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自述》求取 ⇩

第一章少年时代(1922—1937年)1

(一)改名换姓1

(二)家住临潼2

(三)我的家庭6

(四)并不幸福的童年15

(五)偶然上学18

(六)走向革命24

(七)奔赴延安29

第二章延安岁月(1938—1945年)35

(一)进入抗大35

初到延安35

蟠龙入党38

转三分校41

(二)紧张的学习42

当了助教43

学习俄文48

(三)整风前的延安生活面面观50

清贫简朴的物质生活51

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54

遍地的歌声54

经常的集会55

活跃的文体活动56

民主的气氛和实践58

平等的人际关系59

军事化生活片断61

(四)劳动生产64

(五)延安整风69

整风分两个层次69

关于王明路线70

驳所谓整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风72

普遍整风73

张闻天找我谈话74

学习整风文件75

批判王实味76

(六)抢救运动78

何时开始78

我被抢救81

甄别前后88

(七)告别延安96

轻装上路96

回顾延安98

第三章东北四年(1945—1950年)101

(一)到东北去101

行军路上101

被留承德103

前往沈阳105

转赴北满108

中苏友协111

(二)在双城做地方工作115

初到双城115

“准备牺牲”118

下乡工作121

两项“业余”工作125

(三)南下土改127

南下工作团127

进军辽南131

分配到辽阳133

改做青年工作138

跟张闻天工作139

对张闻天的初步印象142

一段短暂的婚姻145

第四章在驻苏使馆(1950—1955年)149

(一)待命驻联合国代表团149

代表团缘起149

谈朝鲜战争150

代表团解散152

(二)跟张闻天去驻苏使馆154

张闻天整顿使馆工作154

(三)当研究室主任158

写研究报告159

(四)跟随张闻天回国述职163

国内参观163

恋爱结婚164

张闻天改行不成165

(五)参加日内瓦会议168

庞大的代表团168

我的工作169

一些花絮171

(六)离苏回国174

参观列宁格勒174

告别莫斯科176

第五章回到外交部(1955—1959年)178

(一)坐上了张闻天的“特别快车”178

不是秘书的“秘书”180

我的职务和兼差185

(二)主编几种内部通报和刊物186

《每周通报》186

《国内情况通报》187

《外事研究》187

《外事动态》188

《业务研究》188

(三)起草和修改各类文件189

参加起草国际问题文稿的“秀才“班子192

(四)跟张闻天视察驻外使馆199

(五)外交部的运动202

从清查“胡风分子”到肃反203

反右派205

大跃进210

(六)张闻天的外交思想和几个相关问题212

张闻天同周恩来213

张闻天和陈毅216

两种大不相同的外交思想220

第六章祸从天降的反右倾(1959—1960年)224

(一)卷地而来的反右倾风暴224

参加批斗张闻天的全国外事会议224

听取中央领导讲话227

我对张闻天的揭发230

外交部内开始反右倾运动234

批斗刘英234

批斗许文益237

(二)对我的批斗239

接受批斗239

运动中的一些潜规则241

(三)对我的结论和处理243

第七章饥饿线上挣扎的一年(1960年)248

(一)下放安徽248

(二)农村情景253

一贫如洗的农村253

死一样的沉寂255

面对死亡257

(三)“跃进”种种258

“继续跃进”258

妇女能顶整个天260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261

风调雨顺与颗粒无收262

“庶民不议”263

(四)下放生活点滴266

组织生活266

饥寒交迫267

两项记录269

(五)告别安徽270

不辞而别270

幸免留下271

几点体会272

下放结果适得其反272

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点反思273

困难时期与对外关系274

第八章文革前五年(1961—1965年)275

(一)调理身体275

住进医院276

饥饿缠身277

(二)出任综合组组长279

服务外交斗争280

中苏关系281

中印关系284

杂务种种286

(三)甄别和轮训288

甄别平反288

参加轮训289

进行甄别292

(四)参加“四清”294

调走又收回294

谈谈“四清”298

“四清”经过300

几个问题303

“三农问题”303

农村干部304

关于工作队306

关于向贫下中农学习308

第九章被投进文化大革命(1966—1968年)310

(一)对外交部文革的一些看法310

外交部文革的几个特点311

外交部文革经过三个阶段312

(二)被投入文革317

一回到外交部就成了牛鬼蛇神317

抄家与破四旧318

参加了两个月文革320

(三)在被隔离的日子里324

形势发生根本变化324

对我的批斗325

隔离时期的生活328

特殊身份330

(四)对造反派的一些看法331

什么是造反派331

造反派的错误332

造反派成了大箩筐334

造反派的下场336

第十章九年干校生涯(1969—1978年)340

(一)干校探源340

从办干校的决策谈起340

农村化的必然步骤342

(二)凄凉上干校344

押解去江西344

专政下的干校生活347

先谈劳动347

次谈监督349

再谈批斗351

“群众”新解353

(三)抓“五一六”354

一般情况354

抓“五一六”在干校358

(四)干校的后五年360

开除党籍361

后期的干校生活363

后期干校生活另一面367

北京见闻371

再回干校374

自行结业375

第十一章艰难平反路(1978—1979年)380

(一)等候复查380

外交部没有“平反”之说380

等待复查382

临时工作383

(二)复查的交锋386

第一次交锋386

变与不变388

“讨价还价”390

《审改决定》392

(三)几点思考394

历经三次甄别394

把人整错了要不要负责396

党内讲不讲平等398

平反是否表示党的宽大399

为什么要说违心话和做违心事401

第十二章恢复工作(1978—1979年)404

(一)离开外交部404

(二)为张闻天平反406

先向刘英作检讨406

参加起草悼词408

编辑张闻天文集410

成立编辑工作小组410

维护张闻天的历史地位412

(三)中央国际问题写作小组415

小组简介415

加入小组416

参加对外学术交流418

参与上书中央422

写作小组的解体425

(四)筹建国际片428

第十三章日本研究所(1980—1988年)431

(一)受命筹建431

偶然上马431

与美国所共进退432

组建科研队伍434

注重学风建设435

精简行政事务436

在任命所长上的小波折438

(二)学科建设439

有没有一个日本学科439

学科建设和机构设置441

在学科建设中练兵443

(三)全国规划和学术交流444

出任日本学科全国规划组长444

国内的合作与协调445

对外学术交流447

对台工作450

(四)我的研究工作454

研究生活454

关于日本研究455

关于国际问题研究458

几个理论问题459

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459

关于邓小平理论464

(五)几则纪事466

一次免职事件466

一次拂袖退席事件468

和邓力群一席谈471

(六)离开日本所473

第十四章国研中心(1988—1995年)476

(一)岗位变了476

两头兼顾476

送走宦乡477

工作概况479

(二)科研工作481

萧规曹随481

个人的研究482

课题举例482

政策建议485

科研活动487

江泽民召开座谈会487

创办年终讨论会488

“怀柔会议”490

(三)关于“六四”事件491

经历“六四”491

反思“六四”493

一次和“四五”性质相同的群众运动494

一次采用非法手段的宫廷政变494

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一次转折495

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影响受到严重损害495

损害了邓小平原来的崇高威望和历史地位495

(四)十年政协委员(1988—1998)496

社会活动的重点496

每年“两会”497

小组讨论503

外地视察509

专项调查513

(五)离开国研中心519

第十五章离休以后(1999—2007年)523

(一)改行523

学习党史523

“自传”从口述变手写528

(二)如何看待抗日救亡运动531

问题的提起531

一次广泛深入的启蒙533

中华民族的最后形成534

(三)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537

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并不清楚537

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看法539

马克思主义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539

马克思主义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541

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回事542

(四)如何看待社会主义544

两大流派和两种实践544

共产党执政的国家545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545

两种实践,两种结果546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549

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553

(五)如何看待共产党领导558

从列宁的建党学说谈起558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560

党领导的历程562

“党的领导”存在的问题564

对存在问题的不同看法572

(六)关于中国的发展前景573

中国现在是不是社会主义573

问题不在称号而在实质576

首先必须从党的改革做起578

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的改革579

改革补课,任重道远585

总的看来还是有希望的588

后记邢小群596

附录600

《何方自述》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八十自述(1998 PDF版)
八十自述
1998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石林燕语(1997 PDF版)
石林燕语
1997
地方自治简述(1946 PDF版)
地方自治简述
1946
几何证明与几何学概述( PDF版)
几何证明与几何学概述
胎儿自述(1989 PDF版)
胎儿自述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雪堂自述(1999 PDF版)
雪堂自述
199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六六自述(1987 PDF版)
六六自述
1987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扬帆自述(1989 PDF版)
扬帆自述
1989 北京:群众出版社
周璇自述(1995 PDF版)
周璇自述
1995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雪人自述(1987 PDF版)
雪人自述
1987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四十自述(1993 PDF版)
四十自述
1993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我的自述(1992 PDF版)
我的自述
1992 北京:东方出版社
名人自述(1998 PDF版)
名人自述
1998 北京:改革出版社
史良自述(1987 PDF版)
史良自述
1987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标点自述(1984 PDF版)
标点自述
198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