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钩沉》
作者 | 赵承楷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8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62833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3458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原始社会艺术与书法的关系1
第一节 人类起源1
第二节 石器与书法1
目录1
第三节 陶器与书法5
一 概说5
二 陶器彩绘与书法6
三 陶器造型与书法8
四 图腾崇拜的精神延伸10
第四节 文字12
一 夏前社会14
二 夏商奴隶制社会14
第一节 夏商社会14
第二章 夏商社会和甲骨文14
第二节 崇鬼神、重威严的意识15
第三节 甲骨文19
一 甲骨文的发现19
二 甲骨文所反映的社会19
三 甲骨文的艺术23
第三章 西周青铜礼器与金文31
第一节 西周社会与礼制31
第二节 青铜器32
第三节 金文的艺术34
一 西周初期天亡簋(武)35
二 西周中期静簋(穆)38
大盂鼎(康)38
墙盘(恭)41
三 西周晚期散氏盘(厉)41
毛公鼎(宣)46
虢季子白盘(宣)46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五彩斑斓的艺术4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的文化46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的艺术47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的书法51
一 青铜器铭文书法51
二 石鼓文(秦)56
秦公簋曾侯乙编钟铭中山王?鼎铭楚王??鼎56
三 盟书62
四 帛书63
五 木牍竹简63
六 秦篆(附)65
七 余论65
第五章 各种文化影响下的两汉艺术70
第一节 大融合的文化70
第二节 表现气势与古拙的艺术74
一 《淮南子》75
二 汉赋75
四 汉画像石76
三 汉乐府76
五 汉代雕塑80
第三节 汉隶81
一 汉隶来源81
二 隶书分期82
三 汉隶特色86
四 汉代书论88
五 余论88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文化9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90
一 群雄割据,三足鼎立90
二 八王之乱,西晋灭亡90
第二节 儒、道、佛的大融合91
三 晋朝崩溃,南北对峙91
四 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91
一 玄学兴起92
二 佛教兴盛92
三 玄学对美学、艺术的影响93
四 佛教对美学、艺术的影响9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94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96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96
一 曹魏时期96
三 南朝98
二 晋陶渊明98
四 北朝99
五 文论9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100
一 人物画100
二 山水画100
三 壁画101
四 顾恺之102
五 谢赫10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雕塑艺术103
二 石窟艺术104
一 圆雕104
三 余论106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107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书法107
一 钟繇110
二 卫氏110
第二节 南朝书法117
一 王羲之117
二 王献之119
三 书论122
第三节 北朝书法122
一 造像题记122
二 摩崖刻石126
三 碑129
四 墓志133
五 余论133
第九章 隋朝规范化艺术的起点135
第一节 隋代文化135
第二节 隋代艺术136
一 体现中正思想的建筑艺术136
二 向规范化发展的山水画艺术137
三 趋向生活化的雕塑艺术139
第三节 隋代书法141
一 造像记141
二 塔铭、碑143
三 写经144
四 墓志144
五 书法家智永148
六 余论150
第十章 气魄雄伟与规格化双重性的唐代艺术151
第一节 唐文化繁荣的社会背景151
一 王权与策略151
二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152
三 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佛、道、儒三者的融合153
第二节 规格下的雄伟博大的艺术153
一 气魄雄伟和规格化艺术的诗153
二 表现“丰肥”的画155
第三节 束缚与反束缚的书法艺术158
一 盛唐前期的书法特点——反束缚的书法158
张旭、怀素为代表159
二 盛唐后期的书法特点——受一定束缚的书法159
颜真卿为代表161
第四节 顶礼膜拜下的儒家书法161
一唐初——王派影响下的书法161
二盛唐——以“丰肥”为特色的书法162
三晚唐——以“瘦硬”为美的书法163
四 唐代书论163
五 附:杨凝式163
六 余论164
第十一章 生活与情感相结合的宋代艺术165
第一节 艺术的新动向165
一 政教与艺术开始分裂165
二 “词”是情感艺术的表现166
第二节 情感浓郁的宋代艺术167
一 感情深沉的宋词167
二 感情丰富的宋塑168
三 幽远简淡的宋画168
四 细洁净润的宋瓷169
第三节 多种感情的宋代书法173
一 文学家兼书法家的苏轼173
二 诗人兼书法家的黄庭坚174
三 画家兼书法家的米芾175
四 政治家兼书法家的蔡襄176
五 宋代书法文献与书法理论177
六 余论177
第十二章 俚俗元曲逸情山水画平庸书法179
第一节 俚俗的元曲艺术179
第二节 逸情的山水画181
第三节 平庸的元代书法183
一 赵孟頫(1254—1322)183
二 鲜于枢(1257—1302)183
四 元代书法理论184
三 其他书法家184
第十三章 明代市民文化与个性书法186
第一节 明代社会与思想186
一 文化政策186
二 市民阶层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87
第二节 以城市为中心的艺术187
一 市民意识的小说187
二 五光十色的工艺品188
三 抒情的山水画189
四 综合性艺术的完善与加强190
一 明代初期191
二 明代中期191
第三节 抒发性灵的明代书法191
文征明唐寅祝允明194
三 明代晚期194
徐渭董其昌邢侗张瑞图200
黄道周倪元璐200
第十四章 清代新的美学观200
第一节 复古与反复古200
第二节 清代文化201
一 文史考据学201
二 文献202
第三节 新的美学观203
三 文学203
一 八大山人204
二 石涛205
三 郑板桥206
四 龚自珍208
五 刘熙载208
六 康有为210
第四节 清代碑学的兴起212
一 碑学兴起212
二 碑派书法213
三 书法理论216
四 余论217
后记218
1999《艺术钩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承楷著 199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词渊钩沉
- 1993 成都:巴蜀书社
-
- 史海沉钩
- 长春市:吉林音像出版社;长春市:吉林大学出版社
-
- 洞霄宫钩沉
- 1994
-
- 广东书法钩沉
- 1995
-
- 故土钩沉
- 2020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野史钩沉
-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文史书苑
- 1988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 中州钩沉
- 199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 稷下钩沉
- 199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本草钩沉
- 1988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诗义钩沉
- 1982 北京:中华书局
-
- 西城文史
- 1993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