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虚构作品》
作者 | (以色列)S. 里蒙-凯南著;姚锦清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参考页数 | 295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800142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815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译者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故事:事件10
一、故事的自足性问题10
二、叙述语法的概念15
三、深层叙述结构19
1.描述的问题23
四、表层叙述结构23
2.表层结构的构成单位27
3.结合的原则29
4.两种描述模式35
第三章 故事:人物52
一、人物的死亡?52
二、人物的存在模式:两个问题56
1.人还是语言?56
2.存在还是行动?61
三、人物如何从本文中重新构造?65
四、人物分类72
第四章本文:时间77
一、概述77
二、次序83
三、跨度92
四、频率102
第五章本文:人物刻划106
一、直接形容107
二、间接表现109
1.行动110
2.言语114
3.外表117
4.环境119
三、通过类比强化120
1.类比名字122
2.类比景物124
3.人物之间的类比125
第六章 本文:聚焦128
一、聚焦与叙述的关系128
二、聚焦的种类133
1.相对于故事的位置134
2.持续程度138
三、聚焦的各个侧面139
1.感知侧面139
2.心理侧面142
3.意识形态侧面147
4.各个侧面的相互关系148
四、聚焦的语言标记149
一、叙述交际场合的参与者155
第七章叙述:层次与声音155
二、叙述和故事的关系161
1.时间关系161
2.从属关系:叙述层次164
三、叙述者的分类169
1.叙述层次170
2.参与故事的程度171
3.可感知度173
4.可靠性180
四、被叙述者186
第八章叙述:言语再现191
一、历史简述:描述与模仿191
二、模仿的问题194
三、言语再现的类别195
四、自由间接话语199
1.语言学特征200
2.功能204
3.在诗学中的地位206
一、读者扮演的角色210
第九章本文及其阅读210
二、阅读的动力学214
三、本文相对于读者的自相矛盾的位置219
1.可理解度,或读者如何理解220
本文?220
2.自我保存,或本文如何“引诱”224
读者继续阅读?224
第十章结论232
注释236
参考书目252
1989《叙事虚构作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以色列)S. 里蒙-凯南著;姚锦清译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微澜集
- 1994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格里格钢琴叙事曲作品曲 俄文
- 1964
-
- 日本の叙事詩と叙事詩劇
- 1976 桜楓社
-
- 纪实与虚构
- 1993.06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纪实和虚构
- 1993年06月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小叙事诗
- 1986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槐阴下的幻境 论《围城》的叙事与虚构
- 1997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并非虚构的爱情故事
- 1982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虚构
- 1993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论叙事诗
- 1962 北京:作家出版社
-
- 非虚构小说的写作
- 1988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 叙事学
- 1994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叙事篇
- 1991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