的32
(2)表现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35
(3)描写征戍劳苦和怀念家乡的37
(4)感慨人生短暂和世事沧桑的39
3.五言诗的艺术追求40
(1)汉乐府的利用和改造40
(2)题材的开拓42
(3)技巧的圆熟43
(4)形式的变换46
4.所谓“建安风骨”47
六、建安散文的特色53
1.曹操的通脱54
2.曹植的富艳57
3.《出师表》59
七、建安文学的影响59
八、建安文学的思考61
1.社会生活是文学源泉62
2.思想解放是必备条件63
3.前代文学的继承借鉴64
4.倡导批评和奖掖示范65
[附表一]陈寿、范晔史笔对照表79
[附表二]建安文人同题篇目表80
[附表三]古诗、建安诗词语雷同表84
曹操86
建安文学作品评析86
蒿里行87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91
龟虽寿96
短歌行100
却东西门行106
让县自明本志令110
曹丕118
芙蓉池作附曹植《公宴》119
燕歌行122
杂诗127
与朝歌令吴质书130
典论论文135
曹植144
箜篌引145
名都篇154
白马篇159
美女篇附汉乐府诗《陌上桑》163
送应氏168
野田黄雀行171
七哀诗附晋乐所奏《怨诗行》174
赠白马王彪178
吁嗟篇附曹植《杂诗》其二187
与杨德祖书192
洛神赋并序201
曹睿216
种瓜篇 附甄皇后《塘上行》、曹植《种葛篇》217
饮马长城窟行222
陈琳222
王粲227
七哀诗227
从军行其五232
登楼赋附王粲《七哀诗》其二236
徐干244
室思附刘骏等六人诗245
阮瑀253
驾出北郭门行253
刘桢258
赠从弟258
蔡琰261
悲愤诗261
定情诗269
繁钦269
吴质277
答东阿王书附曹植《与吴季重书》277
仲长统284
理乱篇285
应璩299
与侍郎曹长思书299
诸葛亮304
出师表305
乐府诗314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314
附录331
建安文学年表331
后记336
1994《建安文学述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景华著 1994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外国文学争鸣评述
- 1999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桐城文派评述
- 1933
-
- 西方现代文学评述
- 1987年05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建安文学研究文集
- 1984 合肥:黄山书社
-
- 福利经济学评述
- 1965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建安文学论稿
- 1986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中国当代文学述评
- 1987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 建安文学概论
- 193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
-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精神分析学述评
-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学术论文写作述评
- 1994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柏拉图哲学述评
- 198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波普哲学述评
- 198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建安文学编年史
- 1985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近代美学史评述
- 1980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