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民族志》

概述1

民族人口分布一览表6

大事记15

第一章 建置沿革及土司设置35

第一节 建置沿革35

第二节 土司设置46

第二章 土家族57

第一节 族源57

第二节 生活习俗62

居住63

饮食64

服饰65

婚姻67

丧葬67

节庆69

信奉禁忌70

第三节 语言称谓71

第四节 文化艺术73

文学艺术74

1、文人文学74

2、民间文学87

音乐乐器112

戏剧舞蹈114

民族工艺121

文物名胜124

第三章 苗族129

第一节 族源129

第二节 生活习俗135

居住135

服饰136

节庆136

婚姻139

丧葬139

信奉140

第三节 文化艺术140

民间文学141

书面文学144

工艺美术146

名胜古迹146

第四章 其他民族148

第一节 仡佬族148

族源148

文化艺术151

生活习俗154

第二节 汉族157

第三节 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59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恢复161

第五章 民族工作161

第二节 建立民族乡171

第三节 民族经济文化事业175

附 发放民族经费一览表179

帮助少数民族无房户建房一览表185

《与天同寿》碑记191

第四节 培养少数无族干部192

附 少数民族担任县领导职务名单195

民委工作人员名单200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统计表201

第五节 建立民族档案203

第一节 抗暴斗争212

第六章 抗暴斗争与民族团结212

第二节 民族团结235

第七章 名人专略239

附 少数民族英名录258

第八章 传闻轶事262

由氏“紫荆堂”的来历262

张氏“百忍堂”的来历262

杨氏“四知堂”的来历264

包白头帕的来历264

土家人的“香火牌”为何是两截266

敬“梅山神”的来历267

“金头和尚”的传说268

马桑树为什么长不高270

“丢马草”的传说270

“亮碑”的传说271

初二过年273

公公背媳妇274

第九章 附录275

中共中央统战部文件275

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确定“土家族”民族成份问题(电报)278

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1)民政字第601号文件《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原则的通知》27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字第37号文件《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问题的补充通知》28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2)民政字第240号文件《关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份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纪要》283

思南县人民政府(1983)31号文《关于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的报告》288

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思发(1983)16号文《关于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的通知)290

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1984)5号文件《关于恢复我县少数民族成份的意见》292

附:1、关于对思发(84)5号文件执行情况的几点说明296

2、恢复民族成份的认定标准298

贵州省人民政府(86)黔府通143号文《关于思南、江口、德江县部份群众恢复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侗族民族成份的批复300

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结束我县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工作的通知302

铜仁地区行政公暑《关于设立思南县南盆、胡家湾等15个民族乡的请示》304

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南盆、胡家湾等十五个民族乡的报告307

贵州省人民政府(87)黔府通56号文《关于思南县建立民族乡的批复》312

后记313

1988《思南县民族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