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训精华》求取 ⇩

序 邓伟志1

前言1

凡例1

一、修养篇1

修身洁已,不为苟得 〔战国〕田稷母1

饰其面,修其心 〔东汉〕蔡邕2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4

止谤莫如自修 〔三国〕王昶5

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北齐〕颜之推6

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 〔唐〕李世民8

承世胄者,修已不得不恳 〔唐〕柳玭9

君子修身治人之术 〔北宋〕欧阳修11

亲贤如就芝兰 〔北宋〕邵雍12

皆以修身为本 〔北宋〕司马光1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之细 〔北宋〕邹浩16

训以宽厚恭谨 〔南宋〕陆游17

贤者能自反 〔南宋〕袁采18

希圣者昌,踵弊者亡 〔明〕徐皇后20

以勤确谦抑为上 〔明〕王守仁22

须苦切点检自家病痛 〔明〕唐顺之23

心为人一身之主 〔明〕杨继盛24

悔前莫如慎始 〔明〕吕坤26

养身先宜自息欲火 〔明〕姚舜牧27

做人当如处子防身 〔明〕朱吾弼28

宜淡其浓华之念 〔清〕孙奇逢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清〕孙奇逢31

行庸德谨庸言终身慥慥 〔清〕孙奇逢32

君主之道,修身为上 〔清〕唐甄33

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 〔清〕张英34

一言一动皆思益人 〔清〕张英36

必使俯仰无愧 〔清〕康熙帝38

君子有三戒 〔清〕康熙帝39

学贵治生,谊先敦本 〔清〕许汝霖40

不求非分,不作非为 〔清〕雍正帝41

天下惟诚朴为可久 〔清〕陈宏谋42

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 〔近代〕曾国藩43

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近代〕曾国藩45

养心养身者在此 〔近代〕左宗棠47

窒欲惩忿,则气自平 〔近代〕彭玉麟48

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 〔近代〕张之洞49

忍让为居家美德 〔近代〕吴汝纶51

勿谓益小而不为 〔近代〕严复52

必须表里心身并治 〔近代〕严复53

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代〕吴玉章54

谦受益,和为贵 〔现代〕冯玉祥55

学会安静不急躁不愁 〔现代〕谢觉哉57

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 〔现代〕毛泽东58

思想上应向高标准看齐 〔现代〕彭德怀59

避免苦闷导致身心失常 〔现代〕傅雷60

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现代〕傅雷61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现代〕傅雷62

人之进退,唯问立志 〔西汉〕孔臧64

二、立志篇64

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东汉〕赵岐65

德行立于己志 〔东汉〕郑玄66

勿以薄而志不壮 〔三国〕司马徽67

志当存高远 〔三国〕诸葛亮68

效高人远节,志在善人 〔三国〕王修69

人无志,非人也 〔三国〕嵇康71

宽大志其,足以兼包 〔唐〕李世民72

君子之事亲,养志为大 〔唐〕穆宁74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北宋〕谢良佐75

业无高卑志当坚 〔北宋〕张耒76

立志以明道 〔南宋〕胡安国77

患人无志耳 〔南宋〕陆九渊7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79

立志光前裕后 〔明〕王守仁80

大志非才不就 〔明〕郑晓81

第一先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83

不奋发雄飞,奈何为人 〔明〕徐媛84

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 〔明〕吴麟徵85

须有一段抵挡流俗之志 〔清〕孙奇逢86

成吾著述之志 〔清〕傅山88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清〕王夫之89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清〕康熙帝90

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清〕康熙帝92

各安其志,则志无旁鹜 〔清〕雍正帝94

君子立志当有民胞物与之量 〔近代〕曾国藩95

务须咬牙厉志 〔近代〕曾国藩96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 〔近代〕左宗棠98

志向一定,并力赴之 〔近代〕左宗棠99

不得志也力戒发牢骚 〔近代〕彭玉麟100

志贵立言立行立德立功 〔近代〕彭玉麟101

病身不病志 〔近代〕李鸿章102

要有自己的终身志愿 〔现代〕徐特立104

做顶天立地有志气的人 〔现代〕吴玉章105

立志读书 〔现代〕谢觉哉106

一定要锻炼意志 〔现代〕毛泽东107

要立雄心壮志 〔现代〕毛泽东108

三、家教篇109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东汉〕马援109

天道恶满而好谦 〔东汉〕樊宏110

武功书之竹帛,文德教化子孙 〔东汉〕邓绥111

我以勤身清名为之基 〔三国〕陈慎112

贫非人患,惟和为贵 〔三国〕向朗114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南朝〕徐勉115

当共相勉励,笃睦为先 〔南朝〕萧嶷116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北魏〕阿豺118

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齐〕颜之推119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北齐〕颜之推121

聚其要言,以为近诫 〔唐〕李世民122

常恐置产怠子孙 〔唐〕元稹123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北宋〕包拯124

心虽爱之不形于外 〔北宋〕司马光125

以义方训其子 〔北宋〕司马光127

吾族敦睦当自我子起 〔北宋〕黄庭坚129

使人歆羡,于我何补 〔南宋〕陆游130

家祭毋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131

教子有五,废一不可 〔宋代〕家颐132

视一家如一身 〔元〕郑太和134

劳则善心生,逸则妄念生 〔明〕史桂芳135

无遗父母之忧,便是常常聚首 〔明〕任环136

毋甘自弃 〔明〕张居正137

善恶在我,毁誉由人 〔明〕吕坤139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明〕庞尚鹏140

虫蚀其内,风透其外 〔明〕姚舜牧141

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明〕吴麟徵143

俭以惜福,慎以守身 〔明〕李应升144

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 〔明〕卢象升145

家运之盛衰实自操之 〔清〕孙奇逢147

少年血性未定,戒之在色 〔清〕蒋伊149

天道造物,必无两全 〔清〕张英150

治家之道,谨肃为要 〔清〕张英152

行合道理以慰父母 〔清〕康熙帝153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板桥154

教子之金科玉律 〔清〕纪昀155

须立定脚跟 〔清〕谢启昆157

宜守三戒 〔近代〕林则徐158

勿习浮华,勿学放纵 〔近代〕倭仁160

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近代〕曾国藩162

满招损,谦受益 〔近代〕曾国藩164

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近代〕曾国藩165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近代〕彭玉麟167

不可因恃父兄显贵而欺人 〔近代〕李鸿章168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近代〕严复170

望各自爱,以继余志 〔近代〕孙中山171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现代〕毛泽东172

惟望善育我儿 〔现代〕李硕勋173

依赖父母的子女没有出息 〔现代〕巴金174

切实防范他沾染上坏习气 〔现代〕罗瑞卿175

不能恋爱至上 〔现代〕傅雷176

对终生伴侣要求不能太苛 〔现代〕傅雷177

做名人要谨慎 〔现代〕傅雷179

未有异德不可蒙恩甚厚 〔西汉〕刘向181

四、德行篇181

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三国〕曹操182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刘备183

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 〔三国〕王肃184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 〔晋〕王祥185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晋〕羊祜186

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北齐〕颜之推187

一言一行,未尝涉私 〔隋〕房彦谦189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唐〕李世民190

若无令德,必受其殃 〔唐〕李义琰191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 〔唐〕元结192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唐〕朱仁轨193

宁人负己,已无负人 〔北宋〕邵雍194

有德者皆由俭来 〔北宋〕司马光194

惟恕可以成德 〔北宋〕范仁纯196

不可苦害卖产之人 〔南宋〕袁采197

贫贱患难,进德之阶 〔宋代〕刘炎198

君子畜德,无忽细微 〔明〕方孝孺199

积德成王,积怨成亡 〔明〕徐皇后200

妇人之德,莫大乎端己 〔明〕徐皇后201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 〔明〕聂大年202

得饶人处且饶人 〔明〕冯惟敏203

舍德产而房产,失其本矣 〔明〕姚舜牧204

以文会友便是进德修业之时 〔清〕孙奇逢205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清〕朱柏庐206

强者不可欺凌弱者 〔明〕王夫之207

惟土物爱,厥心臧 〔明〕张英208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 〔明〕康熙帝209

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 〔明〕康熙帝211

酒以合欢,岂容乱德 〔明〕许汝霖212

得志泽加于民 〔明〕郑板桥213

迁善改过,修德读书 〔近代〕曾国藩215

默省八德 〔近代〕曾国藩217

德不进,业不修,则足忧之 〔近代〕彭玉麟218

好官必不爱钱 〔近代〕吴汝纶2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德也 〔现代〕冯玉祥221

锻炼品德纯 〔现代〕陈毅222

艺术永远离不开道德 〔现代〕傅雷223

五、处世篇224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西周〕周公旦224

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东汉〕赵咨225

屈以为伸,让以为得 〔三国〕王昶226

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 〔三国〕辛宪英228

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北齐〕颜之推229

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北齐〕颜之推230

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 〔唐〕白居易231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 〔北宋〕范仲淹232

知贤不能亲,不得谓之人 〔北宋〕邵雍233

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 〔北宋〕江端友234

择交每务简静,无求于事 〔南宋〕叶梦得235

勿与达贵亲厚 〔南宋〕陆游237

交游不可无亲疏之辨 〔南宋〕朱熹238

向善背恶,去彼取此 〔南宋〕吕祖谦240

施人勿念,受施勿忘 〔南宋〕袁采241

处事常悔往事之非 〔南宋〕袁采242

与人相处要谦下诚实 〔明〕杨继盛244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明〕庞尚鹏245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 〔明〕姚舜牧247

要作好人,须寻好友 〔明〕高攀龙247

朋友相与,只取其衣 〔明〕温陆氏249

须有以我容人之意 〔清〕孙奇逢250

择交者不败 〔清〕张英251

知足即为称意 〔清〕张英253

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 〔清〕康熙帝254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清〕康熙帝255

亲小人则君子自远 〔清〕申居郧256

初入世途,择交宜慎 〔清〕纪昀257

时命不可知,四者我宜有 〔清〕蒋士铨25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代〕林则徐260

处世要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近代〕曾国藩261

交游必择胜我者 〔近代〕左宗棠263

世间唯笃实一路人跌不倒 〔近代〕彭玉麟264

一生慎勿以势交 〔近代〕彭玉麟265

历尽艰难好作人 〔近代〕俞樾266

处世宜爱惜名誉 〔近代〕严复268

要与好学的人接近 〔现代〕徐特立269

对待“歧路”、“穷途”之法 〔现代〕鲁迅270

时时替别人想想 〔现代〕冯玉祥271

你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现代〕刘少奇272

待朋友不能马虎 〔现代〕傅雷273

人一辈子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现代〕傅雷274

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 〔现代〕潘琰275

万事总以“和为贵忍为高” 〔现代〕毛岸英277

六、勉学篇278

子之废学,若吾断织也 〔战国〕孟轲母278

手敕太子勤学习 〔西汉〕刘邦279

人不可不自勉 〔东汉〕陈寔281

退朝之暇,念观典籍 〔晋〕李暠282

可久可大,其唯学欤 〔南朝〕萧纲283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 〔北齐〕颜之推28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北齐〕颜之推286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唐〕韩愈288

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 〔唐〕杜牧29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北宋〕欧阳修291

因风寄书,勤学自爱 〔北宋〕苏轼292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 〔南宋〕吕本中293

学贵变化气质 〔明〕庞尚鹏294

学者,心之白日也 〔明〕姚舜牧295

多读书则气清 〔明〕吴麟徵296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 〔清〕孙枝蔚297

学字当专一 〔清〕张英298

焚膏油以继晷 〔清〕李光地300

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 〔清〕康熙帝302

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清〕康熙帝305

凡学一艺必于自身有益 〔清〕康熙帝307

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清〕郑板桥309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清〕彭端淑311

学诗文须摹拟 〔清〕姚鼐313

学贵专门,识须坚定 〔清〕章学诚314

不可夜郎自大,弃书不读 〔近代〕林则徐316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 〔近代〕曾国藩317

读书须具大量 〔近代〕曾国藩319

文中雄奇以行气为上 〔近代〕曾国藩321

力学则游惰之念不禁自无 〔近代〕左宗棠324

读书当如刺绣 〔近代〕彭玉麟325

循序奋进,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近代〕李鸿章327

学须有恒心 〔近代〕李鸿章328

光阴可贵,求学不易 〔近代〕张之洞330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近代〕严复331

学问之道,水到渠成 〔近代〕严复332

应极力接受新知识 〔现代〕冯玉祥334

一要练习,二要用心 〔现代〕谢觉哉335

只要有决心是学得到的 〔现代〕董必武336

望你好好学习 〔现代〕朱德康克清337

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代〕杨杰338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 〔现代〕毛泽东339

学人之长,克己之短 〔现代〕毛泽东340

多向青年学习 〔现代〕周恩来341

决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现代〕刘少奇342

应多阅些课外书籍 〔现代〕邓发343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现代〕傅雷344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 〔现代〕傅雷345

只要有闲暇就要看书 〔现代〕潘琰346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西周〕姜太公348

七、尊师篇34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春秋〕孔丘349

出殿门迎,先拜三师 〔唐〕李世民351

质是非于名师 〔南宋〕何耕352

事师长贵乎礼 〔南宋〕朱熹353

学师须考学生务农力本 〔明〕霍韬354

从其先得者而问焉 〔明〕海瑞355

切记不可一日无师傅 〔明〕杨继盛356

子弟从师问业,尤当察其勤惰 〔明〕庞尚鹏357

师友当以老成庄重为良 〔明〕吴麟徵358

不敬信师友难以长进 〔清〕张履祥358

亲师取友,并归一路 〔清〕魏禧359

择师为难,敬师为要 〔清〕郑板桥360

博访优长之士为师 〔清〕同治帝362

自奉宜薄,待师友宜厚 〔清〕申居郧362

须勤读敬师 〔近代〕林则徐364

师道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 〔近代〕彭玉麟365

业师足为吾儿模范 〔近代〕李鸿章366

校中师友均应和敬接待 〔近代〕严复367

指导青年的本领决不藏匿 〔现代〕鲁迅368

向老师及其他人学 〔现代〕谢觉哉369

教员团结,师生才能团结 〔现代〕谢觉哉370

当教师首先是为人民服务 〔现代〕董必武371

先生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现代〕陶行知372

亲师取友,问道求学 〔现代〕向警予373

为启诱农工阶级智识之良师 〔现代〕周恩来374

寻师问道要从多方面着眼 〔现代〕傅雷375

你要听先生的话 〔现代〕瞿秋白375

八、理财篇377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西汉〕疏广377

施而不奢,俭而不吝 〔北齐〕颜之推378

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唐〕李世民380

能耕之,足以食 〔唐〕李袭誉382

不为子孙广田宅 〔唐〕张嘉贞383

我为天下守财耳 〔北宋〕赵匡胤384

子孙当念自立 〔北宋〕王旦385

毋以积财为我累 〔北宋〕欧阳郑氏386

不勤不劳,万事不举 〔南宋〕吕本中388

久享富佚,则致衰倾 〔明〕霍韬389

常将有日思无日 〔明〕周怡390

得之不以义不能享 〔明〕庞尚鹏391

珍玩取祸,古已明鉴 〔明〕姚舜牧392

守护可久之德,可大之业 〔清〕孙奇逢393

尤要在克勤克俭之人耳 〔清〕孙奇逢394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清〕朱柏庐396

交易分明,不得贪小便宜 〔清〕蒋伊397

囊无余蓄,何致为盗贼所窥 〔清〕张英398

俭以成廉,侈以成贪 〔清〕康熙帝399

足以赡给者,亦当量入为出 〔清〕康熙帝401

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 〔清〕雍正帝401

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清〕郑板桥403

何敢稍涉纷华 〔清〕同治帝404

可省则省,但从大处落墨 〔近代〕林则徐405

居家之道,不可有馀财 〔近代〕曾国藩406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近代〕曾国藩407

戒奢侈,崇俭实 〔近代〕彭玉麟408

要钱多何用 〔近代〕彭玉麟410

非义之财,悖入则悖出 〔近代〕彭玉麟412

不妄费自免拮据 〔现代〕冯玉祥413

理财有方法有系统 〔现代〕傅雷414

九、致用篇416

苟有才不忧不用 〔三国〕陆逊416

苟近而可师,何必远也 〔东晋〕李暠417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 〔北齐〕颜之推418

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北齐〕颜之推420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 〔北齐〕颜之推422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唐〕李世民423

子孙以吾为戒 〔南宋〕陆游424

纸上得来终觉浅 〔南宋〕陆游424

论轻重,行为重 〔南宋〕朱熹425

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 〔明〕张居正426

丈夫须五硬 〔明〕支大纶428

将紧要做不到事干一两件 〔明〕温陆氏429

学问须验之人伦事物之间 〔清〕孙奇逢430

不行不算知 〔清〕孙奇逢431

欺诈与否,于语言见之 〔清〕张履祥432

石蕴玉而山辉 〔清〕张英433

尽取古今经国之大猷 〔清〕万斯同434

文人得之以作文 〔清〕蒲松龄436

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 〔清〕李光地438

身劳而心安者为之 〔清〕康熙帝439

读书以明理为要 〔清〕康熙帝441

教以受用之法 〔清〕谢启昆443

凡事做则会 〔清〕钱泳445

前人未及所为而有待于后人 〔清〕咸丰帝446

读书贵在用世 〔近代〕林则徐447

精神愈用则愈出 〔近代〕曾国藩448

逆来顺受之法 〔近代〕曾国藩450

但求实浮于名,劳浮于赏 〔近代〕彭玉麟451

读书之道,为进德和修业 〔近代〕彭玉麟453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近代〕李鸿章455

学成归来得以泽民耳 〔近代〕张之洞456

要学做事,不要做书呆子 〔现代〕陶行知457

不要幻想多而实干少 〔现代〕叶剑英458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 〔现代〕罗荣桓459

十、从政篇460

慎无以国骄人 〔西周〕周公旦46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西汉〕疏广462

吾在军中执法是也 〔三国〕曹操463

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 〔西晋〕荀勖463

赏勿漏疏,罚勿容亲 〔东晋〕李暠464

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 〔北齐〕颜之推466

治民平狱之道 〔北齐〕颜之推467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隋〕韦世康469

黄金累千,岂如一贤之重 〔唐〕李世民470

位逾高而益惧,恩弥厚而增忧 〔唐〕姚崇471

从政不可不守 〔唐〕颜真卿473

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 〔唐〕崔卢氏474

出门忘家,临阵忘死 〔北宋〕呼延赞476

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 〔北宋〕赵光义476

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北宋〕范仲淹478

官职是国家的,婿安得有之 〔北宋〕陈执中479

愿汝等不厕其间 〔北宋〕贾昌朝480

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北宋〕欧阳修481

爵赏所以与天下共也 〔北宋〕赵祯482

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 〔南宋〕胡安国483

死于守土之为光明俊伟 〔南宋〕陈元桂484

惟有虏官不可为耳 〔明〕朱舜水485

汝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 〔明〕顾炎武母487

越分妄求,余殃在后 〔清〕孙奇逢488

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 〔清〕康熙帝489

惟身先之,而人自从 〔清〕康熙帝491

虽至微至易,皆当慎重处之 〔清〕康熙帝492

毋徇私情而千国宪 〔清〕雍正帝494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清〕袁枚495

居官者宜晚睡早起 〔清〕聂继模497

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 〔近代〕林则徐499

勿贪利禄,勿恋权位 〔近代〕林则徐500

苟利国家生死以 〔近代〕林则徐502

以官为乐,必不能做好官 〔近代〕倭仁503

凡将才有四大端 〔近代〕曾国藩504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近代〕曾国藩506

居官四败,藉以自儆 〔近代〕彭玉麟507

位高望重,当常存履冰之念 〔近代〕彭五麟508

治军贵严 〔近代〕彭玉麟510

一国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 〔近代〕李鸿章512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近代〕张之洞513

心心爱国,心心爱民 〔近代〕林纾515

为天下人谋永福 〔近代〕林觉民517

使人民各得其所 〔现代〕吴玉章519

“官”而不“焦”,天下大乱 〔现代〕谢觉哉520

望升官发财之人不宜来我处 〔现代〕朱德520

用人以德才资为标准 〔现代〕刘伯承521

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现代〕郭沫若523

为升官发财而活,虽生犹死 〔现代〕邓中夏524

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现代〕王若飞525

稳之极为保守,躁之极为暴动 〔现代〕周恩来526

1997《中国家训精华》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宝耿编著 1997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思想家名著精华  下(1993 PDF版)
中国思想家名著精华 下
1993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中国医术名家精华·6,民间医术精华(1999年 PDF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中国医术名家精华·6,民间医术精华
1999年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国文学精华  战国策精华  下( PDF版)
中国文学精华 战国策精华 下
中国文学精华  战国策精华  上( PDF版)
中国文学精华 战国策精华 上
中国家训经典(1993 PDF版)
中国家训经典
1993 海口:海南出版社
中华家训大观(1994 PDF版)
中华家训大观
1994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1990 PDF版)
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
1990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国家训智慧(1993 PDF版)
中国家训智慧
1993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华古代家训(1994 PDF版)
中华古代家训
1994 北京:京华出版社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1994 PDF版)
当代各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
199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名人家训格言(1995 PDF版)
中华名人家训格言
1995 成都:天地出版社
中国文学精华  墨子精华(1941 PDF版)
中国文学精华 墨子精华
1941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
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1986 PDF版)
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家教古训(1991 PDF版)
中国家教古训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华儒家精神(1999 PDF版)
中华儒家精神
1999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