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 上》求取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二月)1

第一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1

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4

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4

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6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9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9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0

早期的中国工人运动11

第二节“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3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3

北洋军阀13

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14

文化运动15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5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7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9

俄国十月革命19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0

“五四”运动22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2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2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6

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28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3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3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35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9

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3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0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43

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基本理论4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45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48

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48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劳动立法运动49

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5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53

五 党领导的初期农民运动56

第二章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九二三年二月——一九二七年七月)59

第一节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工农群众运动的恢复和发展59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59

党对统一战线政策的酝酿和共产国际的指导59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三届一中全会6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63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63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65

工农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67

黄埔军校的建立67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68

北京政变。国民会议运动和孙中山逝世70

四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72

第二节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北伐战争75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75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75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79

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82

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83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83

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85

和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86

整理党务案88

党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89

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错误观点89

毛泽东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论述90

北伐战争95

北伐战争前夕的形势和北伐战争的准备95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97

第三节大革命由胜利转向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100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进一步激化100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100

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进一步激化101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围绕农民问量的斗争103

以武汉、上海工人斗争为中心的工人运动的继续迅速发展103

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106

围绕农民问題上的激烈斗争和党中央特别会议108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110

蒋介石集团的政变。革命的局部失败112

“四·一二”政变112

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反蒋”运动115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对革命的严重危害117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17

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119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120

汪精卫集团叛变。大革命失败122

汪精卫集团叛变122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23

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126

第一节党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斗争126

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126

在国民党新军阀反革命专政下的国內政治经济状况126

革命的低潮128

“八七”会议和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129

南昌起义129

“八七”会议132

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134

广州起义136

党内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出现及其被停止。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37

党内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出现及其被停止137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38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4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41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42

第二节党为巩固与扩大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斗争145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145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145

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150

土地革命的开展。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154

土地革命的开展154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55

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其被克服157

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57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其被克服160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63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163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165

第三节党为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而斗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68

“九一八”事变,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68

“九一八”事变168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70

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7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74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75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及其严重危害177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177

王明“左”领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179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182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187

遵义会议187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89

南方各省三年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193

第四节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6

华北事变。“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6

华北事变196

“八一宣言”和“一二九”运动197

瓦窑堡会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定199

瓦窑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9

党由“反蒋抗日”政策到“逼蒋抗日”政策的转变20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0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0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07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208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208

党的白区代表会议209

第四章抗日战争时期(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213

第一节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党为实现全面抗战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斗争213

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3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抗战213

抗战爆发时的国际国内形势216

庐山会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18

洛川会议。国共两党不同指导路线221

日本侵略军约大举进攻。两个战场的出现224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224

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28

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232

中国的抗战只能是持久战232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233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2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党内右倾倾向的出现237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237

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239

第二节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24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43

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243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46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48

国民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攻248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248

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斗争原则251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的形势25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252

同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254

黄桥决战的胜利254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255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55

百团大战256

皖南事变和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258

第三节党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和巩固解放区而斗争260

中国人民面临严重困难局面。党为战胜困难,巩固解放区的各項政策260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60

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261

党为巩固解放区的各项政策262

党的整风遣运动263

开展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63

整风运动的过程、内容、方针和方法265

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268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269

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69

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271

解放区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斗争272

运用各种形式打击敌人272

反“扫荡’斗争的胜利273

第四节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而斗争274

解放区军民进行局部反攻。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7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274

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275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76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78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278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281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83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84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87

第五章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291

第一节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而斗争29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党的方针291

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內的形势29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293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95

重庆谈判和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兴起295

政治协商会议300

党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303

奋战略区党的领导机构的建立303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时战略方针303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304

解放区的练兵、减租、生产和士地改革运动306

第二节党为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而斗争307

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07

全面内战爆发307

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310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311

粉碎敌人的全面军事进攻311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314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涨317

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317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319

第三节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党为解放全中国而斗争322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322

战略反攻的条件32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23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326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327

全国土地会议327

整党和整军运动328

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330

党中央十二月会议330

党关于正确执行政策和加强纪律性的指示333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335

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335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336

第四节党为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和建立新中国而斗争337

伟大的战略决战337

战略决战的条件337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38

党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美蒋反动派和谈阴谋被粉碎345

“将革命进行到底”345

粉碎美蒋反动派的和谈阴谋346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347

七届二中全会347

解放军向全国的胜利进军35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51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35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354

民主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意义356

1985《中共党史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邦宁主编 198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龚育之论中共党史  上(1999 PDF版)
龚育之论中共党史 上
199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1984 PDF版)
中共党史
1984
中共党史名词解释  上(1981.02 PDF版)
中共党史名词解释 上
1981.02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 PDF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
中共党史词语解释  上( PDF版)
中共党史词语解释 上
中共党史教学指导  上( PDF版)
中共党史教学指导 上
中共党史(1984 PDF版)
中共党史
198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共党史(1999 PDF版)
中共党史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1983 PDF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上
198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1991 PDF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1985 PDF版)
中共党史
198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1984 PDF版)
中共党史
1984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共党史(1985 PDF版)
中共党史
198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共党史简明词典  上(1986 PDF版)
中共党史简明词典 上
1986 北京市:解放军出版社
中共党史学史(1990 PDF版)
中共党史学史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