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刑法理论探索 (第二卷) 犯罪总》求取 ⇩

第二卷犯罪总论问题探索3

第十四章犯罪构成理论基本问题3

一、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一般考察3

(一)两种犯罪构成(成立)理论体系之宏观比较3

(二)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总体评价14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层次18

(一)犯罪构成概念之再探讨18

(二)犯罪构成的层次34

三、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构成要件要素37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定位与层次37

(二)犯罪构成要件及其要素类别的界定47

(三)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71

四、犯罪构成与阻却责任事由77

(一)阻却责任事由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定位77

(二)阻却责任事由与犯罪构成的契合点82

第十五章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87

一、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87

二、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立法沿革88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指导思想92

四、中国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93

(一)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93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标准及其正确认定100

五、对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103

(一)关于无期徒刑的适用问题103

(二)关于对未成年人适用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种的问题104

(三)关于免刑的适用问题106

(四)关于缓刑的适用问题106

(五)关于前科消灭制度和累犯制度107

(六)关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108

六、完善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的构想111

(一)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者不负刑事责任111

(二)明确有关刑种的限制适用111

(三)明确规定较为宽宥的量刑制度111

(四)建立非刑罚的处理方法111

(五)在刑法典中设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专章112

第十六章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问题114

一、中外刑法中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沿革与现状分析114

(一)古代刑法中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114

(二)近现代刑法中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问题117

二、中国刑事立法中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问题的创立和发展考察130

(一)刑法草案的酝酿与第一部刑法典对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的确立130

(二)对1979年刑法典规定的研讨暨1997年新刑法典的改进132

三、中国新刑法典中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适用137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者137

(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者143

(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者145

四、关于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的实务判定问题147

(一)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47

(二)司法制定149

第十七章单位犯罪问题151

一、单位犯罪的立法与理论研究概览151

(一)国外关于单位(法人)犯罪的立法概况151

(二)国外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论研究154

(三)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概况157

(四)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论研究158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界定161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否仅限于法人162

(二)单位犯罪是否须以“以单位名义”为要件163

(三)单位犯罪是否须以“为单位谋利益”为要件164

(四)单位犯罪是否须以“发生在责任人员的职务范围以内”为要件165

(五)在单位犯罪定义中,应当用“单位意志”还是“经过单位决策机关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来表达其主观要件166

三、单位犯罪的构成特征166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特征166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特征174

(三)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176

(四)单位犯罪的客体特征177

四、单位犯罪的界限辨析178

(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178

(二)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界限180

五、单位犯罪的处罚问题184

(一)单位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184

(二)双罚制的理论依据185

第十八章犯罪故意问题189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189

(一)英美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学说述评189

(二)德日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学说述评194

(三)我国刑法中犯罪故意概念的评析与重构198

二、犯罪故意的构造210

(一)认识因素210

(二)犯罪意志243

三、犯罪故意的类型249

(一)行为故意和结果故意250

(二)直接故意(希望故意)和间接故意(放任故意、容忍故意)253

第十九章人身危险性问题260

一、人身危险性的滥觞260

二、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及其特征263

(一)人身危险性的概念263

(二)人身危险性的特征265

三、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及其分类270

(一)人身危险性的表征270

(二)人身危险性的表征的分类273

四、人身危险性在刑法理论中的定位273

(一)观点聚讼及其评价273

(二)人身危险性是社会危害性的有机组成部分278

(三)人身危险性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280

(四)人身危险性是影响刑罚适用的重要因素285

第二十章犯罪过失问题288

一、注意能力问题288

(一)注意能力的界定288

(二)注意能力的判定标准290

(三)注意能力与注意义务的关系296

二、注意义务问题300

(一)注意义务的概念和内容300

(二)注意义务的设立根据及渊源312

(三)注意义务的履行319

第二十一章不作为犯罪问题322

一、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行为性322

(一)不作为的概念322

(二)区别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的方法324

(三)不作为的行为性326

二、不作为犯罪的种类和规范构造327

(一)不作为犯罪的种类327

(二)不作为犯罪的规范构造330

三、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根据332

四、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336

(一)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之有无336

(二)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之特性338

(三)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之判断343

第二十二章刑法因果关系347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特点347

(一)刑法因果关系是为刑法所规定的因果关系348

(二)刑法因果关系属于外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350

(三)刑法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关系352

(四)刑法因果关系是质与量的统一355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性质论争355

三、“双层次因果关系”之原理362

(一)事实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的基础362

(二)法律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的本质367

四、刑法因果关系的存在范围和分类375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存在范围375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分类378

五、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384

(一)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有无影响及影响程度384

(二)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对于刑事责任的影响386

第二十三章危险犯问题388

一、危险犯的定义388

二、危险犯的范围391

(一)危险犯中“危险”的含义391

(二)危险犯是否仅限于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392

(三)未遂犯是不是危险犯392

(四)危险犯能否是过失犯394

三、危险犯的分类396

(一)具体危险犯396

(二)抽象危险犯398

四、危险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400

(一)危险犯与行为犯、结果犯的关系400

(二)危险犯与形式犯、实质犯的关系404

五、危险犯的犯罪形态405

(一)危险犯的预备形态406

(二)危险犯的未遂形态406

(三)危险犯的中止形态410

第二十四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412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412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性质412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416

(三)犯罪预备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421

(四)犯罪未遂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424

(五)犯罪中止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428

二、犯罪实行行为含义的理解与认定433

(一)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含义433

(二)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434

三、犯罪完成与否的含义与认定439

(一)犯罪完成与否的含义439

(二)犯罪完成与否的认定440

四、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含义与认定444

(一)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含义444

(二)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认定446

五、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449

(一)共同实行犯与教唆犯的犯罪未遂问题450

(二)共同实行犯与教唆犯的犯罪中止问题453

第二十五章犯罪中止形态457

一、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458

(一)犯罪中止的时间性458

(二)犯罪中止的自动性462

(三)犯罪中止的有效性468

二、准中止犯471

(一)准中止犯的概念和立法471

(二)真诚性的含义和特征473

(三)准中止犯制度的理论根据476

(四)准中止犯的两种情形477

三、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479

(一)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479

(二)共同犯罪中的准中止犯483

四、犯罪中止的处罚483

(一)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483

(二)犯罪中止减免处罚的理论根据484

(三)对我国1997年刑法中犯罪中止处罚原则的再思考486

五、犯罪中止的立法完善488

(一)重新界定犯罪中止的时空范围488

(二)增设准中止犯的规定489

(三)增设有关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规定489

(四)修改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490

第二十六章共同犯罪问题491

一、共同犯罪的基本认定492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492

(二)共同犯罪认定中几个值得研究的疑难问题493

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498

(一)共同犯罪人分类概述498

(二)关于我国刑法学界对共同犯罪人分类标准的争论502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506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506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512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513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514

四、共同犯罪与身份515

(一)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515

(二)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应如何定性519

第二十七章犯罪集团问题522

一、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522

(一)发展过程522

(二)现行刑法之规定和含义524

二、犯罪集团的司法认定526

(一)犯罪集团与一般违法群体的关系526

(二)犯罪集团与普通共同犯罪的关系527

(三)犯罪集团与犯罪团伙的关系528

(四)犯罪集团与有组织犯罪的关系529

(五)犯罪集团与犯罪法人的关系532

三、犯罪集团的类型534

四、犯罪集团的刑事责任538

第二十八章教唆犯问题541

一、国内外的研究概况541

二、教唆犯的性质543

三、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要件548

(一)外国关于教唆犯的概念和成立要件的见解548

(二)我国关于教唆犯的概念和成立要件的见解549

四、教唆犯的种类554

五、教唆犯的停止形态562

(一)教唆犯的预备562

(二)教唆犯的未遂565

(三)教唆犯的中止575

六、教唆犯的因果关系576

七、陷害教唆578

(一)陷害教唆的含义578

(二)陷害教唆情形下教唆犯的刑事责任问题578

八、教唆犯与身份581

九、教唆犯的错误582

十、教唆犯的罪数形态584

十一、与教唆犯有关的其他问题586

(一)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是否构成教唆犯罪586

(二)教唆自杀行为的定性处理问题586

(三)刑法分则规定的“教唆罪”问题587

(四)单设独立教唆罪的问题588

十二、教唆犯的处罚590

(一)外国刑法的规定590

(二)我国刑法的规定591

第二十九章罪数问题597

一、罪数形态概论597

(一)罪数判定标准597

(二)罪数类型化598

二、法定一罪问题601

(一)继续犯问题601

(二)想象竞合犯问题605

三、处断一罪问题609

(一)结合犯问题609

(二)惯犯问题613

(三)连续犯问题616

(四)牵连犯问题620

(五)吸收犯问题628

第三十章防卫权问题635

一、防卫权的嬗变635

二、防卫权的界定639

(一)防卫权的实质639

(二)防卫权的特征640

(三)防卫权的法律属性642

(四)防卫权的类型643

三、防卫权的价值644

四、防卫权的发展646

(一)特殊防卫权设立的立法背景646

(二)特殊防卫权的特征648

(三)特殊防卫权的适用650

(四)特殊防卫权的立法价值653

(五)特殊防卫权的立法反思655

第三十一章定罪问题658

一、定罪的概念和作用658

(一)定罪的概念658

(二)定罪的作用664

二、定罪的地位和体系内容665

(一)定罪的地位665

(二)定罪论的体系内容668

三、定罪的原则671

(一)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672

(二)平等公正的定罪原则674

(三)合法的定罪原则678

(四)谦抑的定罪原则681

四、定罪的根据及影响因素684

(一)定罪的根据684

(二)定罪的影响因素694

《当代刑法理论探索 (第二卷) 犯罪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论犯罪与刑罚(1993 PDF版)
论犯罪与刑罚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刑法总论探索( PDF版)
刑法总论探索
论犯罪与刑罚( PDF版)
论犯罪与刑罚
犯罪と刑罰(1959.09 PDF版)
犯罪と刑罰
1959.09 岩波書店
跨国犯罪与刑法(1997年11月第1版 PDF版)
跨国犯罪与刑法
1997年11月第1版 中国检察出版社
新刑法犯罪论研究(1999 PDF版)
新刑法犯罪论研究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新刑法与金融犯罪(1999 PDF版)
新刑法与金融犯罪
1999 北京:西苑出版社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系列研究之二  经济刑法学  总论(1990 PDF版)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系列研究之二 经济刑法学 总论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犯罪罪刑论(1989 PDF版)
中国经济犯罪罪刑论
1989 大地出版社
犯罪与刑罚(1987 PDF版)
犯罪与刑罚
1987 北京:民族出版社
法人犯罪论(1992 PDF版)
法人犯罪论
1992 北京:群众出版社
跨国犯罪与刑法(1997 PDF版)
跨国犯罪与刑法
1997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犯罪与刑罚新论(1991 PDF版)
犯罪与刑罚新论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犯罪学(1986 PDF版)
当代犯罪学
1986 北京:群众出版社
刑法原理入门  犯罪论基础(1998 PDF版)
刑法原理入门 犯罪论基础
1998 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