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求取 ⇩

目 录1

前言1

建筑声学部分1

建筑声学发展的10年回顾 王季卿1

厅堂音质物理评价的进展 孙广荣15

北京音乐厅音质分析 施锦华李晋奎21

济南军区八一礼堂音质设计 王季卿28

深圳艺术学校音乐厅的音质设计 李松金33

太原市湖滨会堂改建工程观众厅建声设计 李晋奎康健施锦华37

北京市五道口工人俱乐部声学改建设计 陈金京王峥项端祈刘发臣45

亚运会体育馆声学设计的新进展 项端祈王峥陈金京葛砚刚52

立体声电影院最佳容积和最佳混响时间的探讨 高 翊65

多厅电影院的声学设计 章奎生73

重庆山城六声道立体声电影院声学处理 陈延训(81

放映宽胶片电影的电影院声学特点及设计原则 朱茂林朱根华黄炳国89

35毫米道尔贝立体声电影院改建中的音质设计探讨 周兆驹96

具有良好通风的精密半消声室设计 陆世雄刘呈莺102

用半消声室测量机器声功率级的理论误差的分析 蔡彪王季卿111

平面为圆内接正十六边形厅堂声聚焦规律探讨 郑明坤117

室内装饰纺织材料的吸声性能 钟祥璋121

微孔吸声片及其应用研究 董涵皋张洪济127

防水吸声材料——针刺型化纤土工布吸声性能的研究 王峥138

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空调噪声的调试 徐之江戴建国147

轨道活动隔声墙的设计与应用 林先军153

交通噪声对中小学影响的研究 王季卿施琦华钟祥璋160

关于厅堂音质评价指标的几个问题 王炳麟165

建筑光学部分171

从建筑光学谈照明工程的若干新进展 肖辉乾171

平均天空模型和采光计算 陈仲林肖辉乾冷御寒高广华177

用日照百分率等表示四类天空出现概率 陈仲林吴其劻刘耀宗183

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昼光观测资料 刘耀宗徐华民朱滨唯陈仲林190

晴天采光方向系数的确定 杨光璇196

寒冷地区建筑的顶光设计 赵明耀201

珠江隧道入口区照明研究——黄沙口遮光棚的模型试验208

蔡传顿邬茂超汤国华应汝才208

DJ系列减振灯具及其钢丝绳干摩擦阻尼减振器 胡振锡朱惠康216

灯具的寿命 章海聪222

电子镇流器初探 王建初王建农刘 进226

关于物体的视度 陈启高231

建筑色环境黑白定量摄取的彩色再现 马 剑沈天行235

青岛体育馆主场的照明设计 解先友240

浅谈体育馆建筑光环境——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综合馆照明的设计与研究248

王宏宇阎文魁248

室内照明目标效能值的研究 李恭慰赵振民赵建平杜坤霖等256

住宅照明现状与改进 郑明坤263

高杆灯发展述评 李景色李铁楠269

国外隧道照明综述 刘南山274

高速公路链式照明及系统的研制 李铁楠李景色徐宁278

窗户透光系数检测装置的光学设计 张耀根张建平283

摄影——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天空亮度分布 高广华范晋华张青文288

用自动控制系统复现坎德拉 高执中易庆祥马 燕294

烘托空间气氛的人工光——兼谈歌舞厅灯光设计的艺术效果 潘云宋300

平时长期使用的防空地下室照明标准的确定 彭明元张耀根徐和303

建筑热工学部分308

建筑热工技术发展综述 陈启高308

建筑气候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谢守穆胡璘马天健311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征,建筑特色及设计原则 林其标316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简介 谢守穆胡 璘320

岩棉外保温复合樯体的研制与应用 石曼萍金卫东肖卫平324

空气层防潮技术的应用 陈启高331

建筑外保温及其材料的研究 朱盈豹唐宗虹336

现有采暖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措施的研究 周景德石曼萍王铁铮钱美丽341

采暖建筑最佳保温热阻初步研究 王千翔350

空气层的热湿性态 陈启高356

房式粮仓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王美昌林海燕361

倒铺蓄水屋面的传热计算与隔热设计 陈忠山368

关于热桥温度计算参数的研究 张清明王景云375

窗口处墙体附加热损失和热阻的研究 张清明王景云肖景文383

传热、传湿和空气渗透下房屋围护结构的热工状况 陈启高386

关于湿与多孔材料连接的模型 陈启高391

人防地下室长期正常使用的热湿负荷设计方法397

林海燕张家猷王美昌魏铁群397

通风屋面的传热计算与隔热设计 陈忠山403

围护结构总衰减倍数与内表面衰减倍数的简化计算 李建成412

再论密闭地面库的库温预测 惠西鲁王建瑚420

佛山东华里清代民居热环境研究 黎 明428

南京地区住宅建筑朝向的选择 甘柽433

江苏省海安县被动式太阳房住宅夏季实测分析 甘柽管荔君441

深圳国贸大厦中庭热环境实测分析与研究 袁光宗吴纪昌450

华南地区多层住宅小区的布局与自然通风 王准勤455

地冷空调房屋的热环境研究 黎明462

建筑围护结构辐射散热量的测量及其与人体辐射换热量的计算469

戴自祝苏晓虎张希仲469

“一颗印”的热环境 李兴发474

对天津市砖混住宅建筑采暖能耗现状的评估与对策 陈永祥482

湖南地区地面防潮性能的现状与改善 杨新民486

太阳房现代技术与室内热环境 李家泉马庶平汪万林488

现代沼气利用技术的新发展——沼气农房 李家泉汪万林马庶平496

封闭阳台的热特性研究 蔡君馥周 红501

南方厂房高侧窗形式浅析 张廷全507

外围护结构及供暖制度对室温波动的影响 郑茂余510

电子计算机在温度测试中的应用 黄夏东赵士怀51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控制 赵士怀李光旭黄夏东520

铜梁县罐头厂冷库复合围护结构热性能测试分析报告527

陈启高王进王凯旋庄仪生宋九汪汝忠527

便携式建筑热工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林海燕谢守穆532

寒冷地区建筑墙体含湿对热耗影响的初步探讨535

季杰许文发廉乐明郭骏陈际阳535

三层窗的有效传热系数及窗尺寸开度建议541

朱业樵孙广龙徐江兴郭骏廉乐明541

教学和综合部分546

物理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柳孝图546

建筑物理环境——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黄鷁556

1993《第六届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学术委员会编 1993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