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河背河洼地区的特征及其改造砂碱地的途径 兼论黄河的人工改道》
作者 | 张汉洁著 编者 |
---|---|
出版 | 中国科学院河南地理研究所 |
参考页数 | 39 |
出版时间 | 没有确切时间的资料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64030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背河洼地区的自然特征与涝碱的形成2
1.堤防、“悬河”的形成和河床上升与背河洼地的诞生对水盐运行的关系2
2.河道的特点与侧渗的强弱对背河洼地涝碱轻重的关系7
3.潜水过高与土质偏沙对背河洼地涝碱灾害的关系9
4.黄河决口、漫溢与坑潭、沙丘的出现对背河洼地涝碱、风沙的关系10
二、背河洼地区的病征及其改造利用的途径13
1.背河洼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3
2.背河洼地区改造利用的有利条件14
3.改造利用背河洼地的途径15
三、背河洼地区群众治理涝碱的成就及其典型经验24
1.河南原阳、封丘背河洼地区引黄淤灌改造利用涝碱砂地的成就和经验24
2.山东济河、历城、鄄城背河洼地区引黄淤灌固堤治理涝碱的成就和经验26
四、利用背河洼地区进行黄河人工改道的设想29
1.建议黄河人工改道的历史回顾29
2.利用黄河下游北岸背河洼地作为“新黄河道”的设想34
五、存在问题37
参考文献38
《试论黄河背河洼地区的特征及其改造砂碱地的途径 兼论黄河的人工改道》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汉洁著 中国科学院河南地理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伟大的黄河
- 1955 新知识出版社
-
- 泛滥的黄河
- 民国35.10 国际文化服务社
-
- 试从毛乌素砂区的自然条件论其改造利用途径
- 1964
-
-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风砂地、低洼易涝地、砂姜黑土地、旱簿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最佳途径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 木兰诗篇 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
-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
-
- 黄河入海的地方:东营
- 东营市新闻出版局
-
- 奔腾的黄河
-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
- 孽龙的降服 改造黄河的故事
- 195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黄河的故事
- 1956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 淮河的改造
- 1954 新知识出版社
-
- 黄河口的河床演变
- 1997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 黄河下游的河性
- 1995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黄河故道人
- 1986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
-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及其治理途径
- 1991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