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二 中国古代文化简明常识》求取 ⇩

第一章天文1

一 七政2

二 二十八宿与四象3

三 三垣 北斗7

四 十二次8

五 分野9

第二章历法11

一 概况11

历法纪时常识13

(一)纪年法13

1、干支纪年法13

2、帝王年号纪年法15

3、王公年次纪年法15

4、年号和干支兼用15

(二)纪月法15

1、序数纪月法15

2、地支纪月法15

3、时节纪月法15

附一:月份的别称16

附二:以花命名的各月份别名17

附三孟、仲、季与四季17

(三)纪日法17

1、序数纪日法17

2、干支纪日法17

3、特定称谓纪日法18

4、干支月相兼用法18

(四)纪时法18

1、竹竿记时法18

2、铜壶记时法18

3、特定称谓计时法19

4、十二地支纪时法19

(五)四季和二十四节20

附一 四季别称:24

附二 月亮别称24

(六)传统节日24

1、春节25

2、人日25

3、立春26

4、元宵节27

5、春龙节27

6、花朝29

7、上巳节29

8、社日29

9、清明(寒食)节30

10、沐佛节31

11、端午节31

12、七夕32

13、伏日32

14、中元33

15、中秋节33

16、重阳节34

17、冬至35

18、腊八36

19、小年37

20、除夕37

附一:这些时间词有多少时间?38

附二:星期推算公式38

第三章地理40

地物区划40

(一)中原40

(二)关内、关中、关西、关右、关东、关外40

(三)江东、江西、江左、江右、江表41

(四)山东、山西、山左、山右41

(五)河南、河北、河东、河西、河内、河外42

(六)北海42

(七)岭南42

(八)剑外42

(九)畿、王畿、藩、九服42

(十)后土、坤、方、四维、八荒、八极、郊、野、大漠、空谷、五岳、五湖43

政区名44

(一)州44

(二)八州(八荒)44

(三)郡44

(四)国45

(五)道45

(六)路45

(七)省45

(八)府45

(九)县45

山川关隘号46

(一)江46

(二)河46

(三)殽46

(四)函46

(五)岱46

(六)五岳46

(七)四渎46

(八)大泽46

(九)四海46

(十)有古称、别称的地名47

1、南京47

2、杭州47

3、福州47

4、镇江47

5、开封47

6、苏州47

7、西安47

8、扬州47

(十一)两都、三都、三辅47

1、两都47

2、三都48

3、三辅48

古代的方位表示法48

(一)表示四方48

1、五行48

2、四季48

3、五色48

4、四兽48

5、八卦49

6、天干49

7、地支49

8、数字49

(二)表示东西与南北方向49

1、广袤、广轮49

2、纵横49

3、经纬50

4、阡陌50

5、阴阳50

6、左右50

(三)方位与尊卑50

1、南尊北卑50

2、左尊右卑东主西次51

3、室内座位的尊卑51

4、车座的尊卑52

第四章职官53

中央职官署衙与朝制官制55

(一)职官署衙55

1、皇帝、天子55

2、储君皇太子55

3、三公、六卿、九卿56

4、丞相、宰相、相国57

5、十三曹58

6、太尉、司寇、廷尉58

7、御史、御史大夫59

8、参知政事59

9、平章事59

10、三省59

11、六部60

12、大学士60

13、公车、光禄寺、翰林院60

14、尚书、中书舍人、功曹61

15、太师、太保、太宰、太常、太尉、太傅、太医、太史、太史令62

16、员外郎、著作郎、校书郎、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谏议大夫64

17、都尉、校尉、九门提督65

18、太子洗马、太子宾客66

19、卿66

20、郎中令、门下侍郎、黄门侍郎66

21、监察官和谏官67

22、司礼太监67

23、都察院68

24、东西二厂68

25、锦衣卫69

26、军机处70

27、南书房70

28、理藩院71

(二)朝制官制72

1、玉玺、传国玺、八玺72

2、仪仗、鸾驾、金瓜、金吾、金节、黄钺、牙旗、华盖72

3、钮、绶、印佩、金印紫绶、银印青绶、铜印黑绶笏73

4、虎符、鱼符、使节、金牌、牙牌、手牌、火牌、铁卷73

地方官职74

任、免、升、降、调动官职术语例解78

(一)授官78

1、封78

2、拜78

3、除79

(二)升官79

1、擢(zhuó)79

2、超擢79

3、迁79

4、升79

5、陟(zhì)79

(三)罢官80

1、黜(chù)80

2、斥80

3、罢80

4、夺80

5、去80

6、免80

(四)贬官80

1、左迁81

2、迁谪81

3、贬81

4、谪81

(五)外任81

1、出官81

2、放81

3、出81

(六)调动81

1、迁81

2、徙81

3、改82

4、调82

(七)征辟82

1、征82

2、辟82

(八)就任82

1、视事82

2、起82

3、复82

(九)赐官82

1、赠82

2、赏82

(十)兼代官职83

1、领83

2、摄、假83

3、守83

4、行83

5、判、知83

6、权83

7、署83

8、护83

(十一)卸任与致仕(辞官归隐叫致仕)83

1、去83

2、告老83

3、乞骸骨84

第五章科举制度85

一 古代学校85

科举考试86

(一)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86

(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86

(三)隋唐宋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86

(四)科举考试的等级90

1、院试90

2、乡试92

3、会试93

4、殿试94

(五)科举四宴95

关于庶吉士96

关于八股文97

附 八股文二篇98

关于试贴诗101

(一)试贴诗的起源101

(二)试贴诗的格律102

(三)试贴诗的结构102

(四)破题与承题103

(五)运用典故105

(六)避讳与抬头105

附 科举制的流弊与功过106

六 教师107

第六章有关称谓方面的常识109

直称姓名109

(一)用于自称109

(二)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109

(三)用于介绍,为人作传109

称字、称号、斋名、谥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庙号、避讳109

(一)称字109

1、同义互训110

2、同类相及110

3、近义联想110

4、反义相对111

5、古语活用111

(二)称号111

(三)斋名113

(四)谥号113

1、表扬性的113

2、批判性的114

3、表同情的114

(五)年号115

(六)改元115

(七)尊号、徽号115

(八)庙号115

(九)忌讳116

(十)避讳121

1、国讳121

2、圣讳124

3、宪讳124

4、家讳125

(十一)避讳的方法126

1、改字法127

2、空字省字法128

3、缺笔法129

4、加注法129

5、历朝讳例131

称官名、爵名、籍贯或郡望134

(一)称官名134

(二)称爵名134

(三)称籍贯134

四 兼称几项134

谦称、敬称、贱称135

(一)谦称135

1、帝王谦称135

2、一般人谦称136

(二)敬称137

1、常见的敬称138

2、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用以下敬称语139

3、表示尊敬的方法139

4、礼貌用语140

5、书面用语142

6、常用客套语143

7、交友称谓143

亲属间的称谓144

(一)祖辈144

(二)父母145

1、称自己父母145

2、称别人父母147

3、父母合称148

(三)伯、叔、姑、舅、姨148

(四)公婆、岳父母149

(五)夫妻150

(六)兄弟姊妹151

(七)子女媳 婿 侄 甥154

(八)其它156

七 古文中某些特殊称谓157

关于别号158

(一)从别号的外形上分158

1、以称谓自号158

2、以身份自号159

3、以百业自号159

4、以居处自号160

5、以山川自号160

6、以园林自号161

7、以器物自号161

8、以村里自号161

(二)从别号的内容上分161

1、以其爱好161

2、喜言收藏161

3、述其业绩162

4、特定形貌162

5、铭刻时年162

6、表明生活162

7、抒写胸臆162

8、衷述仰慕162

9、标其境界162

10、呼其狂放162

年龄称谓164

(一)称谓与年龄特称164

(二)各年龄段的别称168

附:关于结婚纪念日的称谓169

十 关于一些姓氏的读音170

十一一些少数民族的称谓与族名国名地名的读音174

(一)少数民族的称谓174

(二)少数民族称谓及族名国名地名的读音176

十二 关于清代满人姓名的读音178

十三称谓礼仪——书信等常用语180

(一)启始180

(二)思念180

(三)钦佩180

(四)问病181

(五)时令问候181

(六)祝贺182

1、常用语182

2、婚姻182

3、祝寿182

4、贺生儿女184

5、其他184

(八)致谢185

(九)致歉185

(十)拜托185

(十一)致哀186

1、一般用语186

2、额幛语186

(十二)赠物187

(十三)请教187

(十四)商讨187

(十五)结束188

第七章宗教礼俗常识189

先秦宗教意识189

(一)自然崇拜189

(二)鬼魂崇拜190

(三)宗法190

1、嫡、庶190

2、嫡子191

3、宗子191

4、庶子191

5、众子191

6、亲戚191

7、六亲191

8、三党192

9、九族192

10、考妣192

11、昭穆192

12、丧服192

13、七庙192

14、太庙193

15、三纲193

16、五常193

17、七出193

18、三不出194

19、五不取(娶)194

20、三从四德194

21、贞、节、烈194

22、伯、仲、叔、季194

各种礼俗195

(一)政事方面195

1、九宾195

2、朝觐195

3、聘196

4、誓196

5、盟196

6、遇197

(二)婚姻方面197

1、文定198

2、合卺198

3、青庐198

(三)丧葬方面198

1、五服199

2、斩衰(cuī)199

3、棺、椁、柩199

4、敛(殓)衰绖沐浴200

5、殡200

6、殡葬200

7、七七201

8、合葬201

9、稿葬201

10、坟墓201

11、庐冢201

12、忌日202

13、丁忧202

(四)古代死亡的称谓也有规定202

(五)祭祀方面203

1、斋戒203

2、封禅203

3、太庙、七庙203

4、牺牲204

5、太牢、少牢204

(六)其它204

1、五礼204

2、六礼205

3、九拜205

4、折腰207

5、膜拜207

6、拱手207

7、揖让207

8、冠礼207

9、笄礼208

10、坐208

11、跪208

12、长跪208

13、跽208

14、箕踞209

15、揖209

16、长揖209

17、鞠躬209

18、打躬209

19、唱喏209

20、奉觞209

21、打千儿209

22、万福210

第八章刑罚211

贬官流放212

(一)迁212

(二)谪212

(三)发配212

触及皮肉212

(一)笞212

(二)杖212

(三)棰213

(四)扑213

(五)上夹棍213

(六)拶指213

(七)桎梏213

毁其容颜213

(一)髡(kūn)滛213

(二)劓(yì)213

(三)黥214

(四)刺配214

伤害致残214

(一)刖214

(二)膑214

(三)宫刑214

(四)幽闭214

(五)抽筋215

置人死地215

(一)斩215

(二)大辟215

(三)腰斩215

(四)绞刑215

(五)诛215

(六)弃市215

(七)鸩216

(八)汤镬216

(九)车裂216

(十)烹216

(十一)醢(hǎi)216

(十二)菹(zū)醢216

(十三)凌迟216

(十四)伏斧质217

(十五)炮烙(páo luò)217

(十六)剥皮217

(十七)株连、连坐217

第九章衣、食、住、行及常用度量衡单位218

衣着218

(一)头衣218

1、冕218

2、弁218

3、冠218

(二)体衣219

(三)足衣220

饮食221

(一)粮食221

(二)肉食221

(三)蔬菜221

(四)酒222

三 房屋222

行走223

(一)乘223

(二)舟224

文言文常用的度量衡单位225

(一)度(长短)225

(二)量(体积)225

(三)衡(轻重)225

第十章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及代表226

一 儒家226

二 道家227

三 墨家227

四 法家228

五 名家229

六 阴阳家229

七 纵横家230

八 杂家230

九 农家230

十 小说家231

十一 兵家232

十二 医家232

第十一章古籍的注释233

古书注释的体例与特点233

(一)古书注释的基本体例233

(二)古书注释的特点233

1、注233

2、传234

3、笺234

4、疏234

5、章句235

6、集解235

7、义训235

古书注释的基本方法235

(一)释词235

(二)串讲236

(三)通释全章大意236

古书注释的术语236

(一)释义术语236

1、曰、为、谓之236

2、谓236

3、貌、之貌237

4、犹、犹言237

5、对文、散文、浑言(统言)、析言237

(二)声训术语237

1、之言、之为言、之犹言237

2、读为、读曰238

(三)注音术语238

1、读若、读如238

2、同音词相助238

3、言239

第十二章乐律与宫调240

一 八音240

二 五声240

三 六律与十二律241

古曲简介243

(一)阳春白雪243

(二)广陵散243

(三)阳关三叠244

(四)破阵乐244

(五)剑器舞244

(六)霓裳羽衣舞244

《国学经典系列丛书之二 中国古代文化简明常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兵学词典(1998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兵学词典
1998 济南:黄河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1982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982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987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987年06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当代国学经典书库》著名人物系列丛书  当代国学经典书库  蔡伯仁( PDF版)
《当代国学经典书库》著名人物系列丛书 当代国学经典书库 蔡伯仁
中国古代史常识  蒙文(1983 PDF版)
中国古代史常识 蒙文
1983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  下(1990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 下
1990 北京:作家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  上(1990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 上
1990 北京:作家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1994 PDF版)
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
1994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986 PDF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986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996 PDF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996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化常识(1988 PDF版)
古代文化常识
1988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家常蔬菜保健食谱(1998 PDF版)
家常蔬菜保健食谱
1998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常识(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常识
198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简明中国古典文学手册(1985 PDF版)
简明中国古典文学手册
1985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1998 PDF版)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1998 成都:天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