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力经济原理》
作者 | 朱剑农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0 |
出版时间 | 196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4074·36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538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序言1
第一篇 土地肥力的形成和发展3
第一章 具有肥力的土地(土壤)是农业基本生产资料3
一 农业对自然和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3
二 土地肥力直接决定植物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产量7
与质量7
三 具有肥力的土地(土壤)是农业基本生产资料11
一 自然肥力的形成14
第二章 自然肥力的形成及其向经济肥力的转化14
二 人工肥力的形成与自然肥力向经济肥力的转化20
三 人类生产劳动在土地肥力发展中的作用与自然因素作用的原则性区别25
四 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在土地肥力发展中的制约作用29
第三章 农业土壤是历史自然体又是人类劳动的产物34
一 仅具自然肥力的自然土壤是土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34
低级阶段34
二 自然肥力转化为经齐肥力实现了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37
的转化。农业土壤是土壤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质的37
区别的另一发展阶段37
三 土壤熟化过程的阶段性44
一 土壤内部矛盾53
第四章 土壤及其肥力运动发展的规律问题53
二 土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62
三 对土壤及其肥力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72
第二篇 土地肥力减和增的规律性问题81
第五章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虚构所谓“土地肥力81
递减规律”81
一 关于自然肥力的无偿利用、人工肥力必须有费用支出及其收益的认识问题81
二 关于土壤团粒结构在耕作和栽培作物过程中可能有的85
丧失及其处理得当仍能恢复并加强其稳定性的理论85
三 资本主义农业的进步是掠夺劳动者也是掠夺土地之技90
巧的进步90
四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虚构所谓“土地肥力递减规律”95
第六章 马尔萨斯虚构“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由来及其100
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影响100
一 杜阁最先提出的“土地肥力递减论”100
二 马尔萨斯剽窃安特生的地租理论,但以最反动的观点104
改变了安特生的见解,并与韦斯特在同一时期的相104
互影响下编造出最反动的理论体系104
三 马尔萨斯虚构“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目的及其以此为基础编造了最反动的“人口论”114
四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大都皈依“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谬论是其阶级本性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必然表现121
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了马尔萨斯虚构“规律”的无稽128
一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重新宣扬“人口绝对过剩”的谬论133
逐年减少论”133
为最后依靠。中国“新人口论”者的“土壤肥分133
第七章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依然以“土地肥力递减规律”133
二 对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范格特之流反动理论的批判138
三 评中国“新人口论”者的“土壤肥分逐年减少论”150
第八章 “土地肥力递减论”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科学164
理论的影响164
一 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化学派和农业地质学派关于土壤学的理论,都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土地肥力递减论”的影响164
二 农业化学派李比希“植物矿质营养论”的片面性及其“土壤养分不能按植物摄取量比例归还论”的错误167
三 农业地质学派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最愚蠢的说教184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土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创立192
的创立与发展及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192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土地生产力发展理论192
二 列宁进一步揭露“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虚构,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土地生产力发展的理论200
三 斯大林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必须有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217
四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土地生产力发展理论的杰出贡献220
第三篇 土地肥力同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235
关系问题235
第十章 在腐朽的社会制度下土地肥力的败坏235
一 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土地肥力的提高,但却受235
制于当时的社会制度235
的矛盾238
二 资本主义农业的某些进步及其与合理利用和培育地力238
三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迟缓与土地肥力的败坏246
四 任何形式的“土地肥力递减论”都是掩盖地力被劫夺的护符25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与259
土地肥力不断提高的必要和可能259
一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决定着259
土地肥力不断提高的必要和可能259
二 中国土壤改良的积极开展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62
三 威廉斯在列宁、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实际生活中对土壤科学的卓越贡献267
指导下的新发展273
四 中国土壤科学在社会主义实际生活中和毛泽东思想273
第十二章 提高土地肥力与实行农业“八字宪法”的关系281
问题281
一 深耕改土是培育和提高土地肥力、促使农业高产丰收的根本措施,但必须与农业“八字宪法”其它措施取得配合和综合运用281
二 不解决“肥”和“水”的问题,就不具备提高土地肥力最必要的条件292
三 提高土地肥力若不解决“种”的问题,就不具备高产丰收305
必需凭借的条件305
四 不实行合理密植就不能实现土地肥力提高的目的314
五 没有保、管、工的相应措施,难于保证和促进土地肥力325
完满地发挥作用325
六 农业“八字宪法”是促进农业稳定增产的一整套科学337
措施,是毛泽东同志对农业科学的伟大贡献337
1964《土地肥力经济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剑农著 196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土地经济学
- 1995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 土地经济学原理
- 1947
-
- 生产力经济学原理
- 1987
-
- 太原经济地理
-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土壤经济原理
-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
- 1992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
-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
-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经济大辞典 国土经济 经济地理卷
- 1988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
- 1989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原理
-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生产力经济学原理
- 1987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土地经济
-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土动力学原理
- 1984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土地经济学
- 1981 国立编译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