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讲义》求取 ⇩

第一部分眼科疾病1

第一章眼的解剖和生理功能1

第一节 眼球1

一、眼球壁1

(一)外膜(纤维膜)1

(二)中膜(葡萄膜)3

(三)内膜(视网膜)4

二、视神经和视路4

三、眼球内容物7

(一)房水7

(二)晶状体7

(三)晶状体悬韧带8

(四)玻璃状体8

四、眼球的血循环系统8

(一)视网膜中心血管系统8

(二)睫状血管系统8

五、眼球的感觉神经10

第二节 眼的保护器和附属器11

一、眼睑11

二、结膜12

三、眼眶13

四、泪器14

五、眼外肌15

第三节 眼的生理功能17

一、屈光系统17

二、感光结构17

三、“遮光”系统17

四、运动装置18

五、保护结构18

第二章眼的检查法19

第一节 询问病史19

第二节 视机能检查19

一、中心视力及其检查法19

(一)远视力检查法19

(二)近视力检查法20

二、视野及其检查法20

(一)对比法20

(二)周边视野计检查法20

(三)平面视野计检查法21

三、光觉及其检查法22

四、色觉及其检查法22

第三节 眼各部检查法22

一、明室检查23

(一)眼睑检查法23

(二)泪器检查法23

(三)结膜检查法23

(四)角膜和巩膜检查法23

(五)前房、虹膜和瞳孔检查法28

(六)晶状体检查法28

(七)眼眶检查法28

(八)眼球检查法28

二、暗室检查法30

(一)斜照法30

(二)彻照法30

(三)眼底检查法30

第三章眼病辩证的基本法测33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33

一、五轮学说的基本概念33

二、五轮的发病原理及其病征特点34

三、五轮学说的临床意义34

第二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34

一、直通于眼的经络34

二、经络学说在眼科临床上的意义35

第四章眼部常见疾病36

第一节 眼睑病36

一、睑腺炎36

二、睑板腺囊肿37

三、睑缘炎38

四、倒睫及睑内翻39

五、上睑下垂40

第二节泪器病41

一、流泪和泪溢41

二、泪囊炎41

(一)慢性泪囊炎41

(二)急性泪囊炎42

第三节 结膜病43

一、沙眼43

二、急性卡他性结膜炎46

三、流行性角膜结膜炎47

四、泡性结膜炎47

五、翼状胬肉48

第四节 角膜病49

一、角膜炎概述49

二、单纯性角膜溃疡52

三、匐行性角膜溃疡52

四、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54

五、疱疹性角膜炎54

六、泡性角膜炎56

七、角膜软化症56

第五节 巩膜炎58

第六节 色素膜炎59

一、渗出性虹膜睫状体炎59

二、渗出性脉络膜炎62

三、化脓性脉络膜炎62

第七节 白内障63

一、老年性白内障63

二、并发性白内障66

三、外伤性白内障66

四、先天性白内障67

第八节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68

第九节 视网膜病70

一、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70

二、视网膜色素变性71

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71

第十节 视神经病73

一、视神经炎73

二、视神经萎缩74

第十一节 眼的屈光与调节75

一、眼的屈光状态75

(一)近视76

(二)远视77

(三)散光78

二、调节与老视79

第十二节 眼外伤79

一、结膜与角膜异物80

二、眼球钝挫伤80

三、眼球穿孔伤82

四、眼烧伤84

(一)化学性烧伤84

(二)热烫伤84

五、电光性眼炎85

第五章 眼病的治疗86

第一节 眼部常用小处置86

一、滴眼药法86

二、涂眼膏法86

三、眼部绷带包扎法87

四、洗眼法87

五、泪道冲洗法88

六、泪道探通法88

七、结膜下注射法88

八、眼球后注射法89

九、海螵蛸磨擦法90

十、倒睫电解法91

十一、麦粒肿切开法92

十二、角膜异物取出法92

十三、角膜溃疡烧灼法92

十四、穴位注射法93

十五、穴位埋线法93

十六、挑治法93

第二节 眼科常用手术93

一、术前一般准备93

二、沙眼滤泡挤压术94

三、睑板腺囊肿切除术94

四、睑内翻矫正术95

(一)切除梭形皮肤法95

(二)缝线法96

(三)睑板下沟切断法96

(四)睑板成形术97

五、泪囊摘除术99

六、翼状胬肉切除术100

七、周边部虹膜切除术101

八、虹膜嵌入巩膜术102

九、白内障针拨术103

十、白内障针拨套出术103

十一、视神经按摩术105

第二部分 耳鼻喉科学107

第一章 耳鼻咽喉的解剖和生理107

第一节 鼻的解剖和生理107

第二节 咽的解剖和生理113

第三节 喉的解剖和生理114

第四节 耳的解剖和生理119

第二章 耳鼻咽喉的检查方法123

第一节 鼻部检查法123

第二节 咽部检查法125

第三节 喉部检查法125

第四节 耳部检查法127

第三章 鼻部疾病131

第一节 鼻前庭炎和鼻疖131

第二节 酒渣鼻132

第三节 鼻中隔弯曲132

第四节 鼻部骨折133

第五节 急性鼻炎134

第六节 慢性鼻炎135

第七节 肥厚性鼻炎135

第八节 萎缩性鼻炎136

第九节 鼻腔异物137

第十节 鼻出血137

第十一节 变态反应性鼻炎139

第十二节 急性鼻窦炎140

第十三节 慢性鼻窦炎142

第十四节 鼻窦炎的并发症143

第四章 咽部疾病144

第一节 急性咽炎144

第二节 慢性咽炎144

第三节 急性扁桃体炎145

第四节 慢性扁桃体炎146

第五节 扁桃体周围脓肿147

第六节 咽后壁脓肿148

第七节 咽部神经症149

第八节 咽部异物149

第五章 喉部疾病151

第一节 急性喉炎151

第二节 慢性喉炎151

第三节 急性喉梗阻152

第四节 呼吸道异物153

第六章 耳部疾病155

第一节 急性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155

第二节 外耳道湿疹155

第三节 耳道耵聍检塞156

第四节 外耳道异物156

第五节 鼓膜外伤157

第六节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157

第七节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158

第八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58

第九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9

第十节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160

第十一节 耳聋162

第十二节 耳源性眩晕163

第七章 耳鼻咽喉肿瘤165

第一节 良性肿瘤165

第二节 恶性肿瘤166

第八章 耳鼻喉科常用小手术168

第一节 下鼻甲电烙术168

第二节 鼻息肉摘除术168

第三节 上颌窦根治术169

第四节 扁桃体摘除术170

第五节 气管切开术172

第三部分口腔科学175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概况175

第一节 口腔颌部表面解剖175

第二节 颌骨179

第三节 颌面部肌肉和颞下颌关节181

第四节 血管183

第五节 淋巴184

第六节 神经186

第七节 唾液腺189

第二章牙体及牙周组织的解剖生理191

第一节 乳牙和恒牙191

第二节 牙体和牙周组织193

第三章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196

第一节 龋齿196

第二节 牙髓炎199

第三节 牙本质过敏症201

第四节 根端周围炎203

第五节 冠周炎204

第六节 颌面部蜂窝织炎206

第七节 牙周病211

第四章口腔粘膜病213

第一节 复发性口疮213

第二节 单纯疱疹性口炎215

第三节 鹅口疮216

第四节 感染性口炎218

第五节 坏死性龈口炎218

第五章口腔颌面部损伤221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和急救221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222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224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229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麻醉321

第一节 局部麻醉方法231

第二节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235

第三节 新医麻醉资料236

第七章拔牙术238

第一节 拔牙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38

第二节 拔牙方法239

第三节 拔牙的并发症及处理244

第八章口腔颌面部检查246

口腔科检查常用器械246

检查方法246

1972《五官科讲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五官科学讲义(1974 PDF版)
五官科学讲义
1974 广东中医学院五宫科教研组
五官科学(1983 PDF版)
五官科学
1983
五官科学讲义  试用本(1971 PDF版)
五官科学讲义 试用本
1971
五官科讲义  三年制试用教材(1971.06 PDF版)
五官科讲义 三年制试用教材
1971.06
五官科学  试用教材(1971 PDF版)
五官科学 试用教材
1971
五官科  皮肤科讲义  试用教材( PDF版)
五官科 皮肤科讲义 试用教材
小学体育游戏二百例(1986 PDF版)
小学体育游戏二百例
1986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官科学(1996 PDF版)
五官科学
1996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官科学(1989 PDF版)
五官科学
1989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官科学(1989 PDF版)
五官科学
1989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五官科学(1997 PDF版)
五官科学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官科学(1973 PDF版)
五官科学
197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五官科学(1974 PDF版)
五官科学
1974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五官科学(1995 PDF版)
五官科学
1995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五官科学(1974 PDF版)
五官科学
1974 重庆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