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兴亡鉴》求取 ⇩

上部兴盛1

第一章开国篇1

第一节创业2

〔史事〕2

流亡公子重耳返国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3

秦始皇的发迹秘密6

刘邦“约法三章”8

师出有名,所向无敌8

军营夺印9

从平民到皇帝9

刘秀死里逃生11

真假帝王11

刘备东吴借地13

患难之时见真情13

刘裕称帝14

杨坚建隋16

“桃李子,有天下”18

历代开国皇帝20

〔评鉴〕23

开创帝业23

第二节武功26

〔史事〕26

过不掩功26

以城换怠,要之何用27

义无反顾,无敌不破29

兵营听军令,不听天子命29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31

班超投笔从戎32

燕然勒石32

曹操攻城33

“天下已粗略平定,不可以随便杀戮”33

“生子当如孙仲谋”34

以情克敌34

反正无生,宁可战死35

精城所至,金石为开35

进则取胜,退即溃散36

“怎能以女色为乐”37

“不杀之事,吾能做也”38

〔评鉴〕38

创业靠武功38

第三节谋略40

〔史事〕40

“庞涓死此树下”40

背水而战,绝处逢生42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43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45

望梅止渴45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46

孔明计退曹军47

诸葛亮七擒孟获48

周瑜打黄盖50

“死诸葛亮吓走活司马懿”51

温造智服南梁52

以舞克敌53

〔评鉴〕54

上兵伐谋54

第二章治国篇55

第一节治国之道56

〔史事〕56

在德不在鼎56

宽严互为补救,政治便会调和57

无战而城,敌必备矣58

任力者劳,任人者逸58

重仁义,轻私利59

马背上能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60

柔道治国60

裴潜谈宽严政策61

法律宽严要因时制宜62

建立国家根本,崇尚品德教化63

治国靠恩德,大赦要慎用63

教化非一日之功64

平乱用武功,守成要文治64

创业守成孰难?65

李世民的成功之道65

怀柔之策稳民心66

〔评鉴〕67

治国之道67

第二节图强革新69

〔史事〕69

武丁图治69

周公吐食7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70

变革之初,诽议难免7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发愤图强72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73

朝仪不可不肃73

樊哙榻前直谏,刘邦一跃而起75

大臣罢黜皇帝75

治理天下靠官吏77

因“傻”即位,因“严”太平78

天变不足畏79

明太祖抑制宦官干政80

齐家治国81

〔评鉴〕81

图强变革天下治81

第三节分封赏赐83

〔史事〕83

萧何功劳第一83

雍齿被封,异谋平息84

“云台二十八将”85

“贾复之功,吾最清楚”86

“开创伟大帝业,不能只用一类人”86

唐太宗论功行赏87

〔评鉴〕88

分封要公正88

第四节爱民得心89

〔史事〕89

得民心者得天下89

百姓为天92

只有了解民情,才能为民请命92

“日行只三十,何须千里马”93

体恤民众,天下归心94

体恤百姓,人民爱戴95

美味非道德,进贡不立功96

史复不书,将何所惧97

弓箭识不透,何况天下事97

“位在天下人之上,处在天下人之下”98

〔评鉴〕98

得民心者得天下98

第五节爱将任能100

〔史事〕100

谁为相合适?100

汉武帝刘彻信任的三位大臣101

汉光武保全功臣102

孙权爱将如子102

苻坚明智,王猛能干103

交人要交心105

魏征事主105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106

唐玄宗拜相106

以诚收心107

〔评鉴〕108

尚贤任能天下治108

第六节君王纳谏109

〔史事〕109

子产不毁乡校109

世禄并非不朽,品德却能长久110

丑女当王后111

千人一口,混乱难免113

“国君记恨普通人,畏惧之人就多了”113

君王喜爱,臣下听从114

“君主知错不改,臣下何惜一死?”114

美誉和揭短都要听115

国家安危在于德115

楚庄王葬马116

不用教令自然顺从117

物极必反118

芉叔被罢官119

过于骄横,必生祸患120

与其诛杀无罪,宁可失之于宽122

“坟墓中的宫殿越奢侈,被发掘的时间越迅速”123

“如果都不说话,绝不是国家之福”124

刑罚太滥,恐怕伤害善良125

孙权火烧张昭门126

辛毗拉住曹丕的衣襟劝阻127

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应竭尽全力去做128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129

“忍耐小愤怒,坚持大信用”129

唐太宗退美人130

“一个人苦于不了解自己”130

魏征直谏,太宗惭愧131

一生谨慎,临死直谏132

〔评鉴〕133

兼听则明133

第七节传位继承135

〔史事〕135

张良出谋扭转局势135

汉武帝苦心立太子137

贾诩一言定局138

刘备临终托孤138

“陛下以为可怜,臣却以为可患”139

“太子并无过错,怎能无故废黜”141

雍正皇帝立太子有新招142

〔评鉴〕143

继承是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143

第八节治乱安邦144

〔史事〕144

将相和,内乱除144

少年皇帝除内患145

龚遂治乱146

“现在不除,还待何时?”147

脱脱大义灭亲148

康熙皇帝除鳌拜149

〔评鉴〕149

治乱要果断149

第九节为政清廉151

〔史事〕151

不贪为宝151

叔向贺贫151

“德行高尚才能使国家添光彩”152

“世人皆醉,唯吾独醒”153

得大利者不能再贪小利154

怒堵后门155

“怎么能说没有私心?”155

操守廉洁,反遭讥笑156

“何苦留着财产害子孙?”156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157

诸葛亮一生清廉158

清正廉明的蒋琬158

立身处世,自有原则159

了解饥饿痛苦,才会爱惜物力159

其身正,不令而行160

官职大小,要标志才能高低160

陶母训子161

朴素节俭的宋武帝161

清正耿介的顾协162

宋太祖送钱,刘温叟不用163

凡有所赠,婉辞不受163

于谦家无积财164

“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164

〔评鉴〕164

为政清廉164

第十节执法严明165

〔史事〕165

孙子宫里操演165

“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168

穰苴执法,三军畏服168

刑罚有了疏误,自己该受刑罚170

忍痛割爱,以行大义170

石碏大义灭亲171

不偏不倚,口服心服173

以城换囚174

文帝处罚秦王174

执法严明的释之175

宰相耿直,宠臣畏惧176

刘彻忍痛执法177

赵广汉设立检举箱178

皇帝舍人犯罪,祭遵秉公执法179

“强项令”董宣179

皇太后纠冤案180

“今天杀国贼,明天抵命也暝目”181

“检举不实,甘受死刑”181

曹操以发代刑182

怜而不赦183

今晚述私情,明天依法律183

“这样的臣属,是国家之宝”183

长期羁押确非美事,草率处罚更为不妥184

〔评鉴〕185

秉公执法185

第十一节克尽职守186

〔史事〕186

“君主了解音乐,就会忽略管音乐的官员”186

廷理茆门拒太子187

“可以得到我的头,但得不到御玺”187

“我高兴做这些事,并不觉得辛苦”188

郅恽拒皇帝于城外188

“这是官员的职责,用不着麻烦我”188

“自有负责人”189

陶侃运砖189

岂可独断一人之虑190

朱元璋看奏折191

〔评鉴〕192

为政要各司其职192

下部衰亡195

第三章祸国篇195

第一节昏庸误国196

〔史事〕196

烽火买笑196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196

自己战败自己,安能战败对手197

生不能用,死又何惜198

南辕北辙198

无人胜己而喜199

终身蒙骗,岂不可悲?199

勇夫闭门,何况国乎200

沐猴而冠201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201

荒唐皇帝信鬼神202

汉武帝建“思子宫”203

糊里糊涂做皇帝,将错就错免辅政205

不食而饱,无翼而飞205

宦官得宠,忠良气绝206

“我家固然热闹,但我心平如水”207

知恶不能去208

崔烈当宰相,缴钱五百万209

宫女上万,随羊安排209

晋武帝封王210

白痴皇帝,淫欲皇后211

“既然是贼,怎不叩头”212

皇帝刘彧的淫乐213

君臣相疑213

“三千宠爱在一身”214

〔评鉴〕215

昏君误国215

第二节残暴祸国216

〔史事〕216

里革论君过21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217

言真遭杀,言假受赏217

骗取城池,不留活口218

性情苛刻的皇帝218

自坏长城219

杀人成性,自处灭亡220

恶盈满贯的刘子业221

文宣帝高洋残杀手足223

明太祖诛杀功臣,皇太子忧郁而死224

变老师为逆臣225

〔评鉴〕226

君王残暴,祸国殃民226

第三节奸横乱国227

〔史事〕227

激怒对方而不防备,灾难必然临头227

贤能不肖,环境所迫229

赵高谋害李斯230

晁错之死230

“人不可乱杀,乱杀必有报应”232

马援之死233

仇家奸计234

宦官害将235

“天子不应该登高,登高则人民星散”235

“天下大事,在我掌中”235

吕布杀董卓236

谁在做梦238

袁绍杀田丰238

“我也不知命尽何时”239

钟会诬陷嵇康240

挑拨埋没人才240

骄傲凶暴的苟唏241

贪心谁大242

巧言陷媚的宇文士及242

许敬宗歪曲国史243

做官的捷径244

恩怨颠倒244

李林甫的揽权之计245

阴险的李林甫245

野无留才246

自称清流,偏使浊流246

外廉而内贪247

秦桧专权247

“周延儒恭进”248

〔评鉴〕248

“六邪”乱国248

第四节宫廷斗争251

〔史事〕251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251

“君臣都贪好女色,百姓以谁做榜样”253

树干当需枝叶护254

牺牲品254

阴谋之中再起阴谋255

邓氏家族的衰落257

行动不慎,反自身亡257

泄露计划,坏了大事260

孝武帝酒后戏言丧命261

刘劭弑君杀父262

杀尽孝武帝二十八子263

靳准政变264

父子兄弟互相残杀265

太后淫欲专权,皇帝遁世丧身267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268

信美女,丢性命269

雍正暴死,千古悬案270

〔评鉴〕270

宫廷政变270

第五节太子皇后之争272

〔史事〕272

草率立太子,一变成乱事272

父夺子妇,弟代兄死273

骊姬借刀杀人274

邓缓立太子275

“共同进言,为何退缩”275

曹丕兄弟明争暗斗276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78

以发覆面,以糠塞口279

“五可”者不可,“五不可”者可280

贾皇后陷害太子281

托孤大臣夺帝位282

兄弟残杀283

杨广排兄杀父夺位284

武则天夺皇后位286

武则天残害子女287

西太后的苦肉计288

〔评鉴〕289

太子皇后的废立和争夺289

第四章亡国篇291

第一节权臣篡位292

〔史事〕292

汉献帝禅让帝位29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93

司马德文让位被杀294

功臣废主294

“但愿不再降生于帝王之家”295

萧方智被迫让位296

“狗脚朕”皇帝296

〔评鉴〕297

权臣篡位是亡国最常见一种形式297

第二节民变国亡298

〔史事〕298

好人不能用,坏人不能去298

亡秦者秦也299

昙花一现,新朝灭亡302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302

“全国同怨,何止一人”303

荒淫无度的元顺帝304

崇祯皇帝吊死万寿山305

〔评鉴〕306

官逼民反306

第三节侵吞兼并307

〔史事〕307

失民心者失天下307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309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10

弓箭射天,长鞭扑地311

乐不思蜀311

孙皓自缚而降31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13

南宋沦亡314

陆秀夫抱小帝投海315

一天皇帝316

李?投降被杀316

〔评鉴〕317

外患始于内忧317

1993《中国历代兴亡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钭革非编著 1993 深圳:海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