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震动》
作者 | 王友琴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9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550792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0406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迟来的采杨梅者——一点说明1
第一部分鲁迅的命题6
1 在文学和生活之间7
2命题的意义20
第一节人生的迷惘与自觉20
1.自我规定的需要20
2.传统:一个“厚”的层面24
3.一个浑沌的层面31
4.一个飘忽的层面42
第二节对“现代化受挫”的原因探寻48
1.文化冲突48
2.技术与效率56
3.“革命”与“造反”62
4.“文化”之所在67
第三节文学作为一种体裁的力量72
1.从医学到文学72
2.面对病态文化79
3.二重结构:“是”与“应该”——附带对鲁迅大量撰写杂文的一种解释85
讨论之一关于一些试图超越“五四”或鲁迅的92
说法92
1.关于反对读中国书及反对京剧、中医、汉字93
2.关于“五四”“激烈否定传统、追求全盘西化”是否“极为少见”98
3.关于“传统”和“西化”概念104
第二部分走出浑沌:描述与分析111
3 “深刻”的由来:层次揭示113
1.直接心理描写115
第一节人的内心世界的层次辨析115
2.准直接心理描写124
3.间接心理描写128
第二节“神话”的揭穿者134
讨论之二现实主义的层次性144
讨论之三关于鲁迅作品的“感情化”问题149
4 文化“潜规则”探索156
第一节潜规则:一个假设156
第二节潜规则展示161
第三节覆盖性论证178
1.《风波》细读179
2.一个小说“原型”:“女人先来引诱他”189
第四节比喻:感情的和观念的204
第五节结论的比较215
1.关于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质216
2.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223
第六节小结:文学与价值254
5 功能解释:昏乱、卑怯和自我瞒骗258
6 意图分析:意图、超意图和意图的扭曲281
7 选择:知识分子的认同、自居或“自我304
本质”确立304
第一节内心冲突308
第二节道义承担318
讨论之四关于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兼及“五四”与“文革”的关系325
第三部分未完成的鲁迅335
8 未完成的鲁迅336
第一节“认识你自己”336
第二节沙漠里的仙人掌342
1989《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震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友琴著 1989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鲁迅与中国现代史
- 1991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鲁迅 下卷
- 1997
-
- 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 下
- 1956
-
- 鲁迅论中国现代文学 上
- 1956
-
- 鲁迅论中国历史文化
- 1973
-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鲁迅 上
- 1998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鲁迅 下
- 1998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博士论丛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震动
- 1989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 鲁迅与中外文化
- 1988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 鲁迅与西方文化
- 1989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 鲁迅与中外文化
- 1987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 1992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鲁迅与中日文化交流
- 198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鲁迅与中国文学
- 198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