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建置 区划43

第一章 境域 沿革43

第一节 地理位置43

第二节 隶属沿革43

第二章 行政区划45

第一节 明清时期4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1

第三章 城镇乡村78

第一节 县城78

第二节 乡镇79

第三节 村庄87

第一章 地质地貌113

第一节 地质113

第二篇 自然环境113

第二节 地貌114

第二章 气候 物候114

第一节 气候115

第二节 物候123

第三章 水文124

第一节 地上水124

第二节 地下水125

第一节 土地分类与分布126

第二节 土壤的理化性状126

第四章 土壤126

第三节 土壤分级与评价127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128

第一节 野生动物128

第二节 野生植物129

第六章 自然灾害129

第一节 水灾130

第二节 旱灾134

第三节 风、雹、霜灾136

第四节 病虫害138

第五节 震灾139

第一章 发展与分布141

第一节 人口发展141

第三篇 人口141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4

第二章 人口结构145

第一节 民族结构145

第二节 性别结构146

第三节 年龄结构147

第四节 文化结构148

第五节 职业结构148

第三章 人口变动149

第一节 自然变动149

第二节 人口迁移150

第四章 人口控制152

第一节 宣传152

第二节 措施153

第五章 姓氏15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159

第一节 国民党馆陶县党部159

第四篇 党派群团159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162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162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162

第二节 中共馆陶县委163

第三节 基层组织170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171

第五节 党务工作173

第三章 群众团体178

第一节 工人组织178

第二节 农民组织179

第三节 青年组织180

第四节 妇女组织182

第五节 其他组织183

第四章 政治运动184

第一节 土地改革18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186

第三节 “三反” “五反”18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188

第五节 肃反189

第六节 整风反右190

第七节 人民公社化190

第八节 反右倾191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191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192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19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195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195

第五篇 政权 政协195

第三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196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199

第五节 主要活动201

第一节 县衙202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202

第二章 旧政权202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211

第一节 沿革211

第二节 机构设置217

第三节 基层机构219

第四节 施政纪要2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222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222

第四章 政协222

第三节 主要活动226

第一章 劳动229

第一节 工人队伍229

第六篇 劳动 人事229

第二节 就业转工230

第三节 劳动工资231

第四节 职工福利233

第二章 人事236

第一节 人员编制236

第二节 人事制度237

第三节 干部队伍238

第四节 考核与奖惩239

第五节 生活待遇240

第六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245

第七篇 民政247

第一章 机构247

第二章 优抚248

第一节 拥军优属248

第二节 抚恤250

第三节 补助251

第四节 复退安置251

第三章 社会救济252

第一节 灾害救济252

第五节 烈士褒扬252

第二节 困难救济254

第三节 双扶255

第四章 社会福利256

第一节 孤老弱残供养256

第五章 殡葬管理259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259

第一节 机构261

第一章 公安261

第八篇 公安 司法261

第三节 治安管理262

第二节 户籍管理262

第五节 消防管理264

第四节 监狱管理264

第六节 案件侦察和预审265

第七节 侦破活动266

第一节 机构267

第二章 检察267

第四节 法纪检察268

第三节 经济检察268

第二节 刑事检察268

第一节 机构269

第三章 审判269

第五节 监所检察26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269

第二节 审判制度270

第三节 案件审判271

第一节 机构273

第四章 司法行政273

第四节 申诉复查273

第三节 公证 律师274

第二节 法制宣传274

第四节 民事调解275

第一节 驻军277

第一章 武装277

第九篇 军事277

第二节 地方武装278

第三节 机构设置280

第三节义务兵役制282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282

第二章 兵役制度282

第一节 募兵制282

第一节 民兵组织283

第三章 民兵283

第二节 民兵训练284

第四节 民兵参战285

第三节 民兵防务285

第六节 教军设施286

第五节 政治教育286

第四章 重大战事287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的形势291

第一章 根据地创建291

第十篇 抗日根据地291

第二节 建立党组织293

第三节 改编土匪、地主武装294

第四节 开展救亡运动295

第一节 聊城失守后的形势297

第二章 根据地巩固与发展297

第二节 “两纵”成立298

第三节 县城沦陷300

第四节 铲除地主武装投日分子302

第五节 讨伐国民党顽固派304

第六节 反“扫荡”斗争306

第七节 党组织在斗争中发展壮大308

第八节 减租减息和合理负担310

第一节 日伪的血腥统治312

第三章 根据地坚持与斗争312

第二节 根据地的建设313

第三节 借粮与救灾315

第四节 反“扫荡”、反“蚕食”斗争318

第五节 敌工工作322

第一节 根据地局部反攻325

第四章 抗日斗争最后胜利325

第二节 开展大生产运动327

第三节 增资增佃和赎地运动330

第四节 教育事业恢复与发展332

第五节 英模表彰和烈士追悼会334

第六节 全面反攻和最后胜利336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33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和土地制度339

第十一篇 农业3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340

第二节 土地改革340

第四节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41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342

第一节 种植业区划343

第二章 种植业343

第二节 农作物345

第三章 林业357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357

第一节 林业资源358

第二节 植树造林359

第三节 果园363

第四节 林木保护368

第五节 林业科技370

第六节 管理机构371

第一节 家畜372

第四章 畜牧水产372

第三节 饲草饲料374

第二节 家禽374

第四节 疫病防治375

第五章 农业机具377

第五节 水产377

第二节 农业机械378

第一节 农具378

第三节 机引农具与排灌机械379

第一节 发展概况380

第六章 乡镇企业380

第四节 农机机构380

第二节 企业类型382

第三节 企业管理384

第四节 重点企业385

第一节 漳河387

第一章 河流387

第十二篇 水利 电力387

第二节 卫河388

第四节 古黄河389

第三节 卫运河389

第一节 除涝治碱工程390

第二章 水利工程390

第二节 灌溉工程398

第一节 规划407

第三章 规划、设计、施工407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409

第三节 县外施工410

第一节 组织领导412

第四章 防汛抗旱412

第二节 抗灾纪实413

第一节 水利机构415

第五章 水利管理415

第二节 工程管理416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418

第二节 电力建设与发展419

第一节 办电情况419

第六章 电力发展419

第一节 变电420

第七章 电网建设与电力设施420

第二节 输电421

第三节 配电422

第二节 工业用电425

第一节 农业用电425

第八章 电力供应425

第三节 生活用电426

第一节 计划用电、降损节能和集资办电427

第九章 电力管理427

第二节 安全管理428

第四节 电力管理机构429

第三节 农村电费电价管理429

第一章 经济成份431

第十三篇 工业431

第一节 私营企业432

第二节 集体企业433

第三节 国有企业438

第二章 地方工业体系440

第二节 酿酒工业441

第一节 机械工业441

第三节 造纸 印刷工业442

第五节 纺织工业443

第四节 建材工业443

第八节 加工修理业444

第七节 化学工业444

第六节 灯具工业444

第一节 经营管理446

第三章 工业管理446

第三节 质量管理447

第二节 科技管理447

第四章 主要工业企业简介448

第一节 公路457

第一章 交通设施457

第十四篇 交通 邮电457

第二节 地方铁路461

第四节 公路桥涵462

第三节 航道462

第一节 运输工具及运输业467

第二章 运输467

第二节 公路运输469

第四节 水运474

第三节 铁路运输474

第一节 公路管理476

第三章 交通管理476

第二节 运输管理478

第三节 养路费征收481

第四节 交通监理484

第五节 交通管理机构485

第二节 业务、设备、网络486

第一节 机构486

第四章 邮政486

第三节 邮政资费487

第一节 电报488

第五章 电信488

第二节 电话490

第一节 城垣变化495

第一章 县城建设495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495

第二节 街道建设497

第四节 照明及绿化500

第三节 排水管道500

第五节 公共建筑501

第六节 城管监察和环境卫生507

第一节 乡(镇)建设508

第二章 乡(镇)村建设508

第一节 地产权属509

第三章 地产管理509

第二节 村庄建设509

第二节 土地征用510

第二节 公房511

第一节 私房511

第四章 房产管理511

第五章 建筑业512

第一节 建筑队伍512

第二节 建筑技术与设备513

第一节 环境状况514

第六章 环境保护514

第三节 工程管理514

第三节 管理机构515

第二节 环境治理515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517

第一章 经济成份517

第十六篇 商业517

第二节 国有商业518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521

第一节 县城中心市场523

第二章 市场523

第二节 集市贸易524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527

第三章 商品购销527

第二节 副食品购销529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531

第四节 土特产品购销534

第五节 对外贸易536

第二节 服务业537

第一节 饮食业537

第四章 饮食服务537

第一节 征收、收购541

第一章 购销541

第十七篇 粮油541

第二节 销售546

第三节 粮油贸易549

第一节 民间储粮550

第二章 储运550

第二节 国库粮油储藏551

第三节 粮油调运554

第一节 粮食加工555

第三章 加工555

第四节 饲料加工556

第三节 食品加工556

第二节 油脂加工556

第一节 粮食机构557

第四章 管理机构557

第二节 油脂机构558

第一节 财政体制565

第一章 财政税收体制565

第十八篇 财税 金融565

第二节 税收体制567

第一节 财政收入568

第二章 财政收支568

第二节 财政支出576

第一节 公债582

第三章 公债和国库券582

第三节 收支平衡情况582

第二节 国库券583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585

第四章 财政管理585

第二节 农业财务管理587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588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591

第五节 财政监察593

第二节 税收稽查594

第一节 纳税登记594

第五章 税务管理594

第四节 其他管理595

第三节 税金减免595

第二节 货币597

第一节 机构597

第六章 金融597

第三节 信贷601

第四节 储蓄605

第五节 保险609

第六节 金融管理611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615

第一章 计划管理615

第十九篇 经济管理615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616

第三节 计划实施618

第二章 审计管理621

第二节 审计监督622

第一节 审计管理体制622

第一节 定期统计623

第三章 统计623

第二节 统计调查624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625

第四章 物价管理625

第三节 统计服务625

第二节 物价管理实施627

第一节 工商机构630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630

第二节 经济监督检查631

第三节 市场管理632

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633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634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635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636

第一节 计量管理638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638

第二节 质量监督64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641

第一节 科举教育643

第一章 教育643

第二十篇 教育 科技643

第二节 学前教育645

第三节 小学教育647

第四节 中学教育654

第五节 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663

第六节 教师队伍667

第七节 教育行政674

第八节 学制675

第九节 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及学校基本建设676

第十节 勤工俭学6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679

第二章 科技679

第二节 科技队伍682

第三节 科学研究685

第四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686

第一节 队伍689

第一章 医疗689

第二十一篇 卫生689

第二节 机构690

第三节 医疗制度692

第四节 医疗技术、设备693

第一节 机构694

第二章 妇幼保健694

第三节 妇女劳动保护695

第二节 接生695

第四节 妇女病防治696

第三章 卫生防疫697

第五节 儿童保健697

第三节 疫情报告与管理698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治698

第一节 机构698

第四节 计划免疫699

第五节 消毒杀虫701

第一节 机构705

第四章 中医中药705

第二节 队伍706

第三节 中医技术707

第一节 行政管理708

第五章 卫生管理708

第三节 医院管理709

第二节 药政管理709

第六章 医药卫生学术论文710

第四节 个体开业管理710

第一节 文化事业717

第一章 文化艺术717

第二十二篇 文化 体育717

第二节 文学创作721

第三节 音乐 美术 书法 摄影730

第一节 艺术形式732

第二章 民间文艺732

第二节 民间文学734

第一节 通讯报道743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电视743

第二节 报刊744

第三节 广播745

第四节 电视746

第一节 古迹747

第四章 文物 胜迹747

第二节 革命文物749

第三节 黑陶750

第二节 学校体育751

第一节 机构751

第五章 体育751

第三节 群众体育752

第五节 体育设施753

第四节 体育竞赛753

第一节 生活习俗755

第一章 习俗755

第二十三篇 社会755

第二节 礼仪习俗758

第三节 岁时习俗762

第五节 禁忌习俗764

第四节 养生习俗764

第六节 庙会765

第七节 陋习766

第八节 道德新风尚767

第二章 宗教及民间信仰768

第一节 宗教768

第二节 民间信仰773

第三章 婚姻 家庭774

第一节 婚姻774

第二节 婚姻登记775

第三节 家庭775

第四节 称谓776

第四章 居民生活778

第一节 公职人员生活778

第二节 农民生活780

第三节 工商职员生活783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786

第二十四篇 方言786

第一章 语音786

第二节 音变规律792

第二章 语汇795

第三章 语法801

第二十五篇 人物809

第一章 人物传809

第二章 人物表838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838

第二节 省以上先进人物表897

第三节 地师级以上人物表900

第四节 专家学者人物表905

附录909

一、文献辑存909

二、诗文辑录915

三、碑文墓志922

1997《馆陶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润刚主编;河北省馆陶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7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