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力学导论》求取 ⇩

1

第一章绪论1

一、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二、研究领域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三、地质力学的发展简史4

第二章岩石力学性质8

第一节 自然界岩石力学性质的表象8

一、自然界岩石的弹性表象8

二、自然界岩石的非弹性表象8

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9

一、常温常压下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9

二、围压及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10

三、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12

四、孔隙及孔隙液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13

五、应变率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14

第三节影响岩石蠕变性质的因素16

第四节岩石的流变模型18

一、马克斯韦尔模型19

二、开尔文或伏埃特模型19

三、圣维南模型20

四、柏格斯模型21

第五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22

一、晶体缺陷22

二、单晶体塑性变形机制23

三、岩石变形机制23

四、压力溶解25

第六节岩石的破坏25

第三章构造应力场30

第一节有关构造应力场的几个概念30

一、现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31

第二节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31

二、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37

第三节构造应力场的平面应力作用41

一、地质构造现象41

二、现今构造应力测量的结果41

三、理论分析43

第四节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意义46

第四章模拟及模拟实验52

第一节概述52

第二节数学模拟基本原理概述52

一、解析法52

二、有限单元法54

第三节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简介55

一、量纲分析55

二、相似理论55

三、弹性体的相似性56

第四节实验方法简介58

一、泥巴模拟实验58

二、光弹模拟实验60

三、形变网格法62

四、脆漆法63

五、云纹法63

第五章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监定67

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67

一、结构要素和构造形迹67

二、结构面和线条67

三、构造线68

第二节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分类68

一、分类原则68

二、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基本类型69

一、断裂面及断裂带的特征72

第三节破裂面力学性质监定72

二、断裂构造岩特征77

三、断裂两侧派生构造特征81

四、断裂位移痕迹及其标志83

五、显微构造及应力矿物84

第四节褶皱力学性质鉴定88

一、褶曲平面形态88

二、褶曲及其高点排列组合形式88

三、褶曲派生断裂89

四、褶曲伴生构造89

第五节韧性剪切带89

第六节构造形迹力学性质鉴定的其他方法90

一、航空遥感技术91

二、地球物理探测法91

三、地球化学法92

四、岩组分析法94

第六章构造形迹的序次97

第一节构造序次的概念97

第二节构造形迹序次的划分97

一、构造序次的划分原则97

二、褶曲及其派生构造的序次划分99

三、断裂及其派生构造的序次划分101

第三节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序次转化105

第四节 构造形迹的等级及其与序次的关系106

第五节研究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的意义107

第七章构造体系110

第一节构造体系的概念110

第二节构造体系的类型和型式112

一、构造体系的类型112

二、构造体系的型式112

二、构造体系的深度113

第三节 构造体系的等级和深度113

一、构造体系的等级113

三、构造深度的确定114

第四节 构造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间的关系118

一、构造体系的形变发展阶段118

二、构造体系的序次关系118

三、简单构造体系和复杂构造体系119

四、构造体系的系列119

五、构造体系间的复合、联合关系120

第八章纬向及经向构造体系121

第一节概述121

第二节纬向构造体系122

一、类型及组成特征122

二、我国境内的巨型纬向构造带129

三、巨型纬向构造带在全球的分布133

一、类型及组成特征136

第三节经向构造体系136

二、我国境内的经向构造带138

三、巨型经向构造带在全球的分布141

第四节纬向及经向构造体系形成的数学力学分析145

一、协调函数与临界纬度145

二、全球构造应力场147

第九章直扭构造型式154

第一节 多字型构造154

一、组成要素及其特征154

二、类型154

三、力学解析及模拟实验158

四、在地壳上的分布163

五、我国境内的大型多字型构造体系164

六、对矿产的控制169

一、组成要素及其特征172

二、类型172

第二节棋盘格式构造172

三、力学成因及共轭剪切角问题173

四、在地壳上的分布174

五、对矿产的控制178

第三节入字型构造180

一、组成要素及其特征180

二、类型及相对位移方向的确定180

三、力学分析182

四、在地壳上的分布184

五、对矿产的控制186

第十章旋扭构造189

第一节旋卷构造190

一、组成要素及其特征190

二、类型193

三、连环状旋卷构造199

四、力学分析203

五、对矿产的控制208

第二节 S型或反S型构造213

一、类型及其特征214

二、在地壳上的分布219

三、对矿产的控制219

第三节歹字型构造221

一、组成特征221

二、力学成因222

三、在地壳上的分布222

四、实例223

第十一章山字型构造227

第一节 山字型构造的组成要素及典型实例227

一、组成要素及其特征227

二、典型实例229

第二节 山字型构造的力学分析231

一、弹性力学解析解232

二、不均匀错动模型234

三、有限单元数值分析234

第三节 山字型构造在地壳上的分布237

一、规模237

二、成生时代237

三、地壳上的分布规律237

第四节 山字型构造的鉴定问题及有关方法240

一、马兰峪山字型构造的鉴定及其同位素年龄的测定240

二、粤北山字型构造的古地磁研究242

第五节 山字型构造对矿产的控制243

三、构造体系复合与构造体系联合246

二、系内复合与系间复合246

一、构造复合与构造体系复合246

第一节构造复合的一般概念246

第十二章构造体系的复合246

四、构造复合、构造叠加和构造演化247

第二节构造体系复合的基本方式247

一、归并247

二、交接250

三、包容257

四、重叠259

第三节 构造复合系统分析261

一、构造复合的形态分析261

二、构造复合的量级分析263

三、构造复合的力学分析264

四、构造复合的主次分析264

一、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265

第四节分析构造复合的其他方法265

二、沉积建造资料的分析265

五、构造复合的带块分析265

六、构造复合的时序分析265

三、岩浆岩带的穿插266

四、动力变质相带的交叉266

五、地震活动带的交接267

六、古生物分布的研究267

第十三章构造体系的联合269

第一节构造联合的一般概念269

第二节联合构造的基本型式270

一、直线式联合构造270

二、曲线式联合构造(弧形联合构造)273

三、行列式联合构造276

第三节 构造联合和构造复合的联系与区别277

一、构造联合和构造复合的主要区别277

二、构造联合和构造复合的联系278

二、构造体系发展史的研究意义281

一、构造体系发展史的概念281

第十四章构造体系发展史的研究281

第一节构造体系发展史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281

第二节构造体系成生时期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282

一、构造体系的成生时期282

二、构造体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型相演变和型式蜕变285

三、构造体系发展阶段的划分286

第三节分析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步骤和研究构造体系发展史的方法287

一、分析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步骤287

二、研究构造体系发展史的方法288

第四节 构造体系发展史的实例分析290

一、燕辽及其邻区构造体系发展史290

二、鄂东南地区构造体系发展史296

第十五章挽近构造体系的研究299

第一节概述299

一、挽近构造运动的特点300

第二节挽近构造运动的特点及挽近构造带的类型300

二、挽近构造或构造带的类型301

第三节挽近构造体系的研究方法302

一、地貌法302

二、地质法304

三、地震活动分析法306

四、地下流体动态分析法306

五、地位移、地形变和地应力测量法307

六、地球物理方法308

七、遥感方法309

八、考古学方法309

第四节挽近构造体系的实例分析310

一、挽近华夏系310

二、祁吕贺兰山字形构造315

第十六章构造运动问题317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研究途径317

一、天文因素对构造运动的影响318

二、全球收缩或膨胀319

三、地球应力319

四、地球热流320

五、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异和物质运动320

六、地幔中的对流321

七、重力均衡322

八、地应力322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时期323

第三节 构造运动的方式与方向325

一、从地壳或岩石圈的组成方面研究构造运动的方式与方向326

二、从地壳或岩石圈的结构(形变、改造)方面研究构造运动方式与方向327

第四节构造运动的起源332

一、地球自转的离心惯性力332

二、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依据335

三、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的原因337

四、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推动构造运动的可能性340

1986年06月第1版《地质力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冬旭 周济元主编 1986年06月第1版 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质力学导论(1986 PDF版)
地质力学导论
1986 北京:地质出版社
行星地质学导论(1986 PDF版)
行星地质学导论
1986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实验指导书(1978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实验指导书
1978 北京:地质出版社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1995 PDF版)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
1995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质化学导论(1992 PDF版)
地质化学导论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质力学论丛  第5号(1979 PDF版)
地质力学论丛 第5号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质力学论丛  第3号(1976 PDF版)
地质力学论丛 第3号
197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质力学论丛  第4号(1977 PDF版)
地质力学论丛 第4号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震工程地质导论(1983 PDF版)
地震工程地质导论
1983 北京:地震出版社
连续介质力学导论(1984 PDF版)
连续介质力学导论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导论(1984 PDF版)
石油地质学导论
198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地质力学方法(1976 PDF版)
地质力学方法
197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质力学教程(1978 PDF版)
地质力学教程
1978 北京:地质出版社
全球地质学导论(1995 PDF版)
全球地质学导论
1995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