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学论著集目正编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之五》求取 ⇩

总序1

凡例2

目次4

壹、一般通论1

中文1

日文5

韩文5

贰、诗6

一.通论6

中文6

日文22

韩文25

西文26

二.沧浪诗话严羽26

中文26

日文28

韩文28

西文28

三.乐府诗集29

四.宋诗选钱鍾书29

参、词31

一.通论31

中文31

日文61

韩文63

西文64

二.全宋词64

三.宋词三百首65

四.人间词话65

肆、散文67

中文67

日文72

韩文73

伍、小说74

一.通论74

中文74

日文82

韩文86

二.水浒故事86

中文86

日文93

西文93

三.包公案93

四.杨家将94

五.太平广记96

六.大唐三藏取经诗话97

七.碾玉观音98

八.错斩崔宁99

陆、戏曲100

中文100

日文110

韩文110

柒、作家及其作品111

一.生卒年可考者:111

(一)欧阳炯(896-971)111

(二)李璟(916-961)及南唐二主111

(三)赵普(921-991)112

(四)赵匡胤(927-976)112

(五)曹彬(931-999)112

(六)李煜(937-978)112

中文112

日文115

西文115

(七)柳开(947-1000)115

(八)王禹偁(954-1001)116

(九)寇准(961-1023)116

(十)王钦若(962-1025)117

(十一)梁颢(936-1064)117

(十二)林逋(967-1028)117

(十三)刘筠(971-1031)118

(十四)杨亿(974-1020)118

(十五)穆修(979-1032)118

(十六)范仲淹(989-1052)118

中文118

日文123

西文124

(十七)张先(990-1078)124

(十八)晏殊(991-1055)及二晏125

中文125

日文127

(十九)孙复(992-1057)127

(二十)胡瑗(993-1059)128

(廿一)宋祁(998-1061)128

(廿二)余清(1000-1064)129

(廿三)尹洙(1001-1046)129

(廿四)梅尧臣(1002-1060)129

中文129

日文131

韩文131

(廿五)富弼(1004-1083)131

(廿六)石介(1005-1045)131

(廿七)祖无择(1006-1085)131

(廿八)文彦博(1006-1097)132

(廿九)欧阳修(1007-1072)132

中文132

一.通论134

二.传记137

三.诗140

四.词141

日文142

韩文142

西文143

(三十)苏舜钦(1008-1048)143

(三一)狄青(1008-1057)144

(三二)韩琦(1008-1075)144

(三三)范镇(1008-1088)145

(三四)李观(1009-1059)145

(三五)苏洵(1009-1066)146

附(一)三苏综论147

附(二)苏门弟子综论148

附(三)苏小妹148

(三六)刘牧(1011-1064)149

(三七)邵雍(1011-1077)149

(三八)蔡襄(1012-1067)150

(三九)周敦颐(1017-1073)151

(四十)刘敞(1019-1068)152

(四一)曾巩(1019-1083)152

(四二)司马光(1019-1086)153

(四三)张载(1020-1077)155

(四四)苏颂(1020-1101)156

(四五)王安石(1021-1086)156

中文156

一.通论158

二.传记161

三.诗163

四.词165

日文166

韩文166

西文166

(四六)贾黯(1022-1065)166

(四七)沈括(1030-1094)166

(四八)晏几道(约1030-约1106)169

(四九)刘恕(1032-1078)171

(五十)程颢(1032-1085)及二程综论171

(五一)程颐(1033-1107)172

(五二)李诫(1035-1110)173

(五三)苏轼(1036-1101)173

中文173

一.通论177

二.传记189

三.诗194

四.词197

日文201

韩文206

西文207

(五四)曾布(1036-1107)208

(五五)苏辙(1039-1112)208

(五六)黄裳(1044-1105)208

(五七)黄庭坚(1045-1105)208

中文208

日文214

韩文214

西文215

(五八)蔡京(1047-1126)215

(五九)刘弇(1048-1102)215

(六十)秦观(1049-1100)215

(六一)米芾(1051-1107)218

(六二)张耒(1052-1112)220

(六三)陈师道(1053-1101)220

(六四)晁补之(1053-1110)222

(六五)杨时(1053-1135)223

(六六)周邦彦(1057-1121)224

中文224

日文228

韩文228

(六七)陈?(1057-1122)228

(六八)李荐(1059-1109)229

(六九)宗泽(1059-1128)229

(七十)贺铸(1063-1120)229

(七一)张叔夜(1065-1127)230

(七二)张元干(1067-1143)230

(七三)胡安国(1074-1138)231

(七四)叶梦得(1077-1148)231

(七五)宇文虚中(1079-1146)231

(七六)汪藻(1079-1154)231

(七七)朱敦儒(1081-1159)231

(七八)宋徽宗(赵佶)(1082-1135)232

(七九)胡舜陟(1083-1143)233

(八十)王伦(1084-1144)233

(八一)李纲(1085-1140)233

(八二)赵鼎(1085-1147)234

(八三)陈东(1086-1127)234

(八四)牛?(1087-1147)235

(八五)洪皓(1088-1155)235

(八六)韩世忠(1089-1151)235

(八七)李弥逊(1089-1153)235

(八八)陈与义(1090-1148)235

(八九)秦桧(1090-1155)236

(九十)邓肃(1091-1132)236

(九一)王之道(1093-1169)237

(九二)李彦仙(1095-1130)237

(九三)张浚(1097-1164)237

(九四)朱翌(1097-1167)237

(九五)曹勋(1097-1167)237

(九六)胡铨(1102-1180)237

(九七)岳飞(1103-1141)238

中文238

一.通论240

二.传记245

三.诗249

四.词250

(九八)郑樵(1104-1160)251

(九九)虞允文(1110-1174)252

(一○○)王十朋(1112-1171)252

(一○一)王炎(1115-1178)253

(一○二)李焘(1115-1154)253

(一○三)周麟之(1118-1164)253

(一○四)曾敏行(1118-1175)253

(一○五)洪迈(1123-1202)253

(一○六)杨万里(1124-1206)254

(一○七)陆游(1125-1110)256

中文256

一.通论258

二.传记262

三.诗266

四.词268

日文269

西文271

(一○八)范成大(1126-1193)271

(一○九)周必大(1126-1204)273

(一一○)徐梦莘(1126-1204)273

(一一一)朱熹(1130-1200)273

中文273

一.通论275

二.传记281

三.诗283

日文283

(一一二)袁枢(1131-1205)287

(一一三)张孝祥(1133-1170)287

(一一四)张栻(1133-1180)288

(一一五)罗愿(1136-1184)288

(一一六)唐仲友(1136-1188)288

(一一七)吕祖谦(1137-1181)288

(一一八)陈傅良(1137-1203)290

(一一九)楼钥(1137-1213)290

(一二○)陆九渊(1139-1192)290

(一二一)辛弃疾(1140-1207)292

中文292

一.通论295

二.传记299

三.诗304

四.词304

日文309

韩文309

西文309

(一二二)陈亮(1143-1194)309

(一二三)刘爚(1144-1216)312

(一二四)袁燮(1144-1224)312

(一二五)叶适(1150-1223)312

(一二六)韩侘胄313

(一二七)刘过(1154-1206)314

(一二八)陈文蔚(1154-1239)314

(一二九)崔与之(1158-1239)314

(一三○)李?(1161-1238)314

(一三一)姜夔(1163-1203)314

中文314

一.通论316

二.传记319

三.诗321

四.词321

日文323

西文323

(一三二)程珌(1164-1242)323

(一三三)刘宰(1166-1239)324

(一三四)李心传(1166-1243)324

(一三五)真德秀(1178-1235)324

(一三六)魏了翁(1128-1235)324

(一三七)包恢(1182-1268)325

(一三八)刘克庄(1187-1269)325

(一三九)孟珙(1195-1246)327

(一四○)吴潜(1196-1262)327

(一四一)王柏(1197-1274)327

(一四二)夏贵(1197-1279)328

(一四三)江万里(1198-1274)328

(一四四)方岳(1199-1262)328

(一四五)吴文英(1200-1266)328

(一四六)陈仲微(1212-1283)331

(一四七)贾似道(1213-1275)331

(一四八)黄震(1213-1280)331

(一四九)陈著(1214-1297)331

(一五○)许月卿331

(一五一)马廷?(1223-1289)331

(一五二)王应麟(1223-1296)331

(一五三)谢枋得(1226-1289)332

(一五四)胡三省(1230-1302)333

(一五五)刘辰翁(1231-1244)334

(一五六)周密(1231-1308)334

(一五七)陈文龙(1232-1277)335

(一五八)文天祥(1236-1282)336

中文336

一.通论337

二.传记340

三.诗342

四.词343

日文343

(一五九)陆秀夫(1238-1279)343

(一六○)郑思肖(1241-1318)343

(一六一)邓牧(1247-1306)345

(一六二)谢翱(1249-1295)345

(一六三)管道升(1262-1319)346

二.生卒年资料不全者:346

(一六四)毛滂(1067-?)346

(一六五)李清照(1081-?)346

中文346

一.通论348

二.传记352

三.诗355

四.词335

日文358

韩文358

西文359

(一六六)王明清(1127-?)359

(一六七)戴复古(1167-?)359

(一六八)张端义(1179-?)359

(一六九)家铉翁(1213-?)359

(一七○)张炎(1248-?)360

(一七一)陈搏(?-989)362

(一七二)陈舜愈(?-1012)362

(一七三)时彦(?-1107)362

(一七四)王禀(?-1126)363

(一七五)韩驹(?-1135)363

(一七六)吴激(米婿)(?-1142)363

(一七七)朱弁(?-1144)363

(一七八)高登(?-1148)363

(一七九)邵博(?-1158)363

(一八○)魏杞(?-1184)363

(一八一)李庭芝(?-1276)364

(一八二)王沂孙(?-约1290)364

(一八三)赵湘(约995)365

(一八四)智圆(僧人)(约1016)365

(一八五)柳永(约1045)365

中文365

日文370

韩文370

西文371

(一八六)吕本中(约1119)371

(一八七)朱淑真(约1131)371

(一八八)晁公武(约1144)373

(一八九)史达祖(约1195)374

(一九○)汪元量(约1279)374

(一九一)蒋捷(约1279)375

(一九二)李畋(淳化年间人)376

(一九三)罗孟郊(天圣年间人)376

(一九四)黄庶(庆历年间人)376

(一九五)李之仪(元丰年间人)376

(一九六)阮阅(元丰.建炎年间人)376

(一九七)吴可(宣和年间人)376

(一九八)张戒(宣和年间人)376

(一九九)陆棠(宣和年间人)377

(二○○)周紫芝(绍兴年间人)377

(二○一)马和之(绍兴年间人)377

(二○二)蒲寿庚(淳熙年间人)377

(二○三)陈善(淳熙年间人)379

(二○四)陈模(庆元年间人)379

(二○五)葛长庚(嘉定年间人)379

(二○六)高斯德(绍定年间人)379

(二○七)陈振孙(端平年间人)379

(二○八)彭大雅(淳祐年间人)380

(二○九)何梦桂(咸淳年间人)380

(二一○)林景熙(咸淳年间人)380

(二一一)吴曾(高宗时人)380

(二一二)卢蒲江(宁宗时人)380

(二一三)李全(宁宗时人)381

(二一四)凌震(端宗时人)381

(二一五)陈慥(苏轼友)381

(二一六)王诜(苏轼同学)381

(二一七)范温(秦观婿)381

(二一八)真山民(真德秀孙)381

(二一九)吴泳(魏了翁弟子)381

(二二○)王?(北宋人)382

(二二一)魏泰(北宋)382

(二二二)高菊磵(南宋)382

(二二三)梁红玉(南宋)382

(二二四)罗大经(南宋)382

西文期刊全名缩写对照表383

引用书目384

姓氏笔划检字表389

著译者索引395

西文著译者索引456

1996《两宋文学论著集目正编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之五》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罗联添,刘德汉编辑 1996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