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理学-植物保护剂的行为和作用方式》求取 ⇩

引言1

1植物对植物保护剂的吸收5

1.1 在植物表面的附着(滞留)5

1.1.1 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结构6

1.1.2 植物敏感部位的保护8

1.1.3 作物和杂草生长发育的时间差9

1.1.4 植物表面的组织学结构9

1.2 农药的吸收(渗透和吸收)10

1.2.1 通过叶片的吸收10

1.2.1.2 角质层的构造和作用11

1.2.1.1 叶片和表皮外壁的结构11

1.2.1.3 纤维素壁的构造和作用20

1.2.1.4 原生质膜的结构和功能22

1.2.1.5 物质通过气孔进入26

1.2.1.6 叶内农药的分布27

1.2.2 通过根系的吸收28

1.2.2.1 根尖的解剖学结构29

1.2.2.2 根的吸收机制29

2.1.1 细胞内的转运32

2农药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分布32

2.1 物质转运的原理32

2.1.2 组织范围内的转运33

2.1.2.1 共质体的薄壁转运33

2.1.2.2 非原质体的近距离转运34

2.1.2.3 共质体与非原质体的混合转运35

2.1.2.4 在胞间系统中的分配35

2.1.2.5 在根部短距离的转运36

2.1.3.1 转运通道的构造37

2.1.3 远距离转运37

2.2 除草剂的转运42

2.2.1 叶面处理后除草剂的分布42

2.2.2 影响除草剂转运的因素47

2.2.3 除草时间的选择49

2.2.4 通过根系吸收后除草剂的转运57

2.3 杀虫剂的转运57

2.3.1 通过根系吸收后的转运58

2.3.2 通过叶片吸收后的转运59

2.3.3 通过种子的吸收59

2.3.4 通过木质化茎干的吸收60

2.4 杀菌剂的转运61

3植物保护剂的降解和解毒(代谢)64

3.1 植物保护剂的基本降解反应65

3.1.1 氧化和羟基化反应65

3.1.2 水解反应70

3.1.3 还原反应72

3.1.4 轭合物的形成73

3.2 除草剂的代谢74

3.2.1 苯氧烷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75

3.2.1.1 苯氧乙酸类化合物的降解78

3.2.1.2 高级苯氧烷酸的代谢82

3.2.1.3 在液泡中的贮藏85

3.2.1.4 根的排泄86

3.2.1.5 选择性原理86

3.2.2 取代苯脲类化合物86

3.2.2.1 苯脲类化合物的降解88

3.2.2.2 选择性原理95

3.2.3 均三氮苯类96

3.2.3.1 均三氮苯类的降解98

3.2.3.2 选择性原理106

3.2.4 2,4-二硝基苯酚类107

3.2.5 卤代苯酚类109

3.2.6 二苯基醚类110

3.2.7 N-甲基-氮基甲酸酯类112

3.2.8 酰基氨基甲酸酯类113

3.2.9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116

3.2.10 脂肪族化合物119

3.2.11 苯酸类化合物120

3.2.13 酰胺类123

3.2.12 氨基酸化合物123

3.2.14 氯代乙酰胺125

3.2.15 2,4-二硝基苯类128

3.2.16 咪唑类130

3.2.17 硫杂重氮类130

3.2.18 吡啶化合物131

3.2.19 联吡啶化合物132

3.2.20 哒酮类134

3.2.21 嘧啶类135

3.2.22 磷酸类137

3.2.23 丙酸类139

3.2.24 苯氧苯氧化合物和杂环苯氧化合物140

3.2.25 环己烯化合物143

3.2.26 磺酰脲类144

3.2.27 其它各种化合物145

3.2.28 无机化合物147

3.3 杀虫剂的代谢147

3.3.1.1 二苯基三氯乙烷化合物148

3.3.1 氯代烃类148

3.3.1.2 环己烷化合物150

3.3.1.3 环戊二烯化合物152

3.3.2 磷酸酯类155

3.3.3 氨基甲酸酯类163

3.3.4 2,4-二硝甲酚167

3.3.5 苯脲类化合物168

3.3.6 合成除虫菊酯类化合物168

3.4 杀菌剂的代谢169

3.4.1 无机和有机重金属化合物170

3.4.2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福美联171

3.4.3 酞酰亚胺173

3.4.4 取代苯化合物174

3.4.5 有机磷化合物176

3.4.6 哌嗪类化合物178

3.4.7 氨基甲酸酯类178

3.4.8 嘧啶类化合物178

3.4.9 三唑类化合物179

3.4.10 吗啉类化合物181

3.4.11 甲酰苯胺类化合物182

3.4.12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84

3.4.13 乙酰胺类化合物186

3.4.14 乙酰酰替苯胺类化合物187

3.4.15 二羰亚胺类化合物187

3.4.16 咪唑类化合物188

4植物保护剂的作用方式190

4.1 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部位191

4.2 除草剂的作用方式192

4.2.1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93

4.2.1.1 光合作用过程194

4.2.1.2 除草剂对光合作用的干扰197

4.2.2.1 呼吸过程203

4.2.2 对呼吸的影响203

4.2.2.2 除草剂对呼吸的干扰207

4.2.3 对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208

4.2.3.1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208

4.2.3.2 脂类的生物合成211

4.2.4 对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的影响212

4.2.5 对脂肪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影响215

4.2.6.1 遗传信息的转移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216

4.2.6 除草剂对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216

4.2.6.2 除草剂对核酸合成的影响217

4.2.7 除草剂对发芽的影响219

4.2.8 除草剂对植物生长素代谢的影响219

4.2.9 除草剂对细胞发育和生长的影响220

4.2.10 除草剂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221

4.3 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对植物的影响221

4.3.1 杀虫剂对呼吸的影响222

4.4.1 普通细胞毒剂的效应223

4.4 杀菌剂对植物代谢的影响223

4.3.2 杀虫剂对膜结构的影响223

4.4.2 杀菌剂对核分裂的影响224

4.4.3 杀菌剂对核酸合成的影响225

4.4.4 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225

4.4.5 对呼吸的影响225

4.4.6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26

4.4.7.2 脂类的生物合成227

4.4.7.3 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227

4.4.7.1 低分子量物质的生物合成227

4.4.7 对生物合成过程的影响227

4.4.7.4 几丁质的合成229

4.4.8 对膜功能的影响229

5使用植物保护剂对农作物的影响231

5.1 使用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231

5.2 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对植物的影响233

5.3 杀菌剂对植物的影响235

结束语238

参考文献240

插图文献243

1988《植物药理学-植物保护剂的行为和作用方式》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联邦德国)弗朗茨·米勒著;江树人译 1988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植物保护学(1959 PDF版)
植物保护学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保护(1983 PDF版)
植物保护
1983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1974 PDF版)
药用植物学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植物、化学药剂和生长(1978 PDF版)
植物、化学药剂和生长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1987 PDF版)
药用植物学
1987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植物保护(1985 PDF版)
植物保护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保护(1990 PDF版)
植物保护
1990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植物化学保护(1974 PDF版)
植物化学保护
1974 广东农林学院
热带作物植物保护(1997 PDF版)
热带作物植物保护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1979 PDF版)
药用植物学
197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保护·农作物害虫·植物病害(1956 PDF版)
植物保护·农作物害虫·植物病害
1956 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植物保护(1997 PDF版)
植物保护
1997 沈阳:沈阳出版社
植物保护(1991 PDF版)
植物保护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保护(1980 PDF版)
植物保护
198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保护(1981 PDF版)
植物保护
1981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