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英语公式化语言运用规律研究=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ATTERNS OF US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ENGLISH BY TER》求取 ⇩

第一章导论1

1.1研究目的3

1.1.1 对公式化语言作出更为科学而客观的界定与分类3

1.1.2 深入挖掘公式化语言的功能与作用4

1.1.3 系统探索语言学习者英语公式化语言的使用规律5

1.1.4 促进和推动公式化语言研究在我国的纵深发展5

1.2研究内容与方法6

1.2.1 理论研究6

1.2.2 实证研究6

1.3 研究意义7

1.4 研究特色7

1.5 全书概貌8

上篇理论篇12

第二章公式化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2

2.1 引言12

2.2套语的关注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13

2.2.1 杰克逊与自动式常用语15

2.2.2 索绪尔与粘着现象16

2.2.3 叶斯柏森与套语17

2.3词语搭配模式的研究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19

2.3.1 Hornby与搭配类型20

2.3.2 John Firth与词语搭配22

2.3.3 Halliday和Sinclair与词语搭配23

2.4词汇短语的探索与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24

2.4.1 词汇短语与词典学25

2.4.2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27

2.4.3 词汇短语与心理语言学28

2.4.4 词汇短语与构式语法30

2.5语料库驱动的公式化语言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迄今32

2.5.1 Sinclair与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32

2.5.2 Francis与语料库驱动的语法38

2.6 小结40

第三章公式化语言的界定41

3.1 引言41

3.2公式化语言的认识与再认识42

3.2.1 对公式化语言的好奇42

3.2.2 对公式化语言的冷漠44

3.2.3 对公式化语言的热情45

3.3名目繁多的术语46

3.3.1 代表性术语及其作者47

3.3.2 文献中的术语及其分析49

3.4各不相同的定义53

3.4.1 早期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70年代53

3.4.2 中期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90年代54

3.4.3 近期的定义:2000年—迄今56

3.5本研究的工作定义57

3.5.1 公式化语言由多词构成58

3.5.2 公式化语言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59

3.5.3 公式化语言兼有一定的语用、语篇和语法功能60

3.5.4 公式化语言是最小的习惯性语言表达式61

3.6 小结61

第四章公式化语言的分类62

4.1 引言62

4.2基于结构的分类63

4.2.1 Becker(1975)的分类方法63

4.2.2 Nattinger&DeCarrico(1992)的分类方法64

4.2.3 Moon(1997)的分类方法67

4.2.4 Howarth(1998)的分类方法68

4.2.5 Hudson(1998)的分类方法69

4.2.6 Biber等(1999)的分类方法69

4.3基于结构与功能的分类70

4.3.1 Yorio(1980)的分类方法70

4.3.2 Lewis(1997)的分类方法70

4.4基于语义的分类72

4.4.1 Gibbs&Nayak(1989)的分类方法72

4.4.2 Cacciari&Glucksberg(1991)的分类方法73

4.4.3 Fernando(1996)的分类方法73

4.4.4 Nesselhauf(2003)的分类方法73

4.4.5 Grant&Bauer(2004)的分类方法74

4.5基于功能的分类75

4.5.1 Cowie(1988)的分类方法75

4.5.2 Moon(1992)的分类方法76

4.5.3 Nattinger&DeCarrico(1992)的分类方法76

4.5.4 Aijmer(1996)的分类方法77

4.5.5 Biber等(2004)的分类方法78

4.6 基于成分词数的分类79

4.7 基于出现频率的分类79

4.8 基于紧密程度的分类80

4.9本研究的分类方法81

4.9.1 惯用语81

4.9.2 词语搭配82

4.9.3 句子框架83

4.10 小结84

第五章公式化语言的识别与提取85

5.1 引言85

5.2公式化语言的识别标准86

5.2.1 基于使用频率的识别标准86

5.2.2 基于语言产出的识别标准88

5.2.3 基于语言学特征的识别标准91

5.2.4 基于惯例化程度的识别标准93

5.2.5 基于组构性特征的识别标准93

5.2.6 基于固定性特征的识别标准94

5.2.7 基于综合法的识别标准94

5.3公式化语言的提取方法95

5.3.1 基于人工的提取方法95

5.3.2 基于文献收集的提取方法96

5.3.3 基于语料库的提取方法96

5.3.4 基于多方印证的提取方法97

5.4本研究的公式化语言识别与提取方法97

5.4.1 构建公式化语言的识别标准模型97

5.4.2 构建公式化语言的提取模型99

5.5 小结100

第六章公式化语言的功能与作用101

6.1 引言101

6.2公式化语言与语言习得102

6.2.1 公式化语言与一语习得103

6.2.2 公式化语言与二语习得106

6.3公式化语言与语言加工107

6.3.1 增强长期记忆108

6.3.2 减轻语言加工的负担108

6.4公式化语言与语言输出109

6.4.1 Levelt的语言输出模型109

6.4.2 促进语言表达的流利性110

6.4.3 促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111

6.5公式化语言与社会交际111

6.5.1 公式化语言的三种社会交往功能113

6.5.2 为交际双方提供便利与捷径113

6.5.3 实现和维持社会交际和互动114

6.6 公式化语言与话语组织115

6.7构建公式化语言的作用与功能模型116

6.7.1 公式化语言在书面语中的作用与功能模型116

6.7.2 公式化语言在口语中的作用与功能模型118

6.8 小结122

第七章公式化语言的认知分析123

7.1 引言123

7.2概念隐喻与公式化语言125

7.2.1 隐喻及其本质125

7.2.2 概念隐喻及其本质131

7.2.3 作为公式化语言认知机制的概念隐喻141

7.3概念转喻与公式化语言148

7.3.1 转喻的“相邻性”概念150

7.3.2 转喻的分类151

7.3.3 作为公式化语言认知机制的转喻152

7.4意象图式与公式化语言158

7.4.1 意象图式的特征159

7.4.2 与UP—DOWN图式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60

7.4.3 与IN—OUT图式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65

7.5文化生态与公式化语言165

7.5.1 与动物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66

7.5.2 与习俗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79

7.5.3 与地名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80

7.5.4 与莎士比亚作品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81

7.5.5 与《圣经》有关的公式化语言182

7.6 小结183

第八章国内外公式化语言的实证研究184

8.1 引言184

8.2国外一语习得研究中的公式化语言185

8.2.1 七十年代的研究186

8.2.2 八十年代的研究187

8.2.3 九十年代的研究188

8.2.4 2000—迄今的研究190

8.3国外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公式化语言196

8.3.1 七十年代的研究197

8.3.2 八十年代的研究197

8.3.3 九十年代的研究199

8.3.4 2000—迄今的研究202

8.4国内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公式化语言206

8.4.1 我国公式化语言研究的特点207

8.4.2 公式化语言的可教性研究208

8.4.3 口语中的公式化语言研究209

8.4.4 写作中的公式化语言研究210

8.4.5 公式化语言的加工研究211

8.5小结211

8.5.1 现有研究的启示212

8.5.2 现有研究的不足213

下篇实证篇216

第九章本课题的研究设计216

9.1 引言216

9.2研究假设与问题217

9.2.1 研究假设217

9.2.2 研究问题218

9.3 研究对象218

9.4 研究工具219

9.5语料采集与整理219

9.5.1 课堂作文采集阶段219

9.5.2 语料整理阶段220

9.5.3 语料库建设阶段222

9.6语料分析223

9.6.1 作文评分阶段223

9.6.2 公式化语言的提取225

9.6.3 公式化语言错误的识别230

9.6.4 SPSS分析阶段231

9.6.5 错误分析的步骤232

9.7 小结234

第十章中国大学生英语公式化语言的使用特征与趋势235

10.1 引言235

10.2惯用语使用的宏观特征与趋势237

10.2.1 惯用语与基础相当薄弱的写作者238

10.2.2 惯用语与基础尚属薄弱的写作者239

10.2.3 惯用语与尚属熟练的写作者240

10.2.4 惯用语与相当熟练的写作者241

10.2.5 惯用语与极为熟练的写作者243

10.3词语搭配使用的宏观特征与趋势244

10.3.1 词语搭配与基础相当薄弱的写作者245

10.3.2 词语搭配与基础尚属薄弱的写作者246

10.3.3 词语搭配与尚属熟练的写作者248

10.3.4 词语搭配与相当熟练的写作者250

10.3.5 词语搭配与极为熟练的写作者252

10.4句子框架使用的宏观特征与趋势254

10.4.1 句子框架与基础相当薄弱的写作者254

10.4.2 句子框架与基础尚属薄弱的写作者256

10.4.3 句子框架与尚属熟练的写作者256

10.4.4 句子框架与相当熟练的写作者257

10.4.5 句子框架与极为熟练的写作者259

10.5惯用语使用的微观特征与趋势260

10.5.1 惯用复合词的使用263

10.5.2 二项式惯用语的使用266

10.5.3 形容词性惯用语的使用269

10.5.4 名词性惯用语的使用274

10.5.5 介词性惯用语的使用278

10.5.6 短语动词型惯用语的使用284

10.5.7 动词短语型惯用语的使用291

10.5.8 副词性惯用语的使用294

10.5.9 连词性惯用语的使用297

10.5.10 句式惯用语的使用300

10.6词语搭配使用的微观特征与趋势306

10.6.1 复合词搭配的使用307

10.6.2 二项式搭配的使用313

10.6.3 三项式搭配的使用318

10.6.4 名词性搭配的使用322

10.6.5 动词性搭配的使用337

10.6.6 介词性搭配的使用355

10.6.7 形容词性搭配的使用361

10.6.8 副词性搭配的使用368

10.6.9 准句式搭配的使用374

10.7句子框架使用的微观特征与趋势379

10.7.1 短语式框架的使用381

10.7.2 从句式框架的使用390

10.7.3 准句式框架的使用399

10.7.4 半句式框架的使用407

10.8 小结418

第十一章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式化语言使用差异419

11.1 引言419

11.2三大类公式化语言使用方面的宏观差异420

11.2.1 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26

11.2.2 词语搭配的使用差异428

11.2.3 句子框架的使用差异433

11.3惯用语使用方面的微观差异435

11.3.1 惯用复合词的使用差异437

11.3.2 形容词性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40

11.3.3 名词性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43

11.3.4 介词性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45

11.3.5 短语动词型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47

11.3.6 动词短语型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49

11.3.7 句式惯用语的使用差异451

11.4词语搭配使用方面的微观差异454

11.4.1 复合词搭配的使用差异455

11.4.2 三项式搭配的使用差异458

11.4.3 动词性搭配的使用差异460

11.5句子框架使用方面的微观差异463

11.5.1 短语式框架的使用差异466

11.5.2 从句式框架的使用差异469

11.5.3 半句式框架的使用差异472

11.6 小结476

第十二章中国大学生英语公式化语言的误用及其根源478

12.1 引言478

12.2惯用语的误用及其根源479

12.2.1 惯用复合词的误用分析479

12.2.2 二项式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81

12.2.3 三项式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83

12.2.4 形容词性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85

12.2.5 名词性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87

12.2.6 介词性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91

12.2.7 短语动词型惯用语的误用分析496

12.2.8 动词短语型惯用语的误用分析501

12.2.9 副词性惯用语的误用分析506

12.2.10 连词性惯用语的误用分析510

12.2.11 句式惯用语的误用分析514

12.3词语搭配的误用及其根源518

12.3.1 复合词搭配的误用分析518

12.3.2 二项式搭配的误用分析521

12.3.3 三项式搭配的误用分析526

12.3.4 名词性搭配的误用分析531

12.3.5 动词性搭配的误用分析538

12.3.6 介词性搭配的误用分析543

12.3.7 形容词性搭配的误用分析548

12.3.8 副词性搭配的误用分析551

12.3.9 准句式搭配的误用分析553

12.4句子框架的误用及其根源557

12.4.1 短语式框架的误用分析558

12.4.2 从句式框架的误用分析563

12.4.3 准句式框架的误用分析569

12.4.4 半句式框架的误用分析572

12.5 小结577

第十三章结论578

13.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578

13.1.1 理论研究的主要发现578

13.1.2 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581

13.2本研究的启示585

13.2.1 对理论研究的启示585

13.2.2 对实证研究的启示586

13.2.3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586

13.2.4 对辞书编写的启示587

13.2.5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587

13.3本研究的优势与缺陷591

13.3.1 本研究的优势592

13.3.2 本研究的缺陷593

13.4 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594

参考文献596

附录622

附录1622

附录2622

附录3624

附录4633

附录5636

附录6639

附录7642

附录8644

《我国大学生英语公式化语言运用规律研究=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ATTERNS OF US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ENGLISH BY TER》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