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科学革命 自然科学,物理学》求取 ⇩

中文版序1

引言1

第一篇自然科学革命的概念及其类型7

第一章 自然科学发展的革命道路7

第一节 “革命”的概念和自然科学7

1.1.1.列宁对“革命”概念所下的定义7

1.1.2.应用领域8

1.1.3.和其他概念的关系9

1.1.4.关于自然科学中的革命11

1.1.5.科学革命是科学家思维方式的转折17

1.1.6.科学认识发展道路上障碍的形成和摧毁这些障碍的必要性19

1.1.7.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革命阶段和进化阶段23

1.1.8.科学革命的认识论方面即哲学方面,自然科学革命所产生的新事物的奇特性25

1.1.9.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它们在时间上的一致28

第二节 自然科学认识的几个基本阶段之间的革命转变32

1.2.1.恩格斯关于科学认识总进程的观点32

1.2.2.列宁论揭示真理的辩证途径36

第三节 自然科学革命的创造性的综合特征(以自然科学“最新”革命的初期阶段为例)41

1.3.1.革命就是作为发展因素的辩证否定41

1.3.2.理论综合(把科学发展的不同路线联系在一起)46

1.3.3.缔合原理(共同地深入到不同现象的本质)49

1.3.4.对应原理(新理论和旧理论的积极内容的一致)54

1.3.5.(从自然科学革命的观点来看)相对真理的综合“机制”59

策二章 不同类型的自然科学革命67

第一节 自然科学革命的不同类型67

2.1.1.不同类型的科学革命的认识论特征67

2.1.2.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带头学科问题70

2.2.1.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革命——从外观到现实性75

第二节 前两类革命——哥白尼革命和康德革命75

2.2.2.十九世纪的革命——从不变到发展86

第三节 第三类革命即“最新”革命及其发展阶段91

2.3.1.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的革命——从绝对基本性到不可穷尽性91

2.3.2.二十世纪第二个四分之一年代里的革命——从机械的直观性到数学的抽象性94

2.3.3.二十世纪中期的革命——从既成性到潜在性105

第四节 第四类革命——科学技术革命113

2.4.1.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113

2.4.2.科学的功能及其揭示的顺序117

2.4.3.在生产实践中由已知客体到未知客体121

2.4.4.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革命126

第五节 对各类科学革命及其变型的比较分析132

2.5.1.科学革命的基本类型及其与认识的基本阶段之更替的比较132

2.5.2.头两类科学革命的复合式变型137

2.5.3.第三类即“最新”科学革命的各个阶段138

第二篇物理学的物质观的革命145

第三章 现代物理学论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145

第一节 质量和能量学说的革命145

3.1.1.科学革命在自然科学具体问题上的表现145

3.1.2.作为对物质和运动的不同认识阶段的直观、分析和综合148

3.1.3.向揭示物质和运动、质量和能量不可分离性思想的接近160

3.1.4.质能不可分离定律(爱因斯坦定律)的发现164

第二节 实物和光学说的革命171

3.2.1.实物和光之间的分离的产生171

3.2.2.开始消除实物和光之间的分离173

3.2.3.继续消除实物和光之间的分离180

3.2.4.完全消除实物和光之间的分离185

第三节 新唯能论和列宁对唯能论的批判189

3.3.1.列宁对奥斯特瓦尔德唯能论的批判189

3.3.2.奥斯特瓦尔德唯能论的失败195

3.3.3.新唯能论及其与奥斯特瓦尔德唯能论的亲缘关系197

3.3.4.新唯能论欺骗的根源204

3.3.5.新唯能论精神的反动结论213

3.3.6.太阳和恒星能源“机制”的发现218

第四节 定义基本的物理学概念的辩证逻辑方法221

3.4.1.列宁关于概念的形式定义和内容定义221

3.4.2.对广泛已极的概念的定义225

3.4.3.定义质量和能量概念的方法229

第四章 关于物质不可穷尽性和物质结构的辩证观念235

第一节 与电子的发现有关的“物质的消失”235

4.1.1.“自然科学最新革命”的开始和原子的辩证法的揭示235

4.1.2.列宁对原子的辩证法的分析239

4.1.3.列宁论哲学的物质概念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观念245

4.1.4.辩证唯物主义不干涉自然科学的专门问题248

4.1.5.辩证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论问题上的权威性253

第二节 列宁论电子的不可穷尽性257

4.2.1.由电子的发现引起的对立的结论257

4.2.2.自然界任何客体的不可穷尽性和无限性的特征261

4.2.3.关于电子的运动和属性的观念的发展265

4.2.4.关于电子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的发展273

4.2.5.电子和光子在其他基本粒子的参与下,在它们转化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发现277

4.2.6.电子参与到基本粒子转化的过程中281

4.2.7.基本粒子的“结构”问题287

第三节 论认识物质的几个里程碑及物质内部的无限性295

4.3.1.物质结构的几个基本层次及对其认识的几个里程碑295

4.3.2.通向物质内部几个结构层次上的认识环节300

4.3.3.关于物质深处的无限性和在对立方向上的认识运动310

4.4.1.与镭的发现相联系的物理学革命与危机324

第四节 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的物质载体324

4.4.2.镭的发现以及运动和性质的物质载体问题328

4.4.3.中微子假说和能量的物质载体问题332

4.4.4.生物特性及其物质载体的结构337

4.4.5.关于遗传性的物质载体的争论344

4.4.6.自然科学各个分支革命性发展道路的共性347

第五节 在物质结构和物质形态起源问题上的两种发展观353

4.5.1.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原子论中的辩证法和机械论353

4.5.2.1932年发现中子和正电子之后的辩证观和机械观358

4.5.3.物质的复杂化和物质构成的个性因素的强化365

4.5.4.从与发展原理相联系的角度看自然界客体的独立存在问题371

第五章 对运动着的物质的认识的矛盾性和自然科学中的革命375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中的矛盾和飞跃(革命)375

5.1.1.对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自然界之认识的双重矛盾375

5.1.2.作为解决已成熟的矛盾的飞跃和革命380

第二节 两个基本认识阶段的矛盾性关联和科学革命385

5.2.1.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机制”385

5.2.2.本质的多级性及其发现的“机制”391

5.2.3.对运动着的物质的认识过程的革命性转变397

5.2.4.从两个基本认识阶段的关系看模拟方法399

第三节 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及其革命性的解决407

5.3.1.新旧理论(即比较完备和不大完备的理论)之间的矛盾407

5.3.2.两种共存的片面理论之间的矛盾415

5.3.3.由片面理论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一些特殊情况427

5.3.4.两对片面理论之间的矛盾的更复杂的情形434

5.3.5.实物和光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矛盾437

结语448

人名索引450

内容索引458

1987《列宁与科学革命 自然科学,物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凯德洛夫(Кедров,Б.М.),李醒民,何永晋译 1987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自然科学(1955 PDF版)
自然科学
1955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列宁与科学( PDF版)
列宁与科学
物理学与哲学 现代科学中的革命(1974年04月第1版 PDF版)
物理学与哲学 现代科学中的革命
1974年04月第1版
自然科学教学( PDF版)
自然科学教学
与地广记  (附札记)  (上册)( PDF版)
与地广记 (附札记) (上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物理学  试行本(1973 PDF版)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物理学 试行本
1973 北京:科学出版社
自然科学学科辞典(1991 PDF版)
自然科学学科辞典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宁夏人名录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988 PDF版)
宁夏人名录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1988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自然科学学科总览  理科分册(1989 PDF版)
自然科学学科总览 理科分册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自然与自然科学(1947 PDF版)
自然与自然科学
1947 文化供应社
百科自学大全  自然科学(1987 PDF版)
百科自学大全 自然科学
1987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哲学与自然科学(1982 PDF版)
哲学与自然科学
198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大气物理学  试用本(1973 PDF版)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大气物理学 试用本
1973 北京:科学出版社
马列主义与自然科学(1950 PDF版)
马列主义与自然科学
1950 北京:青年出版社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微生物学(1973 PDF版)
自然科学学科简介 微生物学
1973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