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编 4》

辽史2549

毛泽东读《辽史》2549

《辽史》概论2551

文史英华2558

政略2558

君臣论军国之务2558

罗衣轻巧谏兴宗2558

郭袭谏景宗2559

穆宗诏令求谏2561

大小均熟始为尽美2561

颇德刚直进言2562

圣宗不明而弃种稻之议2563

太祖父子遵从孔子2564

李胡争帝位2564

述律皇后2566

皇室之争2567

贤圣相知2570

国室大臣萧孝穆2572

辽太祖即位记2573

道宗即位先求直谏2575

御人2577

耶律忠贞太祖起疑2577

辽帝罚合里只2578

牛温舒促成宋夏和解2579

后晋称“孙”不称“臣”2580

萧和尚争使位2580

石敬塘取媚异主2581

耶律献计退梁使2582

议和不成反受其辱2583

兴宗伐宋2585

六符逼贡2586

富弼论和2587

合住一言胜十万雄兵2587

契丹重用韩延徽2588

张俭之事2589

韩德让荐才2591

圣宗误用萧合卓2592

法制2593

阿没里进谏废株连2593

刘伸忠直明法2594

马人望虑远而除厚敛之弊2595

萧保先严酷致祸乱2595

萧韩家奴论止盗之法2596

辽道宗不改姓氏之制2597

耶律庶成修订辽法2598

军事2599

耶律虎古料宋必取河东2599

轻敌兵败受杖责2600

赏罚不明取败之道2601

辽太宗议取中原2602

图鲁窘之计2603

太宗畋猎习武2604

理财2605

入仕当以治国安民为己任2605

德操2606

杀虎救驾2606

辽太祖品评诸子2606

辽太宗观画思亲2607

耶律倍让天下2608

归直取牛2610

张砺刚直遭奸害2611

韩留性不事权贵2612

此社稷计何憾之有2613

萧陶隗切谏招祸殃2614

传世故事2616

政略2616

马人望视事半年仓禀殷实2616

理财2617

专意农本富国强兵2617

萧陶隗力矫积弊2619

韩延徽教民垦艺 治国兴邦2620

德操2621

铎鲁斡不满子聚财2621

人物春秋2623

辽国先主威慑万里——耶律阿保机2623

无辜受到缘无子——萧皇后2631

谋略宏远 料敌精准——耶律休哥2631

贼臣佞子 陈尸示众——耶律乙辛2633

慈善肃穆 后之表率——乌林答氏2635

学识广博 贯通经史——韩企先2636

金史2641

毛泽东读《金史》2641

《金史》概论2644

文史英华2651

政略2651

金太祖定国名2651

完颜伯嘉之谏2652

杨云翼医谏2652

世宗免税2653

世宗论宽政2654

承晖论捕盗之法2654

金世宗论为政之道2655

金章宗学议2656

御人2657

金世宗不举亲2657

辱命受罚2657

施宜生泄密受烹2658

世宗议国书朝事2659

世宗拒宝2660

群臣议地2660

文武两道备高丽2661

以战促和力不从心2662

金世宗左右不用无能之臣2663

熙宗诸色皆用2663

金世宗用才唯能2664

法制2665

因时制宜以成一代之法2665

张汝霖执法不严2666

郑建充刚暴招人怨2667

行台宥死罪而乱法2668

孙铎对客诵诗受弹劾2668

路铎劾奏不当受责2669

巧断盗案2670

金世宗定朝制2671

李石献策息争端2672

军事2673

勿用小人开国承家2673

蒲庐浑用兵2674

徐文无奈降齐2674

辽国兵败 百姓遭殃2675

金哀宗亲抚将士2676

李成治军2677

掘堑御敌不可行2677

良马不可殉2678

李革献策2679

郦琼论宋之成败2679

安国驱羊追敌2680

理财2681

胡沙虎两度为恶2681

金世宗戒贿2682

杨邦基为官不阿2683

海陵赐物2683

张汝霖引君奢侈2684

哀宗纳谏2685

上行下效营私2685

德操2686

马肩龙舍身救从坦2686

王震割股医母2687

拒写碑文2688

传世故事2690

政略2690

经童作相监婢为妃2690

汝弼计黩货无能2691

法制2692

府尹允功慎重审案2692

军事2693

完颜亮南下攻宋2693

达鲁古城之战2695

浚州之战2696

理财2698

金世宗重视农事2698

经营产业强占官田2700

高汝砺治财2701

高汝砺立钞法畅流通2703

张中彦造舰入海2704

梁肃治河2705

金兀术战功赫赫 财富殷实2706

人物春秋2709

攻战征伐立功勋——完颜宗翰2709

未遇对手直逼宋帝——宗弼2713

书文精美 知人且明——王庭筠2716

元史2721

毛泽东读《元史》2721

《元史》概论2724

文史英华2733

政略2733

忽必烈消疑2733

耶律楚材理财2734

赛典赤治云南2735

拜住斗铁木迭儿2737

元仁宗整饬朝政2738

武宗之立2739

史天泽避嫌离职2741

耶律楚材为民请命2742

儒士胜术士古今常理2743

文用巧计免赋税2744

成宗征伐八百媳妇国2745

彻里力劾桑哥2746

阿鲁浑破谣言2747

阿沙不花进谏2748

顺帝即位2749

顺帝避兵北逃2751

海山即位2751

御人2753

李冶论士2753

赵良弼单身赴日2754

铁木真嫁妹2755

亦都护以女解城围2756

铁连奉命2757

铁木真义责汪罕2759

纳真报仇2761

兵戈相见只缘马乳2763

速哥出使金国2764

铁木真一试刀锋2765

顺帝轻废高丽王2767

德辉论兴亡2767

法制2769

吕思诚谈钞法2769

张雄飞廉洁守法2770

董用章治民2771

扩廓飞扬跋扈2773

张士诚之反2774

赵炳惨遭郭琮毒杀2775

高觿拘捕杀人者2776

欲壑难填秃刺死2778

宝合丁专断妄为2779

伯颜平宋遭构陷2780

王荣伤人起风波2781

三宝奴骗财受控告2782

虞槃英明除邪巫2783

胡长孺断案有方2784

干文传巧断疑案2785

王思廉与帝论反臣2786

军事2788

纽璘奇袭败宋军2788

两都之战2789

理财2791

赏罚不明取败之道2791

皇后性俭2792

德操2793

姚燧氏大器晚成2793

元人伐宋不杀儒2794

黄赟千里寻父骨2796

孝友王荐感天地2797

塔塔统阿忠职守2798

王玉汝力保严实地2799

义救赵王2800

管如德勇敢无畏2800

杀虎能手别的因2801

传世故事2803

政略2803

元世祖委任以专2803

用汉法重宋士世祖定天下2804

御人2805

汉人为官2805

世祖用汉人2807

君臣论贤2808

忽必烈以技用人2809

元世祖起用卢世荣2810

元世祖重用宋朝后裔2811

善无善报恶有恶报2812

法制2813

杨景行为民除害2813

林兴祖清除铅山毒瘤2814

贡师泰剖决疑案2815

刘宣宁死不受辱2816

观音奴折狱如神2817

军事2819

铁木真奇袭王罕2819

阳逻堡之战2820

崖山之战2822

张世杰铁链锁船遭火攻2824

铁木真统一大漠2825

居庸关之战2827

蒙古迂道灭金2828

理财2830

阿合马兴办冶铸2830

为僧不善自取祸患2831

张文谦爱民致财2832

伯颜残暴专权2833

孙氏父子为元重用2835

郭守敬治水观天2836

德操2839

一代贤后察必2839

杨氏口授虞集心学2840

魏敬益还田教子2841

母教子顺2842

人物春秋2843

一代天骄东征西讨旷世英才南征北战——铁木真2843

继往开来治天下——窝阔台2854

历事三朝 名扬四海——耶律楚材2855

元朝四杰之一——木华黎2861

弘大缜密 清廉公正——欧阳玄2865

明史2869

毛泽东读《明史》2869

《明史》概论2881

文史英华2888

政略2888

纪淑妃潜养皇子2888

况钟为政2890

弘治两贤臣2893

海瑞上疏2893

张居正为官治政2896

张居正死后祸发2899

群臣共谋诛“八党”2901

御人2903

黄孔昭之事2903

四贤之一王与龄2904

末代朝中庸才多2906

崇祯试臣2907

法制2908

茹太素二三事2908

虎狼王邦奇2909

左光斗打假2910

“八虎”乱政2911

宦官擅权2914

书生之言不可不信2917

大声秀才屡降屡升2918

军事2919

朱元璋取天下之略2919

理财2920

兴都三十六庄2920

北人种稻2921

皇帝无能求借外家2921

成勇以廉叙用2922

钱塘一叶清叶宗人2923

王溥清廉2924

汤显祖遭贬只因直言2925

军无饷银宦官放债2927

郑和下西洋2928

德操2930

宫婢谋弑2930

东林党讲学改政2931

张溥倡复社2933

黄玺寻兄2935

王竑忠愤击奸党2936

忠之至死之酷2937

传世故事2939

政略2939

朱棣援《祖训》而“靖难”2939

明仁宗慎言谨行2940

明太祖教子练政2941

明太祖严禁宦官预政2942

朱元璋论功评过2943

明太祖诛杀元老重臣2944

明太祖褒厉精忠激扬义烈2945

朱元璋以诚待降2946

明成祖四处示强2947

明太祖严整内宫2948

御人2949

朱元璋礼遇李善长2949

四千人亲故为官——天下少有2950

魏忠贤不忠不贤2951

魏忠贤当道2952

一帮奸党互拉互引2953

忠臣道同被误杀冤死2955

宋晟治边2955

崇焕妄杀崇祯误杀2957

建文帝用人不当反受其害2959

明成祖利用特务控制全国2959

荐人不当 反受倾轧2960

历朝元老 以能胜任2962

用人忌内耗 内耗必败2963

朱元璋用人之法2965

科考与荐举同为用人之道2966

明成祖怒杀方孝儒2968

徐阶借刀杀人2969

法制2970

吴履不忍治民于狱2970

刘基司法铁面无私2972

李梦阳直谏张氏2973

嘉靖屈法徇私2974

薛瑄不为私感恩2975

徐珪讥贬满朝公卿2976

汤鼐持正遭罚2977

姜埰诘问崇祯2978

鲁穆执法不畏权贵2979

刘季篪纠错2980

何邹之争2981

官宦之争2983

“四铁御史”冯恩2984

王联暴虐自取灭亡2985

张国维任意断案2986

刘台为公不计私恩2987

冯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988

严本悉心复审案件2990

李自成严惩前朝昏官2991

军事2992

李自成称王2992

平海卫之战2993

抗日援朝2994

沈有容收复台湾2996

明袭元朝残余之战2997

王守仁平南昌之战2998

明灭蜀夏之战3000

靖难之役3002

江洲之战3003

徐达大败扩廓3004

襄阳之役3006

理财3007

朱元璋发展经济3007

崔呈秀贪赃枉法声誉扫地3009

贪婪富贵灭亡之道3010

帝纵色欲 佞重钱财3012

单安仁受赐3014

周忱理财3015

周氏一家富贵不仁3017

严嵩父子横征暴敛3018

张居正纠正时弊3020

潘季以水治水3021

陈瑄修河利民3023

宋礼重整漕运3025

夏原吉治水3026

张泰为民请命3028

德操3029

盛颙焚券诫子3029

以身作则舍身取节3030

戚继光大义灭亲3031

撤梯苦读3032

陆光祖禁子奢华3032

彭泽千里责子3033

费宏寄板严责儿3034

王母循循善诱因势利导3035

杨继盛遗书诫子3036

六尺巷3037

康海读书3038

你儿不如我儿3038

如赴考场 阴德文章3040

杨溥慧眼识珠3040

父贤子贱 世之警训3041

祖孙论读书3042

徐皇后约束臣妻3043

陈济受教限酒3044

贤后劝君3045

王翱以身作则 不徇私情3046

邝子辅诫子3047

大度教人3048

明太祖教子爱民3049

严讷请客预杜私情3050

人物春秋3052

布衣定天下——朱元璋3052

权智枭雄——朱棣3060

文章万古流才学辅明帝——刘基3063

忠臣奇冤——张居正3066

风驰电掣击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3073

海瑞罢官 屡罢屡迁——海瑞3077

权倾朝野一奸佞——严嵩3080

草莽英雄——李自成3084

神医留巨著——李时珍3096

附录:新元史3101

《新元史》概论3101

文史英华3107

政略3107

阿鲁图直劝陈思谦3107

韩麟之良言3108

一箭中麋毋曰自能3108

官军为民患 乃国贼也3109

一言免西夏屠城之灾3109

挺身独奏 不害民媚上3110

百姓安则盗贼自息3110

人才相继登重山之门3111

元代选官之制之变3111

元代学校之始3112

蒙古拜天之礼最重3112

蒙古兵制种类3112

只知奉法3113

国之本 民也3113

东平文学彬彬称盛3114

羊死毛又安所得3114

张懋诛“十虎”3115

改宋弊政 惩不畏法者3115

国家和民众如同一身3116

天下未尝无才3116

穷而无告者未曾沾惠3117

功绩簿廉能册3117

海内并称萧、同3118

元代诗文名家3118

陆文圭切中时弊之论3119

御人3120

太祖讽人3120

也速干智救成吉思汗3121

皇太后不受献不用亲3121

法制3122

潘泽巧判积年案3122

岂可因马忧民3123

打击海盗骚扰3123

军事3124

陈友谅中计受挫3124

郭宝玉献取中原之策3125

郭侃献平宋策3125

箭穿不透之甲3126

巧思制新盾3126

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3126

君有过举臣当直言3127

东征日本失败3127

理财3128

詹士龙再修捍海堰3128

不可用旧户籍定赋役3129

推广木棉种植3129

治理黄河沿袭宋金旧法3130

元代大运河3130

德操3131

黄一清事母至孝3131

胡孝女侍母不厌3131

蒙古、畏兀儿与汉学3132

官可免字不可署3133

敢于为民诉冤3133

观车行泥中而悟书法3134

虑人之急 代人还债3134

郭守敬授时历超越前古3135

谢让宽厚3135

金履祥默默助人3136

萧?大度3136

谢翱悲悼文天祥3137

法与兵食三事3137

善始者未必善终3138

诗人杨维桢3138

元代四大画家3139

郑思肖画兰3139

戴表元以振起斯文为己任3140

王冕自幼好学3140

《南村辍耕录》之成书3141

传世故事3142

政略3142

古出鲁克暴虐无道3142

元世祖任人3142

元惠宗修史3143

张天祐逆旨放民工3143

普颜仗告李英3143

御人3144

游显不记旧仇3144

游显谈用人之道3144

元世祖知人善任3144

李冶著《测圆海镜》3145

争相揽错3145

逃亡五因3145

法制3146

元朝建制3146

程文海治学3146

杨惟中执法严酷3146

吏治与儒术3147

一紧、二慢、三罢休3147

军事3148

刘福通借道起义3148

田子成治兵3148

理财3149

史天泽让爵3149

张邦杰力争不加税3149

董文忠为国不图报3149

德操3150

高克恭让官3150

读书五味3150

马端临著《文献通考》3151

人物春秋3152

奋起干戈拓疆域——忽必烈3152

元佛教之导引者——帝师巴斯巴3160

挥戈扫四敌——速不台3162

辅世之才蒙冤服毒——脱脱3164

附录:清史稿3169

毛泽东读《清史稿》3169

《清史稿》概论3179

文史英华3184

政略3184

文宗之言定帝位3184

张之洞几事3185

刘铭传二三事3188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3189

御人3191

心术当慎3191

法制3192

黎士弘断婚案3192

官逼民反3193

王士棻察案3194

黎士弘智拿左梅伯3195

马如龙断案3196

军事3197

清廷腐败外患重重3197

英人占据香港3198

林则徐禁烟斗英夷3199

理财3202

李鸿宾销盐3202

陈鸿察库3203

刘纶清俭3204

于成龙清廉之事3205

一路风景3207

国泰之死起于贪3208

库伦贸易3210

南洋通航3211

帛黎办邮政3212

中国铁路之兴自铭传而起3213

贻台恳荒3214

朱其昂创招商局3216

李金镛漠河开矿3216

德操3217

阮元博学为世重3217

叶方蔼侍讲3219

马氏《文通》3219

传世故事3221

政略3221

武训兴学3221

丁日昌与清廷第一家兵工厂3222

张之洞图新3223

御人3225

康熙用人不疑3225

以行以律选宦3226

康熙树立榜样3227

康熙帝拘鳌拜亲朝政3228

张廷玉主纂《明史》3228

法制3230

陶元淳审案正气凛然3230

武亿怒斥京官3231

李毓昌壮志未酬3232

官匪勾结3233

东乡血案3234

叶新纠冤3236

军事3237

平定噶尔丹之役3237

抚顺之战3239

左宗棠收复北疆3240

冯子材收复谅山3241

左宗棠收复南疆3242

岳钟琪收复青海3244

松山之战3245

昭平山之战3246

太平军全州之战3247

理财3248

黄辅辰为民兴利3248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3249

高氏父子齐贪3252

高士奇植党营私 穷极致富3253

阿敏掠财3254

沈葆桢造船开矿3256

崇厚奴相建厂3257

盛宣怀的实业3258

德操3260

陆陇其身传亲教3260

汪辉祖父母教子有方3261

蒋士铨受教于母3263

尹母教子3264

邵晋涵受教苦读成才3265

徐乾学藏书以留后人3265

曾国藩严教亲属3266

阿克敦教子3268

傅山教子严厉3269

母子民族气节3270

张曜受耻从妻学诗3271

周天爵敬母听教3272

彭启丰大度教子3273

郑板桥戒弟教子3273

年羹尧幼时劝父3275

炎武气节源老母3276

李颙受母教而成才3277

王夫之上传下教3278

胡林翼重视人才3279

杨遇春家严教子3280

裘曰修严谨教子3280

鄂尔泰戒侈3281

孙廷铨廉正慎明3282

郑母育子3283

林则徐选婿3284

人物春秋3285

征伐兼并关外称帝——努尔哈赤3285

英明之帝 开清盛世——玄烨3289

乱世太后 祸国殃民——叶赫那拉氏3291

末代皇帝——溥仪3294

功过参半 褒贬不一——曾国藩3314

洋务运动之始者——李鸿章3320

挥军扫四夷 国威震外侮——左宗棠3323

济世之才不逢时——张之洞3331

一代枭雄——吴三桂3333

据台抗清终不悔——郑成功3340

民族英雄——林则徐3343

公车上书 改良维新——康有为3346

1998《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编 4》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盖隆主编 199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5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5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开国十大将之谜(1995 PDF版)
开国十大将之谜
1995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  下(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 下
199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  上(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 上
199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4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4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2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2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0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20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9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9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8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8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7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7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4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4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0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10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8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8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7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7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6卷(1998 PDF版)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第6卷
1998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