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县平泉区志》求取 ⇩

第一篇概述1

第二篇大事记5

第三篇建置沿革24

第一章疆域24

第一节 位置24

第二节 区划24

第二章 沿革25

第三章乡(镇)概况30

第一节 新桥乡30

第二节 五星乡33

第三节 安乐乡35

第四节 施家乡38

第五节 金玉乡41

第六节 飞龙乡43

第七节 模范乡46

第八节 怀远乡48

第九节 江南乡51

第十节 平泉镇53

第四章区名、驻地考57

第一节 由来57

第二节 驻地58

第四篇自然地理59

第一章位置、面积、人口59

第一节 位置59

第二节 面积59

第三节 人口61

第二章地形、地势63

第一节 山63

第二节 河流65

第三节 坝66

第四节 滩66

第五节 沱67

第六节 名井、古堰及坡、坪67

第七节 名沟、名湾68

第八节 桥69

第三章气候71

第一节 气温71

第二节 日照72

第三节 无霜期72

第四节 雨量72

第五节 风力72

第四章土壤73

第一节 冲积土类73

第二节 紫色土74

第五章动物76

第一节 家禽76

第二节 家畜76

第三节 野禽77

第四节 野兽78

第五节 水生动物78

第六节 爬行动物80

第七节 昆虫80

第八节 主要动物名录81

第六章植物82

第一节 主要林木82

第二节 经济林木82

第三节 花草82

第四节 药材82

第五节 农作物83

第六节 蔬菜83

第七节 主要植物名录83

第七章矿物84

第一节 沙石84

第二节 岩石84

第三节 粘土84

第四节 沙金85

第五节 页岩85

第六节 石灰岩85

第七节 天燃气85

第八节 煤炭85

第九节 食盐85

第八章灾异86

第一节 旱灾86

第二节 水灾87

第三节 风灾89

第四节 雹灾89

第五节 虫灾90

第六节 霜灾90

第七节 鼠害90

第八节 瘟疫91

第九节 雷、电灾91

第十节 火灾92

第十一节 涝灾93

第十二节 滑坡93

第十三节 其他灾害93

第五篇农业94

第一章土地所有制94

第一节 私有制94

第二节 公有制95

第二章生产方式96

第一节 自耕96

第二节 佃耕96

第三节 请人96

第四节 换工97

第五节 集体生产97

第六节 承包制97

第三章生产工具98

第一节 耕作工具98

第二节 运输工具99

第三节 加工工具99

第四章农作物10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00

第二节 经济作物101

第三节 油料作物102

第五章耕作技术107

第一节 土地利用107

第二节 种籽107

第三节 肥料108

第四节 栽培110

第五节 植保111

第六章 农田建设112

第七章农民生活112

第一节 分配方式112

第二节 物质生活113

第三节 文化生活114

第八章 沼气115

第六篇林、牧、副、渔116

第一章林业116

第一节 经济林116

第二节 用材林119

第三节 薪炭林120

第四节 组织管理120

第二章畜牧业122

第一节 猪、牛、羊122

第二节 马、驴、骡128

第三节 兔、猫、狗129

第四节 管理机构130

第三章副业130

第一节 家禽130

第二节 养蜂、养蚕130

第三节 手工产品131

第四节 其他132

第四章 渔业133

第五章 蔬菜133

第六章小宗经济作物134

第一节 药材134

第二节 麻、烟、椒134

第三节 西瓜、果蔗136

第四节 花卉136

第七篇水利电力137

第一章水文及地下水137

第一节 水文137

第二节 地下水138

第二章旧时水利状况138

第一节 水源利用138

第二节 吸水工具139

第三节 权法139

第四节 抗灾办法140

第三章开发与利用140

第一节 引蓄实施140

第二节 提水工具演变及设施141

第三节 水利开发实效143

第四节 防洪抗涝143

第五节 水利管理143

第四章电力144

第一节 自建电力144

第二节 平泉供电所145

第三节 电力及农村用电146

第四节 管理机构146

第八篇乡镇企业147

第一章加工工业147

第一节 食品加工147

第二节 生活用品加工150

第二章肥料、药品151

第一节 肥料业151

第二节 药品152

第三节 中成药生产152

第三章机械业152

第一节 机械制造152

第二节 机械修理业153

第四章建筑建材业153

第一节 沙、石、沙金153

第二节 砖、瓦154

第三节 水泥、石灰155

第四节 预制件155

第五节 建筑队155

第五章服务业156

第一节 饮食156

第二节 茶旅156

第三节 缝纫、理发业156

第四节 修理157

第六章其他157

第一节 纸浆厂157

第二节 印刷业157

第三节 烤烟房157

第九篇商业158

第一章私营商业158

第一节 建国前的私营商业158

第二节 建国后的私营商业160

第二章 集体商业161

第三章国营商业163

第一节 粮油管理站163

第二节 食品站166

第三节 煤站167

第四章供销社167

第一节 区、乡供销社167

第二节 业务概况168

第十篇财税、金融171

第一章财税171

第一节 机构171

第二节 管理体制172

第三节 财政174

第四节 税务176

第二章工商所183

第一节 机构183

第二节 场期变化183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183

第三章金融184

第一节 机构184

第二节 货币186

第三节 信贷、储蓄188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188

第五节 货币管理189

第六节 结算业务190

第十一篇交通、邮电192

第一章交通192

第一节 古道192

第二节 桥192

第三节 涵洞193

第四节 公路194

第五节 养护概况195

第六节 路政管理196

第七节 绿化196

第八节 铁路196

第九节 水路196

第十节 飞机场198

第二章运输工具变化198

第一节 运输200

第二节 平泉区运输合作社201

第三节 交通事故201

第三章邮电202

第一节 机构沿革202

第二节 邮政203

第三节 电话、电报203

第四节 人员203

第十二篇党政、群团、军事204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204

第一节 机构204

第二节 党代会214

第三节 组织建设215

第四节 思想建设215

第五节 党员状况216

第二章党派群团216

第一节 国民党216

第二节 民社党217

第三节 青年党218

第四节 三青团218

第五节 共青团219

第六节 妇女联合会220

第七节 农会220

第八节 工会221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222

第四章地方政权机构222

第一节 代表大会222

第二节 区、乡政府223

第五章政法224

第一节 治安224

第二节 司法225

第三节 法庭225

第六章民政、劳动225

第一节 民政225

第二节 劳动226

第七章军事227

第一节 地方武装227

第二节 兵役制度228

第十三篇教育229

第一章学校229

第一节 私塾229

第二节 书院229

第三节 幼儿园230

第四节 小学230

第五节 中学232

第二章 教育方针234

第三章学制、课程、教材、教法234

第一节 学制234

第二节 课程与教材235

第三节 教法236

第四章教师239

第一节 来源239

第二节 素质240

第三节 培训240

第四节 政治地位240

第五节 工资福利241

第五章经费242

第一节 学费242

第二节 国家拨款242

第三节 集资办学243

第四节 校舍、设备244

第六章 成人教育244

第十四篇医药卫生246

第一章组织机构246

第一节 药王会246

第二节 卫协会246

第三节 平泉区卫生院的演变247

第四节 乡卫生院248

第五节 合作医疗站249

第二章医生249

第一节 中西医249

第二节 赤足医生250

第三节 民间医生250

第四节 巫医251

第三章疾病防治251

第一节 环境卫生251

第二节 卫生防疫252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252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252

第五节 典型病例253

第六节 疑难病症253

第四章妇幼保健254

第一节 接生254

第二节 儿童保健254

第三节 妇女卫生255

第五章计划生育255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255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256

第三节 计划生育的阻力256

第四节 计划生育的措施256

第六章 验方258

第十五篇文化259

第一章文化艺术259

第一节 文艺作品259

第二节 历代文化状况262

第三节 戏剧、曲艺264

第四节 书画、音乐、摄影265

第五节 民间艺术266

第二章广播、电视、电影266

第一节 广播266

第二节 电视267

第三节 电影267

第三章群众体育267

第一节 球类267

第二节 棋类268

第三节 游泳268

第四节 武术269

第五节 田径269

第六节 其他游戏270

第七节 人才培育和输送270

第八节 场地建设271

第四章图书、报刊、文化站、场地建设271

第一节 图书271

第二节 报刊272

第三节 文化站272

第四节 场地建设272

第五章档案、修志273

第一节 档案273

第二节 修志纪略273

第十六篇古迹、名胜275

第一章古迹275

第一节 寺275

第二节 庙277

第三节 宫278

第四节 碑、坟279

第五节 馆、观281

第二章名胜281

第一节 蹔闲亭281

第二节 平泉字库282

第三节 朱家戏楼房282

第四节 石282

第五节 洞283

第六节 名泉283

第十七篇社会风土284

第一章宗教284

第一节 佛教284

第二节 道教284

第三节 基督教(耶苏教)284

第四节 天主教(法国)285

第二章姓氏、宗词285

第一节 姓氏285

第二节 宗祠285

第三章社会组织286

第一节 会、道、门286

第二节 帮派团体288

第三节 行会组织289

第四章风俗习惯289

第一节 嫁娶289

第二节 丧葬291

第三节 恭贺291

第四节 传统习俗292

第五章 节日293

第一节 传统节日293

第二节 法定节日294

第六章恶习旧俗295

第一节 恶习295

第二节 旧俗296

第三节 迷信297

第七章 社会风尚299

第八章歌谣、谚语300

第一节 歌谣300

第二节 谚语301

第三节 方言、土语302

第九章生活款式304

第一节 穿戴304

第二节 饮食305

第三节 居住305

第四节 行306

第十八篇人物307

第一章 古、近代人物简介307

第二章 革命烈士名录308

第三章近现代人物简介315

第一节 军政人物315

第二节 科技人员名录317

第三节 教育318

第四节 文化319

第五节 医卫319

第六节 能工巧匠321

第七节 社会人物321

第八节 先进人物321

第九节 先进人物名录322

第十节 长寿老人323

第十九篇杂记326

第一章 见闻326

第二章 传说333

第三章 趣闻336

第四章 其它338

第二十篇附录343

第一章 1992年简阳县行政区划所辖乡镇343

第二章 编修区志资助单位名单344

第三章 区志审查人员名单344

编后记345

1992《简阳县平泉区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