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诗词三百首》
作者 | 邓添华著;广东梅州市作家协会主编 编者 |
---|---|
出版 | 未查询到或未知 |
参考页数 | 178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5602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梅州文丛》总序1
教改奇葩迎春晖——《教学法诗词三百首》序3
自勉壮志联8
开篇诗9
第一部分课前篇10
001 教学方法10
002 教学方法的选择10
003 理性教学(当代世界教学的三大流派之一)11
004 感性教学(当代世界教学的三大流派之二)12
005 自我教学(当代世界教学的三大流派之三)13
006 教学新三论14
007 教学经验15
008 知识传授15
009 学法需有过程16
010 教学艺术的形成16
011 输接信息17
012 讲授法17
013 演示法18
014 预习指导法19
015 发现教学法20
016 目标教法学21
017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21
018 六步课堂教学法22
019 学导式教学法23
020 暗示教学法24
021 整体教学法25
022 问题讨论法25
023 赫氏教学法26
024 分层教学法27
025 微格教学法28
026 “双轨”教学法29
027 教学研究活动29
028 读与写(丁有宽教材教法辩证关系之一)31
029 有法与无法(丁有宽教材教法辩证关系之二)31
030 文与道(丁有宽教材教法辩证关系之三)32
031 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32
032 春兰秋菊教学法33
033 科学性与思想性(教学原则之一)34
034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之二)35
035 直观性(教学原则之三)35
036 启发性(教学原则之四)36
037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之五)36
038 巩固性(教学原则之六)37
039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之七)37
040 备课(教学基本环节之一)39
041 上课(教学基本环节之二)40
042 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基本环节之三)41
043 课外辅导(教学基本环节之四)42
044 成绩的检查评定(教学基本环节之五)42
045 教案43
046 备大纲(备课之一)43
047 备课文(备课之二)43
048 备考纲(备课之三)44
049 备课堂练习(备课之四)44
050 备学生(备课之五)45
051 备思想(备课之六)45
052 备板书(备课之七)46
053 备整体(备课之八)46
054 备计划(备课之九)48
055 备作业(备课之十)48
056 教学结构设计(教学设计之一)48
057 知识设计(教学设计之二)49
058 宏观知识设计(教学设计之三)50
059 微观知识设计(教学设计之四)51
060 方法设计(教学设计之五)51
061 宏观方法设计(教学设计之六)52
062 微观方法设计(教学设计之七)52
063 皮克马利翁效应53
064 马太效应53
065 边际效应54
066 相容效应54
067 威信效应55
068 相长效应55
069 异性效应56
070 首因效应56
071 定势效应57
072 从众效应57
073 愉快教学58
074 科学性(愉快教学原则之一)59
075 伦理性(愉快教学原则之二)59
076 审美性(愉快教学原则之三)60
077 直观语言(愉快教学要素之一)60
078 情感共鸣(愉快教学要素之二)61
079 人体语言(愉快教学要素之三)61
080 幽默生趣(愉快教学要素之四)61
081 教学铺垫(愉快教学要素之五)62
082 张弛有道(愉快教学要素之六)62
083 引起动机(愉快教学要素之七)63
084 舒展想象(愉快教学要素之八)63
085 巧置空白(愉快教学要素之九)64
086 教育观念新(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一)64
087 学习方法活(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二)65
088 双基扎实(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三)65
089 面向全体(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四)66
090 发展智能(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五)66
091 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之六)67
092 哲学视角(教学视角之一)67
093 系统科学视角(教学视角之二)68
094 环境科学视角(教学视角之三)69
095 科学史视角(教学视角之四)69
096 伦理学视角(教学视角之五)70
097 美学视角(教学视角之六)70
098 教学辩证观71
099 教学起点72
第二部分课间篇74
100 复习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一)74
101 悬念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二)74
102 讨论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三)75
103 故事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四)75
104 游戏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五)76
105 实验导入法(新课导入法之六)76
106 探骊采珠法(新课导入法之七)77
107 领导(教师主导作用之一)77
108 诱导(教师主导作用之二)78
109 引导(教师主导作用之三)78
110 指导(教师主导作用之四)79
111 开导(教师主导作用之五)79
112 疏导(教师主导作用之六)80
113 因势利导(教师主导作用之七)80
114 辅导(教师主导作用之八)81
115 “灌”与“启”(学生为主体意识之一)81
116 多练多动(学生为主体意识之二)82
117 亲力而为(学生为主体意识之三)82
118 动机启发82
119 方法启发83
120 推理启发83
121 联想启发84
122 回归启发84
123 潜隐启发85
124 案例启发85
125 信号启发86
126 模拟启发86
127 实验启发87
128 激疑启发87
129 情境启发88
130 比喻启发88
131 类推启发88
132 讨论启发89
133 描述启发89
134 提问启发90
135 对比启发90
136 举纲张目90
137 教学“三点”91
138 语言精炼(精讲多练之一)91
139 环节精简(精讲多练之二)92
140 重点精要(精讲多练之三)92
141 教法精巧(精讲多练之四)92
142 选准训练点(精讲多练之五)93
143 变化训练形式(精讲多练之六)94
144 授人以渔(精讲多练之七)94
145 精讲论质(精讲多练之八)95
146 多练并非蛮练(精讲多练之九)95
147 目录激趣95
148 美读激趣96
149 美语激趣96
150 书画激趣97
151 抢答激趣97
152 表演激趣98
153 妙题激趣98
154 故事激趣99
155 音乐激趣99
156 实验激趣100
157 教学气氛美100
158 教学内容美101
159 教学形声美101
160 教学情感美102
161 教学节奏美102
162 板书艺术103
163 横竖式板书105
164 放射式板书105
165 并列式板书106
166 提纲式板书106
167 括号式板书107
168 图表式板书107
169 流程式板书108
170 结构式板书108
171 车轮式板书109
172 始问法109
173 巧问法110
174 续问法110
175 逆问法111
176 曲问法111
177 整体感(提问要领之一)112
178 强度(提问要领之二)112
179 把握关键(提问要领之三)113
180 层次拓展(提问要领之四)114
181 激发兴趣悬念法114
182 思维形象悬念法115
183 故事探讨悬念法115
184 疑难活化悬念法116
185 实验获知悬念法116
186 解题指南悬念法116
187 空间点阵悬念法117
188 点拨注意力117
189 点拨观察力118
190 点拨记忆力118
191 点拨想象力119
192 点拨创造力119
193 谷酿美酒法(想象力训练之一)119
194 借船渡海法(想象力训练之二)120
195 实验架梯法(想象力训练之三)120
196 因果假设法(想象力训练之四)121
197 科海拾贝法(想象力训练之五)121
198 一叶知秋法(想象力训练之六)122
199 教学幽默122
200 仿词幽默法123
201 拟人幽默法123
202 夸张幽默法123
203 移用幽默法124
204 静态教学124
205 动态教学125
206 动静谐合之美125
207 欲静先动(教学动静相生之一)126
208 欲动先静(教学动静相生之二)127
209 寓静于动(教学动静相生之三)127
210 寓动于静(教学动静相生之四)128
211 教学的色、香、味128
212 整体思维·分解思维129
213 抽象法·演绎法130
214 推理三段论法131
215 纵向联系131
216 横向联系132
217 纵横联系132
218 类比联系·对比联系133
219 矛盾激疑法134
220 学法三部曲135
221 引伸变换法136
222 逆向思维法136
223 化归教学法137
224 难点分散法137
225 底层取材法138
226 心理换位法138
227 以虚求实法139
228 倒教法140
229 以错引正法140
230 平中见奇法141
231 笑中会意法141
232 “藏”与“露”141
233 不失形象(教态之一)142
234 外表端庄(教态之二)143
235 头眼说话(教态之三)144
236 人体语言(教态之四)144
237 教鞭挥指(教态之五)145
238 心灵相通(教态之六)145
239 师德感召力(教学非权势影响力之一)146
240 知识征服力(教学非权势影响力之二)146
241 能力影响力(教学非权势影响力之三)146
242 情感激发力(教学非权势影响力之四)147
243 知识广博(课堂应变基础之一)147
244 经验丰富(课堂应变基础之二)147
245 精通教材(课堂应变基础之三)148
246 谙熟教法(课堂应变基础之四)148
247 对症下药(课堂应变要求之一)149
248 纳入正轨(课堂应变要求之二)149
249 弓张不射150
250 情境导控(思维流程导控之一)151
251 思维流量导控(思维流程导控之二)151
252 思维流向导控(思维流程导控之三)151
253 心理素质(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之一)152
254 立志进取(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之二)153
255 磨难砺志(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之三)154
256 心理壮胆(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之四)154
257 心理自制(教学心理素质培养之五)155
258 电化教学155
259 多媒体三维教学156
260 CAI情感教学157
261 CAI作文教学157
262 忌讲风太盛158
263 忌华而不实158
264 忌照本宣科159
265 忌忽视过程159
266 蒙太奇式总复习法159
267 教材与资料(总复习关系之一)160
268 重现与提高(总复习关系之二)161
269 重点与一般(总复习关系之三)161
270 知识强化与开发智力(总复习关系之四)161
271 知识归纳与例题分析(总复习关系之五)162
272 基础知识与解题能力(总复习关系之六)162
273 题量与质量(总复习关系之七)163
274 选题与效果(总复习关系之八)163
275 全体与个别(总复习关系之九)164
276 时间与空间(总复习关系之十)164
277 考试164
278 就题论理(测试评讲之一)165
279 学生“诊治”(测试评讲之二)166
280 亡羊补牢(测试评讲之三)167
281 巩固性结尾法167
282 总结性结尾法167
283 设疑伏笔结尾法168
284 花香不谢结尾法168
285 启导预习结尾法169
第三部分课后篇170
286 第二课堂170
287 家访170
288 巧记法170
289 作业“少、精、活”173
290 作业指路法173
291 作业认真174
292 作业正确174
293 作业按时174
294 作业高层次174
295 厚书读薄175
296 选择规划法(朱熹读书法之一)175
297 心眼专一法(朱熹读书法之二)175
298 口诵心惟法(朱熹读书法之三)176
299 势如破竹法(朱熹读书法之四)176
300 由表及里法(朱熹读书法之五)177
301 攻破大处法(朱熹读书法之六)177
后记178
1999《教学法诗词三百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原注) 唐诗宋词三百首
- 1995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 1988
-
- 五华县黎塘中学建校五周年纪念专刊
- 1989
-
-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 法家诗词三百首 上
- 197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唐诗三百首词典
-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铅蓄电池的运行和维护
- 1985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学诗百法 学词百法
- 1991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 老年诗词三百首
- 1993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注译
- 1998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
- 宋词三百首
- 199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续编
- 1997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