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技艺》求取 ⇩

第一章 执笔2

第一节 执笔方式举例2

一.指实类2

1.掐管法2

2.单钩法(一)2

3.单钩法(二)3

4.三指搦管法3

5.双钩法4

6.拨镫法5

7.四指争力法6

8.五指执笔法6

9.捻管法7

10.?管法7

11.撮管法8

12.握管法8

13.提斗法9

14.平覆法9

二.掌虚类10

1.龙睛法10

2.凤眼法10

3.虎口法11

4.鹅头法11

三.腕肘类12

1.枕腕法12

3.悬腕法12

2.提腕法12

4.回腕法13

第二节 怎样执笔14

一.有法?无法?14

二.管欲直16

三.指欲活17

四.五指执笔法18

五.虎口与鹅头19

六.高低与松紧22

七.腕法与肘法23

八.身法24

九.小结25

附:历代对执笔的论述26

第二章用笔35

第一节 用笔方法例谈35

一.笔锋类35

1.正锋35

2.偏锋37

3.中锋37

4.侧锋39

5.藏锋43

6.露锋44

7.缩锋47

8.逆锋47

9.筑锋48

10.裹锋50

11.驭锋52

12.杀锋52

二.行止类54

1.起笔54

2.收笔58

3.过笔59

4.暗过60

5.迟笔61

6.疾笔62

7.畅笔64

8.涩笔66

9.带笔67

10.连笔69

11.搭锋71

12.翻笔73

13.断笔73

14.回笔76

15.围笔78

16.转笔79

17.折笔80

18.衄笔83

19.抢笔84

20.打笔85

21.战笔86

22.驻笔86

三.提按类87

1提笔87

2.按笔89

3.顿笔90

4.蹲笔90

5.抽笔93

6.提飞95

7.捺满96

8.轻重98

四.用墨类99

1.浓笔99

2.淡笔102

3.润笔103

4.燥笔104

第二节 怎样学习用笔107

一.用笔分析107

二.学习几种主要用笔方法109

1.轻与重109

2.藏与露110

3.行与住111

4.转与折111

5.提与按111

6.起与收112

三.掌握用笔的基本原则112

1.中锋为主112

2.逆入平出113

3.疾徐有度113

4.无往不收114

5.依势用笔114

6.笔墨交融115

四.对每个笔画进行笔法分析115

附:历代对用笔的论述116

第三章 笔势134

第一节 古代笔势举例134

一.点类134

1.怪石势134

2.杏仁势134

3.悬胆势134

4.打点势135

5.柳叶势135

6.鼠矢点136

7.向左点136

8.向右点137

9.直点137

10.两向点137

11.半蚁势138

12.四角势138

13.三角势138

14.带下点139

15.冰法139

16.曾头139

17.其脚140

18.散水点140

19.直波势140

20.流水势141

21.鸡头势141

22.开三点141

23.攒三点142

24.横三点142

25.顺两对点143

26.烈火势143

27.悬珠点势143

28.三往一复势144

29.联飞势144

30.背四点145

二.横类145

1.玉案势145

2.鳞勒146

3.偃画势146

4.金锥势147

5.平挑147

6.微挑147

7.递相显异147

8.右尖148

9.左尖148

10.犁梁势148

11.曲尺势149

12.折钉势149

三.竖类150

1.垂露150

2.悬针150

3.竖?法151

4.曲头势151

5.铁柱势151

6.象笏势151

7.鸟雏势152

四.撇类152

1.犀角势152

2.新月势153

3.钩镰势153

4.悬戈势153

5.短直撇153

6.鸟啄154

7.平撇154

8.长曲撇155

9.短回锋撇155

10.长回锋撇155

11.曲头撇156

12.蟹脚势156

五.捺类156

1.金刀势156

2.纵波157

3.横波157

4.鸣鸭势157

5.石蜋腹势158

6.奋波势158

7.侧捺158

8.激石波159

9.兰叶波势159

10.反捺159

11.漫游鱼160

六.钩类160

1.中钩势160

2.向左勾势161

3.向右勾势161

4.绰勾势161

5.虿尾势162

6.托钩162

7.直藏锋勾162

8.戈法162

9.折芒势163

10.秃出法163

11.弯笋势164

12.背抛法164

13.外略法164

14.掬月勾165

15.浮鹅165

16.屈脚法165

17.钩努势166

18.钩裹势166

19.曲勾势167

20.反振钩167

七.其他类167

1.显异法167

2.石楯势168

3.群鹊势168

4.舞鹤势168

5.马椿势169

6.缩出法169

7.横爻势169

8.边衫法170

9.立人法170

10.叠人势170

11.向势171

12.背势171

13.柳箕势171

14.驼头势172

15.双裹172

16.阜耳法172

17.节耳法173

18.辵法173

19.三牵绾法173

20.蛇头势174

21.飞带势174

22.戏蝶势174

23.蟠龙势175

24.金剪刀175

25.向背势175

26.双竹势176

27.衮笔势176

28.铁城势176

第二节 怎样书写笔画与偏旁177

一.永字八法详说177

1.侧法178

2.勒法179

3.努法181

4.?法182

5.策法183

6.掠法184

7.啄法185

8.磔法185

二.笔画与偏旁的写法187

1.基本笔画的写法188

2.变化笔画的与法189

3.偏旁的写法193

三.病笔分析及纠正百例205

附:历代对笔势的论述228

第四章 结字237

第一节 古代结字方法举例237

一.(隋)智果《心诚颂》237

二.(唐)欧阳询《三十六法》238

三.(唐)张怀瓘《结裹法》243

四.(元)陈绎曾《分布法》》243

五.(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244

六.(清)佚名《大结构五十四法》250

七.(清)王澍 蒋衡《分部配合法》252

第二节 怎样结字264

一.总的要求264

二.具体做法270

1.清楚组合比例270

2.掌握笔画变化272

3.注意偏旁变形275

4.做到搭配得宜276

三.小结281

附:历代对结字的论述283

第五章 临帖290

第一节 历代楷书名作举例290

一.谷朗碑290

二.乐毅论291

三.洛神赋十三行292

四.爨宝子碑292

五.爨龙颜碑293

六.瘞鹤铭294

七.始平公造像294

八.孙秋生造像记295

九.郑文公碑295

十.张猛龙碑296

十一.张玄墓志296

十二.文殊般若经297

十三.魏灵藏造像297

十四.杨大眼造像记298

十五.萧憺碑298

十六.龙藏寺碑298

十七.夫子庙堂碑299

十八.九成宫醴泉铭300

十九.皇甫诞碑301

二十.雁塔圣教序301

二十一.灵飞经302

二十二.多宝塔碑302

二十三.东方朔画赞303

二十四.大唐中兴颂304

二十五.玄祕塔碑304

二十六.表忠观碑305

二十七.妙严寺碑306

二十八.流业篇306

二十九.刘昭注补续汉书八志序307

三十.孝弟祠记307

第二节 怎样临贴309

一.临帖的意义309

二.初学临帖从什么字体人手311

三.选帖的标准318

四.临帖的方法321

五.形似与神似328

六.人帖与出帖336

附:历代对临帖的论述337

附录347

一.历代书论作者简介347

二.参阅、征引书典简介350

后记355

1993《历代书法技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景隆编著 1993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