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论》
作者 | 吴调公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6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2001247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8130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次1
上编总 论1
第一章 神韵论思潮的流程2
一三位心灵远游人——司空图、严羽、王渔洋2
二游于儒道佛互补之境8
三神韵论的审美特征之演变13
第二章 神韵论与审美心态24
一神韵来自心灵观照24
二神韵论审美心态的民族特征29
三神韵论审美心态的三种类型34
第三章 神韵论与构思心态48
一气质·神思·意象48
二神韵论构思的心态之一——自我观照的空灵意象52
三神韵论构思的心态之二——诗歌宇宙中主客体交流浑然59
一体的意象59
四神韵论构思的心态之三——以高洁自许的自我净化意象63
一植根沃土的“神韵”之论68
第四章 神韵论:民族文化土壤与诗人心理结构68
二从“社会小群”看神韵根须74
三神韵论者的心理结构79
第五章 神韵论与意象主义86
一经验世界的两种超越:“神境”与“物境”86
二审美感发:“伫兴”与“情感对应”91
三审美情趣:弘扬“自然”风格的二水分流100
下编分 论107
〔司空图〕107
第六章 司空图的生平、思想与其文艺主张107
一司空图的生平107
二司空图的思想112
三司空图的文艺主张116
第七章 司空图《诗品》的美学观122
一诗境与美122
二 诗境之美学范畴的丰富性与中心内容126
三诗境之美学范畴的阐述对文艺鉴赏的启发作用132
一诗评与诗品137
第八章 司空图《诗品》的风格论137
二从“思与境偕”的构思到“不取诸邻”的独创141
三风格的培养道路——从“内充”到“外腓”143
第九章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148
一诗论核心与艺术追求:味外之味148
二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契合与差异155
三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契合与差异之实践意义162
一严羽的生平与思想166
第十章 严羽与其《沧浪诗话》166
〔严 羽〕166
二突破宋代拟古规范与极力推崇汉、魏盛唐规范两种审美理168
想的交织168
三“意境”与“兴趣”的中介171
四 “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两种审美趣味的并存175
第十一章 《沧良诗话》的创作论和鉴赏论179
一严羽——司空图的后劲179
二用以探求诗人心灵的“别才”说181
三用以探求诗境魅力的“别趣”说185
四 “别才”与“别趣”之相关性190
一宋诗的针砭194
第十二章 读《沧浪诗话》诗札194
二借禅悟诗196
三诗的议论化与散文化200
四“入神”与浑203
五风格与“家数”205
第十三章 王渔洋的神韵说与创作个性207
一王渔洋的生平与思想207
〔王渔洋〕207
二神韵·冲淡·魏晋风度212
三王渔洋的艺术构思为神韵说理论所提供的217
四从诗画合流看神韵说222
五王渔洋的创作个性是怎样为神韵说提供审美经验的229
第十四章 王渔洋的自然美艺术观234
一风狂雨暴后的静穆234
二有客搴裳挽逝波241
三江山之助江山之情246
后记252
1991《神韵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调公著 199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草海神韵
- 1994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 牂牁神韵
-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
- 烽火神韵 上集
- 1996
-
- 烽火神韵 中集
- 1996
-
- 烽火神韵 下集
- 1996
-
- 山叶口神韵
- 迁安国家地质公园
-
- 武当神韵
- 十堰广播电台;武当山旅游经济区
-
- 大理神韵
-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 中国艺术神韵
- 1993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管理之神韵
- 1998 沈阳:沈阳出版社
-
- 海军神韵
- 1997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神州瀑韵
- 1998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 涟江神韵
-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