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给养》求取 ⇩

第一编平时对於战时给养之准备1

第一章给养实施之准备1

第一节 要旨1

第二节物资调查1

第一目 物资调查之目的及方法1

第二目 物资现存量之调查1

第三目 物资蒐集法2

第四目 不足品之补充法2

第三节地理及季节之调查2

第一目 要旨2

第二目 土地之状况3

第三目 季节3

第四目交通3

第一 铁路4

第二 水路4

第三 陆路4

第四 航空路5

第四节 给养力之充实计划5

第二章给养品之准备5

第一节 品种之选定5

第二节 定量之规定6

第三节 给养品之捆包16

第四节给养品之准备贮藏19

第一目 要旨19

第二目 准备品之品种数量19

第三目 准备品集积之方法20

第四目 准备品集送之补助20

第二编战时给养22

第一章 战时给养勤务之纲要22

第二章给养装备22

第一节 人马之给养装备23

第二节 部队之给养装备24

第三节 师之给养装备25

第四节 军之给养装备26

第五节 师与军分属之给养装备26

第六节 方面军之给养装备26

第七节 骑兵师之给养装备28

第八节 面粉与给养装备之关系28

第三章给养法29

第一节给养法之种类29

第一目 舍主给养法29

第二目 攜行粮秣给养法30

第三目 仓库给养法32

第四目 部队直接购买给养法(附代金给养与部队直接购买给养之区别及利弊)33

第五目 部队直接徵发给养法33

第二节 各种给养法适用之顺序34

第四章给养法之应用35

第一节 动员间之给养35

第二节集中间之给养35

第一目集中线上之给养35

第一 铁路输送间之给养35

第二 船舶输送间之给养37

第三 徒步行进间之给养37

第二目 集中地区内之给养37

第三节乘船及上陆间之给养38

第一目 乘船地之给养38

第二目 上陆地之给养39

第四节行军间之给养40

第一目前进给间之给养40

第一 前进间之筹办41

第二 前进间之追送41

第二目 侧敌行军间之给养42

第五节战斗间之给养42

第一目 攻击间之给养42

第二目 防击间之给养43

第三目 追击间之给养44

第四目 退却间之给养44

第六节局地战之给养45

第一目 山地战之给养45

第二目 住民地战及森林战之给养46

第三目 隘路战之给养47

第四目 河川战之给养47

第五目 积雪地战之给养48

第六目 沙漠地战之给养48

第七节 驻扎间之给养48

第八节 独立骑兵之给养49

第九节 别动队之给养50

第十节行李辎重之给养50

第一 日用行李之给养50

第二 辎重之给养50

第十一节要塞战之给养51

第一目 攻围军之给养51

第二目守备军之给养52

第一 粮秣之充实52

第二 粮秣之贮藏52

第三 粮秣之分配53

第四 给养法53

第十二节 兵站之给养54

第三编战时给养品之补给55

第一章 补给之要领55

第二章现地筹办56

第一节 购买57

第二节徵发57

第一目 徵发权限58

第二目徵发方法58

第一 高级指挥官之徵发58

第二 部队直接徵发59

第三目 徵发之赔偿62

第四目 课金62

第三节 卤获62

第三章 追送63

第四章补给之实施63

第一节 要领63

第二节粮秣之交付65

第一目 粮秣补给点65

第二目 粮秣交付所65

第三节补充品集积之仓库67

第一目 概说67

第二目仓库之种类68

第一 基地仓库68

第二 集积仓库69

第三 集中仓库69

第四 野战衣粮厂仓库69

第五 野战仓库71

第三目 仓库之设备71

第四目仓库之业务72

第一 要领72

第二 勤务员73

第三 业务之实施73

第五目 仓库之转换及裁撤77

第四节 输送中之管理77

第四编给养机关及给养统辖实施78

第一章给养机关78

第一节 给养机关之意义及必要78

第二节给养机关之配置78

第一目 总司令部78

第二目 集团军司令部78

第三目 军司令部79

第四目 军团或师司令部79

第五目 各部队80

第三节给养机关之隶属80

第一目 概论80

第二目 野战军需长官81

第三目 军、军团、师司令部之军需处长82

第二章给养统辖83

第一节 概论83

第二节 各系司令官对於给养上之责任83

第三节各级军需处长之权限84

第一 独断专行与申述意见84

第二 关於给养上之限权84

第三 关於使用给养辎重之权限84

第四 关於设立仓库之权限84

第四节各级给养机关之职责85

第一目 概说85

第二目 野战军需长官85

第三目 集团军军需处长85

第四目 军军需处长85

第五目 军团军需处长86

第六目 师军需处长86

第七目 兵站军需处长86

第八目 部队军需87

第五节 给养计畫87

第六节 给养命令88

第三章给养实施90

第一节 各级幹部之职责90

第二节实施要领91

第一目 给养法91

第二目 给养品及炊爨用具之筹办受领分配91

第三目 水之供给92

第四目 炊爨实施92

第四章给养侦察95

第一节 要领95

第二节各种侦察95

第一目 物资侦察95

第二目 粮秣交付所之侦察97

第三目 野战仓库地之侦察98

第四目 野战衣粮厂之侦察99

第五目 交通路之侦察100

第六目 宿营地之侦察102

第七目 炊爨场之侦察102

第八目 补给车站之侦察103

第九目 码头之侦察104

第五编兵站104

第一章兵站之意义及任务104

第一节 兵站之意义104

第二节 兵站之任务105

第二章兵站之组织106

第一节兵站统辖机关106

第一目 兵站总监部106

第二目兵站总监部之隶属机关106

其一 运输通信长官部106

其二 兵器弹药长官部108

其三 野战军需长官部109

其四 野战卫生长官部109

其五 铁道监部110

第三目 军政部管辖机关111

第二节野战兵站机关111

第一目 兵站监部111

第二目 兵站监部之隶属机关111

第三章兵站线之设置117

第一节 兵站线路之选定117

第二节 兵站管区之区分118

第三节兵站线上之主要点及其设备119

第一目 兵站基地119

第二目 集积基地119

第三目 集积主地120

第四目 兵站主地120

第五目 兵站地122

第六目 兵站未地122

第七目 海运地122

第四节兵站线路之种类123

第一目铁路兵站线123

第一 概说123

第二 普通铁道124

第三 轻便铁道124

第四 铁路兵站线之维持125

第二目 水路兵站线125

第三目陆路兵站线126

第一 动物辎重输送之陆路兵站线127

第三 汽车输送之陆路兵站线127

第五节 军队停止间兵站末地与第一线之距离128

第六节 兵站地之推进129

第七节 兵站线路之变换129

第四章兵站业务129

第一节 军(师)兵站业务兴作战之关系130

第二节 兵站计畫130

第三节补给及收回131

第一目补给131

第一 粮秣补给之要领132

第二 补给粮秣之现地筹办132

第三 野战辎重与兵站辎重之连击132

第二目 收回133

第四节输送133

第一目 铁路输送134

第二目 水路输送134

第三目陆路输送135

第一 概说135

第二 运行法136

第三 兵站输送队之整备137

第四 输送材料算定139

第五输送材料利害140

一 驮马编制与车辆编制之利害140

二 大车辆与小车辆之利害140

三 官有车辆与地方车辆之利害142

第四目汽车输送143

第一 概说143

第二 汽车之种类143

第三 汽车之准备法143

第五节 通信业务144

第六节 卫生业务145

第七节 警备145

第八节 地方行政146

附录150

图一李村附近师团粮秣交付所选定设备要图150

图二 甲市附近师野战仓库选定设备要图151

图三 为输送粮秣之目的选定民生河为兵站线之水路侦察要图152

图四 中村小学校饭盒炊爨场特别图153

图五 中村附近前哨部队给养实施考警要图154

《作战给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写作修养(1946 PDF版)
写作修养
1946 激流书店
给战斗者(1954 PDF版)
给战斗者
1954
给战斗者(1998 PDF版)
给战斗者
1998
写作修养( PDF版)
写作修养
益群出版社
给战友的信(1955 PDF版)
给战友的信
1955 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给青年作者(1955 PDF版)
给青年作者
1955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给青年作家(1954 PDF版)
给青年作家
1954 新文艺出版社
给初学写作者(1949 PDF版)
给初学写作者
194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给战斗者(1954 PDF版)
给战斗者
195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给战斗者(1954 PDF版)
给战斗者
195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东亚补给战(1984 PDF版)
大东亚补给战
1984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给青年作者的信(1959 PDF版)
给青年作者的信
1959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给战门者(1954 PDF版)
给战门者
195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给战斗者(1999 PDF版)
给战斗者
1999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日本能以战养战吗(1930 PDF版)
日本能以战养战吗
1930 国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